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战列舰全史:1914-1960(修订版) 978751070920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762608 类别: 图书 政治与军事 军事 军种
编辑推荐

大舰巨炮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苍茫大海上的钢铁巨兽——战列舰的海权制霸!
海军史专家章骞倾情作序,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专家顾伟欣绘制超大拉页线图!
昔日海上霸主,大英帝国一个世纪的战列舰兴衰史。
上千张舰船照片和彩绘线图,资料详实,考证深入,极具收藏价值!

作者简介

江泓,男,1984年生,博物馆学及考古学硕士,现就业于烟台市博物馆。自幼对于军事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二战时期的武器装备、战史、战略思想等。自2012年开始编写军事类书籍,现已出版多部作品。

目录

第一章 超无畏舰时代Ⅰ(1914-1917)
“伊丽莎白女王”级
“复仇”级
海军假日时代的英国战列舰
从L方案到N3战列舰

第二章 超无畏舰时代Ⅱ(1918-1960)
“纳尔逊”级
“英王乔治五世”级
追击“俾斯麦”号
“狮”级
“前卫”级
超无畏舰时代的英国海军大口径舰炮

序言

锻造近代英国海军的宿将

曾经在世界海上力量史上绽放出异彩的英国战列舰的姿影,现在早已成了西去的黄鹤,英国海军最后的战列舰“前卫”号退役除名被拆解,距今也将近过去了55年之久了。从1860年问世的“勇士”号铁甲舰算起,到1960年“前卫”号的谢幕,恰恰一个世纪,这个横亘整整一个世纪的英国战列舰的历史,也可谓是一部英国海军的近代史,它构成了近代舰艇发展史中决不能被替代的一页。
然而,在这个战列舰的发展历史中,更为不能遗忘的,则是支撑这些舰队的软实力。
1909年11月9日,英王爱德华七世根据阿斯奎斯首相以及麦克纳海军大臣的奏请,授予了一位海军将领男爵的爵位,这在平时,是海军军人极少获得的待遇,更何况,这天还是英王自身的生日,因此,这种荣誉又更是增添了几分光彩。获得如此殊荣的,便是刚刚离任的皇家海军第一海军大臣约翰·费舍尔海军元帅。
1854年,13岁的费舍尔便加入英国海军,而后逐渐在海军中崭露头角,担任过朴茨茅斯海军工厂长、地中海舰队司令、海军第三、第二海军大臣等诸多要职,终于在1904年10月21日,就任英国海军军人的最高职务,第一海军大臣。
不管在他就任的什么职务中,他都经常实施具有独创性的,或者是极为需要勇气的大胆改革,具有非凡的决断能力以及实行能力。
从十九世纪中叶,也就是“勇士”号铁甲舰诞生的这一期间开始,海军开始了从风帆木船时代进入蒸汽铁甲时代的转换期。在经历了各种挑战后,到了十九世纪末期的英国海军,通过海军大臣斯潘塞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以蒸汽动力战列舰为核心的强大舰队,风帆装备已经基本上被淘汰,其实力高于第二和第三大海军总和的所谓两强标准已经被比较稳固地确立起来。
而这一转换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装备更新,随之而来的,则是更为艰巨的制度建设。由于技术的急遽进步,在风帆时期被培育而出的高级将领难以应对蒸汽时代的现状。其中尤为突出的,是蒸汽时代重要的轮机军官,还始终无法摆脱被歧视和贬低,海军战术无法跟上火炮技术的发展等等问题。
对此进行挑战的,便是实干家费舍尔,他首先改革海军的组织,将海军部的第一到第四海军大臣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和整理,便于这些军职的海军大臣对文职海军大臣进行更为卓有成效的辅佐。其次,则改革海军军官教育,作战部门和轮机部门的教育体系加以统一,使得各个军官都必须接受这两者的教育,改变了以往两者之间具有阶级鸿沟的现象。此外,他还创立了军官的再教育体系,提高了水兵的居住条件,使得英国海军的制度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为海军制度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扩展的英国舰队中,免不了也形成了新旧交杂的情况,对此,费舍尔对于陈旧舰艇进行了果断地淘汰,编入预备舰队,确保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维护资金。在此同时,他还将原来分布全球的舰艇进行集约,随着舰艇机动性的提高,得以在少数几个基地集中舰队,随时对应相关区域的变局。这种舰队重组,还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得以灵活地加以调整。
为了应对火炮技术的发展,他设立了射击演习监察的职务,委派炮术大师斯科特少将首任此职,并打破以往的惯例,针对射程提高的现状,引进新的齐射法,大大提高了命中率,并为单一口径巨炮舰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1906年,在费舍尔勋爵的强力推行下,最早的装备单一口径巨炮的战列舰“无畏”号诞生,该舰正式立足于齐射炮术而生,此外还运用了成熟不久的汽轮机动力,使得以往的战列舰顿时化为旧时代的陈迹。
当然,费舍尔大刀阔斧的改革,也遭到了种种阻力,甚至于剧烈的反对。1909年他的辞职也与这种阻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在此时他已经完成了规模巨大的造舰计划的提交,而且,两年后同样具有决断力的丘吉尔担任海军大臣,很多费舍尔未尽的改革,诸如燃油化等问题,也在这位年轻大臣的手中得以实现。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丘吉尔让老将费舍尔出山再任第一海军大臣之职,这两位个性鲜明形成的组合既充满了活力,又埋下了冲突的伏笔。
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在英国海军中推行改革的,其程度之深,影响之广,功效之伟,费舍尔元帅都堪称佼佼者,因此支撑起这支当时举世无双的巨大海军的,所倚靠的,绝不单单是舰艇的数量。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对应时代发展的组织和制度。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组织,使之在如此短的期间完成转型,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在这一过程中,费舍尔所展示出的才华、勇气、决断以及远见卓识,皆为而后所有海军建设者之鉴。
故此,在回顾百年英国战列舰发展历史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这位锻造近代英国海军的宿将。

章骞
2015年1月15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节选自《“英王乔治五世”级——“威尔士亲王”号》
……11时,英军的雷达发现了正在靠近的庞大机群,它们是来自元山航空队的35架九六陆攻、来自美幌航空队的33架九六陆攻及来自鹿屋航空队的26架一式陆攻。
第一波8架飞机于11时10分集中攻击了“却敌”号,这些飞机被Z舰队猛烈的防空火力击退。11时38分,由25架飞机组成的第二攻击波赶来,它们以9架吸引英舰火力,另外16架则在30米的低空快速向英国战舰靠近,其中9架在距离“威尔士亲王”号800至1800米的距离上投放鱼雷。在防空作战中,“威尔士亲王”号击落了一架日机,炮手们发现相比平时训练使用的靶机,这些日本飞机的飞行高度更低,飞行速度刚快。
在第二轮攻击中,有2 至3枚鱼雷击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左舷,第一枚鱼雷击中了靠近左舷螺旋桨支架的位置,爆炸炸断了支架导致螺旋桨轴弯曲、螺旋桨叶脱落。变形的桨轴搅碎了轴管中的密封材料,海水立即灌入机舱内。轮机长下令切断损坏主轴的动力,之后该机舱就被淹没。第二枚鱼雷击中了后烟囱下方,爆炸致使184至298号肋骨区域进水,进水舱室包括应急柴油发电机舱、涡轮发电机舱……舰体后部电力的中断导致通风、照明、通信系统中断,依靠电力运行的水泵无法工作。鱼雷攻击同时还影响了“威尔士亲王”号的防空能力,1座133毫米炮塔的扬弹机出现故障,1座弹药库被淹,2座丧失电力,1座282型和3座285型火控雷达失灵。
等第二波日机飞走后,“威尔士亲王”号上的损管人员开始了全力抢修,大家头戴面具在闷热的舰底防堵漏洞、修复设备。尽管船员们奋力工作,但是“威尔士亲王”号还是出现了舰体倾斜和无法控制等严重问题。
11时56分,日军的第三攻击波开始对Z舰队进行攻击,很快“却敌”号战列巡洋舰被击沉。由于舰体倾斜和供弹出现问题,“威尔士亲王”号上的防空炮战斗力大减,这艘行动缓慢的战舰接连被4枚鱼雷击中右舷:第一枚鱼
雷击中舰艏并炸出了一个直径6米的大洞;第二枚鱼雷击中了“B”炮塔下方,炮塔的扬弹系统全毁;第三枚鱼雷击中了后部指挥塔下方;第四枚鱼雷直接击中了螺旋桨轴,整个桨轴弯曲到舰底内侧。
12时41分,8架日本飞机在“威尔士亲王”号头上盘旋,它们在2600米高度上投下7枚500公斤炸弹,其中一枚击中了左舷的弹射器甲板。13时,“威尔士亲王”号的进水量已经达到了18000吨,里奇舰长命令弃舰。驱逐舰“伊莱克特拉”号靠近“威尔士亲王”号接走部分幸存的船员,他们回头时甚至能看到菲利普斯上将和舰长里奇站在舰桥上向大家挥手,两人打算与舰同沉。13时15分,“威尔士亲王”号快速向左倾斜翻了个个,其红色的
舰底露了出来。一会儿,“威尔士亲王”号带着870名官兵从海面上消失,其中就包括菲利普斯上将和里奇舰长。
“威尔士亲王”号和“却敌”号是第一批完全由飞机击沉的大型战舰,这一战预示了海战模式将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军的报告中指出:鱼雷的攻击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人员必须接受充分的防空训练才能在遇到类似的攻击时减少伤亡。
今天,“威尔士亲王”号的残骸静静地躺在海平面以下68米的地方,位置是:N 3°33′36″,E 104°28′42″。根据英国颁布的《1986年海军遗址保护法》,“威尔士亲王”号在2001年成为受到保护的海军遗址,皇家海军会定期更新在海面上白色的标识浮标。2002年,在英国国防部的许可下,潜水员将“威尔士亲王”号上的船钟打捞出水,Z舰队的幸存者们也举行了悼念活动。打捞上来的船钟后来由英国第一海军大臣兼海军参谋长的海军上将阿伦·韦斯特(Alan West)爵士亲手放在利物浦默西塞德海事博物馆的展位中。
ISBN9787510709203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江泓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