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的作用:以美国卡耐基数学促进基金会为例 978755641258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智库的作用:以美国卡耐基数学促进基金会为例》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周洪宇,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发展战略组成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获得版: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术原创奖”和“国家图书奖。1006年入选“凤凰卫视十大风范大国民”。2008年入选“改革开放90年中国教育风云人物”。“纪念改革开放90年基础教育具影响力人物30人”。2012年入选“2011年度十大全国人大代表”。
潘启胜,1965年生,湖北鄂州人,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政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师;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
万智,1967年生,工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生。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湖北省产业教授。长期从事出版文化产业研究。兼任长江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湖北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现任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创立
第一节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产生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教育背景
第二节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创始人——卡耐基
一、卡耐基:从钢铁大王到社会慈善家
二、《财富的福音》与理性慈善风格
第三节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第一任会长——普里彻特
一、普里彻特:从天文学家到教育改革家
二、“效率的福音”与管理哲学
第四节慈善基金会的筹备工作
一、斯克堡城堡的冲动
二、养老金方案设计
三、“寻找适合的人”
第二章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早期发展(1905—1930年)
第一节从捐助型到运作型基金会的转变
一、1905年“卡耐基基金会”的组建
二、1906年“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转变
第二节开展专业教育领域的系列研究
一、《弗莱克斯纳报告》
二、《律法公众职业训练》报告
三、《工程教育》报告
第三节“卡耐基单位”的应用与影响
一、“卡耐基单位”产生的背景
二、“卡耐基单位”的设定和发展
三、“卡耐基单位”的影响
第四节大学教师养老金系统的发展
一、养老金系统认可标准的规范化
二、养老金系统覆盖面向公立高等院校扩展
三、从免费型养老金向分担型养老保险的蜕变
四、教师保险和年金协会的独立和发展一
育三章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进一步发展(1930—1979年)
第一节教促会经历财政困境后复兴
一、教促会危机(1930—1966年)
二、教促会走向复兴(1966—1979年)
三、第六任会长阿兰·皮菲的“准非政府组织”观点
第二节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1967—1973年)
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变化
二、“科尔委员会”的创建
三、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的运作
四、第一份报告——《质量与公平: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新责任》
五、为了美国人民的报告
第三节卡耐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议会(1973—1979年)
一、卡耐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会的运作
二、最后一份报告——《三千个未来:未来二十年的高等教育》
第四章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晚近发展(1979年至今)
第一节博耶时代(1979—1995年)
一、第七任会长博耶与教促会的重建
二、80年代初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变化
三、教促会的新视野
四、1980年《高中:美国中等教育报告》
五、1987年《大学:本科生的经验》
六、1990年《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优先事项》
第二节舒尔曼时代(1997—2008年)
一、第八任会长舒尔曼与教促会的发展
二、卡耐基教与学学术学院
三、教促会管理方式的扁平化
四、舒尔曼对“教与学学术”的推进
第三节布里克时代(2008年至今)
一、第九任会长布里克与教促会的变革
二、教育改革“进程缺失”与《学会改进:美国的学校如何才能变得越来越好》
三、作为教育改进工作新范式的“改进的科学”
第五章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组织结构与运作
第一节教促会的组织结构
一、董事会
二、会长
三、执行办公室
四、财务负责人
五、员工与下属部门
第二节教促会的财务
一、教促会独立的财务状况
二、卡耐基公司对教促会的资金援助
第三节卡耐基教育改进工作峰会的策略与运作
一、卡耐基教育改进工作峰会的产生和发展
二、卡耐基教育改进工作峰会的策略与运作
第六章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
第一节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产生和发展
一、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产生的背景
二、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演变
一、1973—1994年版卡耐基分类的演变
二、2000年版卡耐基分类及其变化
三、2005年版卡耐基分类及其变化
四、2010年版卡耐基分类及其变化
第三节2015年版卡耐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
一、2015年版卡耐基基本分类解读
二、2015年版卡耐基基本分类的意义
结语
嬗变与活力:教促会慈善理念和教育理念的交织前行
辉煌与成就:教促会在美国教育史上留下的丰碑
质疑与争议:教促会在前进中的风风雨雨
借鉴与反思:教促会对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启示
附录
附录1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大事记
附录2致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董事的捐赠信
附录31906年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组建章程
参考文献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首先,教促会的人事安排充分体现了“寻找最合适的人”的用人原则,教促会也曾表示希望职员来自尽可能多样化的专业领域,并不介意他(她)曾经接受的是哪个领域的训练,教促会注重的是他们应该有责任心,应该绝对真诚,愿意努力工作。教促会的员工,无论是全日制的或是临时性的,基本上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有丰富的管理或研究经历,头脑灵敏、想象力丰富、创新能力强,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执行力,对教育改进和发展视野抱有极大的热情。教促会非常善于在适合的位置上安排适合的人,如果内部没有适合人选,宁可将项目往后延迟或紧急向外部招兵买马,如教促会影响力最大的《弗莱克斯纳报告》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普里彻特盛情邀请刚刚从欧洲留学回来的高等教育专家弗莱克斯纳开展对医学这一专业领域的调查。
其次,教促会的教育项目和部门设置会因美国教育发展和研究的需要而随时调整,所以一些不合时宜的人员和机构会被删减,而另一些新的员工和项目机构又会随着新的任务安排而被增设。面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时,教促会普遍地采用临时雇佣的方法,寻找该领域最优秀的人来主持或提供咨询建议,从而教促会就没必要为了一个新的项目而花时间培训一个新的职员。临时雇员一般是有合同期限或其他附带条件的,这样即便发现教育项目可行性不强或不能达到预期,聘用关系可以及时终止,而不会对教促会整体运作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对于某些具体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针对性地选人用人。教促会是美国唯yi一家致力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顶ji智库,所以对相关专业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界人士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多高等教育界人士都希望有机会与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扯上关系,享受它为他们带来的地位和声望”。教促会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选择已经具备相当基础的个人或机构作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这就不仅缩短了项目筹备的时间,保障了教促会政策研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提高了项目运作效率。
ISBN9787556412587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周洪宇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