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慧思大师研究(二)(套装共2册)》包括:《慧思大师研究(上册)》、《慧思大师研究(下册)》共2册。《慧思大师研究(二)(套装共2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慧思大师是南北朝后期的一代高僧。他一生大部分时间辗转于北方各地,*后选择了南岳,发愿度众,成就辉煌,且与其弟子智顗共同开创中国佛教*早的宗派天台宗,被尊为“天台三祖”。书稿乃是“中国南岳第三届千年佛教论坛暨慧思大师诞辰1500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精选出的论文集,共80篇。其中包括慧思大师的思想研究、慧思大师的影响研究、慧思大师与南岳佛教以及其他关于南岳佛教的研究。
作者简介
南岳佛教协会成立于1956年4月,2014年3月换届,现为第八届。理事32名,常务理事19名。正式登记备案的佛教场所23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有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四大丛林。顾问:释大岳、释怀泉。会长释怀辉。副会长:释宗显(常务)、释演明、释怀恒(兼秘书长)、释传和、释登德。副秘书长:释慧闻、释心祥、释登宁、周跃华、周可。会址设南岳大庙内。
目录
《慧思大师研究(上册)》目录:
《立誓愿文》——佛教中国化的宣言书
慧思大师的凡圣观探析
慧思大师《大乘止观法门》心论
浅论慧思大师与禅宗的渊源
《大乘止观法门》与《大乘起信论》——以圣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为视角
慧思大师与南岳佛教文化综论(下册)
慧思、智颉与天台宗的创立
智觉延寿禅师与《法华经》及法华宗天台教的殊胜因缘
慧思大师年谱南岳事迹补考
刍议慧思大师弥勒信仰对智者大师的影响
慧思禅师与南岳立寺——以意思“神仙方术”为中心
从南岳传说故事“岳神搬家”看民间文学塑造的
慧思大师形象
刍议慧思对于南岳佛教的奠基性作用
南岳,慧思的南岳——慧思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之浅见
南岳何以不同南岳?——比较南岳慧思与南岳怀让的坐禅观
慧思大师南岳行迹考述
慧思大师三生塔历史考察
慧思故事及其形象在唐宋时期的演变
衡山南台寺有关乘云宗碑铭略考
慧思:惟其超越故成佛
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
慧思大师四安乐行之生命教育论析
论意思大师的和合识
《法华经安乐行义》中的理趣与功夫
慧思《无诤行门》中的“心识”浅说
论慧思大师大乘止观思想之二谛观
论慧思大师的禅定修习理念
慧思大师佛性思想探析——以《大乘止观法门》为例
南岳慧思大师的教育思想
从南岳慧思传略生平考述其佛学思想
略论慧思“一心三观”及其对天台“三谛圆融”
思想之影响
慧思大师《立誓愿文》对末法时代弘法自救的启示
慧思大师禅思想探析
慧思大师性具净染思想研究
慧思圆顿思想对禅宗顿悟的影响——以水牯牛自喻为例
慧思大师对佛教末法思想的阐扬和推动
如是实相如是禅——管窥南岳师说“十如”之旨趣
慧思大师之法华“有相行”思想研究
论慧思大师“一心具足万行”的般若圆意
对慧思大师《立誓愿文》之思考
千古忧教第一僧——慧思大师末法思想的当下解析
慧思大师对《大智度论》禅观之阐发与诠释
万庵道颜禅法思想析论
天台宗与禅宗关系研究——论禅宗“不立文字”与天台“一念三千”
之理念汇通
唐代弥陀寺、宋代胜业禅寺与南岳祝圣寺的历史关系考证
怀让禅师禅法特色简析
南岳福严寺继起弘储禅师行年事迹考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禅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南岳怀让法系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南岳佛儒文化的兴盛与传承——从慧思大师到王夫之
百济玄光与中韩天台佛教文化交流
禅宗南北之争与天台宗传法谱系的产生
天台性具思想之析论——兼论印顺与牟宗三之观点
《法华经》与天台宗义
以染净缘起理念诠释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的原因及内涵
慧思对韩国天台宗的影响——新罗玄光师承源流考
奠基开法为台教传灯续脉功千秋——略述南岳思大禅师对于天台宗的影响
从大小乘佛教的矛盾看意思南下衡岳的原因
慧思大师入住南岳年月考
慧思禅师论禅修的历程
论自传文的一种全新写作范式——以意思的《立誓愿文》为中心
巨赞法师抗战期间在南岳爱国护教的活动和思想
南岳默庵法师与大善寺中兴
以南岳怀让为中心的传法谱系的建立
藉教悟宗:慧思和菩提达摩——共同开创了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先河
慧思造金字《般若经》的经典依据研究
智诜与净众保唐禅派对慧思禅法的继承发展
慧思大师诞辰15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慧思大师诞辰15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慧思大师研究(下册)》
文摘
版权页:
具足诸佛大人法故,名曰大忍。为度众生,色身智慧对机差别,一念心中现一切身。一时说法,一音能作无音声,无量众生一时成道,是名神通忍。柔和善顺者,一者自柔伏其心,二者柔伏众生。和者,修六和敬,持戒修禅智,及证解脱法。乃至调众生嗔恚,及忍辱、持戒及毁禁皆同涅槃相。所谓六和者,意和、身和、口和、戒和、利和及见和,善顺者,善知众生根性,随顺调伏是名同事,六神通摄。柔和者,名为法忍,善顺者,名为大忍,而不卒暴者。学佛法时,不匆匆卒暴,取证外行威仪,及化众生,亦复如是。心不惊者,惊之日动。卒暴匆匆即是惊动。善声恶声乃至霹雳,诸恶境界及善色像,耳闻眼见,心皆不动。解空法故,毕竟无心,故言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者,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中诸烦恼法,毕竟空,故无心无处。复于禅定解脱法中无智无心亦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者。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皆是真如实性,无本末、无生灭、无烦恼、无解脱,亦不行不分别者,生死涅槃无一无异。凡夫及佛无二法界。故不可分别,亦不见不二,故言不行不分别。不分别相不可得,故菩萨住此无名三昧,虽无所住,而能发一切神通,不假方便,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初入圣位即与等,此是不动真常法身非是方便缘合法身,亦得名为证如来藏。”
《慧思大师研究(二)(套装共2册)》包括:《慧思大师研究(上册)》、《慧思大师研究(下册)》共2册。《慧思大师研究(二)(套装共2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慧思大师是南北朝后期的一代高僧。他一生大部分时间辗转于北方各地,*后选择了南岳,发愿度众,成就辉煌,且与其弟子智顗共同开创中国佛教*早的宗派天台宗,被尊为“天台三祖”。书稿乃是“中国南岳第三届千年佛教论坛暨慧思大师诞辰1500百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精选出的论文集,共80篇。其中包括慧思大师的思想研究、慧思大师的影响研究、慧思大师与南岳佛教以及其他关于南岳佛教的研究。
作者简介
南岳佛教协会成立于1956年4月,2014年3月换届,现为第八届。理事32名,常务理事19名。正式登记备案的佛教场所23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有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上封寺四大丛林。顾问:释大岳、释怀泉。会长释怀辉。副会长:释宗显(常务)、释演明、释怀恒(兼秘书长)、释传和、释登德。副秘书长:释慧闻、释心祥、释登宁、周跃华、周可。会址设南岳大庙内。
目录
《慧思大师研究(上册)》目录:
《立誓愿文》——佛教中国化的宣言书
慧思大师的凡圣观探析
慧思大师《大乘止观法门》心论
浅论慧思大师与禅宗的渊源
《大乘止观法门》与《大乘起信论》——以圣严《(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为视角
慧思大师与南岳佛教文化综论(下册)
慧思、智颉与天台宗的创立
智觉延寿禅师与《法华经》及法华宗天台教的殊胜因缘
慧思大师年谱南岳事迹补考
刍议慧思大师弥勒信仰对智者大师的影响
慧思禅师与南岳立寺——以意思“神仙方术”为中心
从南岳传说故事“岳神搬家”看民间文学塑造的
慧思大师形象
刍议慧思对于南岳佛教的奠基性作用
南岳,慧思的南岳——慧思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之浅见
南岳何以不同南岳?——比较南岳慧思与南岳怀让的坐禅观
慧思大师南岳行迹考述
慧思大师三生塔历史考察
慧思故事及其形象在唐宋时期的演变
衡山南台寺有关乘云宗碑铭略考
慧思:惟其超越故成佛
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尽
慧思大师四安乐行之生命教育论析
论意思大师的和合识
《法华经安乐行义》中的理趣与功夫
慧思《无诤行门》中的“心识”浅说
论慧思大师大乘止观思想之二谛观
论慧思大师的禅定修习理念
慧思大师佛性思想探析——以《大乘止观法门》为例
南岳慧思大师的教育思想
从南岳慧思传略生平考述其佛学思想
略论慧思“一心三观”及其对天台“三谛圆融”
思想之影响
慧思大师《立誓愿文》对末法时代弘法自救的启示
慧思大师禅思想探析
慧思大师性具净染思想研究
慧思圆顿思想对禅宗顿悟的影响——以水牯牛自喻为例
慧思大师对佛教末法思想的阐扬和推动
如是实相如是禅——管窥南岳师说“十如”之旨趣
慧思大师之法华“有相行”思想研究
论慧思大师“一心具足万行”的般若圆意
对慧思大师《立誓愿文》之思考
千古忧教第一僧——慧思大师末法思想的当下解析
慧思大师对《大智度论》禅观之阐发与诠释
万庵道颜禅法思想析论
天台宗与禅宗关系研究——论禅宗“不立文字”与天台“一念三千”
之理念汇通
唐代弥陀寺、宋代胜业禅寺与南岳祝圣寺的历史关系考证
怀让禅师禅法特色简析
南岳福严寺继起弘储禅师行年事迹考
南岳石头希迁禅师禅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南岳怀让法系马祖道一的禅学思想
南岳佛儒文化的兴盛与传承——从慧思大师到王夫之
百济玄光与中韩天台佛教文化交流
禅宗南北之争与天台宗传法谱系的产生
天台性具思想之析论——兼论印顺与牟宗三之观点
《法华经》与天台宗义
以染净缘起理念诠释天台宗山家山外之争的原因及内涵
慧思对韩国天台宗的影响——新罗玄光师承源流考
奠基开法为台教传灯续脉功千秋——略述南岳思大禅师对于天台宗的影响
从大小乘佛教的矛盾看意思南下衡岳的原因
慧思大师入住南岳年月考
慧思禅师论禅修的历程
论自传文的一种全新写作范式——以意思的《立誓愿文》为中心
巨赞法师抗战期间在南岳爱国护教的活动和思想
南岳默庵法师与大善寺中兴
以南岳怀让为中心的传法谱系的建立
藉教悟宗:慧思和菩提达摩——共同开创了隋唐佛学和宋明理学的先河
慧思造金字《般若经》的经典依据研究
智诜与净众保唐禅派对慧思禅法的继承发展
慧思大师诞辰1500周年纪念活动综述
慧思大师诞辰1500周年学术研讨会综述
……
《慧思大师研究(下册)》
文摘
版权页:
具足诸佛大人法故,名曰大忍。为度众生,色身智慧对机差别,一念心中现一切身。一时说法,一音能作无音声,无量众生一时成道,是名神通忍。柔和善顺者,一者自柔伏其心,二者柔伏众生。和者,修六和敬,持戒修禅智,及证解脱法。乃至调众生嗔恚,及忍辱、持戒及毁禁皆同涅槃相。所谓六和者,意和、身和、口和、戒和、利和及见和,善顺者,善知众生根性,随顺调伏是名同事,六神通摄。柔和者,名为法忍,善顺者,名为大忍,而不卒暴者。学佛法时,不匆匆卒暴,取证外行威仪,及化众生,亦复如是。心不惊者,惊之日动。卒暴匆匆即是惊动。善声恶声乃至霹雳,诸恶境界及善色像,耳闻眼见,心皆不动。解空法故,毕竟无心,故言不惊。又复于法,无所行者,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中诸烦恼法,毕竟空,故无心无处。复于禅定解脱法中无智无心亦无所行,而观诸法如实相者。五阴十八界十二因缘,皆是真如实性,无本末、无生灭、无烦恼、无解脱,亦不行不分别者,生死涅槃无一无异。凡夫及佛无二法界。故不可分别,亦不见不二,故言不行不分别。不分别相不可得,故菩萨住此无名三昧,虽无所住,而能发一切神通,不假方便,是名菩萨摩诃萨行处。初入圣位即与等,此是不动真常法身非是方便缘合法身,亦得名为证如来藏。”
ISBN | 9787516197707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南岳佛教协会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