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人类的故事》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描写得生动易懂。作者擅长运用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痛苦挣扎和光荣梦想。作者擅长运用排比句,概括地阐述在一个时期内各国历史的发展。如讲述人文艺术发展的时候,将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英格兰正时兴的绘画主题列举出来,让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各国绘画都受到了哪些影响。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排比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
名人推荐
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郁达夫
作者简介
傅霞,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曾赴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学术访学研修,已出版译著《雷切尔·卡森》《童年》等,编著教材《大学英语语法教程》《服装基础英语》等,曾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各级课题多项。
目录
人类初登历史舞台
人类的祖先
可怕的冰川纪
最早的文字
尼罗河——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埃及的故事
希腊的故事
罗马的兴衰
查理曼大帝
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
地理大发现
英国革命
俄罗斯的兴起
美国革命
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
奴隶解放
科学时代的到来
人文艺术
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后感
我的观察日记
文摘
人类初登历史舞台
从古至今,人类都被几个问题困惑着: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将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的祖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虽然我们已经非常努力地探寻,但我们对此依然知道得太少。不过,我们至少能比较精确地推测出许多事情来……
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时间很短很短。但人类却是zui先学会用脑力征服大自然的物种。这就是我打算研究人,而不是研究猫、狗或其他动物的原因。那么,人类zui初的舞台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呢?
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不过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烟云。zui初,地球就像是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球体。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它的表面渐渐燃烧殆尽并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岩石,这片毫无生机的岩石被暴雨无休止地冲刷着,雨水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侵蚀掉,还把冲刷下来的泥土带到了高峰之间的峡谷。当暴雨停息后,阳光普照大地,遍布地球的众多小水洼逐渐汇集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海洋。
突然,奇迹发生了:第一个代表鲜活生命的细胞在大海中诞生了。它似乎漫无目的地随波漂荡。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细胞哦,它可是很“聪明”的。因为在几百万年的漂流中,它每时每刻都在慢慢地学习成长,它慢慢发展着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在地球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和不断地繁殖。这些细胞中的一部分成员适应了黑沉沉的湖泊,所以它们在淤泥中扎下根来,变成了植物。另一些细胞更喜欢四处游荡,于是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腿,在海底植物和形状像水母的淡绿色物体间爬行。还有一些被鳞片包围在内的细胞,它们凭借游泳似的动作游来游去地寻找食物。渐渐地,它们变成了海洋里的鱼类。
天长日久,植物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海底的空间已经容不下它们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岸上安了新家。除了每天早晚的潮汐让它们品尝到故乡海水的咸味,其余的时间里,它们必须继续“学习课程”,学习如何适应不舒适的环境,争取在地球表面空气稀薄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空气里,就像以前在水中一样。然后它们的体形逐渐增大,变成了灌木和树林。有的还学会如何开出美丽的花朵,以此来吸引繁忙的大黄蜂和美丽的鸟儿将自己的种子带到远方,使自己的后代遍及各地。
这时候,一些鱼类为了迁离海洋,也在改变自己。它们保留着用鳃在水里呼吸的功能,同时也学会了用肺在陆上呼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栖动物。青蛙便是一种典型的两栖动物。
离开了水的动物对陆上生活越来越适应,其中的一些彻底转变成了爬行动物。为便于更迅速地爬过土壤,它们的四肢逐渐增长,体形也相应地增大。zui终,整个世界都被这些身高30到0英尺的庞然大物占领。它们的体形和如今的大象比较,就如同壮硕的老虎和瘦小的小猫相比。不用说你也已经猜到了,这些庞然大物就是恐龙家族。谁都不会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中的一些调皮成员竟然可以到上百英尺高的树顶上生活!它们不再用腿走路,而是迅速地从一棵树枝跃到另一棵树枝,这成了它们独特的也是必需的技能。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间的部分皮肤逐渐演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肉膜。为了便于飞跃,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长出了羽毛,这就是它们的翅膀,它们的尾巴则成了掌握方向的舵。就这样,真正的鸟类诞生了。这时,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在
短时间内全部灭绝。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长得过于庞大,以至于行动困难,再也不能游泳、奔走和爬行;也许是因为某个顽皮的小行星恶作剧地碰了一下地球,致使它们遭了殃。不管是什么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年的爬行动物时代到此就覆灭了。
之后,地球开始被爬行动物的子孙们所占据,但它们的性情与体质都迥异于自己的先祖。它们用乳房“哺育”自己的后代,它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哺乳动物”。它们褪去了鱼类身上的鳞甲,也没有鸟儿那样的羽毛,而是周身长满浓密的毛发。而且,哺乳动物发展出一些更有利于延续种族的习性:它们的雌性动物会将下一代的受精卵孕育在身体内部,直至它们孵化;它们还会将自己弱小的下一代留在身边,在它们无法应付各种天敌的脆弱阶段保护它们。这样,年幼的哺乳动物不但能得到母亲的保护,而且还能从母亲身上学到更多的本领,以便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终于,我们来到了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这是zui为关键的时刻,因为此时,人类突然从动物中脱颖而出,开始运用智慧来掌握自己种族的命运。一只特别聪明的哺乳动物在觅食和寻找栖身之所的过程中渐渐学会用前肢捕捉猎物,还进化出类似手掌的前爪。在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它还学会了用两条后腿站立起来,而且身体能够保持平衡。
这些动物的外表既像猿,又像猴,但是它们比猿和猴要聪明很多,它们成了地球上zui成功的猎手。它们渐渐地适应了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为了安全和相互照顾,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行动。刚开始,它们发出奇怪的叫声,是为了警告自己的同伴哪里有危险,可是经过了几十万年的发展以后,它们竟然学会了用喉音来交谈。
不管你是否相信,这种动物就是我们的先祖!人类也是从这时起,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人类的祖先
人类zui初会是个什么样子?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的的确不多。他们不可能留下照片和图画供我们研究,不过在土壤的zui深处,我们有时会挖到他们的几片骨头。那些热心于这方面研究的知识渊博
的科学家们,拿着这些碎骨,经过长时间的揣摩,现在已能相当精确地拼凑出我们早期祖先的模样来了。人类zui早的祖先是一种外表丑陋、毫无魅力的哺乳动物。他们的身材比现在的人矮小很多,皮肤也因长期的风吹日晒变成了难看的暗棕色。他们全身的大部分皮肤都覆盖着长而粗糙的毛发。他们的前额低陷,下颚向前突出,看起来像那些惯于把牙齿当工具来撕裂食物的食肉野兽。那时候的人类赤身裸体,还不知道穿衣服来保暖。
他们住在大森林的深处,那里阴暗潮湿。直到现在,非洲的比戈米原始部落还住在这样的地方。当他们感到饥饿阵阵袭来时,就大吃树叶和植物的根茎,有时他们从愤怒的鸟儿那里偷走鸟蛋,喂给自己的孩子。如果运气好,他们能抓到一只松鼠、小野狗或老鼠什么的,来填饱肚子。他们吃什么都生吞活剥,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火,更无从发现经火烤过的食物味道会更加美妙。
白天,这些原始人在丛林中四处潜行,寻找食物。一旦黑夜降临,他们便把自己的妻儿藏进大树的树洞里或巨石后面。因为凶猛危险的野兽遍布在他们的四周,这些野兽习惯在夜间寻找食物。它们尤其喜欢人肉的味道。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人类早期的生活时时充满了恐惧和苦难。
夏天,人类被烈日炙烤;冬天,幼小的孩子很有可能被冻死在母亲怀里。有时他们不小心受伤,也只能在惊恐和疼痛中自生自灭。
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总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奇怪叫声一样,早期的人类也喜欢发出怪叫。他们不断地重复着一些怪叫声,天长地久,他们突然意识到,可以用这种喉部发出的声音来提醒同伴。当某种危险悄然接近的时候,他们便发出具有特定含义的尖叫。比如“有一只老虎在我们后面”,同伴听见警告,也回吼几声,表示“我也看见了,赶快躲起来”。这就是语言的起源。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对这些起源知之甚少。早期的人类不会制造工具,更不知道怎样修建房屋。他们死后,除了留下几根骨头的碎片,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供我们研究了。我们只知道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曾生活着某种特殊的哺乳动物,他们学会了用下肢直立行走,把前爪当手来使用。他们与我们的祖先可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总之,我们对人类祖先知道的就只有这些,而其他的情况,至今无从考证。
可怕的冰川纪
早期的人类还不知道什么是年、月、日,更不会记录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悼亡日了。可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他们认识了季节。他们发现,寒冷的冬天过后,总是温暖惬意的春天;随着春天慢慢地变成炎炎夏日,树上的果实越来越饱满,麦穗茁壮成长;当夏天慢慢临近尾声时,阵阵狂风吹落树叶,很多动物都进入了冬眠。这样,四季就循环了一次。
正当人类已经熟悉这种四季轮回的环境时,一件与气候有关的不同寻常的恐怖事件发生了:暖和的夏日突然姗姗来迟,果实无法成熟。那些原本绿草如茵的山顶,现在却被厚厚的积雪笼罩了。
一天,一群野人突然声势浩大地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骨瘦如柴,像是很久没吃过东西了。本地的居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饥饿的他们抢食着本地的食物。可是这里的食物不能够同时养活老居民和新来者,但是他们又不肯离开,于是一场可怕的战斗发生了。老居民与新来者相互撕咬,打得难解难分。有的全家被杀死,剩下的则逃回山区。这时他们必须要面对的是可怕的暴风雪。现在,白昼变得一天比一天短,而夜晚却异常寒冷。
突然,在两山之间的裂缝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小冰块。它们迅速地变大,汇聚成巨大的冰川,沿山坡滑下来,把巨大的石块推进了山谷。夹杂着冰块、泥浆和花岗岩的巨流呼啸着卷过森林,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片刻间将这里夷为平地。百年的老树被拦腰折断,倒在燃烧起来的森林里。随后,大雪也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绵绵不绝的大雪不知道下了多长时间。所有的植物都冻死了,大批动物逃往南方,去寻找温暖的阳光。人类也跟动物一起踏上了逃难的旅程,可他们跋涉的速度比动物慢了许多,而严寒却毫不留情地在身后紧紧追赶。此时,如果没有好的办法,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了。
这就是冰川纪,这时有四种情形对地球上的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但他们都一一想出了应对的办法。
首先,为了防止被冻死,人类学会了穿衣服。为了防止饿死,他们学会了怎样制造捕猎的陷阱:挖一些大坑,上面覆以枝条和树叶,如果有动物掉下去,他们便用石块砸死它们,用它们的毛皮做衣服。接下来是解决住房的问题,这个比较简单。他们看到许多动物都睡在山洞里,于是他们把动物们赶出这些山洞,把那里变成自己温暖的巢穴。
即便有毛皮大衣穿、有山洞住,天气还是太寒冷了。体弱的老人和小孩成批地死去。这时,有一个天才想出了用火御寒的主意,他记得有一次在森林里差点儿被火烧死。那时,熊熊烈火仿佛把周围都烤煳了。眼下的冰天雪地里,烈火的热量反而可以帮助他和伙伴们。这位天才把枯树干拖进山洞,取来一根燃烧的枝条,点着了洞里的枯树干,熊熊燃烧的火堆使得寒冷的洞穴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
一天,一只鸡不小心掉进了火堆。谁都没在意这事儿,直到鸡肉被烤熟,阵阵香气飘进人们的鼻孔。有人循着香味把烧熟的鸡挖出来咬了一口,突然发现原来烤过的鸡肉的味道是如此美妙。从此,人类终于抛弃了长期以来与动物一样生吃食物的习惯,开始吃起美味的熟食来。
慢慢地,几千年的冰川纪终于过去了。只有zui肯动脑和动手的人类幸存了下来。在这段艰难的冰川纪时代,他们日夜不停地与寒冷、饥饿作斗争,他们被迫发明出种种劳动工具。他们学会了制造锋利的石斧,制造石锤用来挖掘食物和抵御敌人;为度过漫长的寒冬,他们用黏土制成碗和罐子,在阳光下晒成型后使用,用它们来储存大量的食物备用。
就这样,威胁着人类生存,几乎要毁灭整个人类的可怕的冰川纪,到头来反而成了人类zui伟大的导师。它迫使着人类运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创造,以此来改变自己艰难的生存现状。
......
《人类的故事》将枯燥的历史知识描写得生动易懂。作者擅长运用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痛苦挣扎和光荣梦想。作者擅长运用排比句,概括地阐述在一个时期内各国历史的发展。如讲述人文艺术发展的时候,将西班牙、荷兰、意大利、英格兰正时兴的绘画主题列举出来,让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到各国绘画都受到了哪些影响。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用排比句增加文章的节奏感。
名人推荐
房龙的笔有一种魅力,枯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郁达夫
作者简介
傅霞,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在读博士,曾赴英国剑桥大学从事学术访学研修,已出版译著《雷切尔·卡森》《童年》等,编著教材《大学英语语法教程》《服装基础英语》等,曾获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各级课题多项。
目录
人类初登历史舞台
人类的祖先
可怕的冰川纪
最早的文字
尼罗河——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埃及的故事
希腊的故事
罗马的兴衰
查理曼大帝
十字军东征
文艺复兴
地理大发现
英国革命
俄罗斯的兴起
美国革命
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
奴隶解放
科学时代的到来
人文艺术
一个崭新的世界
读后感
我的观察日记
文摘
人类初登历史舞台
从古至今,人类都被几个问题困惑着: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将来要到哪里去?我们的祖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虽然我们已经非常努力地探寻,但我们对此依然知道得太少。不过,我们至少能比较精确地推测出许多事情来……
与其他物种相比,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时间很短很短。但人类却是zui先学会用脑力征服大自然的物种。这就是我打算研究人,而不是研究猫、狗或其他动物的原因。那么,人类zui初的舞台是如何被搭建起来的呢?
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地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不过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烟云。zui初,地球就像是一个燃烧着的巨大球体。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它的表面渐渐燃烧殆尽并覆上了一层薄薄的岩石,这片毫无生机的岩石被暴雨无休止地冲刷着,雨水将坚硬的花岗岩慢慢地侵蚀掉,还把冲刷下来的泥土带到了高峰之间的峡谷。当暴雨停息后,阳光普照大地,遍布地球的众多小水洼逐渐汇集成了东西半球的巨大海洋。
突然,奇迹发生了:第一个代表鲜活生命的细胞在大海中诞生了。它似乎漫无目的地随波漂荡。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细胞哦,它可是很“聪明”的。因为在几百万年的漂流中,它每时每刻都在慢慢地学习成长,它慢慢发展着自己的某些习性,这些习性使它在地球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生存下来和不断地繁殖。这些细胞中的一部分成员适应了黑沉沉的湖泊,所以它们在淤泥中扎下根来,变成了植物。另一些细胞更喜欢四处游荡,于是它们长出了奇形怪状的腿,在海底植物和形状像水母的淡绿色物体间爬行。还有一些被鳞片包围在内的细胞,它们凭借游泳似的动作游来游去地寻找食物。渐渐地,它们变成了海洋里的鱼类。
天长日久,植物的数量不断地增加,海底的空间已经容不下它们了。为了生存,它们不得不在沼泽和山脚下的泥岸上安了新家。除了每天早晚的潮汐让它们品尝到故乡海水的咸味,其余的时间里,它们必须继续“学习课程”,学习如何适应不舒适的环境,争取在地球表面空气稀薄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它们终于学会了如何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空气里,就像以前在水中一样。然后它们的体形逐渐增大,变成了灌木和树林。有的还学会如何开出美丽的花朵,以此来吸引繁忙的大黄蜂和美丽的鸟儿将自己的种子带到远方,使自己的后代遍及各地。
这时候,一些鱼类为了迁离海洋,也在改变自己。它们保留着用鳃在水里呼吸的功能,同时也学会了用肺在陆上呼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两栖动物。青蛙便是一种典型的两栖动物。
离开了水的动物对陆上生活越来越适应,其中的一些彻底转变成了爬行动物。为便于更迅速地爬过土壤,它们的四肢逐渐增长,体形也相应地增大。zui终,整个世界都被这些身高30到0英尺的庞然大物占领。它们的体形和如今的大象比较,就如同壮硕的老虎和瘦小的小猫相比。不用说你也已经猜到了,这些庞然大物就是恐龙家族。谁都不会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中的一些调皮成员竟然可以到上百英尺高的树顶上生活!它们不再用腿走路,而是迅速地从一棵树枝跃到另一棵树枝,这成了它们独特的也是必需的技能。于是,它们身体两侧和脚趾间的部分皮肤逐渐演变成一种类似降落伞的肉膜。为了便于飞跃,这些薄薄的肉膜上又长出了羽毛,这就是它们的翅膀,它们的尾巴则成了掌握方向的舵。就这样,真正的鸟类诞生了。这时,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所有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在
短时间内全部灭绝。我们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也许是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也许是因为它们的身体长得过于庞大,以至于行动困难,再也不能游泳、奔走和爬行;也许是因为某个顽皮的小行星恶作剧地碰了一下地球,致使它们遭了殃。不管是什么原因,统治地球数百万年的爬行动物时代到此就覆灭了。
之后,地球开始被爬行动物的子孙们所占据,但它们的性情与体质都迥异于自己的先祖。它们用乳房“哺育”自己的后代,它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哺乳动物”。它们褪去了鱼类身上的鳞甲,也没有鸟儿那样的羽毛,而是周身长满浓密的毛发。而且,哺乳动物发展出一些更有利于延续种族的习性:它们的雌性动物会将下一代的受精卵孕育在身体内部,直至它们孵化;它们还会将自己弱小的下一代留在身边,在它们无法应付各种天敌的脆弱阶段保护它们。这样,年幼的哺乳动物不但能得到母亲的保护,而且还能从母亲身上学到更多的本领,以便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
终于,我们来到了历史发展的分水岭。这是zui为关键的时刻,因为此时,人类突然从动物中脱颖而出,开始运用智慧来掌握自己种族的命运。一只特别聪明的哺乳动物在觅食和寻找栖身之所的过程中渐渐学会用前肢捕捉猎物,还进化出类似手掌的前爪。在无数次的尝试之后,它还学会了用两条后腿站立起来,而且身体能够保持平衡。
这些动物的外表既像猿,又像猴,但是它们比猿和猴要聪明很多,它们成了地球上zui成功的猎手。它们渐渐地适应了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为了安全和相互照顾,它们常常成群结队地行动。刚开始,它们发出奇怪的叫声,是为了警告自己的同伴哪里有危险,可是经过了几十万年的发展以后,它们竟然学会了用喉音来交谈。
不管你是否相信,这种动物就是我们的先祖!人类也是从这时起,真正登上了历史舞台。
人类的祖先
人类zui初会是个什么样子?关于这一点我们知道的的确不多。他们不可能留下照片和图画供我们研究,不过在土壤的zui深处,我们有时会挖到他们的几片骨头。那些热心于这方面研究的知识渊博
的科学家们,拿着这些碎骨,经过长时间的揣摩,现在已能相当精确地拼凑出我们早期祖先的模样来了。人类zui早的祖先是一种外表丑陋、毫无魅力的哺乳动物。他们的身材比现在的人矮小很多,皮肤也因长期的风吹日晒变成了难看的暗棕色。他们全身的大部分皮肤都覆盖着长而粗糙的毛发。他们的前额低陷,下颚向前突出,看起来像那些惯于把牙齿当工具来撕裂食物的食肉野兽。那时候的人类赤身裸体,还不知道穿衣服来保暖。
他们住在大森林的深处,那里阴暗潮湿。直到现在,非洲的比戈米原始部落还住在这样的地方。当他们感到饥饿阵阵袭来时,就大吃树叶和植物的根茎,有时他们从愤怒的鸟儿那里偷走鸟蛋,喂给自己的孩子。如果运气好,他们能抓到一只松鼠、小野狗或老鼠什么的,来填饱肚子。他们吃什么都生吞活剥,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火,更无从发现经火烤过的食物味道会更加美妙。
白天,这些原始人在丛林中四处潜行,寻找食物。一旦黑夜降临,他们便把自己的妻儿藏进大树的树洞里或巨石后面。因为凶猛危险的野兽遍布在他们的四周,这些野兽习惯在夜间寻找食物。它们尤其喜欢人肉的味道。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人类早期的生活时时充满了恐惧和苦难。
夏天,人类被烈日炙烤;冬天,幼小的孩子很有可能被冻死在母亲怀里。有时他们不小心受伤,也只能在惊恐和疼痛中自生自灭。
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总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奇怪叫声一样,早期的人类也喜欢发出怪叫。他们不断地重复着一些怪叫声,天长地久,他们突然意识到,可以用这种喉部发出的声音来提醒同伴。当某种危险悄然接近的时候,他们便发出具有特定含义的尖叫。比如“有一只老虎在我们后面”,同伴听见警告,也回吼几声,表示“我也看见了,赶快躲起来”。这就是语言的起源。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对这些起源知之甚少。早期的人类不会制造工具,更不知道怎样修建房屋。他们死后,除了留下几根骨头的碎片,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供我们研究了。我们只知道在几百万年前,地球上曾生活着某种特殊的哺乳动物,他们学会了用下肢直立行走,把前爪当手来使用。他们与我们的祖先可能具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总之,我们对人类祖先知道的就只有这些,而其他的情况,至今无从考证。
可怕的冰川纪
早期的人类还不知道什么是年、月、日,更不会记录生日、结婚纪念日或者悼亡日了。可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他们认识了季节。他们发现,寒冷的冬天过后,总是温暖惬意的春天;随着春天慢慢地变成炎炎夏日,树上的果实越来越饱满,麦穗茁壮成长;当夏天慢慢临近尾声时,阵阵狂风吹落树叶,很多动物都进入了冬眠。这样,四季就循环了一次。
正当人类已经熟悉这种四季轮回的环境时,一件与气候有关的不同寻常的恐怖事件发生了:暖和的夏日突然姗姗来迟,果实无法成熟。那些原本绿草如茵的山顶,现在却被厚厚的积雪笼罩了。
一天,一群野人突然声势浩大地从山上冲下来。他们骨瘦如柴,像是很久没吃过东西了。本地的居民听不懂他们的语言,饥饿的他们抢食着本地的食物。可是这里的食物不能够同时养活老居民和新来者,但是他们又不肯离开,于是一场可怕的战斗发生了。老居民与新来者相互撕咬,打得难解难分。有的全家被杀死,剩下的则逃回山区。这时他们必须要面对的是可怕的暴风雪。现在,白昼变得一天比一天短,而夜晚却异常寒冷。
突然,在两山之间的裂缝里,出现了星星点点的小冰块。它们迅速地变大,汇聚成巨大的冰川,沿山坡滑下来,把巨大的石块推进了山谷。夹杂着冰块、泥浆和花岗岩的巨流呼啸着卷过森林,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片刻间将这里夷为平地。百年的老树被拦腰折断,倒在燃烧起来的森林里。随后,大雪也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
绵绵不绝的大雪不知道下了多长时间。所有的植物都冻死了,大批动物逃往南方,去寻找温暖的阳光。人类也跟动物一起踏上了逃难的旅程,可他们跋涉的速度比动物慢了许多,而严寒却毫不留情地在身后紧紧追赶。此时,如果没有好的办法,等待他们的只有灭亡了。
这就是冰川纪,这时有四种情形对地球上的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但他们都一一想出了应对的办法。
首先,为了防止被冻死,人类学会了穿衣服。为了防止饿死,他们学会了怎样制造捕猎的陷阱:挖一些大坑,上面覆以枝条和树叶,如果有动物掉下去,他们便用石块砸死它们,用它们的毛皮做衣服。接下来是解决住房的问题,这个比较简单。他们看到许多动物都睡在山洞里,于是他们把动物们赶出这些山洞,把那里变成自己温暖的巢穴。
即便有毛皮大衣穿、有山洞住,天气还是太寒冷了。体弱的老人和小孩成批地死去。这时,有一个天才想出了用火御寒的主意,他记得有一次在森林里差点儿被火烧死。那时,熊熊烈火仿佛把周围都烤煳了。眼下的冰天雪地里,烈火的热量反而可以帮助他和伙伴们。这位天才把枯树干拖进山洞,取来一根燃烧的枝条,点着了洞里的枯树干,熊熊燃烧的火堆使得寒冷的洞穴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
一天,一只鸡不小心掉进了火堆。谁都没在意这事儿,直到鸡肉被烤熟,阵阵香气飘进人们的鼻孔。有人循着香味把烧熟的鸡挖出来咬了一口,突然发现原来烤过的鸡肉的味道是如此美妙。从此,人类终于抛弃了长期以来与动物一样生吃食物的习惯,开始吃起美味的熟食来。
慢慢地,几千年的冰川纪终于过去了。只有zui肯动脑和动手的人类幸存了下来。在这段艰难的冰川纪时代,他们日夜不停地与寒冷、饥饿作斗争,他们被迫发明出种种劳动工具。他们学会了制造锋利的石斧,制造石锤用来挖掘食物和抵御敌人;为度过漫长的寒冬,他们用黏土制成碗和罐子,在阳光下晒成型后使用,用它们来储存大量的食物备用。
就这样,威胁着人类生存,几乎要毁灭整个人类的可怕的冰川纪,到头来反而成了人类zui伟大的导师。它迫使着人类运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创造,以此来改变自己艰难的生存现状。
......
ISBN | 9787115449269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 房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