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教学研究30年 978703030353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国数学教学研究30年》可作为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教育专业硕士、中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人员、中小学数学教师阅读参考,也可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辅助读物。

目录

《中国数学教育研究30年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数学教学论
第一节数学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数学教学论的体系
一、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二、数学教学论的任务
三、数学教学论的内容
第三节数学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
二、以学习心理学与生理学为基础
三、以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
第四节数学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数学教学论基本原理
一、动态适应原理
二、整体优化原理
三、有序原理
四、反馈原理
参考文献
第二章数学教学目的
第一节数学教学目的概述
一、数学教学目的的概念
二、数学教学目的的功能
三、数学教学目的的确立依据
第二节数学教学目的的变迁与反思
一、数学教学目的的变迁
二、数学教学目的的反思
第三节数学教学目的研究的趋势
一、数学教学目的的改革应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二、数学教学目的的改革应与国际同步
三、数学教学目的应具有适当的趋前性
参考文献
第三章数学教学原则
第一节数学教学原则概述
一、数学教学原则的界定
二、数学教学原则与数学教学原理及数学教学规律的区别
三、数学教学原则的确立依据
第二节数学教学原则研究的基本历程及特征
一、移植引进阶段(1977~1990)
二、审视与反思阶段(1991~1997)
三、体系的开发和研究的多样化(1998~2007)
第三节数学教学原则的体系
一、移植型体系
二、结合型体系
三、层次型体系
四、心理学型体系
五、数学化型体系
第四节数学教学原则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一、问题争鸣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数学教学过程
第一节数学教学过程概述
一、数学教学过程概念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特点
三、数学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及反思
一、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认识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三、数学教学过程的相关思考
参考文献
第五章数学教学方法
第一节数学教学方法概述
一、数学教学方法的概念
二、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三、数学教学方法的功能与特点
第二节数学教学方法的变迁与反思
一、数学教学方法的变迁
二、数学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三节现代教学方法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现代数学教学方法的新特点
二、数学教学方法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六章数学教学手段
第一节数学教学手段概述
一、数学教学手段的概念
二、数学教学手段的选择依据
三、数学教学手段的功能
第二节数学教学手段的种类与应用
一、数学教学手段的种类
二、运用现代数学教学手段的注意问题
第三节数学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七章数学教学组织形式
第一节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
一、影响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因素
二、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
第二节主要数学教学组织形式及反思
一、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二、主要数学教学组织反思
第三节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一、班级教学规模小型化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
参考文献
第八章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节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一、数学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
三、数学教学设计的程序与类型
第二节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不同知识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第九章数学教学艺术
第一节数学教学艺术概述
一、数学教学艺术的概念及特点
二、数学教学艺术的功能
三、数学教学艺术的表现
四、数学教学艺术的分类
第二节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艺术与思考
一、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艺术
二、数学教学艺术论的讨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第十章数学教学评价
第一节数学教学评价概述
一、数学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数学教学评价的原则
三、数学教学评价的功能
四、数学教学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数学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数学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数学教学评价的方法
第四节数学教学评价的趋势与反思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数学教学模式
第一节数学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数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过程
三、数学教学模式的要素
四、数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数学教学模式的分类
六、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第二节数学教学模式综述
一、一般概述
二、数学教学模式举例
第三节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数学教学策略
第十三章数学有效教学
第十四章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验

文摘

版权页:



7)关于整体性问题
现行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大弊端就是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孤立于其他教学改革之外,把教学方法改革仅作为个人行为而缺乏合作精神。从宏观上看,数学方法改革是多因素参与的系统工程,它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改革都有密切的联系,教学改革只有融进这些因素才可能见成效。
8)关于科学评价问题
对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成效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知识达成“度”与能力达成“度”不可混为一谈,即使是中考、高考、竞赛成绩也不足以代替能力的测量。尤其是在未来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指向知识、技能、能力,还有诸多素质因素,更不能以偏概全,盲目下结论。所以,为了确保教学方法改革的信度与效率,必须加强科学的评测手段的建立和研究(黄永明等,2003)。
二、数学教学方法发展趋势
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则与数学自身的方法发展相关。
有学者对现代数学方法发展作了总结(黄翔,1995)。
1)抽象化方法呈现新特点
从各个分支发展的共同特征来看,现代数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思维层次不断深入,思维对象的抽象性在不断地提高,这就促进数学抽象化方法在更高的程度上展开。现代数学抽象化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抽象层次递进的速度加快。相对来说,在20世纪前的数学发展中,抽象化的进度是比较缓慢的,都只是对原来层次的研究,而与现代数学完全不同。
2)综合性方法日显威力
早在1900年,希尔伯特就曾预言:“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数学理论越是向前发展,它的结构就变得越加调和一致,并且这门科学中一向相互隔绝的分支之间也会显露出原先意想不到的关系。他的预言是正确的。比如,经典数学中的代数、几何、分析,它们各自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但在现代数学的发展中它们却有不少交汇点。
现代科学更注重立体性思维及思维中的系统观,综合性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在数学研究中的体现。数学家在当今的研究中更注重从整体、大范围入手,从多级联系着眼,去观察研究问题,这促使了一些大范围整体数学的兴起,新学科“大范围分析”就是其代表。可以看出,尽管数学在局部方向上呈精细化、分支化的发展,但在整体上却仍然需要通过综合性方法去追求数学的统一。百川归流,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ISBN978703030353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涂荣豹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