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干旱灾害防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干旱灾害防治的措施及效益等。内容涉及抗旱减灾体系概论、抗旱工程措施、抗旱非工程措施、旱情评估与抗旱效益等。
目录
第1篇抗旱减灾体系概论
第一章干旱灾害概述
第一节我国特大干旱灾害概要
第二节干旱的分类
第三节干旱指标与特征分析
第四节干旱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五节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抗旱减灾体系主要内容
第一节抗旱减灾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抗旱减灾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抗旱工程措施
第四节抗旱非工程措施
第五节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附件抗旱减灾重要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实施办法
安徽省抗旱条例(2010年修正本)
云南省抗旱条例
天津市防洪抗旱条例
第2篇抗旱工程措施
第一章抗旱工程措施概述
第一节抗旱工程措施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抗旱工程措施的分类
第二章蓄水工程
第一节水库工程
第二节塘坝工程
第三节水窖工程
第四节生态蓄水工程
第三章引水工程
第一节引水工程分类及分级
第二节引水工程规划设计
第四章提水工程
第一节泵站
第二节机电井
第五章调水工程
第一节调水工程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调水工程规划研究
第三节重点调水工程案例
第四节调水工程的综合影响和社会效益
第六章节水灌溉工程
第一节地面灌溉
第二节低压管灌工程
第三节喷灌工程
第四节微灌工程
第五节渗灌
第六节微润灌溉
第七章渠道防渗工程
第一节渠道防渗工程概述
第二节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渠道防渗工程的养护、管理和维修
第四节渠道防渗工程发展趋势
第八章水源涵养、人工增雨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
第一节水源涵养工程
第二节人工增雨工程
第三节非常规资源利用工程
第九章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第一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现状及分类
第二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
第3篇抗旱非工程措施
第一章抗旱非工程措施概述
第一节抗旱非工程措施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抗旱组织机构
第二章抗旱服务组织
第一节抗旱服务组织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
第三章抗旱应急预案
第一节抗旱预案现状
第二节抗旱预案编制
第三节抗旱应急响应
第四章抗旱信息管理
第一节抗旱信息分类与发布
第二节抗旱管理系统建设
第五章抗旱经费及物资保障
第一节抗旱经费
第二节抗旱物资
第六章抗旱法规和制度建设
第一节抗旱法规制度现状
第二节抗旱条例主要内容
第七章干旱灾害风险管理
第一节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
第二节国外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实践
第三节我国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主要战略对策
第八章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第九章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第一节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概况
第二节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第三节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可研与初设编制
第四节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篇旱情评估与抗旱效益
第一章旱情评估与抗旱效益分析概述
第一节旱情评估的概念、分类与方法
第二节抗旱效益的概念、分类与分析方法
第二章旱情统计与评估
第一节旱情统计实施办法
第二节旱情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第三章农牧业及城市旱情评估
第一节农业旱情评估
第二节牧业旱情评估
第三节城市及区域旱情评值
第四节旱情频率
第四章干旱灾害防治经济效益
第一节节水灌溉效益分析
第二节雨水集蓄工程的效益分析
第三节防旱减灾经济效益
第四节长江流域防旱减灾经济效益
第五节黄河流域防旱减灾经济效益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水资源管理DSS方面的进展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新成果,建立较完善的SCADA,在此基础上建立水资源系统管理DSS。主控制站通过现代通信设施与系统内各水利设施和测站的微处理机、远程终端联网,可实时接收信息并发出指令或直接遥控。人—机界面使用户方便地查询、修正数据,所需数据或计算成果可用图表显示或打印。模型库多采用常规方法和模拟模型,也有采用较简单的优化模型,如LP或确定性DP,不希望模型过于复杂而影响DSS的反应速度。总之,DSS在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处理原先认为是不可行的任务等方面已证明是成功的,有的还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益。
2.20世纪80年代末水资源规划与管理DSS在欧美的发展及应用
1990年在葡萄牙举办了水资源研究和管理的计算机辅助支持系统高级研讨班,从随后出版的论文集可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WRPM—DSS)在欧美各国发展和应用概况。这期间的进展主要是大量引进新的计算机技术,各种预处理、后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采用,使用户应用DSS更容易,计算成果的显示更直观,还提出多媒体技术引入DSS的前景。再者,各种高级计算机语言、面向过程语言的出现,各种面向对象软件及ES“外壳”工具的开发,促使将ES引入WRPM—DSS构成IDSS。
《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干旱灾害防治)》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干旱灾害防治的措施及效益等。内容涉及抗旱减灾体系概论、抗旱工程措施、抗旱非工程措施、旱情评估与抗旱效益等。
目录
第1篇抗旱减灾体系概论
第一章干旱灾害概述
第一节我国特大干旱灾害概要
第二节干旱的分类
第三节干旱指标与特征分析
第四节干旱灾害形成的条件
第五节干旱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抗旱减灾体系主要内容
第一节抗旱减灾体系的概念
第二节抗旱减灾体系的构成
第三节抗旱工程措施
第四节抗旱非工程措施
第五节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附件抗旱减灾重要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
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实施办法
安徽省抗旱条例(2010年修正本)
云南省抗旱条例
天津市防洪抗旱条例
第2篇抗旱工程措施
第一章抗旱工程措施概述
第一节抗旱工程措施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抗旱工程措施的分类
第二章蓄水工程
第一节水库工程
第二节塘坝工程
第三节水窖工程
第四节生态蓄水工程
第三章引水工程
第一节引水工程分类及分级
第二节引水工程规划设计
第四章提水工程
第一节泵站
第二节机电井
第五章调水工程
第一节调水工程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调水工程规划研究
第三节重点调水工程案例
第四节调水工程的综合影响和社会效益
第六章节水灌溉工程
第一节地面灌溉
第二节低压管灌工程
第三节喷灌工程
第四节微灌工程
第五节渗灌
第六节微润灌溉
第七章渠道防渗工程
第一节渠道防渗工程概述
第二节渠道防渗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第三节渠道防渗工程的养护、管理和维修
第四节渠道防渗工程发展趋势
第八章水源涵养、人工增雨及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工程
第一节水源涵养工程
第二节人工增雨工程
第三节非常规资源利用工程
第九章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第一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现状及分类
第二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
第3篇抗旱非工程措施
第一章抗旱非工程措施概述
第一节抗旱非工程措施的概念及作用
第二节抗旱组织机构
第二章抗旱服务组织
第一节抗旱服务组织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与管理
第三章抗旱应急预案
第一节抗旱预案现状
第二节抗旱预案编制
第三节抗旱应急响应
第四章抗旱信息管理
第一节抗旱信息分类与发布
第二节抗旱管理系统建设
第五章抗旱经费及物资保障
第一节抗旱经费
第二节抗旱物资
第六章抗旱法规和制度建设
第一节抗旱法规制度现状
第二节抗旱条例主要内容
第七章干旱灾害风险管理
第一节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理论
第二节国外干旱灾害风险管理实践
第三节我国干旱灾害风险分析与主要战略对策
第八章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兴起
第二节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第九章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
第一节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概况
第二节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内容
第三节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可研与初设编制
第四节我国大型灌区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4篇旱情评估与抗旱效益
第一章旱情评估与抗旱效益分析概述
第一节旱情评估的概念、分类与方法
第二节抗旱效益的概念、分类与分析方法
第二章旱情统计与评估
第一节旱情统计实施办法
第二节旱情统计报表及其指标解释
第三章农牧业及城市旱情评估
第一节农业旱情评估
第二节牧业旱情评估
第三节城市及区域旱情评值
第四节旱情频率
第四章干旱灾害防治经济效益
第一节节水灌溉效益分析
第二节雨水集蓄工程的效益分析
第三节防旱减灾经济效益
第四节长江流域防旱减灾经济效益
第五节黄河流域防旱减灾经济效益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综上所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在水资源管理DSS方面的进展主要是采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新成果,建立较完善的SCADA,在此基础上建立水资源系统管理DSS。主控制站通过现代通信设施与系统内各水利设施和测站的微处理机、远程终端联网,可实时接收信息并发出指令或直接遥控。人—机界面使用户方便地查询、修正数据,所需数据或计算成果可用图表显示或打印。模型库多采用常规方法和模拟模型,也有采用较简单的优化模型,如LP或确定性DP,不希望模型过于复杂而影响DSS的反应速度。总之,DSS在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效率和可靠性、处理原先认为是不可行的任务等方面已证明是成功的,有的还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的效益。
2.20世纪80年代末水资源规划与管理DSS在欧美的发展及应用
1990年在葡萄牙举办了水资源研究和管理的计算机辅助支持系统高级研讨班,从随后出版的论文集可了解20世纪80年代末期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WRPM—DSS)在欧美各国发展和应用概况。这期间的进展主要是大量引进新的计算机技术,各种预处理、后处理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采用,使用户应用DSS更容易,计算成果的显示更直观,还提出多媒体技术引入DSS的前景。再者,各种高级计算机语言、面向过程语言的出现,各种面向对象软件及ES“外壳”工具的开发,促使将ES引入WRPM—DSS构成IDSS。
ISBN | 9787508754994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作者 | 刘树坤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