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 徐爱玲 978751980253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技术》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生物和给排水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徐爱玲,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主讲生物化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本科课程,以及环境中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污水资源化技术等研究生课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
实验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三显微镜测微技术和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
实验四培养基的制备及消毒
实验五微生物的稀释涂布及平板计数
实验六细菌纯化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
实验七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八菌种的紫外诱变
实验九菌种保藏
实验十微生物生理性质检测
第二章现代微生物学实验技术
实验十一细菌总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及检测
实验十二环境微生物基因的PCR扩增
实验十三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实验十四凝胶的制备及电泳技术
实验十五RNA的提取及逆转录
实验十六蛋白质的提取纯化
实验十七质粒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实验十八感受态细菌的制备及细菌的转化
实验十九重组质粒的定向克隆及蓝白筛选
实验二十酶活性检测
第三章环境微生物检测与评价技术
实验二十一水中细菌学检测
实验二十二废水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富营养化湖水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法)
实验二十四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检测
实验二十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二十六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多样性
实验二十七环境水体中典型致病菌的定量PCR检测
实验二十八物理和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实验二十九Biolog分析废水微生物代谢特性
实验三十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测定
第四章污染物微生物处理与资源化
实验三十一活性污泥的培养及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生物处理
Ⅰ活性污泥的培养
Ⅱ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的生物处理
实验三十二废水厌氧消化
实验三十三石油高效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性质研究
实验三十四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方法
Ⅰ碱溶性金属废物碱浸电解资源化(含锌废物碱浸—电解回收金属锌粉工艺简介)
Ⅱ固体废物破碎与筛选
Ⅲ固体废物热值、含水率测定
Ⅳ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实验
Ⅴ农作物秸秆制备活性炭
实验三十五微生物堆肥技术
实验三十六室内甲醛的微生物去除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水域性病原菌的常规监测,对于公共健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水体中病原菌的检测主要基于选择性培养和标准的生物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系列的缺陷。首先,水体中的病原细菌通常含量很少,取样和计数过程可能导致较大误差。其次,细菌培养方法通常费时、费力,检测单一。第三,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有些很难培养甚至不能培养,却仍然能致病,这样会导致检测到的致病菌数目减少或实验失败。传统方法采用埃希氏大肠菌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生物,但近年来,此种方法也遭到质疑。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埃希氏大肠菌或粪大肠菌与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其他病原菌引起的水域传染病没有直接联系。这些病原菌都有潜在的致病风险,却没有列入常规水质评价指标之内。很明显,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不仅落后,更重要的是不能为公共健康提供可靠的保护。
ISBN9787519802530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徐爱玲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