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碑林三学街文史宝典》编辑推荐:碑林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将借鉴西安市街区改造的成功经验,通过“碑林区块+曲江团队”合作建设,形成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在古城特色文化街区改造上做出新实践、新探索。同时街区公共基础设施将联合世界顶尖规划设计团队,超前规划好该街区的立体交通体系,有效提升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使碑林文化街区的改造成为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综合改造提升的新亮点。
作者简介
张永禄: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城市史研究专家,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著有:《古都西安》、《西安历史人物与事件》、《唐代长安词典》《明清西安词典》等。
目录
第一编概况
第一章自然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貌状况
第三节气候条件
第四节人口与民族
第二章街区范围
第一节三学街的概念
第二节三学街的来历
第三节三学街历史演变
第三章三学街的人文特质
第一节儒家文化
第二节碑林文化
第三节宗教文化
第四节古乐文化
第五节戏曲文化
第二编唐末至近代长安
第一章宋元长安
第一节唐末五代的长安
第二节宋金元的长安
第二章明清长安
第一节明西安城的营建
第二节西安城内格局
第三章唐末至明清长安皇城区域遗址遗存
第一节书院
第二节庙宇、道观
第三节宗教寺院
第四节官署
第五节会馆
第六节历史文化街区
第四章唐末至明清长安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三编文化
第一章建筑文化
第一节西安城市建筑特点
第二节三学街街区建筑
第二章宗教文化
第一节以卧龙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
第二节以湘子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
第三节以大清真寺为主的伊斯兰教文化
第三章儒家文化
第一节孔庙与儒林
第二节关中书院与关学
第四章红色文化
第一节西安事变
第二节革命公园
第三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第四节东门城楼学兵队
第五章艺术文化
第一节书法与碑刻
第二节佛教造像
第三节绘画艺术
第六章宅院文化
第一节关中宅院的特点
第二节典型的关中宅院
第三节关中宅院的文化内涵
第七章民俗文化
第一节民间酒文化
第二节民间娱乐文化
第三节民间信仰文化
第四节民间曲艺文化
第四编文物
第一章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国宝文物
第一节《曹全碑》
第二节景云钟
第三节《皇甫诞碑》
第四节《石台孝经》
第五节《多宝塔碑》
第六节《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第七节《颜勤礼碑》
第八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第九节《玄秘塔碑》
第十节《迥元观钟楼铭碑》
第十一节《开成石经》
第十二节大夏石马
第十三节献陵石犀
第十四节昭陵六骏
第十五节老君像
第二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文物
第一节西汉皇后之玺
第二节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第三节《宫女图》
第四节三彩载乐骆驼
第五节镶金兽首玛瑙杯
第六节鹦鹉纹提梁银罐
第七节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第五编图像
第一章地图
第二章景观国宝
第三章碑刻造像
第六编诗文
第一章诗歌
第二章散文
第三章古今对联选
第七编史料典籍
第一章隋唐时期
第二章明清时期
第八编名人
第一章政治名人
第二章书画名人
第三章文化名人
第四章佛教名人
第九编学术研究
第一章碑林、关中书院、城墙研究
第二章明清长安文化研究
第十编保护
第一章历代整修情况
第二章当代保护开发
第十一编大事记
附录
序言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国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声明远播的周、秦、汉、唐王朝均建都于此,其所承载和反射的文明光辉代表了当时人类所能企及的最高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明洪武十七年(1384),在唐代钟楼旧址上建起一座钟楼,以保存此钟。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扩建西安城,将钟楼迁往西安市中心。清乾隆五年(1740)曾重修一次。在这座巍峨壮丽的古代建筑中,曾悬挂过这口景云钟,以作全城的报时之用。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景云钟堪称国宝的“中国第一古钟”。
第三节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四大楷书家“欧颜柳赵”之一的欧阳询的名作。该碑立于贞观初年,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楷书28行,行59字。收藏于西安碑林第二陈列室中。碑额篆书“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十八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此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笔画瘦硬中见圆润,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最见神采。杨士奇云:“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碑林三学街文史宝典》编辑推荐:碑林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将借鉴西安市街区改造的成功经验,通过“碑林区块+曲江团队”合作建设,形成文化带动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在古城特色文化街区改造上做出新实践、新探索。同时街区公共基础设施将联合世界顶尖规划设计团队,超前规划好该街区的立体交通体系,有效提升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使碑林文化街区的改造成为西安这座千年古都综合改造提升的新亮点。
作者简介
张永禄: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城市史研究专家,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著有:《古都西安》、《西安历史人物与事件》、《唐代长安词典》《明清西安词典》等。
目录
第一编概况
第一章自然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貌状况
第三节气候条件
第四节人口与民族
第二章街区范围
第一节三学街的概念
第二节三学街的来历
第三节三学街历史演变
第三章三学街的人文特质
第一节儒家文化
第二节碑林文化
第三节宗教文化
第四节古乐文化
第五节戏曲文化
第二编唐末至近代长安
第一章宋元长安
第一节唐末五代的长安
第二节宋金元的长安
第二章明清长安
第一节明西安城的营建
第二节西安城内格局
第三章唐末至明清长安皇城区域遗址遗存
第一节书院
第二节庙宇、道观
第三节宗教寺院
第四节官署
第五节会馆
第六节历史文化街区
第四章唐末至明清长安的不可移动文物
第三编文化
第一章建筑文化
第一节西安城市建筑特点
第二节三学街街区建筑
第二章宗教文化
第一节以卧龙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
第二节以湘子庙为代表的道教文化
第三节以大清真寺为主的伊斯兰教文化
第三章儒家文化
第一节孔庙与儒林
第二节关中书院与关学
第四章红色文化
第一节西安事变
第二节革命公园
第三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
第四节东门城楼学兵队
第五章艺术文化
第一节书法与碑刻
第二节佛教造像
第三节绘画艺术
第六章宅院文化
第一节关中宅院的特点
第二节典型的关中宅院
第三节关中宅院的文化内涵
第七章民俗文化
第一节民间酒文化
第二节民间娱乐文化
第三节民间信仰文化
第四节民间曲艺文化
第四编文物
第一章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国宝文物
第一节《曹全碑》
第二节景云钟
第三节《皇甫诞碑》
第四节《石台孝经》
第五节《多宝塔碑》
第六节《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第七节《颜勤礼碑》
第八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第九节《玄秘塔碑》
第十节《迥元观钟楼铭碑》
第十一节《开成石经》
第十二节大夏石马
第十三节献陵石犀
第十四节昭陵六骏
第十五节老君像
第二章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文物
第一节西汉皇后之玺
第二节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第三节《宫女图》
第四节三彩载乐骆驼
第五节镶金兽首玛瑙杯
第六节鹦鹉纹提梁银罐
第七节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第五编图像
第一章地图
第二章景观国宝
第三章碑刻造像
第六编诗文
第一章诗歌
第二章散文
第三章古今对联选
第七编史料典籍
第一章隋唐时期
第二章明清时期
第八编名人
第一章政治名人
第二章书画名人
第三章文化名人
第四章佛教名人
第九编学术研究
第一章碑林、关中书院、城墙研究
第二章明清长安文化研究
第十编保护
第一章历代整修情况
第二章当代保护开发
第十一编大事记
附录
序言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国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舞台之一,在世界历史上声明远播的周、秦、汉、唐王朝均建都于此,其所承载和反射的文明光辉代表了当时人类所能企及的最高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明洪武十七年(1384),在唐代钟楼旧址上建起一座钟楼,以保存此钟。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扩建西安城,将钟楼迁往西安市中心。清乾隆五年(1740)曾重修一次。在这座巍峨壮丽的古代建筑中,曾悬挂过这口景云钟,以作全城的报时之用。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景云钟堪称国宝的“中国第一古钟”。
第三节 《皇甫诞碑》
《皇甫诞碑》是四大楷书家“欧颜柳赵”之一的欧阳询的名作。该碑立于贞观初年,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亦称《皇甫君碑》。唐于志宁撰文,欧阳询书。楷书28行,行59字。收藏于西安碑林第二陈列室中。碑额篆书“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弘义明公皇甫府君之碑”十八字。《墨林快事》谓此碑立于隋朝,当为欧阳询早年所书。此碑在明代已断为两截。
此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笔画瘦硬中见圆润,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最见神采。杨士奇云:“观《皇甫诞碑》其振发动荡,岂非逸哉?非所谓不逾矩者乎?”杨宾在《大瓢偶笔》中说:“险峭莫过于《皇甫诞碑》,而险绝尤为难,此《皇甫碑》所以贵也。”
ISBN | 9787554120903 |
---|---|
出版社 | 西安出版社 |
作者 | 张永禄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