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技术》适合从事饮用水处理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状况
1.2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1.3我国饮用水微生物标准存在的问题
1.4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第2章微生物检验基础操作技术
2.1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
2.2细菌形态结构的检验
2.3微生物的消毒灭菌
2.4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第3章样品的采集及常规微生物指标检测
3.1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3.2水样的运输、标记和保存
3.3饮用水中常规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第4章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
4.1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4.2现代免疫技术
4.3分子生物学技术
4.4生物芯片技术
4.5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第5章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VBNC)的检测
5.1VBNC细菌简介
5.2VBNC细菌的检测方法
第6章饮用水中抗生素残留及其检测
6.1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6.2抗生素污染水环境的途径和危害
6.3水体中抗生素的检测
第7章细菌内毒素及其检测
7.1细菌内毒素的特性
7.2饮用水的内毒素污染状况
7.3饮用水内毒素污染的暴露途径及风险分析
7.4饮用水中内毒素检铡方法
7.5结论
附录
附录Ⅰ30种抗生素的基本性质
附录Ⅱ抗生索微生物检定法标准曲线法的计算及统计学检验
附录Ⅲ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DGGE电泳后需要进行核酸染色才能呈现出指纹图谱,最常用的是荧光染料染色法和银染法。近年来,新一代核酸荧光染料SYBR Gold、SYBR Green Ⅰ和SYBR Green Ⅱ得到了迅速的应用,这类染料致突变性远低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几乎具有银染的灵敏度。由于该染料渗入凝胶的速度极快,无须脱色,因此使染色过程更加简便,并可直接进行凝胶的杂交分析。银染法灵敏度比EB高200倍,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虽然,银染法无法进行后续的杂交分析。但是,银染法仍然是比较完善的染色方法,并被研究者广泛使用。Sanguinetti法(快染)和Bassam法(慢染)两种硝酸银法在DGGE分析中应用的最为普遍。在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如果感觉灵敏度太低,可以再进行银染。另外,为了挽救不理想或失败的银染,可以采用10%~15%的硝酸溶液清除颜色,然后重新染色。如果背景过深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延长漂洗时间及适当提前终止时间等,一般均能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通常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
《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技术》适合从事饮用水处理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饮用水中微生物污染状况
1.2饮用水微生物标准
1.3我国饮用水微生物标准存在的问题
1.4饮用水微生物污染的控制
第2章微生物检验基础操作技术
2.1微生物检验常用仪器
2.2细菌形态结构的检验
2.3微生物的消毒灭菌
2.4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第3章样品的采集及常规微生物指标检测
3.1水样的采集与处理
3.2水样的运输、标记和保存
3.3饮用水中常规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第4章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
4.1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
4.2现代免疫技术
4.3分子生物学技术
4.4生物芯片技术
4.5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
第5章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VBNC)的检测
5.1VBNC细菌简介
5.2VBNC细菌的检测方法
第6章饮用水中抗生素残留及其检测
6.1抗生素的污染现状
6.2抗生素污染水环境的途径和危害
6.3水体中抗生素的检测
第7章细菌内毒素及其检测
7.1细菌内毒素的特性
7.2饮用水的内毒素污染状况
7.3饮用水内毒素污染的暴露途径及风险分析
7.4饮用水中内毒素检铡方法
7.5结论
附录
附录Ⅰ30种抗生素的基本性质
附录Ⅱ抗生索微生物检定法标准曲线法的计算及统计学检验
附录Ⅲ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DGGE电泳后需要进行核酸染色才能呈现出指纹图谱,最常用的是荧光染料染色法和银染法。近年来,新一代核酸荧光染料SYBR Gold、SYBR Green Ⅰ和SYBR Green Ⅱ得到了迅速的应用,这类染料致突变性远低于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几乎具有银染的灵敏度。由于该染料渗入凝胶的速度极快,无须脱色,因此使染色过程更加简便,并可直接进行凝胶的杂交分析。银染法灵敏度比EB高200倍,是目前最灵敏的方法。虽然,银染法无法进行后续的杂交分析。但是,银染法仍然是比较完善的染色方法,并被研究者广泛使用。Sanguinetti法(快染)和Bassam法(慢染)两种硝酸银法在DGGE分析中应用的最为普遍。在用荧光染料染色后,如果感觉灵敏度太低,可以再进行银染。另外,为了挽救不理想或失败的银染,可以采用10%~15%的硝酸溶液清除颜色,然后重新染色。如果背景过深可适当降低反应温度,延长漂洗时间及适当提前终止时间等,一般均能获得较好的染色效果。通常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染色方法。
ISBN | 9787511124951 |
---|---|
出版社 | 中国环境出版社 |
作者 | 张明露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