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旅行:女性主义,自然,权力 978756492568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时间的旅行:女性主义,自然,权力》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澳大利亚)伊丽莎白·格罗兹(Elizabeth Grosz) 译者:胡继华 何磊

伊丽莎白·格罗兹(Elizabeth Grosz),生于澳大利亚悉尼,在悉尼大学哲学系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接受系统的学术训练。她的学术研究表现出了法国传统下典型的澳洲文化风格——将哲学通论(Philosophy in general)、传统哲学(Traditional Philosophy)和现代哲学(Modern Philosophy)熔为一炉,特别关注政治理论与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探索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从澳洲到美国,她先后供职于纽约城市大学“文化,技术与劳动研究中心”、纽约州立大学比较文学系以及罗格斯大学妇女和性别研究中心。其代表著作有《时间的秘境》(2004)和(时间的旅行》(2005)等。
胡继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法国20世纪现象学以及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史,主要译著有《友爱的政治学》《神话研究》等。
何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又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曾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英语系进行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西万哲学、西方又论与文化研究。译有伊丽莎白·格罗兹《时间的旅行》(合译)、朱迪斯·巴特勒《战争的框架》、冯珠娣《万事万物》(合译)等。

目录

译者序言
引言
第一部分自然,文化和未来
第一章达尔文与女性主义:对一种可能亲缘关系的初步考察
第二章达尔文与生命本体论
第三章文化的自然
第二部分法律,正义和未来
第四章暴力的时间:德里达,解构和价值
第五章德鲁西拉康奈尔,身份与政治的“进化”
第三部分哲学,知识和未来
第六章德勒兹,柏格森和虚拟性
第七章梅洛一庞蒂,柏格森与本体论问题
第八章物论
第九章作为人造躯体的客体
第四部分身份,性别差异和未来
第十章思想的时间
第十一章性别差异的力量
第十二章(非人)力量:权力、快感与欲望
第十三章女“性”的未来
References(原文参考文献)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本章之论,全然出自因地制宜之策,且有筚路蓝缕之意。笔者希望,将梅洛庞蒂的学说置于一种非同寻常的语境之中。也就是说,笔者不是将他的学说置于他本人所自觉承认的现象学思想家的谱系中(从黑格尔、胡塞尔到海德格尔、萨特、波伏娃以至女性主义现象学),而是将他的学说置于一种知者寥寥论者邈邈的语境之中(但这一语境也在他的学说之中有迹可求)。这一语境便是19世纪中期兴起的自然哲学、生物哲学、进化论动态哲学。达尔文的自然界动态学说、活动物体及其所生活动主体学说,不啻是一场挑战,导致了生物学的转型。对于这一历史趋势,梅洛一庞蒂以及许多哲学家都供认不讳。自那个时代以来,哲学的使命和形象也都今非昔比了。天生达尔文,哲学不复既往,从此它就再也不能名正言顺地进行古典式的静观,沉思不变的理念和本质,甚至黑格尔主义的先天历史回旋运动也不复合法了。相反,哲学必须脱胎换骨,成为某种类似于补救之物,同特殊性及其历史相调谐。梅洛一庞蒂的哲学不啻是一种见证,表明我们必须正儿八经地对待浸润于生命的意识,浸润于时间与物质的生命,而达尔文将这一切存而不论,当作一个问题、一种礼物,而留给了哲学。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笔者并不想把梅洛一庞蒂的学说同达尔文本人对立起来(也许这是一件令人亢奋的事情),而是将他的学说同许多达尔文主义的哲学家对立起来,其中就有梅洛一庞蒂本人的先师(从字面上理解,即那些主持法兰西学院的哲学家们),比如柏格森。笔者不想比照,也不想对观,而只想看看梅洛一庞蒂以什么方式凸显柏格森的学说、回答柏格森的问题,及其他同柏格森主义的复杂多变关系、同柏格森的生存本体论旨趣的复杂多变的关系。
ISBN9787564925680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伊丽莎白·格罗兹 (Elizabeth Grosz)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