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环游日记 随同考察政治笔记》介绍:“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全都是亲身经历的见闻,共收书65种。这和已出版的“初编”35种一起构成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环游日记 随同考察政治笔记》为其中一册。
目录
丛书新序
丛书原序
丛书凡例
叙论:两部旅程相似的环游之作(刘柯)
陈琪环游日记
陈琪环游日记
索引与简释
金鼎随同考察政治笔记
金鼎随同考察政治笔记
索引与简释
序言
“走向世界丛书”一百种,只收晚清时期fromeast to west(从东方到西方)的记述,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才需要面对走向世界的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决不是什么地区性和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不断出现在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并与之同步的历史现象。一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一万年前,又从亚洲进入北美洲和大洋洲,就是在不断地走向世界。
从有史以来的文献、文物看,三千多年前的《奥德赛》和《出埃及记》,说的是古希腊人和以色列入走向世界——走向地中海和巴勒斯坦。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和《汉书》,写了张骞和后来汉朝“益发使”走向世界——曾走到罗马在西亚的边陲。一千三百年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七百年前的《马可·波罗游记》和四百年前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记下了阿罗本、马可·波罗、利玛窦的from west to east,这和from east towest一样,都是在走向世界。
人类曾因地理、种族、制度、意识形态等原因而互相分离,甚至隔绝。夜郎国的君长初见汉使时问:“汉孰与我大?”当是时,夜郎的世界僻处黔西,其“大”可知;连夜郎都未入版图,则汉之“大”亦远不如今之中国。但人为万物之灵,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总不能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会要想方设法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于是,汉要“通西南夷”,要前往原来“道险终不能有”的夜郎;夜郎要问“汉孰与我大”,要想改变原来“不知汉广大”的状况。由互相隔绝变而互相接近,互求了解,这就是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无论是自己走出去还是让别人走进来(总比让别人杀进来好),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从总的历史进程看,用大的历史眼光看,都有利于发展,都是一种进步。对汉朝来说是如此,对夜郎来说亦是如此。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亦是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时是如此,如今来继续编辑出版这部丛书时亦是如此。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七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仍称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却早已“超英”,正在“赶美”,但走向世界的路还“漫漫其修远”。时至现代,走向世界当然是要走向现代化的世界,也就是要高度现代化,全盘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四个”——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已经“化”出了很大的成绩,而我们的管理现代化,我们的服务现代化,我们的制度现代化……要走的路的确还很长。
现代人走向世界,首先要使自己成为能接受全球文明,有世界知识,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理想的人。“走向世界丛书”杰出的作者,如郭嵩焘、黄遵宪……又如邹代钧、金绍城……他们看到的新技术还是德律风(送话器和最早的手摇电话机)、火轮车(蒸汽机车)……我们如今却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坐上了波音飞机……但在思想层面上,我(不敢称我们)反省自己的世界眼光和世界理想,甚至在世界知识的某些方面,比起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郭、黄他们来,差距实在还不小。在这方面,也就是人的现代化这方面,要走的路就更“漫漫其修远”了。
五年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世公认,它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它的口号:
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也应该是现代人走向世界的志向和目的,是我们继续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的志向和目的。
文摘
版权页:
晚间偕馆主栗野君往唐人街游玩,水月宫内笙管嗷嘈,饭馆戏园宛若上海,遂在永顺居内晚餐。西人就食者颇多,盖相传为李鸿章杂碎云。
美国工业以东方为盛,金山则以农业著名。
美国征兵之制,民兵年招一次,一年满期,按时操演,不给兵饷。征选之数约合丁口五分之一,常人以得应征选为最尊最荣之事。
共和国民具有同等自治思想,不屑甘居人下。遍国村落设小学,贫者免其惰金。入学十二年,卒业于高等科者取入大学,四年卒业,男女一律可得博学士等名目文凭,其入兵籍充武员者,担荷国事,尤为国民*高级。
(十七)往加里福尼大学及专门诸学校。先乘电车到码头,车与船接,入船不觉为海,倏忽渡登彼岸。登车到白加里学舍,连亘十馀所,南北两大座,其间设讲室、化学室、器具室、谈话室、音乐房等类,无住宿舍。
讲室椅位旁设小杌以供笔记,男女杂坐。
藏书楼圆顶天窗,楼三层,缘边为栏,阅者自由取书,或凭栏或坐椅,数逾百人,而声籁俱寂,其静穆有如此者。
马路、球场、公园、舟车,各处无喧哗声,足见秩序自治之严。
大中小学堂、图书馆、公园、医院、育婴堂、盲哑学校等随在皆有,其中多一省一镇所设者,然以个人而举此等事者数数觏,出其私产以谋公益,其公德心之勃发,令人生爱生敬,有不能自已者。
小学教育之特色有四:
一、孩提人塾时即教以公德伟人传,俾其自少涵育于公德之中,迨以后遇事而公德自发。
一、每逢星期或庆典悬国旗于堂上,率众敬礼,唱爱国之歌,使其国家思想自然发达者较为真挚。美国生徒率皆异国人族,而爱国精神竟沦浃于肌髓者,恃有国旗国歌而已。
一、体操游戏所以鼓其强健精明之神气,而尤足因时以卫其生,故夏则散步公园,濯足海滨,冬则赛跑冰场,怡情跳舞,使生徒觉学校之乐更胜于家常,一种活泼之情自鼓舞而不能自止。西国士子猛如虎活如龙,其所以至此者岂无故耶!
一、广置音乐以陶淑其性情,多设标本以启发其智慧,戒妄动以牖其爱洁之心,明公谊以引其乐群之念,教育之旨,其在是乎!
美国工人出外皆乘电车,每车容二十馀人,无分等级,不论远近,取资五仙。街上绝少行人,乘车者率手新闻纸,无大声谈话者。货车垃圾车皆在夜间转运,不碍行人,故能维持一切静谧洁净事宜。
《环游日记 随同考察政治笔记》介绍:“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全都是亲身经历的见闻,共收书65种。这和已出版的“初编”35种一起构成了早期中国人走向世界、认识世界、记录世界、剖析世界、接纳世界艰难历程的全景图。《环游日记 随同考察政治笔记》为其中一册。
目录
丛书新序
丛书原序
丛书凡例
叙论:两部旅程相似的环游之作(刘柯)
陈琪环游日记
陈琪环游日记
索引与简释
金鼎随同考察政治笔记
金鼎随同考察政治笔记
索引与简释
序言
“走向世界丛书”一百种,只收晚清时期fromeast to west(从东方到西方)的记述,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人,才需要面对走向世界的问题。
纵观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决不是什么地区性和阶段性的活动,而是不断出现在全人类发展进步过程中并与之同步的历史现象。一百万年前,人类开始从非洲进入亚洲和欧洲,一万年前,又从亚洲进入北美洲和大洋洲,就是在不断地走向世界。
从有史以来的文献、文物看,三千多年前的《奥德赛》和《出埃及记》,说的是古希腊人和以色列入走向世界——走向地中海和巴勒斯坦。两千多年前的《史记》和《汉书》,写了张骞和后来汉朝“益发使”走向世界——曾走到罗马在西亚的边陲。一千三百年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七百年前的《马可·波罗游记》和四百年前的《利玛窦中国札记》,记下了阿罗本、马可·波罗、利玛窦的from west to east,这和from east towest一样,都是在走向世界。
人类曾因地理、种族、制度、意识形态等原因而互相分离,甚至隔绝。夜郎国的君长初见汉使时问:“汉孰与我大?”当是时,夜郎的世界僻处黔西,其“大”可知;连夜郎都未入版图,则汉之“大”亦远不如今之中国。但人为万物之灵,为了求生存谋发展,总不能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会要想方设法走向世界——走向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于是,汉要“通西南夷”,要前往原来“道险终不能有”的夜郎;夜郎要问“汉孰与我大”,要想改变原来“不知汉广大”的状况。由互相隔绝变而互相接近,互求了解,这就是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无论是自己走出去还是让别人走进来(总比让别人杀进来好),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从总的历史进程看,用大的历史眼光看,都有利于发展,都是一种进步。对汉朝来说是如此,对夜郎来说亦是如此。两千年前是如此,两千年后亦是如此。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时是如此,如今来继续编辑出版这部丛书时亦是如此。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七十年代的中国,虽然仍称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却早已“超英”,正在“赶美”,但走向世界的路还“漫漫其修远”。时至现代,走向世界当然是要走向现代化的世界,也就是要高度现代化,全盘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的“四个”——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已经“化”出了很大的成绩,而我们的管理现代化,我们的服务现代化,我们的制度现代化……要走的路的确还很长。
现代人走向世界,首先要使自己成为能接受全球文明,有世界知识,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理想的人。“走向世界丛书”杰出的作者,如郭嵩焘、黄遵宪……又如邹代钧、金绍城……他们看到的新技术还是德律风(送话器和最早的手摇电话机)、火轮车(蒸汽机车)……我们如今却已经用上了智能手机、坐上了波音飞机……但在思想层面上,我(不敢称我们)反省自己的世界眼光和世界理想,甚至在世界知识的某些方面,比起一个多世纪以前的郭、黄他们来,差距实在还不小。在这方面,也就是人的现代化这方面,要走的路就更“漫漫其修远”了。
五年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世公认,它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大标志。它的口号:
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也应该是现代人走向世界的志向和目的,是我们继续编辑出版“走向世界丛书”的志向和目的。
文摘
版权页:
晚间偕馆主栗野君往唐人街游玩,水月宫内笙管嗷嘈,饭馆戏园宛若上海,遂在永顺居内晚餐。西人就食者颇多,盖相传为李鸿章杂碎云。
美国工业以东方为盛,金山则以农业著名。
美国征兵之制,民兵年招一次,一年满期,按时操演,不给兵饷。征选之数约合丁口五分之一,常人以得应征选为最尊最荣之事。
共和国民具有同等自治思想,不屑甘居人下。遍国村落设小学,贫者免其惰金。入学十二年,卒业于高等科者取入大学,四年卒业,男女一律可得博学士等名目文凭,其入兵籍充武员者,担荷国事,尤为国民*高级。
(十七)往加里福尼大学及专门诸学校。先乘电车到码头,车与船接,入船不觉为海,倏忽渡登彼岸。登车到白加里学舍,连亘十馀所,南北两大座,其间设讲室、化学室、器具室、谈话室、音乐房等类,无住宿舍。
讲室椅位旁设小杌以供笔记,男女杂坐。
藏书楼圆顶天窗,楼三层,缘边为栏,阅者自由取书,或凭栏或坐椅,数逾百人,而声籁俱寂,其静穆有如此者。
马路、球场、公园、舟车,各处无喧哗声,足见秩序自治之严。
大中小学堂、图书馆、公园、医院、育婴堂、盲哑学校等随在皆有,其中多一省一镇所设者,然以个人而举此等事者数数觏,出其私产以谋公益,其公德心之勃发,令人生爱生敬,有不能自已者。
小学教育之特色有四:
一、孩提人塾时即教以公德伟人传,俾其自少涵育于公德之中,迨以后遇事而公德自发。
一、每逢星期或庆典悬国旗于堂上,率众敬礼,唱爱国之歌,使其国家思想自然发达者较为真挚。美国生徒率皆异国人族,而爱国精神竟沦浃于肌髓者,恃有国旗国歌而已。
一、体操游戏所以鼓其强健精明之神气,而尤足因时以卫其生,故夏则散步公园,濯足海滨,冬则赛跑冰场,怡情跳舞,使生徒觉学校之乐更胜于家常,一种活泼之情自鼓舞而不能自止。西国士子猛如虎活如龙,其所以至此者岂无故耶!
一、广置音乐以陶淑其性情,多设标本以启发其智慧,戒妄动以牖其爱洁之心,明公谊以引其乐群之念,教育之旨,其在是乎!
美国工人出外皆乘电车,每车容二十馀人,无分等级,不论远近,取资五仙。街上绝少行人,乘车者率手新闻纸,无大声谈话者。货车垃圾车皆在夜间转运,不碍行人,故能维持一切静谧洁净事宜。
ISBN | 9787553806433 |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作者 | 陈琪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