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现代消毒学进展(第二卷)》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流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
张流波研究员主要从事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流行病等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先后参与SARS疫情和实验室感染事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负责国家级消毒方案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西藏墨竹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消毒技术指南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曾荣获“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新长征突击手”“卫生部先进工作者_,’“卫生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等称号和湖北省个人三等功。
目录
第一章消毒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医院环境的消毒
第三章手消毒
第四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第五章灭菌物品包装材料
第六章清洗、消毒监测技术进展
第七章灭菌监测技术进展
第八章医疗废物处理
第九章传染病与消毒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第十章消化道传染病的消毒
第十一章接触传播疾病的消毒
第十二章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
第十三章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消毒
第十四章水消毒
第十五章集中空调的清洗消毒
第十六章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消毒
第十八章清洗剂、消毒剂检测评价方法
第十九章清洗消毒机检测评价方法
第二十章低温灭菌设备检测评价方法
第二十一章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评价方法
第二十二章监测指示物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技术的发展
第二十四章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第二十五章微酸性电解水
第二十六章辐照灭菌
第二十七章化学消毒剂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第二十八章过氧化氢NTD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十九章消毒产品管理
第三十章国内外消毒与感控机构设置与管理
第三十一章标准与技术规范
第三十二章西非埃博拉疫情
第三十三章2010年海地地震及霍乱
第三十四章2008年汶川大地震
第三十五章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啸
第三十六章2011年欧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04:H4暴发流行事件
第三十七章2001年美国炭疽恐怖事件
第三十八章2002年SARS疫情
第三十九章因使用污染的输尿管镜引起泌尿系统阴沟肠杆菌感染暴发
第四十章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
第四十一章新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控制处理案例
第四十二章西安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第四十三章2002年陕西汉江安康水库漂浮物的处理
第四十四章2004年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SARS实验室终末消毒处理
附录一缩写词
附录二国内外消毒与感染控制主要机构一览表
附录三国内外消毒与感染控制标准指南目录
文摘
版权页:
对此次暴发调查的目的是为迅速查明导致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的传播。调查步骤包括实地观察、对环境与人员进行采样、绘制流行曲线图,并根据病历查阅(含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等)资料做流行病学相关分析,进行反馈。调查过程中感染控制人员应定期与科室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建议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此时大部分的暴发应能够控制。但当感染控制措施效果不佳,或怀疑为交叉感染或经由共同感染源传播时,必须进一步进行研究调查。以本调查报告为例,当感染控制部门接到检验科通知已有10例患者感染相同菌种时,感染控制部门查阅病历发现可能的共同感染源为输尿管镜。
1.实地观察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至内镜检查室实地观察并介入相关控制措施,包括:①科室是否有输尿管镜的清洁消毒标准作业流程(SOP);②医务人员是否依SOP实施执行,输尿管镜应拆卸部份是否都逐一拆解清洗;③依厂商建议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溶液,查看有无有效浓度监测记录;④查阅输尿管镜使用记录,停用输尿管镜并对其采样,直到检测阴性才可再使用;⑤输尿管镜恢复使用后,仍应持续追踪医务人员的操作,并抽查清洗消毒质量。
2.对环境与人员进行采样在第一次环境卫生学采样时,共获取了70份标本,在其中1条输尿管镜中分离、培养出了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本次暴发发生之前,该科室输尿管镜SOP(分解输尿管镜各个关节、自来水冲洗、稀释的多酶浸泡15分钟及0.55% PA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蒸馏水终末漂洗)理论上应该能够达到高水平消毒,不至于发生因输尿管镜消毒不完全而导致感染暴发的现象。2010年12月2日,科室强调、修改了输尿管镜的清洗及消毒步骤,包括分解输尿管镜的各个关节、自来水冲洗、空针抽取稀释的多酶冲洗输尿管镜内腔、多酶浸泡15分钟、空针抽取邻苯二甲醛冲洗输尿管镜的内腔及用邻苯二甲醛浸泡15分钟,最后用无菌蒸馏水终末漂洗。但是在加强落实已制定的新的SOP后,随后仍发现了7名泌尿系感染患者。且12月3日对输尿管镜采样6个标本,仍在之前检出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的输尿管镜中分离出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但当在输尿管镜清洗消毒步骤基础上再增加每周一次环氧乙烷灭菌后,12月8日对输尿管镜采样6个标本,未再分离出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重新使用该输尿管镜进行操作后,临床上也未再出现因接受输尿管镜检查而导致泌尿系统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病例。
3.病例查阅针对使用输尿管镜引起泌尿系统阴沟肠杆菌感染暴发的病例数及感染率(感染率=病例数/接受输尿管镜检查的患者数),将2010年6~9月(研究前期)视为对照组,而2010年10~12月(研究期)视为研究组。
《现代消毒学进展(第二卷)》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流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
张流波研究员主要从事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流行病等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先后参与SARS疫情和实验室感染事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负责国家级消毒方案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西藏墨竹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消毒技术指南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曾荣获“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新长征突击手”“卫生部先进工作者_,’“卫生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等称号和湖北省个人三等功。
目录
第一章消毒学的发展与展望
第二章医院环境的消毒
第三章手消毒
第四章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
第五章灭菌物品包装材料
第六章清洗、消毒监测技术进展
第七章灭菌监测技术进展
第八章医疗废物处理
第九章传染病与消毒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第十章消化道传染病的消毒
第十一章接触传播疾病的消毒
第十二章呼吸道传染病的消毒
第十三章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消毒
第十四章水消毒
第十五章集中空调的清洗消毒
第十六章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第十七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消毒
第十八章清洗剂、消毒剂检测评价方法
第十九章清洗消毒机检测评价方法
第二十章低温灭菌设备检测评价方法
第二十一章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评价方法
第二十二章监测指示物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低温蒸汽甲醛灭菌技术的发展
第二十四章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第二十五章微酸性电解水
第二十六章辐照灭菌
第二十七章化学消毒剂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第二十八章过氧化氢NTD系统的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十九章消毒产品管理
第三十章国内外消毒与感控机构设置与管理
第三十一章标准与技术规范
第三十二章西非埃博拉疫情
第三十三章2010年海地地震及霍乱
第三十四章2008年汶川大地震
第三十五章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及海啸
第三十六章2011年欧洲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04:H4暴发流行事件
第三十七章2001年美国炭疽恐怖事件
第三十八章2002年SARS疫情
第三十九章因使用污染的输尿管镜引起泌尿系统阴沟肠杆菌感染暴发
第四十章1998年深圳市妇儿医院院内感染事件
第四十一章新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控制处理案例
第四十二章西安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第四十三章2002年陕西汉江安康水库漂浮物的处理
第四十四章2004年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SARS实验室终末消毒处理
附录一缩写词
附录二国内外消毒与感染控制主要机构一览表
附录三国内外消毒与感染控制标准指南目录
文摘
版权页:
对此次暴发调查的目的是为迅速查明导致感染流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的传播。调查步骤包括实地观察、对环境与人员进行采样、绘制流行曲线图,并根据病历查阅(含基本资料、临床资料及检验结果等)资料做流行病学相关分析,进行反馈。调查过程中感染控制人员应定期与科室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建议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此时大部分的暴发应能够控制。但当感染控制措施效果不佳,或怀疑为交叉感染或经由共同感染源传播时,必须进一步进行研究调查。以本调查报告为例,当感染控制部门接到检验科通知已有10例患者感染相同菌种时,感染控制部门查阅病历发现可能的共同感染源为输尿管镜。
1.实地观察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至内镜检查室实地观察并介入相关控制措施,包括:①科室是否有输尿管镜的清洁消毒标准作业流程(SOP);②医务人员是否依SOP实施执行,输尿管镜应拆卸部份是否都逐一拆解清洗;③依厂商建议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溶液,查看有无有效浓度监测记录;④查阅输尿管镜使用记录,停用输尿管镜并对其采样,直到检测阴性才可再使用;⑤输尿管镜恢复使用后,仍应持续追踪医务人员的操作,并抽查清洗消毒质量。
2.对环境与人员进行采样在第一次环境卫生学采样时,共获取了70份标本,在其中1条输尿管镜中分离、培养出了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本次暴发发生之前,该科室输尿管镜SOP(分解输尿管镜各个关节、自来水冲洗、稀释的多酶浸泡15分钟及0.55% PA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蒸馏水终末漂洗)理论上应该能够达到高水平消毒,不至于发生因输尿管镜消毒不完全而导致感染暴发的现象。2010年12月2日,科室强调、修改了输尿管镜的清洗及消毒步骤,包括分解输尿管镜的各个关节、自来水冲洗、空针抽取稀释的多酶冲洗输尿管镜内腔、多酶浸泡15分钟、空针抽取邻苯二甲醛冲洗输尿管镜的内腔及用邻苯二甲醛浸泡15分钟,最后用无菌蒸馏水终末漂洗。但是在加强落实已制定的新的SOP后,随后仍发现了7名泌尿系感染患者。且12月3日对输尿管镜采样6个标本,仍在之前检出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的输尿管镜中分离出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但当在输尿管镜清洗消毒步骤基础上再增加每周一次环氧乙烷灭菌后,12月8日对输尿管镜采样6个标本,未再分离出耐厄他培南的阴沟肠杆菌。重新使用该输尿管镜进行操作后,临床上也未再出现因接受输尿管镜检查而导致泌尿系统阴沟肠杆菌感染的病例。
3.病例查阅针对使用输尿管镜引起泌尿系统阴沟肠杆菌感染暴发的病例数及感染率(感染率=病例数/接受输尿管镜检查的患者数),将2010年6~9月(研究前期)视为对照组,而2010年10~12月(研究期)视为研究组。
ISBN | 9787117243049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作者 | 张流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