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系列规划教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编辑推荐: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和综合性人才的必要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阐述生物体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生物医学的前沿和生长点。
目录
前言
第1篇基础知识
第1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1实验室规则
1.2实验室安全防护
1.3放射性同位素防护
1.4危险化学试剂防护
1.5生物安全防护
1.6实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第2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2.1实验记录
2.2实验报告
第3章仪器使用与溶液配制
3.1常用仪器设备
3.2溶液配制
第4章常用实验用品的处理
4.1清洗
4.2消毒灭菌
4.3液氮的安全使用
第5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
5.1细胞培养技术
5.2大肠杆菌的培养与保存
第2篇核酸技术
第6章核酸电泳
6.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
6.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DNA
第7章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7.1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7.2蛋白酶K和苯酚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高分子质量DNA
7.3其他DNA提取方案
7.4RNA的提取
第8章聚合酶链反应(PCR)
8.1普通PCR
8.2RT—PCR
8.3荧光定量PCR
第9章核酸分子杂交
9.1斑点杂交
9.2原位杂交
9.3Southern印迹杂交
9.4Northern印迹杂交
第3篇分子克隆
第10章DNA的酶切
10.1实验目的
10.2实验原理
10.3仪器、材料与试剂
10.4实验流程
10.5实验步骤
10.6结果分析
10.7注意事项
10.8应用
第11章DNA的连接
11.1实验目的
11.2实验原理
11.3仪器、材料与试剂
11.4实验流程
11.5实验步骤
11.6结果分析
11.7注意事项
11.8应用
第12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12.1实验目的
12.2实验原理
12.3仪器、材料与试剂
12.4实验流程
12.5实验步骤
12.6结果分析
12.7注意事项
12.8应用
第13章重组子的鉴定
13.1实验目的
13.2实验原理
13.3仪器、材料与试剂
13.4实验流程
13.5实验步骤
13.6结果分析
13.7注意事项
13.8应用
第4篇蛋白技术
第14章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14.1实验目的
14.2实验原理
14.3仪器、材料与试剂
14.4实验流程
14.5实验步骤
14.6结果分析
14.7注意事项
14.8应用
14.9真核细胞表达外源基因操作步骤
第15章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15.1实验目的
15.2实验原理
15.3仪器与试剂
15.4实验流程
15.5实验步骤
15.6结果分析
15.7注意事项
15.8应用
第16章蛋白质的定量检测
16.1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6.2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6.3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第17章目标蛋白质的测定
17.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2蛋白质的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
17.3免疫共沉淀
17.4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第18章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
18.1实验目的
18.2实验原理
18.3仪器与试剂
18.4实验流程
18.5实验步骤
18.6结果分析
18.7注意事项
18.8应用
第5篇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19章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查询和分析
19.1核酸与蛋白质序列的数据库查询
19.2核酸与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第20章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
20.1多序列比对软件
20.2构建系统发育树软件
20.3引物设计软件
第6篇综合性实验
第21章综合性实验概述
21.1实验要求
21.2综合实验报告
21.3实验目的
21.4实验安排
21.5实验材料
21.6实验流程
21.7实验步骤
第22章综合性实验案例
22.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22.2katG基因全部缺失和点突变等引起结核菌产生对异烟肼(INH)的耐药研究
22.3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
22.4H7N9禽流感病
22.5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
附录
附录A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数据及换算关系
附录B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
附录C常用细菌培养基和抗生素溶液
附录D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资料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培养细菌。应尽可能从琼脂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培养物中,再从中纯化质粒。通常情况下,单菌落被接种到少量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生长后期。部分培养物可用来小量制备质粒DNA供分析用或作为大量培养的接种物。大量培养物的生长情况主要依赖于质粒DNA的拷贝数以及其复制是松弛型或严紧型。在所有情况下,细菌都应在某种选择条件下生长(如合适的抗生素)。
2.收集和裂解细菌。细菌的收集可通过离心来进行,而细菌的裂解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用非离子型或离子型去污剂、有机溶剂或碱进行处理及加热处理等。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质粒的大小、大肠杆菌菌株以及裂解后用于纯化质粒DNA的技术。可根据下述一般准则来选择适当方法,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大质粒细菌(大于15 kb)的处理应采用温和方法:大质粒细菌在细胞裂解操作时容易受损,故应采用温和裂解法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通常将细菌悬于蔗糖等渗溶液中,再用溶菌酶和EDTA进行处理,破坏细胞壁,然后加入SDS等去污剂裂解球形体。小质粒细菌(小于15 kb)的处理可用较剧烈的方法:典型的方法是让细菌溶解物悬于去污剂上,通过煮沸或碱处理使之裂解。这些处理可破坏碱基配对,故可使宿主的线状染色体DNA变性。闭环质粒DNA链则由于处于拓扑缠绕状态而不能彼此分开。当条件恢复正常时,质粒DNA链迅速得到准确配置,重新形成完全的天然超螺旋分子。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系列规划教材: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编辑推荐: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和综合性人才的必要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阐述生物体生命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是生物医学的前沿和生长点。
目录
前言
第1篇基础知识
第1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1.1实验室规则
1.2实验室安全防护
1.3放射性同位素防护
1.4危险化学试剂防护
1.5生物安全防护
1.6实验室物品与仪器的管理
第2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2.1实验记录
2.2实验报告
第3章仪器使用与溶液配制
3.1常用仪器设备
3.2溶液配制
第4章常用实验用品的处理
4.1清洗
4.2消毒灭菌
4.3液氮的安全使用
第5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原理
5.1细胞培养技术
5.2大肠杆菌的培养与保存
第2篇核酸技术
第6章核酸电泳
6.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DNA
6.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DNA
第7章核酸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7.1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7.2蛋白酶K和苯酚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高分子质量DNA
7.3其他DNA提取方案
7.4RNA的提取
第8章聚合酶链反应(PCR)
8.1普通PCR
8.2RT—PCR
8.3荧光定量PCR
第9章核酸分子杂交
9.1斑点杂交
9.2原位杂交
9.3Southern印迹杂交
9.4Northern印迹杂交
第3篇分子克隆
第10章DNA的酶切
10.1实验目的
10.2实验原理
10.3仪器、材料与试剂
10.4实验流程
10.5实验步骤
10.6结果分析
10.7注意事项
10.8应用
第11章DNA的连接
11.1实验目的
11.2实验原理
11.3仪器、材料与试剂
11.4实验流程
11.5实验步骤
11.6结果分析
11.7注意事项
11.8应用
第12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12.1实验目的
12.2实验原理
12.3仪器、材料与试剂
12.4实验流程
12.5实验步骤
12.6结果分析
12.7注意事项
12.8应用
第13章重组子的鉴定
13.1实验目的
13.2实验原理
13.3仪器、材料与试剂
13.4实验流程
13.5实验步骤
13.6结果分析
13.7注意事项
13.8应用
第4篇蛋白技术
第14章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
14.1实验目的
14.2实验原理
14.3仪器、材料与试剂
14.4实验流程
14.5实验步骤
14.6结果分析
14.7注意事项
14.8应用
14.9真核细胞表达外源基因操作步骤
第15章蛋白质的提取与纯化
15.1实验目的
15.2实验原理
15.3仪器与试剂
15.4实验流程
15.5实验步骤
15.6结果分析
15.7注意事项
15.8应用
第16章蛋白质的定量检测
16.1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6.2BCA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16.3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第17章目标蛋白质的测定
17.1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7.2蛋白质的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Blot)
17.3免疫共沉淀
17.4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第18章基因工程菌的大规模培养及高密度发酵技术
18.1实验目的
18.2实验原理
18.3仪器与试剂
18.4实验流程
18.5实验步骤
18.6结果分析
18.7注意事项
18.8应用
第5篇生物信息学在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19章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查询和分析
19.1核酸与蛋白质序列的数据库查询
19.2核酸与蛋白质序列的相似性分析
第20章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
20.1多序列比对软件
20.2构建系统发育树软件
20.3引物设计软件
第6篇综合性实验
第21章综合性实验概述
21.1实验要求
21.2综合实验报告
21.3实验目的
21.4实验安排
21.5实验材料
21.6实验流程
21.7实验步骤
第22章综合性实验案例
22.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
22.2katG基因全部缺失和点突变等引起结核菌产生对异烟肼(INH)的耐药研究
22.3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 disease,HD)
22.4H7N9禽流感病
22.5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
附录
附录A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数据及换算关系
附录B分子生物学实验中的常用试剂
附录C常用细菌培养基和抗生素溶液
附录D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实验资料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1.培养细菌。应尽可能从琼脂平板上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培养物中,再从中纯化质粒。通常情况下,单菌落被接种到少量培养基中生长至对数生长后期。部分培养物可用来小量制备质粒DNA供分析用或作为大量培养的接种物。大量培养物的生长情况主要依赖于质粒DNA的拷贝数以及其复制是松弛型或严紧型。在所有情况下,细菌都应在某种选择条件下生长(如合适的抗生素)。
2.收集和裂解细菌。细菌的收集可通过离心来进行,而细菌的裂解则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包括用非离子型或离子型去污剂、有机溶剂或碱进行处理及加热处理等。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三个因素:质粒的大小、大肠杆菌菌株以及裂解后用于纯化质粒DNA的技术。可根据下述一般准则来选择适当方法,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大质粒细菌(大于15 kb)的处理应采用温和方法:大质粒细菌在细胞裂解操作时容易受损,故应采用温和裂解法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通常将细菌悬于蔗糖等渗溶液中,再用溶菌酶和EDTA进行处理,破坏细胞壁,然后加入SDS等去污剂裂解球形体。小质粒细菌(小于15 kb)的处理可用较剧烈的方法:典型的方法是让细菌溶解物悬于去污剂上,通过煮沸或碱处理使之裂解。这些处理可破坏碱基配对,故可使宿主的线状染色体DNA变性。闭环质粒DNA链则由于处于拓扑缠绕状态而不能彼此分开。当条件恢复正常时,质粒DNA链迅速得到准确配置,重新形成完全的天然超螺旋分子。
ISBN | 9787312040429 |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杨清玲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