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为崩盘的万亿美元买单:万亿美元大崩盘 978754541558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谁在为崩盘的万亿美元买单:万亿美元大崩盘》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

名人推荐

本书用叙事诗般的语言讲述了当前金融海啸发源地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它交代了其来龙去脉、生成基础、“罪魁祸首”和演变过程,只有真正具有深厚理论修养的行家才能写出这等深入浅出的论著。
——王松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银行家》主编
本书深刻揭露了华尔街金融精英因贪婪私欲,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万亿美元坏账窟窿的真相。这些人既不关心本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更不会顾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利益,倘若中国金融改革沿着他们鼓吹的金融自由化推进,势必步美国后尘而坠入金融危机的深渊。
——杨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著名经济学家

媒体推荐

本书用叙事诗般的语言讲述了当前金融海啸发源地美国华尔街的次贷危机,它交代了其来龙去脉、生成基础、“罪魁祸首”和演变过程,只有真正具有深厚理论修养的行家才能写出这等深入浅出的论著。
——王松奇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银行家》主编
本书深刻揭露了华尔街金融精英因贪婪私欲,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万亿美元坏账窟窿的真相。这些人既不关心本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更不会顾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利益,倘若中国金融改革沿着他们鼓吹的金融自由化推进,势必步美国后尘而坠入金融危机的深渊。
——杨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这是第一本有关信贷危机的论著,早在2005年,莫里斯就已经预见了这场无法逃避的危机。毫无疑问,这是一本极具穿透力的巨作,它揭开了一场几个月之后便成为美国经济最热门的大争论。
——《经济学人》(ECONOMIST)
莫里斯先生用犀利的眼光看穿了这场久已形成的危机。作为一个文笔高雅的作家,莫里斯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魔鬼般的华尔街金融工具,任何一位读者都会觉得不虚此读。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查尔斯·R.莫里斯 译者:刘寅龙

查尔斯·R.莫里斯,是美国著名的银行家和律师,同时也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大西洋月刊》《哈佛商业评论》等权威媒体的特约评论员,2005年他就以深邃的眼光精准地预测到2008年这场涉及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职业经历:纽约市财政预算专员,大通曼哈顿银行集团经理,DEVONSHIRE合秋人公司管理者,华盛顿健康与人道主义服务机构秘书。经典著作:《善意的代价》(THE COST OF GOOD INTENTIONS),被评为“1980年《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即将到来的全求繁荣》(THE COMING GLOBAL BOOM)被评为“1990年《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大富翁》(THE TYCOONS)被评为“2005年《巴伦周刊》最佳畅销书”。

目录

权威推荐
知名媒体推荐1 直面危机的勇者
知名媒体推荐2 “疯子”的预言让人相见恨晚
高端访谈
序言
第1章 自由主义的灭亡
虚弱乏力的美国企业
婴儿潮
政治艺术家们的错位管理
自由主义到底为何物
第2章 皈依宗教的华尔街
消灭通货膨胀
来自市场的两个故事
插曲:20世纪90年代的“金发女孩经济”
第3章 幻想的天堂:摸索中前行
抵押贷款的兴衰沉浮
1987年的股市崩盘
LTCM的衰亡
地域性转移
第4章 金钱街
“格林斯潘对策”
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不动产泡沫
风险大挪位
危机渐起
第5章 美元的咆哮
失控的经济
昙花一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Ⅱ”理论
贸易盈余的分配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
第6章 大崩盘
对冲基金、信贷衍生品与CDOs
公司债泡沫
尚未见底的危机
硬着陆之一:经济衰退
硬着陆之二:信贷崩溃
明斯基、庞兹和市场逻辑
第7章 胜败之间
失衡的财富
阶级斗争
混乱无序的金融业特权
第8章 找回平衡
金融管制
医疗卫生
市场的局限

序言

2007年,查尔斯·R,莫里斯说:“一场席卷美国的资产核销大潮,将于2008年在全美爆发,届时,将有万亿美元的资产蒸发。”
一年之前,莫里斯告诉我们:一场危机正要袭来,这是一场“万亿美元大崩盘”,或者说损失将高达美国GDP的7%。
尽管按照他本人的说法,这仅仅是“保守的估计”,但在那时,这已经算得上耸人听闻了。在这本书中,莫里斯以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视角,冷静地预见到今天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在他看来,政府的任何救市行为,都将以牺牲市场信心为代价,因为政府根本都不可能合理估计这场危机的损失到底有多大。因此,任何救赎都只能带来长期的后遗症。
今天,各种债券和其他交易违约的损失让全球为之汗颜,不过,莫里斯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切。这些损失到底来自何处呢?当然,今天我们都知道了,损失来自次级贷款和其他五花八门的高风险抵押贷款违约。银行业者终于发现,他们的很多借款人已经无力还款。但媒体所称的次贷危机仅仅才拉开序幕,损失已经高达几千亿美元,加上私募基金和信用卡贷款等其他金融工具尚未核销的损失,万亿美元即将蒸发。
所以说,莫里斯的估计绝非凭空妄想。
我们到底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莫里斯给我们娓娓讲述了历史的根源,从尼克松时代的美元眨值政策和工资价格控制,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由市场理念。但自由市场在复苏经济的同时,也造就了市场的跌宕起伏,并通过低利率铸成了危机四伏的信贷泡沫。遗憾的是,破裂的泡沫也许会让我们把希望再次寄托于尼克松时期的手段。
莫里斯探究了过去1/4世纪的贷款狂潮,“若钱是免费的,借钱也就没有成本了……于是,聪明的贷款人就会不断地把钱借出去,直到无人再借为止”。
因此,抵押贷款也就成了几乎每个人都能享受的廉价商品。而不动产投机和对冲基金也就找到了可以恣意发挥的市场。在书中,莫里斯指出了这场危机的几个序幕,其中就包括部分抵押贷款债券在1984年遭遇的失败,对于银行的高风险产品来说,这本应是一个警告,却没有人意识到危机已经萌芽。
解释这些高风险交易的时候,莫里斯提到了一个不为人关注的方面: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s),一种专门针对债券的保险。和抵押贷款支持的有价证券一样,信用违约互换并不一定是坏事,但莫里斯认为,信贷泡沫导致对冲基金及其合作机构在使用信用违约互换的时候,把风险放大到难以为继的地步。
莫里斯透过这虚假繁荣看到了一场真正的“灾难”。此起彼伏的金融工具和衍生品交易让金融市场的风险高得不可思议,危机一触即发。
事实上,莫里斯的预测并不孤立,但他的预测更令人震撼。今天,我们感到唯一不幸是,他的预言全部变成了事实,几乎分毫不差。
万亿美元大崩盘,这就是今天的现实。
妮可·格琳纳斯(Nicole Gelillas)
2008年3月2日

文摘

版权页:



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s,SWFs)。主权财富基金是一种私人投资基金,尽管在总体上仍然受制于政府宏观控制,但通常不列入官方的财务统计数字,因而也不受官方储备要求的制约。SWFs的鼻祖应该是新加坡的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s),这家资金总量达1000亿美元、已拥有30多年历史的基金主要投资于政府的超额储备金。淡马锡控股于2004年开始公开披露财务状况。据报告显示,该公司自成立以来的平均年收益率达18%,发行债券具有AAA级信用等级。
目前,至少已经有25个国家建立SWFs,或正在建立SWFs。目前,他们的可投资资金估计可达3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的首席货币经济学家斯蒂芬·简(Stephen Jen)指出,即使是按最保守的增长率,5年后的SWFs资金量也将超过全球官方储备总额。
其中,科威特SWF或许将成为新一代基金的典范。和大多数基金相比,该SWF开放性很强,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几乎相当于美国最大的投资商加州公职人员退休基金(CALPERS,Califonua Public Pension Fund)。基金经理巴德·阿尔—萨义德(Badr Al—Sa’ad)曾接受过西方教育,因此,他也刻意效仿了哈佛和耶鲁等优质捐赠基金的投资策略。阿尔一萨义德对几乎清一色美国国债的基金组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使基金的很大一部分资产变成权益性资产,其中又尤以高速增长的亚洲和欧洲(如土耳其)为投资重点。阿尔一萨义德衡量投资业绩的投资标准,就是覆盖面极广的摩根士丹利国际综合指数。
ISBN9787545415582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作者查尔斯·R.莫里斯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