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 978751921957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汉英模糊量表达对比研究》编辑推荐:参照量的确定性、参照对象的主观性、边界的确定性、语义的变异性是导致不同形式模糊量的模糊度不同的重要因素。而程度副词和形容词的模糊表量除了受主观性、变异性因素的影响还要受所修饰对象的影响其语义可向准确转化。语用方面,文化因素对模糊量的使用场合有很大影响,在不同交际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程度的模糊量。

作者简介

危艳丽,女,1982年生,湖北仙桃人。2010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模糊语言、对外汉语、修辞学研究。在《语言研究》、《中南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并作为副主编编撰对外汉语教材一部。

目录

第1章绪论
1.1模糊量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模糊量的研究现状
1.3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第2章模糊量的定义和分类
2.1前人关于模糊的定义和分类研究
2.2模糊的特性研究
2.3模糊量的定义和分类
第3章数值形式模糊量的模糊性
3.1数值形式模糊量的分类
3.2中间值确定的模糊量对比分析
3.3只确定一端界限的模糊量对比分析
3.4上、下界限都确定的模糊量对比分析
3.5两种模糊方式混合组合的模糊量
3.6汉英数值形式模糊量对比总结分析
第4章复数量的模糊性
4.1复数小量的模糊语义对比分析
4.2复数中量的模糊语义对比分析
4.3复数大量的模糊语义对比分析
4.4汉英复数模糊量对比分析总结
第5章非数值形式模糊量的模糊性
5.1汉英非数值形式模糊大量对比
5.2汉英非数值形式模糊小量对比
5.3汉英集合量词的模糊性对比
5.4汉英非数值形式时间模糊量对比
5.5汉英非数值形式模糊量对比分析总结
第6章程度副词表量的模糊性
6.1汉英程度副词层次划分的模糊性对比分析
6.2汉英绝对程度副词量级特点和模糊性分析
6.3程度副词修饰动词和名词的模糊性对比
6.4汉语相对程度副词的模糊性
6.5表程度的“半”与“half”的模糊性对比分析
6.6汉英程度模糊量对比分析总结
第7章形容词表量的模糊性
7.1汉英形容词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特征分类对比
7.2定语位置的非定量形容词量级的模糊性对比分析
7.3定量形容词表量的模糊性分析
7.4汉语形容词修饰名词词组的模糊性分析
7.5汉英形容词模糊量对比分析总结
第8章模糊量的语用文化特征
8.1汉英模糊量的语用特征对比
8.2汉语模糊小量的语用文化特征
第9章量的模糊性总结
9.1关于模糊量的一些思考
9.2不同类别模糊量的模糊性比较
9.3汉英模糊量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的总结
9.4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汉语模糊量调查问卷
附录2Questionnaire for English Vague Quantities

文摘

版权页:



性质程度量(包括形容词的模糊表量和程度模糊量)的模糊性与非数值形式模糊量相似,比数值形式模糊量、复数量更模糊。首先,性质程度量的范围边界也是模糊的,一般表量的性质程度:其次,性质程度量的参照对象是主观的,表现为主观的程度或性质。如果没有人为规定因素的影响,性质程度量的模糊语义会随着个人主观感觉或主观评价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比如同样一件衣服,有人认为是“很漂亮、很时髦”,有人认为是“很土、很丑”,因此对很多艺术类物品的评价无法做到完全统一。正是因为性质程度量太依赖于个人的主观感觉,因此人们通过人为规定来使事物的性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模糊,这样在进行主观评价时就不会产生太大的差距了。最后,性质程度量的修饰对象很多是抽象对象,比如程度副词和很多形容词,抽象性会使性质程度量的表量更模糊。比如“高跟鞋”和“高个子”中前者“高”的取值范围可能是“3—10厘米”,而后者“高”的取值范围可能是“170—230厘米”。但是当“高”修饰主观抽象对象时,比如“他的心很高”中的“高”到底是多高,达到什么程度,无法衡量。
ISBN9787519219574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作者危艳丽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