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辽宁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系列教材:国际金融(第五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1部分国际金融基础
第1章外汇与汇率
学习目标
1.1外汇
1.2汇率
1.3汇率决定的基础
1.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5汇率决定理论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常见的自由兑换货币及符号
第2章国际收支
学习目标
2.1国际收支
2.2国际收支平衡表
2.3国际收支的失衡及调节
2.4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5中国的国际收支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2—1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录2—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数学推导
第2部分国际金融政策
第3章汇率政策
学习目标
3.1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3.2汇率制度选择
3.3汇率水平管理
3.4人民币汇率制度
3.5我国的外汇市场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4章国际储备政策
学习目标
4.1国际储备概述
4.2国际储备的构成
4.3国际储备的管理
4.4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中国历年外汇储备(1950—2013年)
第5章外汇管制政策
学习目标
5.1外汇管制
5.2货币自由兑换
5.3中国的外汇管理
5.4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6.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6.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6.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6.4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7章国际货币体系
学习目标
7.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7.2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回顾
7.3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7.4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
7.5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与改革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8章区域货币合作
学习目标
8.1区域货币合作概述
8.2最优货币区理论
8.3欧洲货币一体化
8.4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探讨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3部分国际金融活动
第9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学习目标
9.1外汇市场
9.2传统的外汇交易
9.3衍生外汇交易
9.4外汇风险管理
9.5汇率折算与进出报价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9—1中国银行外汇牌价(2014年1月20日)
附录9—2伦敦金融时报网站外汇市场汇率信息(2014年1月17日)
第10章国际金融市场
学习目标
10.1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10.2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
10.3欧洲货币市场
10.4国际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国际资本流动
学习目标
11.1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1.2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分析
11.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对外贸易融资
学习目标
12.1对外贸易短期融资
12.2对外贸易中长期融资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和遗漏项目长期在借方,2002年首次出现在贷方。虽然我国的错误和遗漏总额在国际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然而,如果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原因主要是统计技术问题,就必然出现借贷方差额交替性的变换。但是2002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该项目长期出现在借方,单纯的统计原因已不足以解释该项目的变化。这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资本外逃的问题。2002年以后,我国本外币正向实际利差扩大,人民币汇率趋强,资本外逃现象得以缓和,但是由于存在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热钱流入迹象又有所显现。由此可见,错误和遗漏项目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难以监测到的资本流出入情况。
2.5.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及影响
“双顺差”,即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与不包括储备资产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同时出现顺差。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1998年)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这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现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理论上,开放经济下,一国的经常项目余额应该等于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参见专栏2一1)。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将表现为顺差,同时,一国国内的过剩资金将流向国外,形成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因此,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应该是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但多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也长期保持顺差,这说明中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结构不尽合理。
1)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
具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特征就是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长期以来,由于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加之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投资渠道不畅,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而高储蓄带来的则是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足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我国贸易收支的顺差不断扩大。
(2)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措施的实施和体制性环境的形成,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激增。
(3)我国长期实施的外资优惠政策。为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多种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加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直接导致了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外资的大量涌人不仅带来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长,提高了我国出口增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常项目顺差。
《辽宁省"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21世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系列教材:国际金融(第五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1部分国际金融基础
第1章外汇与汇率
学习目标
1.1外汇
1.2汇率
1.3汇率决定的基础
1.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1.5汇率决定理论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常见的自由兑换货币及符号
第2章国际收支
学习目标
2.1国际收支
2.2国际收支平衡表
2.3国际收支的失衡及调节
2.4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2.5中国的国际收支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2—1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附录2—2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数学推导
第2部分国际金融政策
第3章汇率政策
学习目标
3.1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3.2汇率制度选择
3.3汇率水平管理
3.4人民币汇率制度
3.5我国的外汇市场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4章国际储备政策
学习目标
4.1国际储备概述
4.2国际储备的构成
4.3国际储备的管理
4.4我国的国际储备问题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中国历年外汇储备(1950—2013年)
第5章外汇管制政策
学习目标
5.1外汇管制
5.2货币自由兑换
5.3中国的外汇管理
5.4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6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目标
6.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均衡
6.2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工具与政策搭配
6.3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
6.4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7章国际货币体系
学习目标
7.1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7.2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回顾
7.3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7.4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
7.5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与改革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8章区域货币合作
学习目标
8.1区域货币合作概述
8.2最优货币区理论
8.3欧洲货币一体化
8.4关于东亚货币合作的探讨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3部分国际金融活动
第9章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学习目标
9.1外汇市场
9.2传统的外汇交易
9.3衍生外汇交易
9.4外汇风险管理
9.5汇率折算与进出报价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附录9—1中国银行外汇牌价(2014年1月20日)
附录9—2伦敦金融时报网站外汇市场汇率信息(2014年1月17日)
第10章国际金融市场
学习目标
10.1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10.2国际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
10.3欧洲货币市场
10.4国际金融创新与金融衍生工具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11章国际资本流动
学习目标
11.1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11.2国际资本流动的理论分析
11.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12章对外贸易融资
学习目标
12.1对外贸易短期融资
12.2对外贸易中长期融资
本章小结
延伸阅读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和遗漏项目长期在借方,2002年首次出现在贷方。虽然我国的错误和遗漏总额在国际公认的合理范围之内,然而,如果错误和遗漏项目的原因主要是统计技术问题,就必然出现借贷方差额交替性的变换。但是2002年之前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该项目长期出现在借方,单纯的统计原因已不足以解释该项目的变化。这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资本外逃的问题。2002年以后,我国本外币正向实际利差扩大,人民币汇率趋强,资本外逃现象得以缓和,但是由于存在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热钱流入迹象又有所显现。由此可见,错误和遗漏项目可以从侧面反映一国难以监测到的资本流出入情况。
2.5.3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原因及影响
“双顺差”,即一国国际收支中经常账户与不包括储备资产的资本和金融账户同时出现顺差。自1994年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1998年)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格局。这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现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理论上,开放经济下,一国的经常项目余额应该等于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额(参见专栏2一1)。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经常项目将表现为顺差,同时,一国国内的过剩资金将流向国外,形成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因此,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应该是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的主要原因。但多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也长期保持顺差,这说明中国当前的国际收支结构不尽合理。
1)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
具体而言,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特征就是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长期以来,由于文化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加之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投资渠道不畅,我国国内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低消费、高储蓄,而高储蓄带来的则是高放贷和高投资。在国内消费不足的状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只能通过出口来释放,由此导致我国贸易收支的顺差不断扩大。
(2)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措施的实施和体制性环境的形成,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经常项目顺差激增。
(3)我国长期实施的外资优惠政策。为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制定和实施了多种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加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直接导致了外国来华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外资的大量涌人不仅带来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增长,提高了我国出口增速,从而进一步促进了经常项目顺差。
ISBN | 9787565414800 |
---|---|
出版社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阙澄宇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