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雅线意彩》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晓丹,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七年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夏雨诗社”理事,出版校园诗歌集《丽娃河》。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任江苏省作家协会《雨花》杂志社小说编辑。一九九○年赴美。在《世界日报》《海外校园》《达拉斯新闻》等海外报刊发表文章。二○一三年出版散文集《带一颗心去》。
目录
神秘机缘
大师之死
奇遇董欣宾
《天地居赋》
美玉奇谈
董氏绘画
论董氏绘画
大师的胸怀
呈属于诗歌的生命
风水面相,迷信人生?
古道侠肠与骂人辱世
张泾之歌
奇开鸿蒙
秦师古柳
历经坎坷
南艺的治学之路
画院遭嫉
历史上的同类
南湖一别
奇言应验
伟大的浪漫主义书信年代
波士顿奇缘
橡树泉奇访录
印地安奇观
壮志难酬
再遇董欣宾
生命的尽头
奇异恩典
结束语
评论集锦
后记
写完董欣宾的故事,我如释重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篇文字不能算是“董氏传记”,只能称之为“董氏回忆”,就像欣宾画松,不画高大上的傲霜姿态,不过是任凭水墨迎风,“为媚知己写芝眉”而已。倾注了无数时间和心力,终于为欣宾的生命完成这篇详述,如果故人天上有知,当感欣慰吧,毕竟,他没有看错一个守住承诺的人。
我又想起他说的“百年之后的预感”,现在想来,那个预感似乎是说,假如我愿意参与到他的事业中去——其实,不是事业,一个连生命都可以投入进去的事业,已经是生命本身了,因此他是在说,假如我愿意参与到他的生命中去——百年之后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如他所愿地参与到他的生命当中去,但如今,我却终于以呈现他生命的方式完成了这项生命参与的过程,这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我的期望其实并不高,假如有人读了我的文字,愿意重新认识董欣宾,重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评价一个被人误解的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我不敢乐观,在这样一个人们渐渐远离真善美的标准衡量事物的年代,要实现董欣宾的预感,说不定还真要等上一百年!
文摘
版权页:
有一次,欣宾在河边拔草,他的妹妹来找他玩,她想给哥哥一个惊吓,就一下子趴到哥哥身上,结果两个不会游泳的人一起滚进河里,是一个打鱼人把他们捞了起来。掉进河里的那个瞬间,他看见了波浪的颜色,红、绿、蓝互相交织,如梦如幻,那种美妙绝伦的体验,是在岸上永远无法想象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有一朵小花,人看见了感到美,可人的心里必须先有了美意,才会对美的东西有所感觉,这个美意必须事先种到人的心里。”
是谁将美意事先种进了欣宾的心里,以至于这些童年的记忆和经历,很早就在他的心里积淀着美的感受和冲动?这个问题连欣宾自己大概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许他以为这是天意,又或许,这正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所为。
虽有先天的美意早就种进了欣宾的心里,但要真正进入艺术的殿堂,还需后天环境的熏陶。
无锡是一个充满民间艺术的地方,欣宾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家乡的老派“泥人”,只要有机会,他就千方百计去欣赏,并且勾描收集各式各样的摹本。后来更爱上江南“纸马”,道、佛家做法事时,他便悉心去揣摩陈列的各种纸马,其手法之简练概括,其性格刻画之传神,常令他惊叹不已。以后,他义喜欢上了“竹刻木雕”,难得见到一件上佳竹刻,常常反复勾勒。记得他有一次谈到,一九四九年以前无锡东亭有一种“纸牌”,集纸马与民间版画之长,重彩写意,勾银描金,精美绝伦,可惜以后再不复见。他曾经再三追访,一位民间艺人告诉他,那做纸牌的版子早已在“破四旧”的时候被销毁绝迹了。他唏嘘感叹良久:这样一种绝好的民间艺术就此消亡了!
《雅线意彩》由青岛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晓丹,一九八三至一九八七年就读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夏雨诗社”理事,出版校园诗歌集《丽娃河》。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任江苏省作家协会《雨花》杂志社小说编辑。一九九○年赴美。在《世界日报》《海外校园》《达拉斯新闻》等海外报刊发表文章。二○一三年出版散文集《带一颗心去》。
目录
神秘机缘
大师之死
奇遇董欣宾
《天地居赋》
美玉奇谈
董氏绘画
论董氏绘画
大师的胸怀
呈属于诗歌的生命
风水面相,迷信人生?
古道侠肠与骂人辱世
张泾之歌
奇开鸿蒙
秦师古柳
历经坎坷
南艺的治学之路
画院遭嫉
历史上的同类
南湖一别
奇言应验
伟大的浪漫主义书信年代
波士顿奇缘
橡树泉奇访录
印地安奇观
壮志难酬
再遇董欣宾
生命的尽头
奇异恩典
结束语
评论集锦
后记
写完董欣宾的故事,我如释重负,虽然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篇文字不能算是“董氏传记”,只能称之为“董氏回忆”,就像欣宾画松,不画高大上的傲霜姿态,不过是任凭水墨迎风,“为媚知己写芝眉”而已。倾注了无数时间和心力,终于为欣宾的生命完成这篇详述,如果故人天上有知,当感欣慰吧,毕竟,他没有看错一个守住承诺的人。
我又想起他说的“百年之后的预感”,现在想来,那个预感似乎是说,假如我愿意参与到他的事业中去——其实,不是事业,一个连生命都可以投入进去的事业,已经是生命本身了,因此他是在说,假如我愿意参与到他的生命中去——百年之后将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如他所愿地参与到他的生命当中去,但如今,我却终于以呈现他生命的方式完成了这项生命参与的过程,这之后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我的期望其实并不高,假如有人读了我的文字,愿意重新认识董欣宾,重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评价一个被人误解的人,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但我不敢乐观,在这样一个人们渐渐远离真善美的标准衡量事物的年代,要实现董欣宾的预感,说不定还真要等上一百年!
文摘
版权页:
有一次,欣宾在河边拔草,他的妹妹来找他玩,她想给哥哥一个惊吓,就一下子趴到哥哥身上,结果两个不会游泳的人一起滚进河里,是一个打鱼人把他们捞了起来。掉进河里的那个瞬间,他看见了波浪的颜色,红、绿、蓝互相交织,如梦如幻,那种美妙绝伦的体验,是在岸上永远无法想象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有一朵小花,人看见了感到美,可人的心里必须先有了美意,才会对美的东西有所感觉,这个美意必须事先种到人的心里。”
是谁将美意事先种进了欣宾的心里,以至于这些童年的记忆和经历,很早就在他的心里积淀着美的感受和冲动?这个问题连欣宾自己大概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许他以为这是天意,又或许,这正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所为。
虽有先天的美意早就种进了欣宾的心里,但要真正进入艺术的殿堂,还需后天环境的熏陶。
无锡是一个充满民间艺术的地方,欣宾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家乡的老派“泥人”,只要有机会,他就千方百计去欣赏,并且勾描收集各式各样的摹本。后来更爱上江南“纸马”,道、佛家做法事时,他便悉心去揣摩陈列的各种纸马,其手法之简练概括,其性格刻画之传神,常令他惊叹不已。以后,他义喜欢上了“竹刻木雕”,难得见到一件上佳竹刻,常常反复勾勒。记得他有一次谈到,一九四九年以前无锡东亭有一种“纸牌”,集纸马与民间版画之长,重彩写意,勾银描金,精美绝伦,可惜以后再不复见。他曾经再三追访,一位民间艺人告诉他,那做纸牌的版子早已在“破四旧”的时候被销毁绝迹了。他唏嘘感叹良久:这样一种绝好的民间艺术就此消亡了!
| ISBN | 7555233789,9787555233787 |
|---|---|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 作者 | 王晓丹 |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