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讲堂(第四辑) 978751304775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人类学讲堂(第四辑)》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潘蛟教授,博士生导师,彝族。1954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198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1987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后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任教,并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族群理论。代表作有《略论等级制度的起源》(合著)、《人类学通论》(作者之一)、“两种生产说争论的症结何在”、“从民族学史看民族学的发展趋势”等。主要讲授族群认同与民族主义理论、西方人类学史、当代人类学理论等课程。

目录

理论与方法
世界史中的定居革命
二十五年来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回顾
“中国”人类学——“局外”与“局内”的观点
文化转型的人类学
民族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是什么
我们今天还要讲萨特
超越性之困境——以大理地区宗教管理为例
民族与国家
“亚洲的觉醒”时刻的革命与妥协——论中国的“短20世纪”的开端
“旧与新”——少数民族身份表达模式的选择路径
从“苗”到“苗族”——近代民族的形成及民族认同意识的重构过程
满洲、大清二词的史语解读
社会与健康
社会理论与公民健康
医学人类学哈佛学派的学理价值与现实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按照汉文化传统的习惯看,“苗”比“蛮”野蛮,比“夷”更野蛮,这是按照儒家的礼教标准来划分的。这种划分标准完全是按照等级制划分的,是按照上下的等级差距划分的,当时也没有尊卑之分来区别一个族群,没有区别非汉族的是野蛮还是文明的标准。所以那时和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个民族观念内涵是非常不一样的。魏源认为后来只是“蛮酋”安于现状,才导致了“苗患”日增,后来“苗”就逐渐成为中国南方非汉系族群的泛称。
我今天谈“苗夷”“苗疆”的问题,“苗”和贵州省有直接的关系。我最近找到了一些资料发现苗族作为泛称出现是贵州省建省600年前。贵州建省和一条夷道的关系极大,是现在从湖南到云南去的这条路线。这是一条古夷道经过的地方。
今天潘蛟老师说我提出了“苗疆走廊”这个概念,的确有关系,也就是说明代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控制云南就利用元代开辟的一条路,明代就重兵驻守这条路。贵州省的建省也是为了统一这条路上的卫所制度、管理的律例,把行政和军事统一起来,在1413年就建立了贵州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了一条路建一个省这样的情况在全世界都是极其罕见的。
ISBN9787513047753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潘蛟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