
编辑推荐
《面向世界新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卢中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兼职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中长期发展。
目录
第一章世界的新变化
第一节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3
一、主要经济体增长趋势与前景3
二、区域一体化重塑贸易格局10
三、发达国家投资表现良好12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共性挑战17
一、气候变化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17
二、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共同责任18
三、应对气候变化仍需凝聚共识23
第三节国际治理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26
一、全球化继续深入,呈现新特点26
二、国际治理协调难度加大29
三、国际经济治理架构面临调整和重塑31
第四节世界新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34
一、世界新变化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34
二、世界新变化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35
三、我国应对世界新变化的政策建议37
第二章新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
第一节中国发展新阶段42
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总体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2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元化和权利意识提高47
三、同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50
第二节资源能源问题矛盾突出55
一、资源消费增速放缓,但消耗规模仍庞大55
二、产品自给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对外依存度加大58
三、能源结构趋势向好,但深度调整面临瓶颈60
四、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62
五、城乡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城乡用能水平不平衡63
第三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66
一、水污染严重,质量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并存66
二、复合型大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容量已接近上限71
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巨大,环境损害风险加大73
四、土壤退化与污染并存,耕地资源质量堪忧76
五、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79
第四节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81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2
二、“环境就是民生”84
三、坚持绿色发展85
四、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86
第三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演进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92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92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9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93
第二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实践成效与挑战96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动96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践成效99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118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的互动121
一、世界之于中国:发达国家“吃一堑”应成为中国的“长一智”122
二、中国之于世界:中国以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世界举足轻重125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资源国情分析128
一、资源国情概述128
二、矿产资源基础129
三、水资源基础130
四、土地资源基础132
五、森林资源基础133
六、草地资源基础135
第二节资源开发利用136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136
二、土地开发利用139
三、能源开发利用140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42
第三节资源保护144
一、资源保护的界定144
二、资源保护构成要素146
三、资源保护实践147
第四节资源节约150
一、资源节约的含义、意义以及运行条件150
二、资源效率及其测度151
三、资源节约潜力及其测度152
四、资源节约阻力来源154
五、重点关注资源节约要求与难度的资源种类差异性155
第五节资源贸易158
一、我国资源贸易的发展历程158
二、我国开展资源贸易的主要风险160
三、我国开展资源贸易的策略分析163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70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70
二、环境监管体制不断优化175
三、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178
第二节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一、环境监管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治水平较低186
二、环境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合理,环境监管难以有效执行187
三、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环境监管的动力,且基层环境监管力量薄弱188
四、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不健全,问责不力189
五、环境信息公开不够,社会监督水平较低190
第三节中国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191
一、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191
二、水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202
第四节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8
一、加快修订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法治化水平208
二、理顺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监管体系208
三、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9
四、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和完善公众监督渠道209
五、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监管问责制度,加强环境监管督查工作,对环境监管实施严格问责210
……
第六章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创新
文摘
版权页:
(四)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适应气候变化面临诸多挑战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青藏高原冻土萎缩、春季物候期提前、北方干旱受灾面积扩大、南方洪涝加重、珊瑚白化等。未来气候变化将继续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农牧业生产、森林和草地、水资源供需、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负面影响较为显著,而且某些影响具有不可逆性。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限于现有的科学研究能力,目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上仍缺乏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的互动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重大挑战。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和国内环境危机,我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如果不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开发、加工和转换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是难以实现这个国际承诺的。因此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又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一条稳妥的、环境损害和经济代价尽量小的能源发展道路来支持工业化和现代化。
《面向世界新变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卢中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组成员、研究员,中国市场学会会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兼职教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中长期发展。
目录
第一章世界的新变化
第一节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3
一、主要经济体增长趋势与前景3
二、区域一体化重塑贸易格局10
三、发达国家投资表现良好12
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共性挑战17
一、气候变化危及人类可持续发展17
二、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共同责任18
三、应对气候变化仍需凝聚共识23
第三节国际治理格局正发生深刻调整26
一、全球化继续深入,呈现新特点26
二、国际治理协调难度加大29
三、国际经济治理架构面临调整和重塑31
第四节世界新变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34
一、世界新变化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34
二、世界新变化给中国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35
三、我国应对世界新变化的政策建议37
第二章新形势下中国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
第一节中国发展新阶段42
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总体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2
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多元化和权利意识提高47
三、同全球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强50
第二节资源能源问题矛盾突出55
一、资源消费增速放缓,但消耗规模仍庞大55
二、产品自给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对外依存度加大58
三、能源结构趋势向好,但深度调整面临瓶颈60
四、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但仍低于世界先进水平62
五、城乡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城乡用能水平不平衡63
第三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严重66
一、水污染严重,质量性缺水与资源性缺水并存66
二、复合型大气污染严重,大气环境容量已接近上限71
三、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巨大,环境损害风险加大73
四、土壤退化与污染并存,耕地资源质量堪忧76
五、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79
第四节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81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2
二、“环境就是民生”84
三、坚持绿色发展85
四、依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86
第三章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演进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92
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背景92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92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93
第二节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实践成效与挑战96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行动96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与实践成效99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118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的互动121
一、世界之于中国:发达国家“吃一堑”应成为中国的“长一智”122
二、中国之于世界:中国以创新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世界举足轻重125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资源国情分析128
一、资源国情概述128
二、矿产资源基础129
三、水资源基础130
四、土地资源基础132
五、森林资源基础133
六、草地资源基础135
第二节资源开发利用136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136
二、土地开发利用139
三、能源开发利用140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142
第三节资源保护144
一、资源保护的界定144
二、资源保护构成要素146
三、资源保护实践147
第四节资源节约150
一、资源节约的含义、意义以及运行条件150
二、资源效率及其测度151
三、资源节约潜力及其测度152
四、资源节约阻力来源154
五、重点关注资源节约要求与难度的资源种类差异性155
第五节资源贸易158
一、我国资源贸易的发展历程158
二、我国开展资源贸易的主要风险160
三、我国开展资源贸易的策略分析163
第五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70
一、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170
二、环境监管体制不断优化175
三、环境保护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178
第二节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86
一、环境监管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法治水平较低186
二、环境监管的组织体系不合理,环境监管难以有效执行187
三、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环境监管的动力,且基层环境监管力量薄弱188
四、环境监管问责机制不健全,问责不力189
五、环境信息公开不够,社会监督水平较低190
第三节中国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进入新阶段191
一、大气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191
二、水污染防治进入新阶段202
第四节强化环境监管,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8
一、加快修订环保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环境监管法治化水平208
二、理顺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监管体系208
三、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9
四、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和完善公众监督渠道209
五、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监管问责制度,加强环境监管督查工作,对环境监管实施严格问责210
……
第六章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产业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
第八章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政策创新
文摘
版权页:
(四)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适应气候变化面临诸多挑战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沿海海平面上升、西北冰川面积减少、青藏高原冻土萎缩、春季物候期提前、北方干旱受灾面积扩大、南方洪涝加重、珊瑚白化等。未来气候变化将继续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农牧业生产、森林和草地、水资源供需、海岸带环境和生态系统等负面影响较为显著,而且某些影响具有不可逆性。由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限于现有的科学研究能力,目前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上仍缺乏强有力的科学支持。
第三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的互动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出了重大挑战。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减排压力和国内环境危机,我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做出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如果不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提高能源开发、加工和转换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是难以实现这个国际承诺的。因此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又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一条稳妥的、环境损害和经济代价尽量小的能源发展道路来支持工业化和现代化。
ISBN | 7517705180,9787517705185 |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 卢中原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