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生命科学名著:基因组3》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根据内容需要采用大量图表,形象而简洁,是一部适合作为教材的基因组学读物。《生命科学名著:基因组3》非常适合作为生物、医学、农学、林学等相关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因组学课程教材,也可供专业科技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T.A.布朗(Brown T.A.) 译者:袁建刚
目录
译者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内容介绍
缩略语
第1篇研究基因组
第1章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
1.1DNA
1.2RNA和转录组
1.3蛋白质和蛋白质组
总结
第2章研究DNA
2.1用于DNA操作的酶
2.2DNA克隆
2.3聚合酶链反应(PCR)
总结
第3章基因组作图
3.1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
3.2遗传作图
3.3物理作图
总结
第4章基因组测序
4.1DNA测序方法学
4.2连续DNA序列的组装
4.3人类基因组计划
总结
第5章解读基因组序列
5.1在基因组序列中定位基因
5.2确定单个基因的功能
5.3个例研究:标注酿酒酵母基因组序列
总结
第6章理解基因组是如何行使功能的
6.1转录组研究
6.2蛋白质组研究
6.3蛋白质组之外
总结
第2篇基因组结构
第7章真核生物核基因组
7.1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7.2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总结
第8章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
8.1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物理特征
8.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遗传学特征
8.3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
总结
第9章病毒基因组和可移动的遗传元件
9.1噬菌体和真核生物病毒的基因组
9.2可移动的遗传元件
总结
第3篇基因组如何行使功能
第10章接近基因组
10.1细胞核内部
10.2染色质修饰和基因组表达
10.3DNA修饰和基因组表达
总结
第11章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
11.1DNA结合蛋白及其结合位点
11.2转录起始中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1.3转录起始的调控
总结
第12章RNA的合成和加工
12.1细菌RNA的合成和加工
12.2真核细胞RNA的合成和加工
总结
第13章蛋白质组的合成与加工
13.1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3.2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3.3蛋白质翻译后加工
13.4蛋白质降解
总结
第14章基因组活性的调控
14.1基因组活性的瞬时变化
14.2基因组活性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变化
14.3发育过程中基因组活性的调节
总结
第4篇基因组如何复制及进化
第15章基因组复制
15.1拓扑学问题
15.2复制过程
15.3真核生物基因组复制的调控
总结
第16章突变和DNA修复
16.1突变
16.2DNA修复
总结
第17章重组
17.1同源重组
17.2位点特异性重组
17.3转座
总结
第18章基因组如何进化
18.1基因组:最初的100亿年
18.2新基因的获得
18.3非编码DNA与基因组进化
18.4人类基因组:最近的500万年
总结
第19章分子系统发生学
19.1从分类学到分子系统发生学
19.2基于DNA的系统发生树的重建
19.3分子系统发生学的应用
总结
附录
词汇表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二种类型的放射杂交体组只含来自一条人类染色体的DNA,在构建时不用X射线照射人类细胞,而是照射另外一种啮齿类细胞杂合体。细胞遗传学家们已制备出许多啮齿类细胞系,其细胞核中含有一条可稳定遗传的人类染色体。如果照射这种细胞(如一种小鼠细胞),并将它与仓鼠细胞融合,筛选后获得的杂合仓鼠细胞将含有人类和(或)小鼠染色体片段。以人类特异性的全基因组范围重复序列为探针,可以确定含有人类DNA的细胞,如一种短散在核元件(SINE)称为Alu(9.2.1节)。它在人类基因组中约有100万个拷贝(表9.3),平均每3kb就有一个。只有含有人类DNA的细胞可与Alu序列杂交,这样使我们能够弃去不需要的小鼠杂合体,选择含人类染色体片段的细胞,来指导STS作图。
最初人类基因组的放射杂交体作图是利用染色体特异性的杂交体组,而不是包含全基因组的杂交体组,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作出单染色体图比作全基因组需要更少的杂交体。实验证明,作出人类单染色体的高分辨率图需要100~200个杂交体组,这是可在一次PCR筛选中方便操作的最大数目。但全基因组和单染色体杂合细胞组的构建不同,前者只需要对人类染色体放射处理,而后者则需要对含有大量小鼠DNA和相对较少的人类DNA的杂合小鼠细胞进行处理。这意味着在单染色体杂交体组中每个杂交体所含的人类DNA量要比在全基因组杂交体组的少。上述分析表明,人类全基因组的精细作图可能只需少于100个全基因组放射杂交体。这样,全基因组作图并不比单染色体作图困难。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全基因组杂交体就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作图阶段的关键部分(4.3节)。全基因组文库还可被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以及斑马鱼和鸡的基因组的STS作图。
《生命科学名著:基因组3》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根据内容需要采用大量图表,形象而简洁,是一部适合作为教材的基因组学读物。《生命科学名著:基因组3》非常适合作为生物、医学、农学、林学等相关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基因组学课程教材,也可供专业科技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T.A.布朗(Brown T.A.) 译者:袁建刚
目录
译者序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内容介绍
缩略语
第1篇研究基因组
第1章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
1.1DNA
1.2RNA和转录组
1.3蛋白质和蛋白质组
总结
第2章研究DNA
2.1用于DNA操作的酶
2.2DNA克隆
2.3聚合酶链反应(PCR)
总结
第3章基因组作图
3.1遗传图谱和物理图谱
3.2遗传作图
3.3物理作图
总结
第4章基因组测序
4.1DNA测序方法学
4.2连续DNA序列的组装
4.3人类基因组计划
总结
第5章解读基因组序列
5.1在基因组序列中定位基因
5.2确定单个基因的功能
5.3个例研究:标注酿酒酵母基因组序列
总结
第6章理解基因组是如何行使功能的
6.1转录组研究
6.2蛋白质组研究
6.3蛋白质组之外
总结
第2篇基因组结构
第7章真核生物核基因组
7.1核基因组包含于染色体当中
7.2真核生物核基因组的遗传特征
总结
第8章原核生物基因组和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
8.1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物理特征
8.2原核生物基因组的遗传学特征
8.3真核生物细胞器基因组
总结
第9章病毒基因组和可移动的遗传元件
9.1噬菌体和真核生物病毒的基因组
9.2可移动的遗传元件
总结
第3篇基因组如何行使功能
第10章接近基因组
10.1细胞核内部
10.2染色质修饰和基因组表达
10.3DNA修饰和基因组表达
总结
第11章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
11.1DNA结合蛋白及其结合位点
11.2转录起始中DNA—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11.3转录起始的调控
总结
第12章RNA的合成和加工
12.1细菌RNA的合成和加工
12.2真核细胞RNA的合成和加工
总结
第13章蛋白质组的合成与加工
13.1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3.2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3.3蛋白质翻译后加工
13.4蛋白质降解
总结
第14章基因组活性的调控
14.1基因组活性的瞬时变化
14.2基因组活性的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变化
14.3发育过程中基因组活性的调节
总结
第4篇基因组如何复制及进化
第15章基因组复制
15.1拓扑学问题
15.2复制过程
15.3真核生物基因组复制的调控
总结
第16章突变和DNA修复
16.1突变
16.2DNA修复
总结
第17章重组
17.1同源重组
17.2位点特异性重组
17.3转座
总结
第18章基因组如何进化
18.1基因组:最初的100亿年
18.2新基因的获得
18.3非编码DNA与基因组进化
18.4人类基因组:最近的500万年
总结
第19章分子系统发生学
19.1从分类学到分子系统发生学
19.2基于DNA的系统发生树的重建
19.3分子系统发生学的应用
总结
附录
词汇表
索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二种类型的放射杂交体组只含来自一条人类染色体的DNA,在构建时不用X射线照射人类细胞,而是照射另外一种啮齿类细胞杂合体。细胞遗传学家们已制备出许多啮齿类细胞系,其细胞核中含有一条可稳定遗传的人类染色体。如果照射这种细胞(如一种小鼠细胞),并将它与仓鼠细胞融合,筛选后获得的杂合仓鼠细胞将含有人类和(或)小鼠染色体片段。以人类特异性的全基因组范围重复序列为探针,可以确定含有人类DNA的细胞,如一种短散在核元件(SINE)称为Alu(9.2.1节)。它在人类基因组中约有100万个拷贝(表9.3),平均每3kb就有一个。只有含有人类DNA的细胞可与Alu序列杂交,这样使我们能够弃去不需要的小鼠杂合体,选择含人类染色体片段的细胞,来指导STS作图。
最初人类基因组的放射杂交体作图是利用染色体特异性的杂交体组,而不是包含全基因组的杂交体组,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作出单染色体图比作全基因组需要更少的杂交体。实验证明,作出人类单染色体的高分辨率图需要100~200个杂交体组,这是可在一次PCR筛选中方便操作的最大数目。但全基因组和单染色体杂合细胞组的构建不同,前者只需要对人类染色体放射处理,而后者则需要对含有大量小鼠DNA和相对较少的人类DNA的杂合小鼠细胞进行处理。这意味着在单染色体杂交体组中每个杂交体所含的人类DNA量要比在全基因组杂交体组的少。上述分析表明,人类全基因组的精细作图可能只需少于100个全基因组放射杂交体。这样,全基因组作图并不比单染色体作图困难。一旦认识到这一点,全基因组杂交体就成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作图阶段的关键部分(4.3节)。全基因组文库还可被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以及斑马鱼和鸡的基因组的STS作图。
ISBN | 9787030233479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T.A.布朗 (Brown T.A.)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