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新语 9787500948018,75009480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龙舟新语》的写作主要是针对目前龙舟技术和训练的发展趋势,突出实用的特点,同时也注重实际的需要。《龙舟新语》编写图文并茂,划龙舟的各种技术都有图解,可为学习者带来最直观的感受。

作者简介

孔庆涛,上海海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1995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起参与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复建工作,并组建学校龙舟队。2009年获批龙舟国家裁判员证书,曾先后担任广州亚运会龙舟比赛、山东海阳亚洲沙滩运动会龙舟比赛、中华龙舟大赛、中国龙舟公开赛等重大龙舟赛事裁判工作。2013年9月,受上海市教委资助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一年。
吕少群,上海海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上海海事大学东方龙龙舟队创始人,中国龙舟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龙舟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中国龙舟协会认可的龙舟教练员,龙舟国家裁判员。长期从事大学公共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所带龙舟队曾多次获上海市龙舟赛冠军及国内外龙舟赛的好成绩。曾带队获“金谷杯”2005年全国龙舟精英赛公开组直道竞速500米亚军;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龙舟赛男子组直道竞速250米亚军;2007年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公开组直道竞速250米第三名;2006年、2008年美国“圣马丁”杯龙舟邀请赛公开组直道竞速300米冠军;2010年“稻花香杯”全国龙舟邀请赛公开组直道竞速500米亚军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龙舟运动史及其价值
第一节龙舟的起源
第二节赛龙舟的发展史
第三节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
第四节龙舟运动的文化与教育价值
第五节龙舟运动的社会价值
第六节龙舟运动的经济价值
第二章中国龙舟运动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民间龙舟与竞技龙舟
第二节中国龙舟运动发展概况
第三节民间、传统比赛逐步转向专业、职业化比赛
第四节中国龙舟运动的主要赛事
第三章世界龙舟运动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国际龙舟运动的发端与发展
第二节各大洲龙舟运动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世界龙舟运动的主要赛事
第四章龙舟的种类、配件和搬运、保养和运动员的装备
第一节龙舟的种类
第二节龙舟的配件
第三节龙舟的搬运和保养
第四节运动员的装备
第五章水上安全保障
第一节划龙舟的安全常识
第二节训练和比赛中的救护
第六章龙舟教学
第一节龙舟技术
第二节划手如何排位,鼓手和锣手、舵手的临场配合
第三节如何参加比赛
第七章龙舟训练
第一节龙舟的技术训练
第二节龙舟战术配合训练
第三节龙舟队员的体能训练
第四节龙舟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
第五节常用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第八章龙舟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龙舟运动损伤的预防
第二节龙舟运动损伤的处理
第三节龙舟训练和比赛中的医务监督
第四节龙舟训练和赛后的身体恢复
第九章龙舟运动员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赛前饮食
第二节赛中饮食
第三节赛后饮食
第四节龙舟运动反兴奋剂
第十章龙舟赛事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龙舟赛事的申办
第二节龙舟赛事的竞赛组织与管理
第三节竞赛场地与竞赛系统
第四节裁判工作职责与设备用具
第五节竞赛保障与服务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6.耐力素质的训练
耐力素质通常理解为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疲劳是训练后的必然结果,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但疲劳又会使有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而不能保持长时间的工作,所以疲劳又是训练的障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抗疲劳的能力,反映了他的耐力素质水平。
耐力素质可分为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从器官系统分类,把耐力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耐力,从供能特征来看又将心血管系统耐力分为有氧耐力(糖酵解和脂肪元供能)和无氧耐力(包括磷酸肌酸供能和无氧糖酵解供能)。
(1)有氧耐力的训练。
1)持续训练法。
①负荷强度:采用持续训练法发展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相对较小,心率可控制在145~170次/分之间。这个训练强度对提高运动员心脏功能尤为有效,对改进肌肉的供血能力、改进肌肉的直接吸收氧的能力也有特殊意义。有氧耐力训练的适宜心率可通过公式: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70%来计算。据研究,心率控制在这个水平线上,机体的吸氧量可达到最大值的80%左右,心输出量增加,促进骨骼肌、心肌中的毛细血管增生。假如超过这个界限,如170次/分以上,机体就产生氧债,使训练效应发生变化。假如低于这个界限,如140次份以下,心输出量达不到较大值,同时吸进的氧气也少,则会影响训练的效果。
ISBN9787500948018,7500948018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作者孔庆涛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