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现代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控制技术》适合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特别是电能质量问题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能质量概论
1.1电能质量的定义
1.2电能质量特点和研究意义
1.3电能质量的评价指标
1.4电能质量扰动分类
1.5电能质量标准
1.6电能质量监测意义、现状和趋势
1.7电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第2章电能质量指标及其检测
2.1概述
2.2频率偏差
2.2.1频率偏差的相关概念
2.2.2频率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2.3频率偏差检测
2.3电压偏差
2.3.1电压偏差的相关概念
2.3.2电压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3.3电压偏差检测
2.4波形畸变与谐波
2.4.1波形畸变的相关概念
2.4.2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4.3波形畸变与谐波的检测
2.5三相不平衡
2.5.1三相不平衡的相关概念
2.5.2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5.3三相不平衡的检测
2.6电压波动和闪变
2.6.1电压波动和闪变的相关概念
2.6.2电压波动和闪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6.3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检测
2.7暂态电能质量扰动
2.7.1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相关概念
2.7.2暂态电能质量扰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7.3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检测
2.8供电中断与可靠性
2.8.1供电中断与可靠性的相关概念
2.8.2供电可靠性的评价和计算
第3章电能质量分析的先进方法
3.1概述
3.2先进数学变换理论
3.2.1傅里叶变换法
3.2.2小波变换
3.2.3广义S变换
3.2.4Prony法
3.3人工智能法
3.3.1神经网络
3.3.2支持向量机
3.4应用算例
3.4.1基于小波变换的PQD时间定位
3.4.2基于Prony法的电压闪变检测
3.4.3基于GST及SVM的动态电能质量(DPQ)智能辨识
3.4.4基于小波熵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电压暂降源智能辨识
第4章电能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
4.1概述
4.2综合评价理论
4.3基于可拓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4.3.1物元分析法和可拓学理论
4.3.2层次分析法
4.3.3基于可拓理论的质量综合评价步骤
4.4电能质量多指标体系及其等级划分
4.4.1多指标体系构建
4.4.2等级界线的确定
4.5指标权重的确定
4.5.1基于改进型AHP的主观赋权法
4.5.2基于关联矩阵的时变客观赋权法
4.5.3基于综合权重的电能质量可拓综合评价
4.6电能质量综合评价示例
第5章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定位诊断
5.1概述
5.2电能质量扰动源方向判定
5.2.1扰动源方向判别意义及原理
5.2.2常用扰动源方向判别方法
5.3电能质量扰动源的自动定位
5.3.1自动定位算法基本流程
5.3.2系统拓扑及POM布置信息表征
5.3.3基于矩阵算法的Ⅱ级定位
5.3.4基于虚拟PQM的事件源Ⅲ级精确定位
5.3.5基于链表的扰动馈线子区域快速预判
5.3.6算例分析
5.4计及方向信度的扰动源容错性定位
5.4.1PQM方向误判分析
5.4.2计及监测信度的扰动源容错性自动定位
5.4.3算例分析
第6章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和系统
6.1概述
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6.2.1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要求
6.2.2常见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6.2.3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设计实例
6.3网络化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6.3.1网络化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意义
6.3.2网络化POMS的基本结构
6.3.3网络化POMS的主要功能
6.3.4监测点的选择与优化
6.4电能质量数据格式、压缩和共享
6.4.1PQDIF规范
6.4.2电能质量数据压缩
6.4.3电能质量数据共享
6.5浙江省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网实例
第7章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
7.1概述
7.2电能质量治理设备
7.2.1无源滤波器
7.2.2有源滤波器
7.2.3动态电压恢复器
7.2.4电能质量统一控制器
7.3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治理
7.3.1DG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7.3.2含DG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特点
7.3.3DG系统中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7.4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开发与应用
7.4.1三相三线制电力APF样机的研制
7.4.2浙江省湖州市某区域电网的电能质量治理实例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即针对普通电力干扰源,根据干扰的大小、危害程度和需要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测方式。定期检测多用于电网电能质量的定期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全网电能质量水平和干扰源的特性;不定期检测是针对电力用户的特殊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分析。
(3)在线监测,也称为连续监测、全过程监测或日常监测等。即对于大型干扰源(如炼钢厂、电气化铁路等),必须按照电能质量标准,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等指标进行连续跟踪监测。
国家标准GB/T 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规定,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要求可以归纳为7个方面:①监测、显示、通信、设置和统计记录存储等基本功能要求。②精度要求。③电气性能要求。④结构、力学性能。⑤气候环境耐受条件。⑥安全性能。⑦电磁兼容性。
1.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分为以下6点内容:
(1)监测功能。监测设备应具有下述一项或多项监测功能: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负序电压电流;谐波,包括谐波电压、电流的幅值及其相位;各次谐波电压的含有率及其电压总畸变率;各次谐波有功无功功率;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闪变;电压跌落、骤升和短时中断等。
(2)显示功能。监测设备应具有对被监测主要电能质量参数的实时数据显示功能。
《现代电能质量监测、分析与控制技术》适合电气工程、自动化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特别是电能质量问题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电能质量概论
1.1电能质量的定义
1.2电能质量特点和研究意义
1.3电能质量的评价指标
1.4电能质量扰动分类
1.5电能质量标准
1.6电能质量监测意义、现状和趋势
1.7电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第2章电能质量指标及其检测
2.1概述
2.2频率偏差
2.2.1频率偏差的相关概念
2.2.2频率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2.3频率偏差检测
2.3电压偏差
2.3.1电压偏差的相关概念
2.3.2电压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3.3电压偏差检测
2.4波形畸变与谐波
2.4.1波形畸变的相关概念
2.4.2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4.3波形畸变与谐波的检测
2.5三相不平衡
2.5.1三相不平衡的相关概念
2.5.2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5.3三相不平衡的检测
2.6电压波动和闪变
2.6.1电压波动和闪变的相关概念
2.6.2电压波动和闪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6.3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检测
2.7暂态电能质量扰动
2.7.1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相关概念
2.7.2暂态电能质量扰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7.3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检测
2.8供电中断与可靠性
2.8.1供电中断与可靠性的相关概念
2.8.2供电可靠性的评价和计算
第3章电能质量分析的先进方法
3.1概述
3.2先进数学变换理论
3.2.1傅里叶变换法
3.2.2小波变换
3.2.3广义S变换
3.2.4Prony法
3.3人工智能法
3.3.1神经网络
3.3.2支持向量机
3.4应用算例
3.4.1基于小波变换的PQD时间定位
3.4.2基于Prony法的电压闪变检测
3.4.3基于GST及SVM的动态电能质量(DPQ)智能辨识
3.4.4基于小波熵和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电压暂降源智能辨识
第4章电能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
4.1概述
4.2综合评价理论
4.3基于可拓理论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4.3.1物元分析法和可拓学理论
4.3.2层次分析法
4.3.3基于可拓理论的质量综合评价步骤
4.4电能质量多指标体系及其等级划分
4.4.1多指标体系构建
4.4.2等级界线的确定
4.5指标权重的确定
4.5.1基于改进型AHP的主观赋权法
4.5.2基于关联矩阵的时变客观赋权法
4.5.3基于综合权重的电能质量可拓综合评价
4.6电能质量综合评价示例
第5章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定位诊断
5.1概述
5.2电能质量扰动源方向判定
5.2.1扰动源方向判别意义及原理
5.2.2常用扰动源方向判别方法
5.3电能质量扰动源的自动定位
5.3.1自动定位算法基本流程
5.3.2系统拓扑及POM布置信息表征
5.3.3基于矩阵算法的Ⅱ级定位
5.3.4基于虚拟PQM的事件源Ⅲ级精确定位
5.3.5基于链表的扰动馈线子区域快速预判
5.3.6算例分析
5.4计及方向信度的扰动源容错性定位
5.4.1PQM方向误判分析
5.4.2计及监测信度的扰动源容错性自动定位
5.4.3算例分析
第6章电能质量监测设备和系统
6.1概述
6.2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6.2.1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要求
6.2.2常见电能质量监测设备
6.2.3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设计实例
6.3网络化电能质量监测系统
6.3.1网络化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意义
6.3.2网络化POMS的基本结构
6.3.3网络化POMS的主要功能
6.3.4监测点的选择与优化
6.4电能质量数据格式、压缩和共享
6.4.1PQDIF规范
6.4.2电能质量数据压缩
6.4.3电能质量数据共享
6.5浙江省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网实例
第7章电能质量治理与控制
7.1概述
7.2电能质量治理设备
7.2.1无源滤波器
7.2.2有源滤波器
7.2.3动态电压恢复器
7.2.4电能质量统一控制器
7.3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电能质量治理
7.3.1DG并网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7.3.2含DG微电网的电能质量特点
7.3.3DG系统中电能质量治理方法
7.4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开发与应用
7.4.1三相三线制电力APF样机的研制
7.4.2浙江省湖州市某区域电网的电能质量治理实例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即针对普通电力干扰源,根据干扰的大小、危害程度和需要等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测方式。定期检测多用于电网电能质量的定期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全网电能质量水平和干扰源的特性;不定期检测是针对电力用户的特殊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分析。
(3)在线监测,也称为连续监测、全过程监测或日常监测等。即对于大型干扰源(如炼钢厂、电气化铁路等),必须按照电能质量标准,对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等指标进行连续跟踪监测。
国家标准GB/T 19862—2005《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对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各项要求进行了规定,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要求可以归纳为7个方面:①监测、显示、通信、设置和统计记录存储等基本功能要求。②精度要求。③电气性能要求。④结构、力学性能。⑤气候环境耐受条件。⑥安全性能。⑦电磁兼容性。
1.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的基本功能要求分为以下6点内容:
(1)监测功能。监测设备应具有下述一项或多项监测功能: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负序电压电流;谐波,包括谐波电压、电流的幅值及其相位;各次谐波电压的含有率及其电压总畸变率;各次谐波有功无功功率;间谐波;电压波动;电压闪变;电压跌落、骤升和短时中断等。
(2)显示功能。监测设备应具有对被监测主要电能质量参数的实时数据显示功能。
ISBN | 9787111556398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翁国庆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