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普惠金融的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基于"范式"视角》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宗义(1979—),男,山东济南人,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政法学院,主要从事普惠金融、宏观金融政策与金融史方面的研究,已先后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普惠金融相关理论述评
第一节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普惠金融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
第四节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第五节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第二章对普惠金融理论发展成熟度的思考
——基于“范式”视角
第一节成熟理论体系的衡量标准——范式
第二节经济学研究范式对金融学的影响
第三节普惠金融尚未成为新的金融理论范式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金融民主框架下的普惠金融
——基于信仰视野
第一节当代金融民主的概念
第二节“民主概念坐标系”中的金融民主
第三节扩张式金融民主和深化式金融民主
第四节当前普惠金融的基本理念属于扩张式金融民主
第五节普惠金融的发展应遵循金融民主框架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经济伦理视角下的普惠金融
——基于价值视野
第一节经济伦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二节经济伦理学的具体功用
第三节经济伦理视角下普惠金融概念的内涵解析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经济哲学视角下的普惠金融
——基于技术视野
第一节经济哲学的概念厘正
第二节经济哲学对经济学的指引作用
第三节经济哲学对普惠金融理论发展的指引
第四节基于经济哲学视角构建普惠金融的核心理论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普惠金融范式的建立与发展路径设计
第一节基于范式信仰、价值和技术三大视野对
普惠金融内涵解析的归纳
第二节普惠金融研究范式的建立
第三节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分析与具体设计
附录
1.经济伦理视角下普惠金融概念的内涵解析
2.“民主概念坐标系”中的金融民主
3.土地流转改革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
——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二)注重长期和整体利益
此准则对应人类社会追求繁荣的目标,对应着一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长期和整体利益,要求在开展普惠金融时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应尽可能是那些有能力和有条件改善自身经济境遇的个人或小微企业,而且从事的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且对周边产生较好的经济带动和社会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开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也应追求并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从而保证普惠金融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对于开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来讲,要想让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人群体脱离贫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帮助重新组合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并实现持续的现金流。另外,如果开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较长时间内不盈利,甚至是长期亏损,则金融机构就没有内在激励来从事普惠金融活动。
《普惠金融的内涵解析与发展路径:基于"范式"视角》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宗义(1979—),男,山东济南人,金融学博士。现任教于山东政法学院,主要从事普惠金融、宏观金融政策与金融史方面的研究,已先后在CSSCI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普惠金融相关理论述评
第一节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普惠金融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
第四节发展普惠金融的必要性
第五节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第二章对普惠金融理论发展成熟度的思考
——基于“范式”视角
第一节成熟理论体系的衡量标准——范式
第二节经济学研究范式对金融学的影响
第三节普惠金融尚未成为新的金融理论范式
第四节小结
第三章金融民主框架下的普惠金融
——基于信仰视野
第一节当代金融民主的概念
第二节“民主概念坐标系”中的金融民主
第三节扩张式金融民主和深化式金融民主
第四节当前普惠金融的基本理念属于扩张式金融民主
第五节普惠金融的发展应遵循金融民主框架
第六节小结
第四章经济伦理视角下的普惠金融
——基于价值视野
第一节经济伦理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二节经济伦理学的具体功用
第三节经济伦理视角下普惠金融概念的内涵解析
第四节小结
第五章经济哲学视角下的普惠金融
——基于技术视野
第一节经济哲学的概念厘正
第二节经济哲学对经济学的指引作用
第三节经济哲学对普惠金融理论发展的指引
第四节基于经济哲学视角构建普惠金融的核心理论
第五节小结
第六章普惠金融范式的建立与发展路径设计
第一节基于范式信仰、价值和技术三大视野对
普惠金融内涵解析的归纳
第二节普惠金融研究范式的建立
第三节普惠金融发展路径分析与具体设计
附录
1.经济伦理视角下普惠金融概念的内涵解析
2.“民主概念坐标系”中的金融民主
3.土地流转改革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
——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二)注重长期和整体利益
此准则对应人类社会追求繁荣的目标,对应着一种长期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长期和整体利益,要求在开展普惠金融时注意以下问题: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应尽可能是那些有能力和有条件改善自身经济境遇的个人或小微企业,而且从事的行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且对周边产生较好的经济带动和社会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开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也应追求并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从而保证普惠金融实践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对于开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来讲,要想让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低收人群体脱离贫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他们通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帮助重新组合其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并实现持续的现金流。另外,如果开展普惠金融的金融机构较长时间内不盈利,甚至是长期亏损,则金融机构就没有内在激励来从事普惠金融活动。
ISBN | 9787514175547,7514175547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陈宗义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