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惩罚性教子智慧+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套装共2册)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735901 类别: 图书 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编辑推荐

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瑞士……世界各国优秀父母一致使用的先进教育理念掌握非惩罚性教育的精髓,同样的教育,你也能得到500%的教育回报

作者简介

吴恩瑛博士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儿童研究与教育领域。她是韩国首尔最权威的教育心理专家,著名儿童教育界首席专家。也是诸多妈妈心中最值得信赖,最喜爱的育儿导师。堪称“育儿之神”,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知心姐姐卢。韩国SBS电视台《我家孩子判若两人》栏目的固定嘉宾,被美国的哈佛大学以及诸多著名外国大学邀请做讲座。著有家教畅销书《孩子的压力》。

目录

《非惩罚性教子智慧》目录:
第一章 惩罚性教育治标,非惩罚性教育治本
惩罚不能给孩子幸福,却让孩子更接近地狱
放弃惩罚性教育,孩子会变得乐于积极配合
非惩罚性教育不是讨好,更不是放任自流
遵循原则教育,比违反原则教育的成功性大
非惩罚性教育不简单,需要经历非常修炼
第二章 教孩子不能用的种惩罚性教育
惩罚性教育只是外部推动力,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
父母恨铁不成钢的讽刺挖苦,往往会灼伤孩子幼小的心灵
人前教子,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无情伤害
你越打骂,孩子越会陷入不断出错的恶性循环
你把孩子关进”黑房子”,会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恐慌
奖励一旦给出,就不要收回,这样会让孩子不服
你威胁孩子,孩子便会用威胁的手段对待你的威胁
第三章 说服——非惩罚性教育第一重修炼
说服,就要让孩子心服口服,说而不服还不如不说
善于倾听,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再考虑自己怎么说
你先为孩子辩解,孩子才会比较容易被你说服
有理不在声高,说服不必借助大喊,讲道理即可
不强迫孩子做什么,而是同孩子协商他愿意做什么
说服孩子态度要温和,注意跟孩子说话的语气
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自觉配合你来改变
第四章 激励——非惩罚性教育第二重修炼
激励能满足孩子的内心需要,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
多一句鼓励,孩子的内心就会多一分自信和勇气
经常暗示孩子“你真棒”,孩子的优点会越来越多
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哪怕孩子每天只进步一点点
赏识就是对孩子多肯定,少否定,多赞扬,少斥责
让孩子品尝成功的滋味,成就感能不断地给他激励
第五章 规训——非惩罚性教育第三重修炼
教育孩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训练没有进步
及早设定行为规范,给孩子的行为打开一盏指明灯
签订协议,让孩子用积极的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
让孩子自己面对“后果”,比任何惩罚都有说服力
教育过后要亲近孩子,让孩子感到爱而不是充满仇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直接拒绝孩子的过分要求
如果非要惩罚不可,请选择孩子乐于接受的惩罚方式
第六章 导引——非惩罚性教育第四重修炼
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教训,不是惩罚,而是导引
在孩子行动前,导引他正确行动,而不是事后批评
出现错误,父母要把目光放在解决方法上,而不是错误本身
孩子有自我修正的能力,父母可以帮孩子监督修正的方向
导引不是说教,不是代替,而是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避免负面引导,不要对孩子下消极、否定性预言
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之光,和孩子一起憧憬美好未来
因材施教,顺应孩子的天性来引导、教育
第七章 示范——非惩罚性教育第五重修炼’
模仿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榜样示范比惩罚更有效
欲正人,先正己,每一位父母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不要滔滔不绝地说教,说教比惩罚更让孩子难以接受
孩子做错事,父母不批评,要示范给孩子看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一致的示范会让孩子混乱
看到正反行为,父母可以此为示范,对孩子进行教育
你应该明白:孩子的进步速度跟犯错多少成正比
第八章 内醒——非惩罚性教育第六重修炼
父母的期待再高也不如让孩子对自己形成好的自我期待
给孩子内醒的时间,不要着急按下快进键,否则无法再重来
生命的外力是有限的,必须唤醒孩子无限强大的内力
父母积极求索,学习教育知识,帮助孩子激活内力
冷处理就是给孩子认识错误的机会,让他自行改正
唤醒孩子的善良,在孩子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
你要教会孩子如何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九章 非惩罚性教育实施禁忌
贿赂是对孩子最大的惩罚,它会剥夺孩子成长的喜悦
天天生活在称赞中的孩子,会变得更加脆弱
教育孩子要注意“立即”和“当下”,即立即进行,只说当下
孩子认错态度好就轻饶,会让孩子误以为态度比行动更重要
孩子不是你的出气筒,不要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教育孩子
教育要与时俱进,好家长总是不停地改进教育方法
溺爱等于惩罚,而且是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惩罚
教育要就事论事,不要动不动就翻孩子的旧账
……
《养孩子,我们可以不吵吗?》

文摘

第一章 惩罚性教育治标,非惩罚性教育治本
惩罚不能给孩子幸福,却让孩子更接近地狱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认为只有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
才能有效。这些父母希望通过惩罚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却
不知道惩罚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危害。
父母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孩子,对孩子造成的最直接伤害就是身体上的伤害。孩子处于身体发育时期,一旦造成身体伤害,便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有一次回老家,路过小时候的玩伴张力家门口时,看见他正在院子里教育儿子尧尧:
“你这孩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偷钱,不要偷钱,需要用钱的话向我和你妈妈要,你怎么还偷钱呢?”
看见尧尧低着头,一言不发,张力更加生气了:“看来我今天不教训教训你,你是记不住我说的话了!”张力一边说着,一边拿着绳子要把尧尧捆起来。
尧尧看到这种隋况,立刻大哭起来:“爸爸,我知道错了,我改,你别打我,求求你别打我!”
我看到这,急忙走进张力家,一把夺过他手里的绳子,大声说:“你这是在于什么?孩子这么小,打坏了怎么办?”
张力一看是我,笑着说:“你回来了?你不知道,这孩子太不听话了,老是偷钱,说了一次又一次,可他就是不听。俗话说,不打不成才,看来不打是不行了。”
我摇摇头,说道:“打骂孩子是不行的,孩子犯了错,你要和他好好讲道理。”
张力无奈地说:“我打孩子,那是为了他好,他要是听话,我也不会打他啊。”
我一边摸着尧尧的头,一边对张力说:“你是为孩子好,可是,你今天打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偷钱了吗?你能保证这样有效吗?”
张力摸了摸后脑勺,没有说话。
我继续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和咱们一起玩的马军吗?他的小手指动不了,不就是被他爸爸打的吗?万一你打伤了尧尧,不是要毁了孩子一辈子吗?你还不后海死?”
张力听了我的话,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不打孩子了。”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避免使用武力手段,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也可以通过自然惩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采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孩子,除了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外,还会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
记得桐桐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和班里一个叫王伦的孩子一起玩,那个孩子非常调皮,每次他妈妈看到我,总是会向我说起王伦的错误。
一次,我带桐桐出去玩,正好看到王伦和他妈妈走在一起。桐桐高兴地和王伦打招呼,可是王伦却躲在妈妈后面,不像以前那样见人就打招呼。
我感觉很奇怪,就问王伦妈妈:“这孩子怎么了?心情不好吗?”
王伦妈妈叹了口气,给我说了这么一件事情。
王伦平时虽然很调皮,但因为年龄比较小,家人也都没有在意。前几天,家里来客人,王伦妈妈花了很长时间炖了鸡汤,谁知刚把鸡汤端到桌子上,王伦就把自己的一只臭袜子扔到了鸡汤里。
……
傍晚,奶奶让10岁的英诚上附近超市买块豆腐。 旁边的英诚妈妈想起昨晚9点新闻里关于诱拐绑架儿童的报道,蓦地不安起来。英诚妈妈略带埋怨地对婆婆说:“妈,这么晚怎么能让孩子一个人去啊?”英诚妈妈的话让婆婆不高兴了。“整天瞎操心,这么养出的孩子怎能有出息?”英诚爸爸也站在了奶奶那边:“总不给孩子独立干事的机会,这么下去孩子早晚变笨。”听了孩子他爸的话,本来英诚妈妈说到嘴边的“现在这世道…”又咽了下去。两岁的东东从昨晚开始发烧,吃了退烧药依然高烧不退,一直39度多。孩子一发烧就吭吭哧哧喘粗气。烧了一夜的东东,早上好像退烧了,妈妈给他喂了点饭。突然,本来在客厅玩得好好的孩子叫了声“妈妈”,趴在那里,把早上吃的都吐了出来。东东妈妈一下慌了,给正在上班的老公打了电话.“老公,东东有点奇怪,可能得送急诊!”“那就快送过去啊!”“你能不能回来咱一块儿去?我害怕。”东东妈妈看着怀里孩子惨白的小脸儿说道。“早上10点怎么回家?你自己一个人去不行啊! 小孩子发发烧不是很正常的嘛?每次都这么跑回家还让不让上班了?!先带孩子去门口的诊所看看。”东东妈妈眼里一下蓄满了泪水,突然有种“你到底是不是孩子爸爸”的想法。一天,为了看足球赛,好不容易早归一次的世杰爸爸,一进门就拿起遥控器,等着炸鸡和啤酒外卖。按下遥控器按钮,电视画面上依次出现了本场比赛的首发球员。这时,正在叠衣服的世杰妈妈就跟他商量。“老公。给世杰买套古代童话全集吧。我们小区别人家都有。”“全集那么贵,5岁的小孩儿,有必要吗?”“就算贵,咱们也没穷到连那种东西也买不起啊。”“我的意思是现在物价飞涨,买那些没用的东西干什么?”世杰爸爸眼睛始终没有离开电视,就像说别家的事一样。看他这副样子,世杰妈妈火气一下子蹿了上来。“什么没必要,买书怎么没必要?!现在哪家在孩子上小学前不给买那种全集?你什么都不懂,我只要说点什么你就反对!”妈妈粗声大嗓,世杰爸爸稍稍放低声音:“我就是让省着点花钱。别人干什么咱们也干什么,什么时候才能买房啊?”电视上足球比赛上半场已经打响了。“我什么时候花没用的钱了?把你吃炸鸡、喝酒的钱省下来买那书也绰绰有余了。在你眼里是不是足球赛比世杰还重要?”世杰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把丈夫一通臭骂。这时日本选手把球从韩国选手脚上断了下来,准备大脚开射了,世杰爸爸也冒火了,嚷道:“烦死了!有完没完!”很多妈妈们生孩子带孩子的时候总因为丈夫对孩子的不闻不问发火、伤心、无助,甚至黯然流泪,她们总会想:“他怎么可以对自己孩子那么薄情?自己孩子啊,还那么冷漠,孩子是我自己生的吗?那么无情的人还是爸爸呢……”虽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这样,但在诊所和节目里有很多的妈妈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丈夫都深表不满。她们谈着孩子的问题,谈着谈着到最后总是以对丈夫语言和行为的各种声讨结束谈话。“我让孩子干什么,老公都反对。他认为让孩子随性发挥到时自然而然就好了,还说我办事离谱。”“我虽然做不到像别人那种程度,但起码也想给孩子买本书啊买些文具啊什么的,但我老公完全就像石器时代的原始人一样,总说让孩子随便玩才是最高境界。”“他从不陪孩子玩,也不辅导孩子功课,但只要孩子犯了什么错,就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跟着就是一顿教训,好像那个时候孩子才是他的。一说商量下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说不管,骂人的时候倒是很积极。”“孩子现在还小,会调皮捣蛋,玩的时候也会犯错,这不是很正常吗?每到这个时候我老公就会觉得孩子笨,还怪我,说我没教好孩子,嘴边天天念叨我怎么教孩子的。我真想把孩子丢给他让他自己带一个星期试试。”P19-21
ISBN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作者成墨初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