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配位化学》可供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配位化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配位化合物1
1.1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
1.1.1配合物基本概念1
1.1.2价键理论3
1.1.3晶体场理论7
1.2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11
1.2.1简单加合制备配合物11
1.2.2取代与交换反应制备配合物11
1.2.3氧化还原反应制备配合物12
1.2.4模板法制备配合物13
1.2.5水热、溶剂热合成法14
1.2.6配合物的表征15
参考文献20
第2章发光金属配合物22
2.1发光金属配合物概述22
2.1.1发光金属配合物定义22
2.1.2发光机制23
2.1.3分类25
2.2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28
2.2.1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简介28
2.2.2发光机制及其性能28
2.2.3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研究现状30
2.3稀土配合物35
2.3.1稀土元素的光学性质35
2.3.2稀土配合物发光理论基础38
2.3.3发光稀土配合物的应用41
2.4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46
2.4.1Re(Ⅰ)发光配合物46
2.4.2Ru(Ⅱ)发光配合物46
2.4.3Ir(Ⅲ)发光配合物47
2.4.4Pt(Ⅱ)发光配合物48
2.5Re(Ⅰ)、Ru(Ⅱ)、Ir(Ⅲ)和Pt(Ⅱ)发光配合物的应用49
参考文献63
第3章配合物的磁性66
3.1抗磁体68
3.2顺磁体69
3.3长程有序分子磁体70
3.3.1铁磁体70
3.3.2反铁磁体72
3.3.3亚铁磁体74
3.3.4弱铁磁体和白旋倾斜75
3.3.5变磁体78
3.4低维磁体79
3.4.1单分子磁体79
3.4.2单链磁体84
3.4.3低维磁体的研究方法86
3.5多功能分子基磁性材料89
3.6分子基磁性材料的设计合成策略90
3.6.1羧基91
3.6.2叠氮桥92
3.6.3氰基93
参考文献96
第4章铁电体配合物98
4.1铁电体配合物基本概念100
4.1.1相变100
4.1.2极化作用和电畴103
4.2铁电材料的性质测试和研究方法104
4.3常见的铁电体配合物105
4.3.1酒石酸盐系列105
4.3.2甲酸盐系列109
4.3.3氨基酸系列116
4.3.4丙酸盐系列121
4.3.5硫酸盐系列123
4.4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的多铁性质127
参考文献128
第5章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131
5.1MOFs材料的类型131
5.1.1IRMOFs系列材料132
5.1.2ZIFs系列材料132
5.1.3MILs系列材料133
5.1.4CPL系列材料134
5.1.5PCNs系列材料134
5.1.6UIO系列材料134
5.2MOFs材料的特点135
5.2.1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高135
5.2.2孔道尺寸可调136
5.2.3催化活性位丰富多彩136
5.3MOFs催化剂的应用137
5.3.1CO的氧化137
5.3.2CO2的还原139
5.3.3H20的氧化140
5.3.4烷烃的氧化141
5.3.5烯烃的氧化143
5.3.6醇的氧化144
5.3.7烯烃加氢146
5.3.8芳香烃加氢147
5.3.9Knoevenagel反应148
5.3.10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150
5.3.11Sonogashira偶联反应151
5.3.12酯交换反应153
5.3.13光催化降解有机物155
5.3.14不对称催化157
5.4结语158
参考文献159
第6章生物无机化学162
6.1生物体中的元素及其作用162
6.1.1生物体中的金属元素及其作用162
6.1.2生物体中的非金属元素及其作用165
6.2生物无机配合物166
6.2.1生物无机配体的分类166
6.2.2生物无机配合物种类168
6.3配合物在生物体中的应用171
6.3.1配合物与DNA的作用171
6.3.2配合物药物的应用研究173
6.3.3配合物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180
参考文献182
第7章发光配合物分子识别化学185
7.1发光配合物分子识别研究185
7.1.1配合物分子识别的原理185
7.1.2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185
7.2配合物的发光原理187
7.2.1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187
7.2.2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机理188
7.3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机制及应用189
7.3.1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机制189
7.3.2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生物分析中的应用197
7.4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210
参考文献211
彩图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a)蛋白质的识别分析。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催化代谢反应、维持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运输生物分子等。蛋白质的选择性检测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设计和传输等生物医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蛋白质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蛋白质的靶向基团作为配体组装入配合物中。基于这种设计机制,Hirayama等合成了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DDTb,利用荧光强度的增加实现了多肽的检测。一个DDTb分子中含有两个Zn2+络合配体DPA,因此能够与两个Zn2+相结合形成新的配合物Zn2+—DDTb。由于Zn2+—DPA配体部分对肽链两端四—天门冬氨酸(D4)序列呈现出高度的亲和性,Zn2+—DDTb能够选择性结合目标肽链。在Zn2+—DDTb与目标肽键结合后,肽键中的色氨酸分子可以有效地将吸收的光能量共振传递给配合物中心的Tb3+,激发出稀土离子的荧光。实验结果证实,Zn2+—DDTb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对D8A4W1多肽序列识别能力最强。最近,Guo课题组也报道了一个Tb3+配合物探针TbL,实现了水溶液中人血清蛋白(HAS)的荧光检测。
《配位化学》可供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配位化学及相关研究方向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配位化合物1
1.1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1
1.1.1配合物基本概念1
1.1.2价键理论3
1.1.3晶体场理论7
1.2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11
1.2.1简单加合制备配合物11
1.2.2取代与交换反应制备配合物11
1.2.3氧化还原反应制备配合物12
1.2.4模板法制备配合物13
1.2.5水热、溶剂热合成法14
1.2.6配合物的表征15
参考文献20
第2章发光金属配合物22
2.1发光金属配合物概述22
2.1.1发光金属配合物定义22
2.1.2发光机制23
2.1.3分类25
2.2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28
2.2.18—羟基喹啉类金属配合物简介28
2.2.2发光机制及其性能28
2.2.38—羟基喹啉类配合物研究现状30
2.3稀土配合物35
2.3.1稀土元素的光学性质35
2.3.2稀土配合物发光理论基础38
2.3.3发光稀土配合物的应用41
2.4过渡金属发光配合物46
2.4.1Re(Ⅰ)发光配合物46
2.4.2Ru(Ⅱ)发光配合物46
2.4.3Ir(Ⅲ)发光配合物47
2.4.4Pt(Ⅱ)发光配合物48
2.5Re(Ⅰ)、Ru(Ⅱ)、Ir(Ⅲ)和Pt(Ⅱ)发光配合物的应用49
参考文献63
第3章配合物的磁性66
3.1抗磁体68
3.2顺磁体69
3.3长程有序分子磁体70
3.3.1铁磁体70
3.3.2反铁磁体72
3.3.3亚铁磁体74
3.3.4弱铁磁体和白旋倾斜75
3.3.5变磁体78
3.4低维磁体79
3.4.1单分子磁体79
3.4.2单链磁体84
3.4.3低维磁体的研究方法86
3.5多功能分子基磁性材料89
3.6分子基磁性材料的设计合成策略90
3.6.1羧基91
3.6.2叠氮桥92
3.6.3氰基93
参考文献96
第4章铁电体配合物98
4.1铁电体配合物基本概念100
4.1.1相变100
4.1.2极化作用和电畴103
4.2铁电材料的性质测试和研究方法104
4.3常见的铁电体配合物105
4.3.1酒石酸盐系列105
4.3.2甲酸盐系列109
4.3.3氨基酸系列116
4.3.4丙酸盐系列121
4.3.5硫酸盐系列123
4.4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的多铁性质127
参考文献128
第5章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131
5.1MOFs材料的类型131
5.1.1IRMOFs系列材料132
5.1.2ZIFs系列材料132
5.1.3MILs系列材料133
5.1.4CPL系列材料134
5.1.5PCNs系列材料134
5.1.6UIO系列材料134
5.2MOFs材料的特点135
5.2.1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高135
5.2.2孔道尺寸可调136
5.2.3催化活性位丰富多彩136
5.3MOFs催化剂的应用137
5.3.1CO的氧化137
5.3.2CO2的还原139
5.3.3H20的氧化140
5.3.4烷烃的氧化141
5.3.5烯烃的氧化143
5.3.6醇的氧化144
5.3.7烯烃加氢146
5.3.8芳香烃加氢147
5.3.9Knoevenagel反应148
5.3.10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150
5.3.11Sonogashira偶联反应151
5.3.12酯交换反应153
5.3.13光催化降解有机物155
5.3.14不对称催化157
5.4结语158
参考文献159
第6章生物无机化学162
6.1生物体中的元素及其作用162
6.1.1生物体中的金属元素及其作用162
6.1.2生物体中的非金属元素及其作用165
6.2生物无机配合物166
6.2.1生物无机配体的分类166
6.2.2生物无机配合物种类168
6.3配合物在生物体中的应用171
6.3.1配合物与DNA的作用171
6.3.2配合物药物的应用研究173
6.3.3配合物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180
参考文献182
第7章发光配合物分子识别化学185
7.1发光配合物分子识别研究185
7.1.1配合物分子识别的原理185
7.1.2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185
7.2配合物的发光原理187
7.2.1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机理187
7.2.2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机理188
7.3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机制及应用189
7.3.1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机制189
7.3.2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生物分析中的应用197
7.4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与前景210
参考文献211
彩图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a)蛋白质的识别分析。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催化代谢反应、维持细胞内外信号转导、运输生物分子等。蛋白质的选择性检测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设计和传输等生物医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蛋白质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的一般方法是将待测蛋白质的靶向基团作为配体组装入配合物中。基于这种设计机制,Hirayama等合成了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DDTb,利用荧光强度的增加实现了多肽的检测。一个DDTb分子中含有两个Zn2+络合配体DPA,因此能够与两个Zn2+相结合形成新的配合物Zn2+—DDTb。由于Zn2+—DPA配体部分对肽链两端四—天门冬氨酸(D4)序列呈现出高度的亲和性,Zn2+—DDTb能够选择性结合目标肽链。在Zn2+—DDTb与目标肽键结合后,肽键中的色氨酸分子可以有效地将吸收的光能量共振传递给配合物中心的Tb3+,激发出稀土离子的荧光。实验结果证实,Zn2+—DDTb配合物荧光化学传感器对D8A4W1多肽序列识别能力最强。最近,Guo课题组也报道了一个Tb3+配合物探针TbL,实现了水溶液中人血清蛋白(HAS)的荧光检测。
ISBN | 9787030526014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成飞翔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