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的关键在于“三部曲”——合理营养+规律运动+自我监测。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规律的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比如规律的运动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心肺发育,能够促进其肌肉生长和骨骼健康,能够有效改善其心血管和代谢健康,帮助优化身体成分,并可调节其心理和精神状态,减轻抑郁症状,消除紧张,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质量。此外,它还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塑造和改善自我形象,变得更阳光、更美好!
宋逸、马军主编的《儿童青少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附光盘有氧适宜运动处方汇编)》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着重于开发适合儿童青少年的有氧适宜运动形式,力图在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之前,将这种可能性降至低点。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概述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状况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状况
二、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
(一)促进体格发育
(二)促进神经肌肉发育
(三)促进生理功能发育
(四)增强内分泌功能
三、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一)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现状
(二)全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四、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原则
(一)经常锻炼
(二)循序渐进
(三)全面锻炼
(四)要有准备和整理活动
(五)运动与休息交替
第二部分以预防肥胖为核心的体育课指导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体育课要求
(二)体育课合理安排三要素
(三)体育课及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医务监督
二、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一)
(一)“米走跑交替”教学设计
(二)“原地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三、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二)
(一)“前滚翻”教学设计
(二)“折返跑”教学设计
四、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三)
(一)“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二)“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五、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四)
(一)“支撑跳跃”教学设计
(二)“快速跑”教学设计
六、体育课教案及点评(高中)
(一)“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
(二)“篮球”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以控制肥胖为核心的课外体育
活动指导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方式及强度
(一)运动项目
(二)运动强度
(三)运动时间与频度
(四)运动时段
(五)注意事项
三、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方案(运动量及能量消耗)
(——)小学组备选运动项目
(二)初中组备选运动项目
(三)双休日运动方式和时间
四、身体局部活动
(一)身体局部活动指导
(二)身体局部活动方法
五、身体全身性活动
(一)身体全身性活动指导
(二)身体全身性活动方法
六、趣味性活动
附录
附录1:家庭体育活动推荐
附录2:体力活动准备问卷(PAR—Q)
附录3: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标准
附录4:家庭运动日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通过对体育课的实际观察和对部分学生心率图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能够充分按照教案内容实施,各部分时间分布合理,心率曲线高峰出现时机适宜,位于基本部分的中间段,体育课密度1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表现在:
1.3名学生的心率图曲线都是逐步上升的,最高心率分别为184次/分、174次/分和181次/分,没有超过200次/分。
2.3名学生最高心率出现时间分别是第26分钟、第25分钟和第26分钟,皆位于第24~30分钟。
3.3名学生的体育课密度1分别为37.8%、37.0%和36.2%,在30%~40%的适宜范围内。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折返跑,该项目本身的运动负荷较大。从心率指数也可看出,3名学生心率指数分别为1.9、1.7和2.0,说明学生运动负荷较大。
通过对体育课的实际观察和对部分学生心率图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能够充分按照教案内容实施,各部分时间分布合理,心率曲线高峰出现时机适宜,位于基本部分的中间段,体育课密度符合预期。表现在:
1.曲线b学生的心率图是逐步上升的,曲线a和曲线c学生的心率在准备部分出现一个小高峰后,也逐步上升到最高心率,然后平缓下降。3名学生最高心率分别为174次/分、174次/分和171次/分,没有超过200次/分。
2.3名学生最高心率出现时间分别是第30分钟、第26分钟和第30分钟,皆位于整节课的第24~30分钟之间。
3.3名学生的体育课密度1分别为40.8%、43.9%和41.9%,略高于40%,但符合预期的体育课密度40%~45%。
4.3名学生心率≥120次/分的时间分别为26分钟、24分钟和20分钟,基本达到一节体育课有氧运动时间25分钟的标准。
儿童青少年肥胖控制的关键在于“三部曲”——合理营养+规律运动+自我监测。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规律的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数不胜数,比如规律的运动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心肺发育,能够促进其肌肉生长和骨骼健康,能够有效改善其心血管和代谢健康,帮助优化身体成分,并可调节其心理和精神状态,减轻抑郁症状,消除紧张,改善入睡能力,提高睡眠质量。此外,它还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塑造和改善自我形象,变得更阳光、更美好!
宋逸、马军主编的《儿童青少年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指导(附光盘有氧适宜运动处方汇编)》的重点是预防和控制,着重于开发适合儿童青少年的有氧适宜运动形式,力图在学生超重和肥胖发生之前,将这种可能性降至低点。
目录
第一部分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概述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
(一)我国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状况
(二)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能发育状况
二、体育锻炼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
(一)促进体格发育
(二)促进神经肌肉发育
(三)促进生理功能发育
(四)增强内分泌功能
三、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一)儿童青少年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现状
(二)全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四、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原则
(一)经常锻炼
(二)循序渐进
(三)全面锻炼
(四)要有准备和整理活动
(五)运动与休息交替
第二部分以预防肥胖为核心的体育课指导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体育课要求
(二)体育课合理安排三要素
(三)体育课及运动处方实施中的医务监督
二、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一)
(一)“米走跑交替”教学设计
(二)“原地持轻物掷远”教学设计
三、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二)
(一)“前滚翻”教学设计
(二)“折返跑”教学设计
四、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三)
(一)“立定跳远”教学设计
(二)“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教学设计
五、体育课教案及点评(水平四)
(一)“支撑跳跃”教学设计
(二)“快速跑”教学设计
六、体育课教案及点评(高中)
(一)“蹲踞式起跑”教学设计
(二)“篮球”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以控制肥胖为核心的课外体育
活动指导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运动方式及强度
(一)运动项目
(二)运动强度
(三)运动时间与频度
(四)运动时段
(五)注意事项
三、课外体育活动指导方案(运动量及能量消耗)
(——)小学组备选运动项目
(二)初中组备选运动项目
(三)双休日运动方式和时间
四、身体局部活动
(一)身体局部活动指导
(二)身体局部活动方法
五、身体全身性活动
(一)身体全身性活动指导
(二)身体全身性活动方法
六、趣味性活动
附录
附录1:家庭体育活动推荐
附录2:体力活动准备问卷(PAR—Q)
附录3: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筛查标准
附录4:家庭运动日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通过对体育课的实际观察和对部分学生心率图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能够充分按照教案内容实施,各部分时间分布合理,心率曲线高峰出现时机适宜,位于基本部分的中间段,体育课密度1控制在适宜范围内。表现在:
1.3名学生的心率图曲线都是逐步上升的,最高心率分别为184次/分、174次/分和181次/分,没有超过200次/分。
2.3名学生最高心率出现时间分别是第26分钟、第25分钟和第26分钟,皆位于第24~30分钟。
3.3名学生的体育课密度1分别为37.8%、37.0%和36.2%,在30%~40%的适宜范围内。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折返跑,该项目本身的运动负荷较大。从心率指数也可看出,3名学生心率指数分别为1.9、1.7和2.0,说明学生运动负荷较大。
通过对体育课的实际观察和对部分学生心率图的分析,我们认为本节课能够充分按照教案内容实施,各部分时间分布合理,心率曲线高峰出现时机适宜,位于基本部分的中间段,体育课密度符合预期。表现在:
1.曲线b学生的心率图是逐步上升的,曲线a和曲线c学生的心率在准备部分出现一个小高峰后,也逐步上升到最高心率,然后平缓下降。3名学生最高心率分别为174次/分、174次/分和171次/分,没有超过200次/分。
2.3名学生最高心率出现时间分别是第30分钟、第26分钟和第30分钟,皆位于整节课的第24~30分钟之间。
3.3名学生的体育课密度1分别为40.8%、43.9%和41.9%,略高于40%,但符合预期的体育课密度40%~45%。
4.3名学生心率≥120次/分的时间分别为26分钟、24分钟和20分钟,基本达到一节体育课有氧运动时间25分钟的标准。
ISBN | 9787565906442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作者 | 宋逸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