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水旱灾害防治战略) 978750875365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中国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理论与实务(水旱灾害防治战略)》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篇水旱灾害防治概论
第一章水旱灾害概述
第一节水旱灾害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我国水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第三节水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国外水旱灾害防治经验
第二章我国水旱灾害防治的发展阶段及主要经验
第一节我国水旱灾害分析
第二节我国水旱灾害防治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我国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成就
第四节我国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经验
第三章现阶段水旱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一节现阶段水旱灾害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现阶段水旱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
第四章新时期我国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水旱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第二节新时期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新时期水旱灾害防治的发展战略
第四节新时期水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第2篇洪水灾害防治:成就、问题与对策
第一章洪水灾害概述
第一节洪水与洪涝灾害
第二节我国主要江河洪水特性
第三节我国灾害性洪水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我国洪涝灾害的概况、趋势和成因分析
第二章我国洪水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
第一节我国21世纪以来的主要洪水灾害
第二节我国洪水灾害治理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洪水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洪水灾害的影响
第二节我国洪水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第三节我国洪水灾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第四章洪水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与对策
第一节洪水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第二节我国洪水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我国洪水灾害防治的发展战略
第四节我国洪水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第五节洪水灾害防治决策与措施
第3篇涝渍灾害防治:成就、问题与对策
第一章涝渍灾害概述
第一节涝渍灾害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我国涝渍灾害的时空特征及成因
第三节涝渍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二章我国涝渍灾害防治情况和主要成就
第一节我国涝渍灾害发展态势
第二节我国涝渍灾害防治情况
第三节我国涝渍灾害防治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涝渍灾害治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涝渍灾害治理面临的形势
第二节涝渍灾害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涝渍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和对策
第一节涝渍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第二节涝渍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涝渍灾害防治的发展战略
第四节涝渍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第4篇干旱灾害防治:成就、问题与对策
第一章干旱灾害概述
第一节干旱灾害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我国干旱灾害特点及成因
第三节干旱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干旱概述
第二章我国干旱灾害防治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第一节我国干旱灾害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
第二节我国干旱灾害防治发展历程
第三节我国干旱灾害防治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干旱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干旱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第二节干旱灾害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国外抗旱案例及启示建议
第四章干旱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及对策
第一节干旱灾害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第二节干旱灾害防治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干旱灾害防治的战略框架
第四节干旱灾害防治的主要对策
第5篇灾害经济学
第一章灾害与灾害经济一般理论
第一节灾害
第二节灾害分类
第三节灾害与人类
第四节灾害与经济
第二章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特点
第一节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灾害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章灾害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灾害不可完全避免原理
第二节反馈决策原理
第三节害利互变原理
第四节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互促合益原理
第四章灾害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指标体系与决策体系
第一节灾害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灾害经济学的指标体系
第三节灾害经济学的决策体系
第五章灾害经济学的经济效益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灾害经济学的经济效益理论
第二节灾害经济学经济效益理论的实践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的防洪经济效益
第四节实现经济效益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六章灾害与保险
第一节保险在灾害经济损失补偿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保险的作用
第三节我国的灾害与实施保险

文摘

版权页:

水旱灾害具有多种次生效应,主要表现为:①造成人口伤亡以及饥饿、疫病,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③破坏房屋、道路、桥梁及其他工程设施,损毁公共和私人财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③破坏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产业活动,造成间接经济损失;④破坏土地、水、森林植被、海洋等资源和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⑤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水旱灾害的破坏作用会从两个方面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一是因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和生产损失影响当年或近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二是因资源环境破坏,加剧地区贫网,阻碍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此外,洪涝和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程度,与人口、工农业生产布局和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对居民区、商业区等建成区而言,在水塘、荒地或湿地等区域,即使发生了较大的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同样,气象条件是形成干旱的重要自然因素,但是气候干旱不一定会形成旱灾,这取决于干旱所发生的区域。在那些极为干旱但有稳定可靠的水源发展灌溉的地区,如著名的黄河河套灌区,即使气候干旱也不一定发生旱灾,当灌区生产水平继续发展,农作物由一熟改为二熟时,作物需水量增大,而灌溉能力不能相应提高,才会由于气候干旱发生缺水而导致减产。
ISBN9787508753652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刘树坤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