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海上虹影:黄宾虹上海三十年艺术活动之雪泥鸿爪》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初中海,字抱道,号一道、道公、予虹,斋号弘堂。1955年生于山东。现为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一道北京画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初中海山水书法工作室导师、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艺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中国画坛名家网、《山东广播电视报》及中国收藏家俱乐部联合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百名杰出画家。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虹影如炬 引领中海探行/汪海潮
黄宾虹简介
第一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二章 一粟难称海,欣然汇百川
第三章 雪虐风号愈凛然
第四章 《古画微》之空谷足音
第五章 金石之癖逾黄金
第六章 许承尧知音相许
第七章 春申浦上负书囊
第八章 犹见周情孔思人
第九章 沟通欧亚,参彻唐宋
第十章 海上何缘见此君
第十一章 余越园法眼两求字
第十二章 俞剑华论画识真谛
初中海作品鉴赏
后记
序言
虹影如炬引领中海探行
汪海潮
中海兄新著《海上虹影》,出版前嘱我为之作序。我乐于受命,便通读全稿,再通读,再再通读。一晃两个月时间过去,我才迟迟动笔。
因为这《海上虹影》十分好看,一改中海兄先前诸多文字,几乎杜绝了抽象、生涩的理论词汇,也没有丝毫急切企图表达某种艺术主张的意思。整本书稿鲜活地记录了黄宾虹大师上海三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家珍地抖落出宾虹大师诸多趣事、雅事、艺师、琐事、杂事,将宾虹“活模活样儿”地搬到了书中,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谁是黄宾虹?黄宾虹到底是干啥的?通读《海上虹影》,一个简单的结论便让读者自个儿给下了:黄宾虹是一个搞文化“杂活”的人,他的杂博大,且精深。而且,他搞啥都搞到超人一等的境地,都搞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海上虹影》开篇就指出:宾虹不仅仅是个画家,或是以画谋生的画匠,他更是能卓然于世千百年的文化泰斗,学养惊世骇俗的画坛巨擘。他是报人、教授、鉴定家、金石家、收藏家、书画理论家……中海旨在说明,宾虹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熔铸成的一代宗师。他是古往今来诸多文化成就的集大成者,亦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影响后世的一座文化高峰,尤其对中国绘画领域未来的发展更是独树一帜、独擎一炬,有着引领方向、指点迷津的意义。本人曾多次为中海兄著述作序,亦对他焦墨山水每有艺术上的突破,时时做同步跟踪研究,深知宾虹大师在他心中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而他长期结合对宾虹画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在自己的焦墨山水艺术探索过程中,对宾虹的认知、感受渐渐有了微妙的变化:走向全面的黄宾虹,拥抱全息的黄宾虹。
因为中海兄知道,学宾虹难,难在学养的积累,难在知识的通、博、厚,更难在像宾虹那样终生淡定面对世俗社会的喧嚣和诱惑,难在用无为之心、无欲之念,而成天下难为之大事。所以,唯有终生视万苦为甘饴、视名利为粪土的清雅之士,才能让心灵接受“虹影”之辐射,才能受“虹影”之感召。如今,《海上虹影》的写作,使中海兄在追踪宾虹艺术的圣灵之途,出现了春风拂面、心旌荡漾的妙化佳境。是啊,《海上虹影》不再是先前中海兄笔下关于绘画的理性分析、笔墨研究以及画学源流辨析,而是纵情浏览一幅幅宾虹“凡夫俗子”般的生活画图:可触、可感、可亲、可近。如故土情愫、家园情结,决定了一代宗师艺术最本质的价值高地;白岳黄山的胜境,是宾虹大师的艺术摇篮;新安山水峰岚云雾,化作了宾虹的墨韵万千……如近古稀之年一棹入蜀,“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如面对造化之启迪,灵动之余,几达幻境,禅味十足:“秋毫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槠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此乃造化与心机互参、天人合一而幻生妙境。如清雅名流雅集,以文会友于兰溪竹径,虎丘咏梅诗话,皆成一时风流,亦留下文人交友的至高准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与友朋鸿雁传书,交流近朱者赤。如与友朋鸿雁传书,交流金石心得,指点后学书画迷津。如与志士仁人激扬文字,或弘扬国粹,或“沟通欧亚,参悟唐宋”……
读完《海上虹影》,书中宾虹三十年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乎明白了中海兄笔墨文字的初衷所在:画非画,人也;艺非技,道也(此乃宾虹“画以人重,艺由道崇”画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为序至此,便觉得欲言尽在《海上虹影》中了。本想三言两语结束本篇文字,突然想起当代绘画大师、原国家画院院长龙瑞先生在评论初中海焦墨山水时的几段话,极合本文要义:“当前中国画最缺的是文化,画家最缺的是学养。中国画博大精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门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要想让自己的艺术之树常青,就必须要培养、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龙瑞由此评论初中海:“初中海的焦墨山水具有很浓的书卷气。他是一个可以沉下心来读书、写字、画画、研究学问的人。他的画通过一种独特的笔墨表达出了他自己所赋予山水的那种独特感受,在一种难见人烟远离喧嚣的画面之中所蕴含着的简远、清溢、幽淡、天真的意境,呈现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既传承又创新、既出世又入世、既虚无缥缈又仿佛触手可及的浑然一体的文化心理结构。”
虹影如炬,照亮的康庄之道未必是艺术探索的坦途。期间孤寂难耐,曲折艰辛,深奥难解,令当今众多追宾虹者中途止步。而初中海或许是个另类,我们还是用龙瑞先生那些中肯的分析和对初中海由衷地赞许,或许也是对他永远地警醒,来点化虹影下的初中海的今天、明天吧:于文脉而言,“初中海不仅是心有默契而且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啊!我看现在绘画的圈子里,习艺者而未见道者比比皆是也。显然初中海是一个另类,一个有着明确的艺术方向并坚定地向前走的另类,就像当年寂寞的黄宾虹”。
研读《海上虹影》,写了这篇浅显的序言,作为中海兄多年的挚友和焦墨山水艺术的知音,我在内心久久对其瞩望:虽追宾虹者难,希望中海兄继续知难而上。宾虹大师的画学精髓已经融入你的血脉,你如今拥抱的又是一个“全面”的黄宾虹。你从今往后只需像宾虹大师那般“抱道自高”,“虹影”一定与你终生相伴。
“一灯之微,而得康庄之道。”尽管焦墨山水艺术探寻之路绝非坦途,尽管宾虹大师如一座远在天边、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峰,但我坚信中海兄追宾虹之步万难而不止。
后记
高山仰止——我的文字版《庐山高图》/初中海
“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厥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钟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遁七十,著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乐地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人生七十古来稀。”成化丁亥那一年,即公元1467年的端阳节,沈周为授业恩师陈宽过70岁生日而精心绘制了一幅尺寸惊人的山水画而祝寿。陈宽,字梦贤,号醒庵。他的先祖是江西人,后人迁移到苏州一带居住。陈宽是当时的经学大家,工诗文,通晓书画。沈、陈两家是世交,沈周的祖父沈澄与陈宽的父亲陈惟允是好友,沈周的伯父与父亲都是拜陈惟允为师,沈周从少年时代就遵从父命拜陈宽为师学习诗文书画,学业得以大进,尤其诗词歌赋,更是受教于陈师。沈周铭记老师的恩德,特意选取老师祖籍江西的庐山,精心绘制了这幅《庐山高图》,赞美老师的道德高尚如“庐山之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
2015年,正值黄宾虹先生诞辰150周年,我在这一年的9月第三次进黄山写生,也是第三次到歙县黄宾虹先生的故居去凭吊、追思、缅怀,写生回来后开始动笔写作《海上“虹”影——黄宾虹海上三十年艺术活动之雪泥鸿爪》。
黄宾虹先生44岁时,如同惊鸿一羽,振翅高飞,离开了万山深处的家乡徽州歙县,来到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十里洋上海,雪泥鸿爪三十年整。众所周知,20世纪初,西风东渐,传统的中国画学正处于被动地接受着欧风美雨的强力冲击而萎靡退缩呈现颓势的时期,黄宾虹先生就是以一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奔走,致力于中国画学的振兴。
海上三十年,是黄宾虹先生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期,他精力超常,身兼多种身份,异常活跃于沪上的出版界、报界、各个美术学校、各种文化艺术团体、收藏界、古玩界。他学问做得好,对中国传统画学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有连篇累牍的画学理论文章见报,可以说是沪上画坛的空谷足音。他的收藏非常宏富,涉猎的门类很广,尤其是三代的玺印收藏称得上是海内第一,又精于鉴赏,造诣精深。他编辑的《美术丛书》堪称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他的绘画,远离时尚,独守高格,深入宋元堂奥,一时无两。他做人讲究,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梅花一般的品格,为人急公好义,有古代君子之风,深受朋友们的推崇。种种说不尽的传奇,道不完的轶事,多姿多彩的人生,璀璨绚丽的“虹”影是如此令我惊叹,令我惊奇,令我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个中的无穷奥妙。尤其是我的焦墨山水远接宋元,私淑于黄宾虹先生。黄宾虹先生的高尚人品、丰富学养和博大精深的艺术,给予了我极大的教益和滋养,我对恩同再造的黄宾虹先生的敬仰之心如同沈周爱戴自己的启蒙恩师一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我这部书稿就是一幅文字版的《庐山高图》,字里行间充盈着我对黄宾虹先生的深厚的真挚情感。
农历丙申年(2016)
暮春三月于一道艺术馆
予虹识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海上虹影:黄宾虹上海三十年艺术活动之雪泥鸿爪》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初中海,字抱道,号一道、道公、予虹,斋号弘堂。1955年生于山东。现为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一道北京画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初中海山水书法工作室导师、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艺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国艺术家协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中国画坛名家网、《山东广播电视报》及中国收藏家俱乐部联合评为21世纪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百名杰出画家。
目录
作者简介
序言――虹影如炬 引领中海探行/汪海潮
黄宾虹简介
第一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二章 一粟难称海,欣然汇百川
第三章 雪虐风号愈凛然
第四章 《古画微》之空谷足音
第五章 金石之癖逾黄金
第六章 许承尧知音相许
第七章 春申浦上负书囊
第八章 犹见周情孔思人
第九章 沟通欧亚,参彻唐宋
第十章 海上何缘见此君
第十一章 余越园法眼两求字
第十二章 俞剑华论画识真谛
初中海作品鉴赏
后记
序言
虹影如炬引领中海探行
汪海潮
中海兄新著《海上虹影》,出版前嘱我为之作序。我乐于受命,便通读全稿,再通读,再再通读。一晃两个月时间过去,我才迟迟动笔。
因为这《海上虹影》十分好看,一改中海兄先前诸多文字,几乎杜绝了抽象、生涩的理论词汇,也没有丝毫急切企图表达某种艺术主张的意思。整本书稿鲜活地记录了黄宾虹大师上海三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家珍地抖落出宾虹大师诸多趣事、雅事、艺师、琐事、杂事,将宾虹“活模活样儿”地搬到了书中,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谁是黄宾虹?黄宾虹到底是干啥的?通读《海上虹影》,一个简单的结论便让读者自个儿给下了:黄宾虹是一个搞文化“杂活”的人,他的杂博大,且精深。而且,他搞啥都搞到超人一等的境地,都搞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海上虹影》开篇就指出:宾虹不仅仅是个画家,或是以画谋生的画匠,他更是能卓然于世千百年的文化泰斗,学养惊世骇俗的画坛巨擘。他是报人、教授、鉴定家、金石家、收藏家、书画理论家……中海旨在说明,宾虹是几千年中国文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熔铸成的一代宗师。他是古往今来诸多文化成就的集大成者,亦是中国文化继往开来、影响后世的一座文化高峰,尤其对中国绘画领域未来的发展更是独树一帜、独擎一炬,有着引领方向、指点迷津的意义。本人曾多次为中海兄著述作序,亦对他焦墨山水每有艺术上的突破,时时做同步跟踪研究,深知宾虹大师在他心中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而他长期结合对宾虹画学思想的深入研究,在自己的焦墨山水艺术探索过程中,对宾虹的认知、感受渐渐有了微妙的变化:走向全面的黄宾虹,拥抱全息的黄宾虹。
因为中海兄知道,学宾虹难,难在学养的积累,难在知识的通、博、厚,更难在像宾虹那样终生淡定面对世俗社会的喧嚣和诱惑,难在用无为之心、无欲之念,而成天下难为之大事。所以,唯有终生视万苦为甘饴、视名利为粪土的清雅之士,才能让心灵接受“虹影”之辐射,才能受“虹影”之感召。如今,《海上虹影》的写作,使中海兄在追踪宾虹艺术的圣灵之途,出现了春风拂面、心旌荡漾的妙化佳境。是啊,《海上虹影》不再是先前中海兄笔下关于绘画的理性分析、笔墨研究以及画学源流辨析,而是纵情浏览一幅幅宾虹“凡夫俗子”般的生活画图:可触、可感、可亲、可近。如故土情愫、家园情结,决定了一代宗师艺术最本质的价值高地;白岳黄山的胜境,是宾虹大师的艺术摇篮;新安山水峰岚云雾,化作了宾虹的墨韵万千……如近古稀之年一棹入蜀,“泼墨山前远近峰,米家难点万千重。青城坐雨乾坤大,入蜀方知画意浓”。如面对造化之启迪,灵动之余,几达幻境,禅味十足:“秋毫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槠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此乃造化与心机互参、天人合一而幻生妙境。如清雅名流雅集,以文会友于兰溪竹径,虎丘咏梅诗话,皆成一时风流,亦留下文人交友的至高准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如与友朋鸿雁传书,交流近朱者赤。如与友朋鸿雁传书,交流金石心得,指点后学书画迷津。如与志士仁人激扬文字,或弘扬国粹,或“沟通欧亚,参悟唐宋”……
读完《海上虹影》,书中宾虹三十年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乎明白了中海兄笔墨文字的初衷所在:画非画,人也;艺非技,道也(此乃宾虹“画以人重,艺由道崇”画学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为序至此,便觉得欲言尽在《海上虹影》中了。本想三言两语结束本篇文字,突然想起当代绘画大师、原国家画院院长龙瑞先生在评论初中海焦墨山水时的几段话,极合本文要义:“当前中国画最缺的是文化,画家最缺的是学养。中国画博大精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艺术门类。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要想让自己的艺术之树常青,就必须要培养、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龙瑞由此评论初中海:“初中海的焦墨山水具有很浓的书卷气。他是一个可以沉下心来读书、写字、画画、研究学问的人。他的画通过一种独特的笔墨表达出了他自己所赋予山水的那种独特感受,在一种难见人烟远离喧嚣的画面之中所蕴含着的简远、清溢、幽淡、天真的意境,呈现出一种既古典又现代、既传承又创新、既出世又入世、既虚无缥缈又仿佛触手可及的浑然一体的文化心理结构。”
虹影如炬,照亮的康庄之道未必是艺术探索的坦途。期间孤寂难耐,曲折艰辛,深奥难解,令当今众多追宾虹者中途止步。而初中海或许是个另类,我们还是用龙瑞先生那些中肯的分析和对初中海由衷地赞许,或许也是对他永远地警醒,来点化虹影下的初中海的今天、明天吧:于文脉而言,“初中海不仅是心有默契而且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啊!我看现在绘画的圈子里,习艺者而未见道者比比皆是也。显然初中海是一个另类,一个有着明确的艺术方向并坚定地向前走的另类,就像当年寂寞的黄宾虹”。
研读《海上虹影》,写了这篇浅显的序言,作为中海兄多年的挚友和焦墨山水艺术的知音,我在内心久久对其瞩望:虽追宾虹者难,希望中海兄继续知难而上。宾虹大师的画学精髓已经融入你的血脉,你如今拥抱的又是一个“全面”的黄宾虹。你从今往后只需像宾虹大师那般“抱道自高”,“虹影”一定与你终生相伴。
“一灯之微,而得康庄之道。”尽管焦墨山水艺术探寻之路绝非坦途,尽管宾虹大师如一座远在天边、永远难以企及的高峰,但我坚信中海兄追宾虹之步万难而不止。
后记
高山仰止——我的文字版《庐山高图》/初中海
“陈夫子,今仲弓,世家庐之下,有元厥祖迁江东。尚知庐灵有默契,不远千里钟于公。公亦西望怀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闻紫阳祀六老,不妨添公相与成七翁。我常游公门,仰公弥高庐。不崇丘园肥遁七十,著作白发如秋蓬。文能合坟诗合雅,自得乐地于其中。荣名利禄云过眼,上不作书自荐,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荡在物表,黄鹄高举凌天风。”
“人生七十古来稀。”成化丁亥那一年,即公元1467年的端阳节,沈周为授业恩师陈宽过70岁生日而精心绘制了一幅尺寸惊人的山水画而祝寿。陈宽,字梦贤,号醒庵。他的先祖是江西人,后人迁移到苏州一带居住。陈宽是当时的经学大家,工诗文,通晓书画。沈、陈两家是世交,沈周的祖父沈澄与陈宽的父亲陈惟允是好友,沈周的伯父与父亲都是拜陈惟允为师,沈周从少年时代就遵从父命拜陈宽为师学习诗文书画,学业得以大进,尤其诗词歌赋,更是受教于陈师。沈周铭记老师的恩德,特意选取老师祖籍江西的庐山,精心绘制了这幅《庐山高图》,赞美老师的道德高尚如“庐山之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敬意。
2015年,正值黄宾虹先生诞辰150周年,我在这一年的9月第三次进黄山写生,也是第三次到歙县黄宾虹先生的故居去凭吊、追思、缅怀,写生回来后开始动笔写作《海上“虹”影——黄宾虹海上三十年艺术活动之雪泥鸿爪》。
黄宾虹先生44岁时,如同惊鸿一羽,振翅高飞,离开了万山深处的家乡徽州歙县,来到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十里洋上海,雪泥鸿爪三十年整。众所周知,20世纪初,西风东渐,传统的中国画学正处于被动地接受着欧风美雨的强力冲击而萎靡退缩呈现颓势的时期,黄宾虹先生就是以一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奔走,致力于中国画学的振兴。
海上三十年,是黄宾虹先生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期,他精力超常,身兼多种身份,异常活跃于沪上的出版界、报界、各个美术学校、各种文化艺术团体、收藏界、古玩界。他学问做得好,对中国传统画学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有连篇累牍的画学理论文章见报,可以说是沪上画坛的空谷足音。他的收藏非常宏富,涉猎的门类很广,尤其是三代的玺印收藏称得上是海内第一,又精于鉴赏,造诣精深。他编辑的《美术丛书》堪称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他的绘画,远离时尚,独守高格,深入宋元堂奥,一时无两。他做人讲究,具有真挚的爱国情怀,梅花一般的品格,为人急公好义,有古代君子之风,深受朋友们的推崇。种种说不尽的传奇,道不完的轶事,多姿多彩的人生,璀璨绚丽的“虹”影是如此令我惊叹,令我惊奇,令我不由自主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个中的无穷奥妙。尤其是我的焦墨山水远接宋元,私淑于黄宾虹先生。黄宾虹先生的高尚人品、丰富学养和博大精深的艺术,给予了我极大的教益和滋养,我对恩同再造的黄宾虹先生的敬仰之心如同沈周爱戴自己的启蒙恩师一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以,我这部书稿就是一幅文字版的《庐山高图》,字里行间充盈着我对黄宾虹先生的深厚的真挚情感。
农历丙申年(2016)
暮春三月于一道艺术馆
予虹识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 ISBN | 9787514916621,7514916628 |
|---|---|
| 出版社 | 中国书店 |
| 作者 | 初中海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