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称催化环氧化技术及催化剂(第一册) 7030512022,978703051202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不对称催化环氧化技术及催化剂(第一册)》可作为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等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企业研发人员等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前言
1引言
2均相催化技术及催化剂
2.1Sharpless催化体系
2.1.1手性钛催化剂
2.1.2手性钒催化剂
2.2卟啉催化体系
2.2.1卟啉铁配合物
2.2.2卟啉钌配合物
2.2.3卟啉锰配合物
2.2.4卟啉钼配合物
2.3salen催化体系
2.3.1锰和镉的salen配合物
2.3.2钴的salen配合物
2.3.3钯的salen配合物
2.3.4钌的salen配合物
2.4BNOL催化体系
2.4.1镧的BINOL配合物
2.4.2镱的BrNOL配合物
2.4.3钆和钐的BrNOL配合物
2.4.4钙的BINOL配合物
2.5手性羰基化合物催化体系
2.5.1简单的手性酮催化剂
2.5.2多径基化合物衍生的手性酮催化剂
2.5.3手性醛催化剂
2.6手性亚胺鎓盐催化体系
2.7其他均相催化体系
2.7.1钼的过氧化配合物
2.7.2锂的配合物
2.7.3镁的配合物
2.7.4锌的配合物
2.7.5钌的配合物
2.7.6甲基三氧络铼
2.7.7镍的配合物
2.7,8锍叶立德
3多相催化技术及催化剂
3.1担载型Sharpless催化体系
3.1.1不可溶聚合物担载的钛配合物
3.1.2有机—无机杂化物担载的钛配合物
3.1.3二氧化硅担载的铊配合物
3.1.4二氧化硅担载的酪蛋白钴配合物
3.2担载型卟啉催化体系
3.3担载型salen(金属)催化体系
3.3.1聚合物担载的salen配合物
3.3.2二氧化硅担载的salen配合物
3.3.3MCM—41担载的salen配合物
3.3.4螺旋型聚合物担载的salen配合物
3.3.5“笼中造船”俘获型salen配合物
3.3.6树枝状大分子担载的salen配合物
3.4相转移催化体系
3.4.1传统的相转移催化体系
3.4.2氟的双相催化体系(FBS)
3.5其他多相催化体系
3.5.1担载型BINOL催化体系
3.5.2聚氨基酸催化体系
3.5.3聚合物担载的氨基酸铜(Ⅱ)配合物
3.5.4纳米氧化镁晶体催化剂
3.5.5TBHP+KF/氧化铝催化体系
4结语
参考书目
附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担载型铊配合物的催化活性高于其均相化合物可以归功于高分散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单聚活泼铊物种的作用。另一方面,Ta(OEt)s分子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于弱极性溶剂中,也将在反应物和酒石酸酯存在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与二氧化硅担载的单聚铊物种相比,这些铊化合物的二聚体分子具有较差的活性。2003年,制备了一个新的二氧化硅担载的手性烷氧基铊催化剂,工作核心在于:经由—Si—O—金属键结构形式将金属植入二氧化硅表面,引入一个适当的手性配体对其配位球进行改性。仔细研究了影响催化活性的因素,并观察到如果用手性诱导体(+)—DIPT长时间浸渍固体催化剂,则其在(S)—缩水甘油合成反应中的最大ee值能达到85%~87%。该反应是在一个含氯的溶剂中进行的,但在正戊烷或甲苯溶剂中也能获得很好的结果。使用氧化剂CMHP而不是TBHP并没有改善2—丙烯—1—醇环氧化的结果,但是如果使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则手性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显著降低至40% ee值(反应温度为—20℃)。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严重地影响了环氧化选择性和手性产物的对映选择性,事实上当2—丙烯—1—醇的环氧化发生在10℃而不是0℃时,将发生一个动力学拆分过程,大大地提高了ee值并显著降低了环氧化选择性。
ISBN7030512022,978703051202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夏清华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