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978701010528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758813 类别: 图书 政治与军事 教材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由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导言
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的研究对象
二、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的使用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
序言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私有财产和共产主义)
(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导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导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第一章费尔巴哈
(Ⅰ)
费尔巴哈
A.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意志意识形态
1.一般意识形态,特别是德国哲学
(Ⅱ)
(Ⅲ)
(Ⅳ)
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导读
共产党宣言(节选)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共产党宣言
一资产者和无产者
二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共产党宣言》(节选)导读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读
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跋
第一章商品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劳动过程
2.价值增殖过程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
7.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节选)导读
反杜林论(节选)
三个版本的序言
引论
一、概论
第一编哲学
三分类。先验主义
四世界模式论
九道德和法。永恒真理
十道德和法。平等
十一道德和法。自由和必然
第二编政治经济学
二暴力论
四暴力论(续完)
《反杜林论》(节选)导读
自然辩证法(节选)
(导言)
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研究
辩证法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节选)导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
1884年第一版序言
九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节选)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1888年单行本序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1.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奇·安年科夫
2.马克思致约瑟夫·魏德迈
3.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
4.恩格斯致约瑟夫·布洛赫
5.恩格斯致康拉德·施米特
6.恩格斯致弗兰茨·梅林
7.恩格斯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导读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
1.感觉和感觉的复合
第二章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二)
1.“自在之物”或维·切尔诺夫对弗·恩格斯的驳斥
4.有没有客观真理?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或论亚·波格丹诺夫所发现的恩格斯的折中主义
6.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批判主义的认识论(三)
1.什么是物质?什么是经验?
第五章最近的自然科学革命和哲学唯心主义
8.“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
第六章经验批判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波格丹诺夫怎样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学说
4.哲学上的党派和哲学上的无头脑者
结论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导读
哲学笔记(节选)
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批语摘选)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批语摘选)
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批语摘选)
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批语摘选)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批语摘选)
谈谈辩证法问题
《哲学笔记》(节选)导读
论我国革命


《论我国革命》导读
后记

文摘

版权页:

第二,批判马赫等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的观点。马赫主义用相对主义的方法,批判机械的自然观特别是牛顿时空观的绝对主义思维方式,但在否定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片面性的同时,却否定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认为整个世界都是由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等构成的“要素的复合”,而“要素”不过是感觉的别名。列宁批驳了这一观点,认为“物体是感觉的复合”实际上就是认为感觉是唯 一的、终极的存在,它必然走向贝克莱主义的主观唯心论,“除了自己以外,就不能承认别人的存在,这是最纯粹的唯我论”;不同的只是贝克莱率直地宣布自己的唯心主义主张,马赫等人则具有折中主义的特点。
第三,阐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列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既是本体论的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应当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起来。他明确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列宁在本书前三章将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所涉及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逐一加以展开阐述,不仅有力地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认识论思想,而且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奠定了重要哲学基础。
ISBN978701010528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编写组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