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王映海口传心授
其孙王喜成主持编写
内置二维码,演示视频即扫既看
名人推荐
这本书编写非常用心,整体框架完整系统,要领描绘细致准确。这么高质量的传统武术书籍国内少有。——武术万维网创始人 黄志宇
戴家心意拳有一套系统的练习步骤。第一步是身法——戴家拳的核心秘密蹲猴桩,也是中国功夫的瑰宝。通过蹲丹田,束展缩涨蓄养出丹田的内劲。第二步是步法——搬丹田,把丹田劲发到脚上和手上,所有的手脚动作都由丹田发动。第三步拳法,通过不同招式练习各种劲的发放。按照这个步骤,功夫成长过程一步步很清晰。——CSDN创始人、总裁蒋涛
作者简介
王映海(1926—2012年),乳名桃园,人称桃园师傅。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原晓义乡)北堡村人氏,戴氏心意拳的第五代传人,著名武术家。王映海师从心意大侠戴魁先生,潜心修炼七十余年,是当代戴氏心意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遍布世界。
王喜成,1978年生,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北堡村人氏,王映海之长孙,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喜成自幼看爷爷和父辈们练拳,便模仿他们的身姿和手势,7岁便开始一点一点地习练戴氏心意拳。通过十几年的钻研与练习,他对功法要领、拳理讲义的认识与理解都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目录
传承
1.戴氏心意拳的历史和传承
历史概要
戴氏心意拳传承者
2.武艺的传承——武德和技艺的修养
戴隆邦授拳规矩
3.学习武艺的心得——二勤、三知、二戒
习艺二勤
习艺三知
习艺二戒
武艺的磨炼
内外相见合一家
基础理论
1.阴阳五行理论与戴氏心意拳
阴阳学说
阴阳交感互藏的条件和要素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交感互藏
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关系
天地人三才合一
养气法
养生效果
2.戴氏心意拳基础理论
戴氏心意拳的特征
练功介绍
身法
1.锻炼丹田
丹田功概述
预备姿势
丹田功练法
2.
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一“身法六要”
身法与劲力
身法六要
步法
1.搬丹田68
歌诀解说
虎步
虎步练习的三阶段
熊行步
寒鸡步
寒鸡步的劲力解析
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二“三节”90
何为三节
三节的妙用
三节的作用
三节合一
3.身法和步法要义
戴氏心意拳要义解析
束钻抖擞刹的发劲力学
束钻抖擞刹的步法体现
手法
1.手法的基础
摘要
六合势
2.基本手法
双把
拨浪鼓手
五行拳
1.阴阳五行和五行拳
阴阳五行说
五行拳和内五行、外五行
2.五行拳
劈拳
崩拳
躜拳
炮拳
横拳
四把
1.四把的动作说明及用法
四把
四把用法
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三六合
武术掌握阶段
丹田养成的四个阶段
用法
1.十大形
龙形用法
马形用法
鹰形用法
熊形用法
2.其他用法
白鹤亮翅用法
捉边炮用法
躜拳用法
搂把用法
磨手
要领
练法
技击练习
王映海技击集
学艺问答录
心意拳拳谱
序言
我幼时就喜欢听评书《童林传》,深受中国传统武侠文化影响。
近三十年接触了很多传统武术和传承人,由形意拳术而始知戴氏心意拳,颇怀溯源之意。后结识戴氏心意拳传人王喜成,观其拳路能守古格,令人眼前一亮,为其祖父王映海先生所传。喜成居于乡野,为人干脆豁达,使我有幸能窥戴氏心意之一斑。结识喜成后,常怀心愿将他和戴氏心意拳介绍给北京的朋友。
2011 年6 月24 日,我将王映海、王喜成请到北京,在“对外经贸大学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中,王映海前辈及王喜成对戴氏心意拳的源流、拳理、技法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深受在场观摩的武术行家们的赞誉。
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成将日文版《戴氏心意六合拳技击精要》一书拿给我翻看,我发现这本书编写非常用心,整体框架完整系统,要领描绘细致准确。这么高质量的传统武术书籍国内少有,遂有了帮王喜成将日文版书籍翻译成中文并回归国内出版的想法。
此事得到了蒋涛、骆琛、张全海的大力响应,紧张的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整个翻译、修改、校对工作,终于能够出版发行。此书我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大量工作都是由蒋涛、骆琛、张全海完成。看到最后出版成书,遂有心愿已了的感慨。
也祝喜成能够继续精研拳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黄志宇
作为 20世纪 70年代生人,小时候深受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影响,我对于武功绝学充满向往,大学时代学过太极拳和一指禅等,走入工作岗位后便忙碌起来,无暇顾及。2006年,因为身体方面原因,想学习传统武术。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每个门派里面又有众多流派,对于武术爱好者来说选择也不容易。我有幸结识了武术万维网创始人黄志宇,他这些年通过万维网接触到很多的武术名家,王喜成师父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王喜成年纪不大,但功夫很纯,讲解拳术简明扼要,没有过多的玄虚包装,都是实在的道理。他把生活的经验结合到拳谱拳理和亲身演练来讲解,很多自己不清楚的问题经他一分析,豁然开朗。
我跟随王喜成师父学习心意拳三年,收获非常大。戴家心意拳有清晰的功夫成长系统,内家拳三大流派——太极、形意、八卦,其共同核心是内功,以内动带动外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动”,内功上身,才算走上功夫之路。可是如何练出内功来,各家门派或者秘而不宣,或故弄玄虚绕很多弯路,或者缺乏系统而有步骤的训练方法,所以,不少习练内家拳多年的朋友,却不知道真正的内功怎么练出来。
戴家心意拳有一套系统的练习步骤。第一步是身法——戴家拳的核心秘密蹲猴桩,也是中国功夫的瑰宝。通过蹲丹田,束展缩涨蓄养出丹田的内劲。第二步是步法——搬丹田,把丹田劲发到脚上和手上,所有的手脚动作都由丹田发动。第三步拳法,通过不同招式练习各种劲的发放。按照这个步骤,功夫成长过程一步步很清晰。
王喜成师父教拳也很有办法。身法锻炼很枯燥,就是一个束展的动作,可是要求很高,细节各部位要练好很不容易。王师父根据学生徒弟的不同功夫程度,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要求,引导学生分阶段掌握要领。很多人学拳坚持不下去,就是练拳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步和提高。而依照王师父的针对性要求学习身法的时候,自己能清晰感受到阶段性的进步,就有兴趣和动力能坚持学习下去。
作为忙碌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我很担心自己时间不够、练不好拳,但王喜成师父说:最关键的是练习方法正确,练拳的质量(正确率)比数量更重要,每天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正确的练习就够了,长时间练习错误率多,不如时间短却正确率高的练习。这个道理很有意思,通过正确的练习形成“身体记忆”,才能更好地掌握要领。
练习心意拳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处,一趟蹲猴桩练下来,手指肚、脚趾都有明显发涨的感受,气血循环达到末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有紧密联系,不好的情绪和心理会导致身体的疾病,反过来身体疾病也会引发不良的情绪,而身体气血通畅会带来心情舒畅。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学习内家拳治好多年疾病的例子,民国著名人士章乃器三十多岁曾因劳疾晕倒在办公室,习练形意拳几个月后身体就感觉大好,可以健步数公里。为此他经过一番研究,专门著书《科学的内功拳》,阐述内功拳锻炼为什么带来身心健康,核心点就是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王喜成师父教拳最常说的一句话:生活中自然的样子是什么,练拳放松的要领就是这个。
只要按正确要领练习,健康就会来到;按照步骤逐步成长,内家功夫也会上身。戴氏心意拳是中国武术的瑰宝,衷心期待更多朋友加入戴氏心意拳的行列。
蒋.涛
2012年1月底,我拿着这本书(日文版)的稿子和录像拜访了家师王映海先生。那时候,师父已经开始了与病魔的决战。
我在祁县师父家中逗留了几天,每次去看望师父,老人家一边看着稿子和录像说:“好,很好!”一边给我讲解戴氏心意拳的历史和内容。
有一天,我去看他,他躺在床上,拉着我的手说:“这样打,得这样打才对。”老人家已经不能站起来了,但是精神和我拜师的时候一模一样。坐在他身边的我被他控制,完全失去了平衡。他病了,他瘦了,但是他的意志还是那么的坚强。师父还是师父,从来没有变。
1 9 9 7年,我开始向师父学习戴氏心意拳。映海师父和仲连师兄、喜成……一起热情地教导我这个没有才华的人。
2009年,祁县映海戴氏心意拳俱乐部(此俱乐部在日本)分别在5月和9月邀请师父东渡,给日本的众多武术爱好者带来了学习戴家拳的机会,得到无数赞誉。此后,我们每年邀请喜成来日本教拳,使戴氏心意拳在日本扎根。
这本书的日文版出版于2012年3月。由师父监修,喜成老师起稿,徐濠翻译,最后由本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加以补充,以“不愧对戴氏心意拳的传统”为目标而著。
日文版出版以来,深得读者好评。读者认为,这本书具有戴氏心意拳的科学性、哲学性和教育性,是一本超出武术书籍范围的佳作。
这次,这本书终于可以在生养戴家拳的故乡中国出版。
如果能得到中国读者的好评,我作为一个日本的戴氏心意拳练习者,会感到非常地高兴!
袁天辉
于日本
后记
《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的成书是种种机缘和合而水到渠成的。一者戴氏心意魅力独特,二者贵人相助处处逢源。本书的日文版在国内也有流通,网上要价不菲,也有人向我高价购买。这说明戴氏心意日益受到广大武友的热爱与重视,也说明日文版的制作确实精良,能获得其他同类书籍中所没有的信息。尤其是摄影制图,丰富、全面、细致,值得国内出版武术书籍的同行学习。
序言中已经感谢了中方的各位朋友,在此也感谢本书日文版的工作人员,除了重要协助者袁天辉外,还有翻译森本濠、黄恭惠,拍摄助手村上正洋、甲斐正也、江口博、佐藤宏信,照片整理者黑葛原圭一、前田互、大浜。
另外,在制作中文版的过程中,回忆起自幼练拳时爷爷的教导、自己后来独自教学与独自练习时新的感悟,还有师徒间关于练拳的各类问题的即兴问答,其实都可以作为练习戴氏拳的参考。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时间有限,上述大多数内容未能载入此次出版的书中,希望今后有机会、有条件时,能将这些更具实践性、经验性、指导性的内容记录成册,以飨读者。
王喜成
《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一书付梓出版,我甚为喜悦欣慰。戴氏心意拳和我国许多拳种一样,是民族文化传统武学的瑰宝,其独特的拳理功法训练体系日益受到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关注。戴氏心意拳本是戴家秘传拳法,基本是族内传承,所以有“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之说。直到戴魁先生才始传与众多外姓门人。
祖父王映海作为戴魁传授的佼佼者之一,为戴氏心意拳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海内外从学者甚众。本书的面世,上可告慰祖父在天之灵,下可传留后人拳学理法,为弘扬戴氏心意拳留存了珍贵的资料。
本书出版的缘起是:祖父在日本教拳时,有位学生叫原田惠二(中文名袁天辉),是一位小学老师,多才多艺,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跟随祖父学习戴家心意拳多年,尊师重道。他用时两年多编写了日文书《戴氏心意六合拳技击精要》,在日本自费出版,并将著作权授权于我。后来国内的武友看到这本书,发现书中很多汉字能看懂意思,尤其图片制作精良,通过制图非常直观地描述拳术运动的劲路,极具参考价值。但毕竟书中日文无法理解,所以武友们很期盼出中文版。
黄志宇先生热心武术公益事业,创立武术万维网多年,吸引了全球武术圈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各拳种门派老师及爱好者,享有极高的声誉。黄站长曾为推广戴氏心意拳而邀请祖父王映海及其弟子包括我在内到对外经贸大学做交流讲座,获得良好的效果。此次闻知广大武友出书的心声,毅然决定倾力相助,玉成此事。
黄站长邀请了武术万维网的资深网友蒋涛、张全海、骆琛等组成团队,共同整理中文译本。蒋涛先生是CSDN创始人、《程序员》杂志总编辑以及极客帮创投合伙人,喜爱传统武术,涉猎多家,经黄站长介绍与我相识,并学习戴家拳,后拜我为师。此次出书工作的场地、设备、餐饮、住宿大多为蒋涛先生提供;张全海先生为人民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习练河南心意拳,对心意拳史颇有研究,曾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谨慎考证,写过很多相关文章。骆琛先生是武术万维网传统中国版版主和佛学论坛版版主,酷爱传统文化、道佛武学,对传统武术知识了解丰富,文笔极 佳,能够将译文及我对戴家拳的理念传情达意地描述出来,且全程参与了本书的整理工作。还要感谢我新收的弟子赵肖波为本书补充资料。
我们一起逐字逐句校对译文,订正了文中错误和不通之处,原书中没有写到的祖父传的口诀和我多年的练拳经验也补充到适当章节,希望给本书增彩,给爱好戴家拳的武友多些回馈。
由于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都比较忙,很难聚在一起,所以这个工作持续时间也比较长,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分段编校,最后完成全书的整理。在此,我对黄志宇、蒋涛、张全海和骆琛深表感谢,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完成的。
促成本书出版的还有王跃平老师。喜欢武术的同道可能都知道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该社近年出版了很多武术专著,大部分都是王跃平老师参与策划的。王老师退休后受聘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时代,作为资深出版人,王老师坚守在传统武术这个小众文化阵地上精心耕耘,发掘整理出版了很多有价值的武学书籍,对武术的传播与继承有很大贡献。初期的组稿会谈中,王老师就问我书里有没有“干货”,意思是希望书中要有真东西,王老师还说这是要留给后人的,意思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应该不愧对祖先、不贻误后学,留下有真材实料、有价值的东西。在此衷心感谢王跃平老师。
我从小跟祖父学拳,祖父对我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经过多年习练,拳艺不断提升,得到很多朋友的认可,有慕名前来与我学拳的,我也奔波于国内外去教拳,习拳、教拳都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次出书,对我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总结。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紧迫,书中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尚请诸位贤达多多包涵,不吝指正,以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圆满。
王喜成
文摘
问:练蹲猴桩要分几个步骤?
答:要分三个步骤:一是轻动。就是方法和路线,相当于盖房子的图纸。二是重动。就是在方法和路线掌握熟练的基础上,逐步把自身的力量蓄到七八成,蓄劲火候要掌握在你能驾驭的情况下逐步增加,不能超负荷,否则就会破坏结构,会卡住,劲就打不出去。重动练出来的是明劲,明劲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劲。重动里头就有一定拙力的成分,比
如,一开始要求放松不要有拙力,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实际上做不到,必须通过长时间磨炼,熟能生巧了,就协调自然,没有拙力了,就能放松了。三是灵动。轻动与重动结合起来练习,练到一定阶段形成灵动,灵动纯度高了以后,就会形成暗劲。暗劲是不发声的劲;动作幅度很小就能产生很大威力的劲;纯度很高,杂质基本等于零的劲;练到了丹田的境界的劲;浓缩成精华的劲。轻动、重动、灵动三者不能截然分开,比如练轻动时,慢慢就会有重动的成分;练重动时,慢慢就会有灵动的成分。
问: 练蹲猴桩时,眼看天花板,这样的姿势正确吗?
答:不正确。拳谱里讲:“头要微仰,却要正,二目平视,眼与目合,虎豹头。”武术源于生活,练拳要和生活接轨,一个人自然坐的时候,眼睛去看天花板,这个动作肯定是不自然的。练功时也一样,眼睛如果看天花板,头肯定就不是微仰,眼睛也不是平视,这与拳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与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也是不相符的,所以这样肯定是错的。只有按照拳谱要求,同时遵从自然的法则才是正确的。
问:练蹲猴桩时重心应该放在脚的哪个位置?
答:重心在脚掌还是在脚跟,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自然站立时重心在脚的哪个位置就是哪个位置。
问:练蹲猴桩时怎样处理缩和束的关系?
答:要先缩后束,缩是横向的,由含胸裹胯为主组成;束是纵向的,由弓腰、头微仰、腿弯曲组成。缩和束的前半部分大约缩为七成,束为三成,缩中带束,以缩为主;后半部分大约缩为三成,束为七成,束中带缩,以束为主。
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王映海口传心授
其孙王喜成主持编写
内置二维码,演示视频即扫既看
名人推荐
这本书编写非常用心,整体框架完整系统,要领描绘细致准确。这么高质量的传统武术书籍国内少有。——武术万维网创始人 黄志宇
戴家心意拳有一套系统的练习步骤。第一步是身法——戴家拳的核心秘密蹲猴桩,也是中国功夫的瑰宝。通过蹲丹田,束展缩涨蓄养出丹田的内劲。第二步是步法——搬丹田,把丹田劲发到脚上和手上,所有的手脚动作都由丹田发动。第三步拳法,通过不同招式练习各种劲的发放。按照这个步骤,功夫成长过程一步步很清晰。——CSDN创始人、总裁蒋涛
作者简介
王映海(1926—2012年),乳名桃园,人称桃园师傅。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原晓义乡)北堡村人氏,戴氏心意拳的第五代传人,著名武术家。王映海师从心意大侠戴魁先生,潜心修炼七十余年,是当代戴氏心意拳的集大成者,其弟子遍布世界。
王喜成,1978年生,山西省祁县东观镇北堡村人氏,王映海之长孙,戴氏心意拳第六代传人。王喜成自幼看爷爷和父辈们练拳,便模仿他们的身姿和手势,7岁便开始一点一点地习练戴氏心意拳。通过十几年的钻研与练习,他对功法要领、拳理讲义的认识与理解都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目录
传承
1.戴氏心意拳的历史和传承
历史概要
戴氏心意拳传承者
2.武艺的传承——武德和技艺的修养
戴隆邦授拳规矩
3.学习武艺的心得——二勤、三知、二戒
习艺二勤
习艺三知
习艺二戒
武艺的磨炼
内外相见合一家
基础理论
1.阴阳五行理论与戴氏心意拳
阴阳学说
阴阳交感互藏的条件和要素
阴阳学说与中医学
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交感互藏
戴氏心意拳中的阴阳关系
天地人三才合一
养气法
养生效果
2.戴氏心意拳基础理论
戴氏心意拳的特征
练功介绍
身法
1.锻炼丹田
丹田功概述
预备姿势
丹田功练法
2.
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一“身法六要”
身法与劲力
身法六要
步法
1.搬丹田68
歌诀解说
虎步
虎步练习的三阶段
熊行步
寒鸡步
寒鸡步的劲力解析
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二“三节”90
何为三节
三节的妙用
三节的作用
三节合一
3.身法和步法要义
戴氏心意拳要义解析
束钻抖擞刹的发劲力学
束钻抖擞刹的步法体现
手法
1.手法的基础
摘要
六合势
2.基本手法
双把
拨浪鼓手
五行拳
1.阴阳五行和五行拳
阴阳五行说
五行拳和内五行、外五行
2.五行拳
劈拳
崩拳
躜拳
炮拳
横拳
四把
1.四把的动作说明及用法
四把
四把用法
2.产生“劲力”的条件之三六合
武术掌握阶段
丹田养成的四个阶段
用法
1.十大形
龙形用法
马形用法
鹰形用法
熊形用法
2.其他用法
白鹤亮翅用法
捉边炮用法
躜拳用法
搂把用法
磨手
要领
练法
技击练习
王映海技击集
学艺问答录
心意拳拳谱
序言
我幼时就喜欢听评书《童林传》,深受中国传统武侠文化影响。
近三十年接触了很多传统武术和传承人,由形意拳术而始知戴氏心意拳,颇怀溯源之意。后结识戴氏心意拳传人王喜成,观其拳路能守古格,令人眼前一亮,为其祖父王映海先生所传。喜成居于乡野,为人干脆豁达,使我有幸能窥戴氏心意之一斑。结识喜成后,常怀心愿将他和戴氏心意拳介绍给北京的朋友。
2011 年6 月24 日,我将王映海、王喜成请到北京,在“对外经贸大学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中,王映海前辈及王喜成对戴氏心意拳的源流、拳理、技法进行了生动细致的讲解,深受在场观摩的武术行家们的赞誉。
一次偶然的机会,喜成将日文版《戴氏心意六合拳技击精要》一书拿给我翻看,我发现这本书编写非常用心,整体框架完整系统,要领描绘细致准确。这么高质量的传统武术书籍国内少有,遂有了帮王喜成将日文版书籍翻译成中文并回归国内出版的想法。
此事得到了蒋涛、骆琛、张全海的大力响应,紧张的一年多时间完成了整个翻译、修改、校对工作,终于能够出版发行。此书我参加了部分整理工作,大量工作都是由蒋涛、骆琛、张全海完成。看到最后出版成书,遂有心愿已了的感慨。
也祝喜成能够继续精研拳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黄志宇
作为 20世纪 70年代生人,小时候深受武侠小说和功夫片的影响,我对于武功绝学充满向往,大学时代学过太极拳和一指禅等,走入工作岗位后便忙碌起来,无暇顾及。2006年,因为身体方面原因,想学习传统武术。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每个门派里面又有众多流派,对于武术爱好者来说选择也不容易。我有幸结识了武术万维网创始人黄志宇,他这些年通过万维网接触到很多的武术名家,王喜成师父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位。王喜成年纪不大,但功夫很纯,讲解拳术简明扼要,没有过多的玄虚包装,都是实在的道理。他把生活的经验结合到拳谱拳理和亲身演练来讲解,很多自己不清楚的问题经他一分析,豁然开朗。
我跟随王喜成师父学习心意拳三年,收获非常大。戴家心意拳有清晰的功夫成长系统,内家拳三大流派——太极、形意、八卦,其共同核心是内功,以内动带动外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动”,内功上身,才算走上功夫之路。可是如何练出内功来,各家门派或者秘而不宣,或故弄玄虚绕很多弯路,或者缺乏系统而有步骤的训练方法,所以,不少习练内家拳多年的朋友,却不知道真正的内功怎么练出来。
戴家心意拳有一套系统的练习步骤。第一步是身法——戴家拳的核心秘密蹲猴桩,也是中国功夫的瑰宝。通过蹲丹田,束展缩涨蓄养出丹田的内劲。第二步是步法——搬丹田,把丹田劲发到脚上和手上,所有的手脚动作都由丹田发动。第三步拳法,通过不同招式练习各种劲的发放。按照这个步骤,功夫成长过程一步步很清晰。
王喜成师父教拳也很有办法。身法锻炼很枯燥,就是一个束展的动作,可是要求很高,细节各部位要练好很不容易。王师父根据学生徒弟的不同功夫程度,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要求,引导学生分阶段掌握要领。很多人学拳坚持不下去,就是练拳得不到有效的反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步和提高。而依照王师父的针对性要求学习身法的时候,自己能清晰感受到阶段性的进步,就有兴趣和动力能坚持学习下去。
作为忙碌的互联网从业人员,我很担心自己时间不够、练不好拳,但王喜成师父说:最关键的是练习方法正确,练拳的质量(正确率)比数量更重要,每天二十分钟到半小时正确的练习就够了,长时间练习错误率多,不如时间短却正确率高的练习。这个道理很有意思,通过正确的练习形成“身体记忆”,才能更好地掌握要领。
练习心意拳对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益处,一趟蹲猴桩练下来,手指肚、脚趾都有明显发涨的感受,气血循环达到末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也有紧密联系,不好的情绪和心理会导致身体的疾病,反过来身体疾病也会引发不良的情绪,而身体气血通畅会带来心情舒畅。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学习内家拳治好多年疾病的例子,民国著名人士章乃器三十多岁曾因劳疾晕倒在办公室,习练形意拳几个月后身体就感觉大好,可以健步数公里。为此他经过一番研究,专门著书《科学的内功拳》,阐述内功拳锻炼为什么带来身心健康,核心点就是避免不必要的紧张。
王喜成师父教拳最常说的一句话:生活中自然的样子是什么,练拳放松的要领就是这个。
只要按正确要领练习,健康就会来到;按照步骤逐步成长,内家功夫也会上身。戴氏心意拳是中国武术的瑰宝,衷心期待更多朋友加入戴氏心意拳的行列。
蒋.涛
2012年1月底,我拿着这本书(日文版)的稿子和录像拜访了家师王映海先生。那时候,师父已经开始了与病魔的决战。
我在祁县师父家中逗留了几天,每次去看望师父,老人家一边看着稿子和录像说:“好,很好!”一边给我讲解戴氏心意拳的历史和内容。
有一天,我去看他,他躺在床上,拉着我的手说:“这样打,得这样打才对。”老人家已经不能站起来了,但是精神和我拜师的时候一模一样。坐在他身边的我被他控制,完全失去了平衡。他病了,他瘦了,但是他的意志还是那么的坚强。师父还是师父,从来没有变。
1 9 9 7年,我开始向师父学习戴氏心意拳。映海师父和仲连师兄、喜成……一起热情地教导我这个没有才华的人。
2009年,祁县映海戴氏心意拳俱乐部(此俱乐部在日本)分别在5月和9月邀请师父东渡,给日本的众多武术爱好者带来了学习戴家拳的机会,得到无数赞誉。此后,我们每年邀请喜成来日本教拳,使戴氏心意拳在日本扎根。
这本书的日文版出版于2012年3月。由师父监修,喜成老师起稿,徐濠翻译,最后由本人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加以补充,以“不愧对戴氏心意拳的传统”为目标而著。
日文版出版以来,深得读者好评。读者认为,这本书具有戴氏心意拳的科学性、哲学性和教育性,是一本超出武术书籍范围的佳作。
这次,这本书终于可以在生养戴家拳的故乡中国出版。
如果能得到中国读者的好评,我作为一个日本的戴氏心意拳练习者,会感到非常地高兴!
袁天辉
于日本
后记
《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的成书是种种机缘和合而水到渠成的。一者戴氏心意魅力独特,二者贵人相助处处逢源。本书的日文版在国内也有流通,网上要价不菲,也有人向我高价购买。这说明戴氏心意日益受到广大武友的热爱与重视,也说明日文版的制作确实精良,能获得其他同类书籍中所没有的信息。尤其是摄影制图,丰富、全面、细致,值得国内出版武术书籍的同行学习。
序言中已经感谢了中方的各位朋友,在此也感谢本书日文版的工作人员,除了重要协助者袁天辉外,还有翻译森本濠、黄恭惠,拍摄助手村上正洋、甲斐正也、江口博、佐藤宏信,照片整理者黑葛原圭一、前田互、大浜。
另外,在制作中文版的过程中,回忆起自幼练拳时爷爷的教导、自己后来独自教学与独自练习时新的感悟,还有师徒间关于练拳的各类问题的即兴问答,其实都可以作为练习戴氏拳的参考。但是由于篇幅有限、时间有限,上述大多数内容未能载入此次出版的书中,希望今后有机会、有条件时,能将这些更具实践性、经验性、指导性的内容记录成册,以飨读者。
王喜成
《王映海传戴氏心意拳精要》一书付梓出版,我甚为喜悦欣慰。戴氏心意拳和我国许多拳种一样,是民族文化传统武学的瑰宝,其独特的拳理功法训练体系日益受到海内外武术爱好者的关注。戴氏心意拳本是戴家秘传拳法,基本是族内传承,所以有“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之说。直到戴魁先生才始传与众多外姓门人。
祖父王映海作为戴魁传授的佼佼者之一,为戴氏心意拳的继承和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海内外从学者甚众。本书的面世,上可告慰祖父在天之灵,下可传留后人拳学理法,为弘扬戴氏心意拳留存了珍贵的资料。
本书出版的缘起是:祖父在日本教拳时,有位学生叫原田惠二(中文名袁天辉),是一位小学老师,多才多艺,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跟随祖父学习戴家心意拳多年,尊师重道。他用时两年多编写了日文书《戴氏心意六合拳技击精要》,在日本自费出版,并将著作权授权于我。后来国内的武友看到这本书,发现书中很多汉字能看懂意思,尤其图片制作精良,通过制图非常直观地描述拳术运动的劲路,极具参考价值。但毕竟书中日文无法理解,所以武友们很期盼出中文版。
黄志宇先生热心武术公益事业,创立武术万维网多年,吸引了全球武术圈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各拳种门派老师及爱好者,享有极高的声誉。黄站长曾为推广戴氏心意拳而邀请祖父王映海及其弟子包括我在内到对外经贸大学做交流讲座,获得良好的效果。此次闻知广大武友出书的心声,毅然决定倾力相助,玉成此事。
黄站长邀请了武术万维网的资深网友蒋涛、张全海、骆琛等组成团队,共同整理中文译本。蒋涛先生是CSDN创始人、《程序员》杂志总编辑以及极客帮创投合伙人,喜爱传统武术,涉猎多家,经黄站长介绍与我相识,并学习戴家拳,后拜我为师。此次出书工作的场地、设备、餐饮、住宿大多为蒋涛先生提供;张全海先生为人民大学博士毕业,现为人民大学《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习练河南心意拳,对心意拳史颇有研究,曾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谨慎考证,写过很多相关文章。骆琛先生是武术万维网传统中国版版主和佛学论坛版版主,酷爱传统文化、道佛武学,对传统武术知识了解丰富,文笔极 佳,能够将译文及我对戴家拳的理念传情达意地描述出来,且全程参与了本书的整理工作。还要感谢我新收的弟子赵肖波为本书补充资料。
我们一起逐字逐句校对译文,订正了文中错误和不通之处,原书中没有写到的祖父传的口诀和我多年的练拳经验也补充到适当章节,希望给本书增彩,给爱好戴家拳的武友多些回馈。
由于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都比较忙,很难聚在一起,所以这个工作持续时间也比较长,用了两年左右时间分段编校,最后完成全书的整理。在此,我对黄志宇、蒋涛、张全海和骆琛深表感谢,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本书是很难完成的。
促成本书出版的还有王跃平老师。喜欢武术的同道可能都知道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该社近年出版了很多武术专著,大部分都是王跃平老师参与策划的。王老师退休后受聘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时代,作为资深出版人,王老师坚守在传统武术这个小众文化阵地上精心耕耘,发掘整理出版了很多有价值的武学书籍,对武术的传播与继承有很大贡献。初期的组稿会谈中,王老师就问我书里有没有“干货”,意思是希望书中要有真东西,王老师还说这是要留给后人的,意思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应该不愧对祖先、不贻误后学,留下有真材实料、有价值的东西。在此衷心感谢王跃平老师。
我从小跟祖父学拳,祖父对我耳提面命、口传心授,经过多年习练,拳艺不断提升,得到很多朋友的认可,有慕名前来与我学拳的,我也奔波于国内外去教拳,习拳、教拳都积累了很多经验。这次出书,对我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次总结。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时间紧迫,书中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尚请诸位贤达多多包涵,不吝指正,以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完善圆满。
王喜成
文摘
问:练蹲猴桩要分几个步骤?
答:要分三个步骤:一是轻动。就是方法和路线,相当于盖房子的图纸。二是重动。就是在方法和路线掌握熟练的基础上,逐步把自身的力量蓄到七八成,蓄劲火候要掌握在你能驾驭的情况下逐步增加,不能超负荷,否则就会破坏结构,会卡住,劲就打不出去。重动练出来的是明劲,明劲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劲。重动里头就有一定拙力的成分,比
如,一开始要求放松不要有拙力,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实际上做不到,必须通过长时间磨炼,熟能生巧了,就协调自然,没有拙力了,就能放松了。三是灵动。轻动与重动结合起来练习,练到一定阶段形成灵动,灵动纯度高了以后,就会形成暗劲。暗劲是不发声的劲;动作幅度很小就能产生很大威力的劲;纯度很高,杂质基本等于零的劲;练到了丹田的境界的劲;浓缩成精华的劲。轻动、重动、灵动三者不能截然分开,比如练轻动时,慢慢就会有重动的成分;练重动时,慢慢就会有灵动的成分。
问: 练蹲猴桩时,眼看天花板,这样的姿势正确吗?
答:不正确。拳谱里讲:“头要微仰,却要正,二目平视,眼与目合,虎豹头。”武术源于生活,练拳要和生活接轨,一个人自然坐的时候,眼睛去看天花板,这个动作肯定是不自然的。练功时也一样,眼睛如果看天花板,头肯定就不是微仰,眼睛也不是平视,这与拳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与日常生活的自然动作也是不相符的,所以这样肯定是错的。只有按照拳谱要求,同时遵从自然的法则才是正确的。
问:练蹲猴桩时重心应该放在脚的哪个位置?
答:重心在脚掌还是在脚跟,没有绝对的标准,每个人的感觉不一样,自然站立时重心在脚的哪个位置就是哪个位置。
问:练蹲猴桩时怎样处理缩和束的关系?
答:要先缩后束,缩是横向的,由含胸裹胯为主组成;束是纵向的,由弓腰、头微仰、腿弯曲组成。缩和束的前半部分大约缩为七成,束为三成,缩中带束,以缩为主;后半部分大约缩为三成,束为七成,束中带缩,以束为主。
ISBN | 9787530488157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 王喜成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