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鉴定前沿 978703031846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DNA鉴定前沿》可作为DNA鉴定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及高校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法医遗传学的发展
第二节 基因的现代概念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现代概念
第四节 遗传标记的现代概念
参考文献
第一篇 遗传标记与分型技术
第一章 STR遗传标记在DNA鉴定中的应用现状与新进展
第一节 STR基因座及商业化分型试剂盒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常用STR基因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第三节 常用STR基因座在中国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及法医学参数
第四节 常用STR基因座的突变率分析
第五节 STR分型技术
第六节 STR基因座研究的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DNA鉴定中的应用现状与新进展
第一节 SNP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第二节 SNP分型方法和技术
第三节 SNP在法医学中应用的思考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其他二等位基因遗传标记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Alu插入多态性遗传标记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 插入缺失多态性遗传标记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线粒体.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线粒体的分子遗传学
第二节 线粒体D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进展
第三节 线粒体DNA在人类起源和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第四节 线粒体DNA的异质性
参考文献
第二篇 DNA鉴定中的新型遗传标记
第五章 表观遗传标记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表观遗传学的发展
第二节 表观遗传现象
第三节 表观遗传学与遗传学的关系
第四节 表观遗传学对医学的影响
第五节 表观遗传学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第六节 DNA甲基化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及其检测方法新进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拷贝数变异研究新进展
第一节 拷贝数变异的概念与发展
第二节 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拷贝数变异在法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第七章 I洲A分子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RNA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节 RNA的分类与意义
第三节 RNA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篇 血缘关系判定。
第八章 统计学基础
第一节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常用的统计指标
第三节 频率与概率
第四节 几种常用的概率分布
第五节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第六节 条件概率与贝叶斯定理
第九章 三联体和二联体亲权鉴定
第一节 父权后概率和父权指数
第二节 父权指数的计算公式及其简化运算
第三节 三联体亲权鉴定中的父权认定与排除
第四节 二联体亲权鉴定中的亲权认定与排除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其他类型血缘关系指数的计算与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第一节 ITO法计算其他血缘关系指数
第二节 不同血缘关系指数计算公式的简化运算
第三节 不同血缘关系指数的通用计算方法
第四节 其他血缘关系指数分布规律的模拟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基于常染色体STR进行全同胞关系判定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累积全同胞指数在全同胞对和无关个体对人群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第三节 全同胞关系判定中的判别分析方法
第四节 全同胞关系判定准则的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篇 DNA鉴定中的其他问题
第十二章 肿瘤组织身源鉴定新进展
第一节 肿瘤组织身源鉴定现状
第二节 常用STR基因座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变异分析
第三节 共有基因座数和共有等位基因数在肿瘤组织身源鉴定中的应用
第四节 插入缺失多态性遗传标记在肿瘤组织身源鉴定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及H.E染色切片的DNA检测
第一节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及H.E染色切片的检验现状
第二节 甲醛固定与石蜡包埋组织和H.E染色切片对DNA检测的影响
第三节 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组织及病理切片DNA提取
第四节 DNA质量的测定
第五节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及H.E染色切片DNA检测的最 新技术进展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非人类DNA在法医遗传学中的研究应用
第一节 非人类DNA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第二节 如何用动物DNA作为证据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法医植物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AFLP技术的新进展
第二节 AFLP技术在法医植物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法医昆虫学研究新进展
第一节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第二节 应用于昆虫种类鉴定的常用分子标记检测技术
第三节 常见嗜尸性昆虫DNA提取方法及部位
第四节 从取食人体组织的昆虫嗉囊内容物中检测人类遗传标记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法医DNA分析技术在经典案例中的应用
案例1 法医DNA分析的首次应用
案例2 DNA证据和莱温斯基的蓝裙子
案例3 认真采集DNA证据的重要性:辛普森案
案例4 天然的混合样本及嵌合个体
案例5 预测生物样本的种族来源帮助犯罪调查
案例6 成吉思汗的遗传遗产
案例7 无名士兵墓中遗骸的个体识别
案例8 俄国末代沙皇遗骸的识别
案例9 DNA结果的重要性
案例10 证实萨达姆·侯赛因的身份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Carlo等(2005)在6天时间中,每隔半天收集一次红头丽蝇(Calliphora vicina)蝇蛆,同时将一组样本马上保存,另一组分别活体禁食24h和48h,其STR结果只在2.5~4.5天收集(完全三龄蝇蛆)后立即保存的实验组中得出。同时也有学者指出,采集后培养48h以上的蝇蛆不能提取出宿主DNA。可见,蝇蛆的发育阶段与宿主DNA提取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二)蝇蛆嗉囊状况
蝇蛆嗉囊的状况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也往往是DNA提取是否成功的要素之一。Greenberg (1991)指出,在对蝇蛆嗉囊内容物分析之前,蝇蛆嗉囊形态上的观察(颜色和长度)可以为蝇蛆DNA的基因分型和蝇蛆的发育阶段判断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嗉囊的长度是影响宿主DNA成功提取的主要因素。Wells等(2001)从Cynomyo psis cadaverina三龄蝇蛆体内解剖出3mm嗉囊,并从中成功扩增出与对照组血清相符的HV2片段。Greenberg (1991)的研究还发现,在Calliphora vicina三龄蝇蛆中,喂食充分时嗉囊通常有7mm长(整个蝇蛆长度的1/3),但是在1天以后,嗉囊的长度减少到3mm长;Carlo等(2005)则进一步指出,在喂食充分后的48h,嗉囊长度依然保持在1mm左右,而这一长度的嗉囊并不能提取出宿主DNA。可见,对于喂食后的蝇蛆,嗉囊越小,DNA提取就越难。此外,由于蝇蛆唾液中存在的消化酶作用于口前消化并且被食物带入嗉囊,因此在蝇蛆嗉囊内所发生的DNA降解是不可避免的,而这种降解并不是DNA提取障碍的主要原因。
三、蝇蛆的解剖与漂洗
蝇蛆的正确解剖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者对嗉囊的获取及后续实验的开展。目前,许多研究都采用Linville等(2004)在论著中所提及的蝇蛆解剖方法。此方法包括首先用虹膜剪去除蝇蛆的后部结构,然后从后向前沿腹部切开蝇蛆,再通过镊子暴露并夹出嗉囊。在整个过程中,操作者剪刀都应紧贴于蝇蛆表皮之下,以防止损伤嗉囊。此外,有学者提出对于保存于乙醇中的蝇蛆,嗉囊在提取时通常变得易碎并形成裂缝,因此应用虹膜剪将这个嗉囊“舀出(scoop)”,以使嗉囊保持浓稠液体的稠度(consistency),但是也指出上述解剖方法的改进对宿主DNA的提取效果并无明显提高。
ISBN9787030318466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成涛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