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乳酸细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9787030205643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益生乳酸细菌: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对从事微生物学、微生态学、食品科学、免疫学、疫苗、分子克隆、乳酸、多糖、细菌素等研究人员、教师、研究生以及从事益生菌、乳品工业、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发酵工业的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上篇 益生乳酸细菌的分子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基础
第一章 乳酸细菌基因组学
第一节 乳酸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一、基因组学定义
二、乳酸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第二节 乳杆菌的基因组
一、嗜酸乳杆菌的基因组学
二、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学
三、约氏乳杆菌的基因组学
第三节 乳酸乳球菌的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结构
二、信息加工
三、能量代谢和转运蛋白
四、细胞壁代谢
第四节 嗜热链球菌的基因组学
一、基因组结构
二、失活的嗜热链球菌基因
三、嗜热链球菌中无毒力基因
四、嗜热链球菌中基因的横向转移
第五节 双歧杆菌的基因组学
第六节 乳酸细菌功能基因组学
一、乳酸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与遗传工具
二、乳酸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缩写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酸细菌的基因工程
第一节 乳酸细菌分子克隆载体
一、乳酸细菌质粒型克隆载体
二、乳酸细菌质粒型表达载体
三、乳酸细菌整合型载体
第二节 乳酸细菌分子克隆的受体和转化
一、受体的选择
二、转化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乳酸细菌细胞表面工程及应用
第一节 细菌细胞表面的S—层
一、S—层的结构
二、S—层的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三、S—层的功能及应用
第二节 乳杆菌细胞表面的S—层
一、乳杆菌S—层的特点
二、乳杆菌S—层的基因
三、S—层与细胞的吸附
第三节 微生物表面展示技术
一、噬菌体展示技术
二、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
三、细菌表面异源分子的锚定
第四节 乳杆菌细胞表面S—层的应用
一、异源蛋白生产
二、活菌疫苗
三、展示异源抗原表位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食品用乳酸细菌的代谢和遗传修饰
第一节 乳酸细菌产生的香味物质
一、双乙酰(丁二酮)
二、乙醛
三、酯
四、氨基酸代谢产物
第二节 乳酸细菌与干酪生产
一、乳酸细菌的肽酶
二、食品级重组体的肽酶活性
第三节 活性物质的合成与调控
一、叶酸
二、共轭亚油酸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乳酸细菌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第一节 乳酸细菌对酸的应激反应
一、保持pH体内稳态的机制
二、乳酸细菌在酸适应中诱导和阻抑的基因和蛋白质
三、酸应激反应中的全局应激调节系统
第二节 乳酸细菌对高温的应激反应
一、乳酸细菌在热适应中诱导和阻抑的基因和蛋白质
二、乳酸细菌热激蛋白的调节作用
三、乳酸细菌热激反应的全局调节作用
第三节 乳酸细菌对低温的应激反应
一、乳酸细菌对低温的适应性反应和冷诱导蛋白
二、乳酸细菌的冷激蛋白
三、乳酸细菌的耐冷性和交互保护作用
第四节 乳酸细菌的抗氧化应激反应
一、细胞内还原环境
二、防止活性氧品种的形成
三、清除活性氧组分
四、氧化伤害的修复
五、参与防御氧化胁迫的基因和诱导的蛋白质
第五节 乳酸细菌对渗透胁迫的抗性
一、渗透胁迫和可混溶溶质
二、甘氨酸甜菜碱吸收系统
三、乳酸细菌在渗透胁迫中诱导和阻抑的基因和蛋白质
第六节 乳酸细菌对胆汁的耐性
一、乳酸细菌和胆汁盐水解酶
二、乳酸细菌对胆汁胁迫的适应性反应
三、抗多种药物的排出系统
第七节 乳酸细菌的饥饿反应和全面应激状态
一、稳定期和营养饥饿反应
二、全面应激反应和通用应激蛋白
三、严紧型反应和全局调节子
第八节 乳酸细菌应激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
一、适应性反应和乳酸细菌的应激抗性
二、基因工程技术和抗应激菌株的选育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益生乳酸细菌作为抗原和药物分子的载体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与益生乳酸细菌
一、黏膜免疫的重要性
二、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
三、Toll样受体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四、益生乳酸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
第二节 益生乳酸细菌的黏膜免疫疫苗
一、黏膜免疫疫苗的设计
二、黏膜疫苗的运载释放系统
三、黏膜免疫佐剂
四、黏膜免疫的接种途径
五、乳酸细菌作为TTFC的疫苗载体
第三节 益生乳酸细菌作为抗原的载体
一、防感染疫苗
二、防敏疫苗
三、计生疫苗
四、防宫颈癌疫苗
五、防艾滋病疫苗
六、防寄生虫疫苗
七、防动物感染疫苗
八、DNA疫苗
第四节 益生乳酸细菌作为药物分子的载体
一、细胞因子与免疫反应和抗炎反应的关系
二、局部定位给药治疗的新途径
第五节 研制安全高效方便价廉的疫苗
一、生物防范外源基因和遗传修饰菌在环境中释放
二、把抗原基因锚定在细胞表面
三、乳酸乳球菌外壳—蛋白锚定系统
主要参考文献
……
第八章 乳酸细菌的乳酸发酵
第九章 乳酸细菌产生的细菌素和类细菌素
第十章 乳酸细菌的发酵工程
第十一章 乳酸细菌噬菌体及其防治
第十二章 研制高质量益生乳酸细菌制品
下篇 益生乳酸细菌的实验技术
附录 最新乳酸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种群变化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第一章 乳酸细菌基因组学
基因组学展现了乳酸菌的全部基因的功能,这为了解、利用和改造菌株提供了完整的信息。
第一节 乳酸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一、基因组学定义
基因组学是研究一个生物全部的遗传容量和表达调控过程的学科,包括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对乳酸菌基因组的认识,将为人们提供全面认识其生命活动的基础,以及利用它们生理功能的依据。
结构基因组学的任务是进行基因组的全序列分析和绘制基因组图谱,它是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基础。根据基因组序列能够预测基因结构和编码的蛋白质,然后根据这些蛋白质和数据库中已知的蛋白质的相似性进行功能注释。因此结构基因组学为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功能基因组学的目标是利用基因组的序列,通过高通量的分析手段,探讨每个基因的功能,并阐明基因问的相互作用、表达和调控网络,在全部遗传背景的基础上阐明一个生物生命过程的全貌。在进行功能基因组研究中,人们采用了大规模基因表达检测技术去定性和定量地检测基因的表达产物mRNA,以了解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的时空表达状况和协调作用。但mRNA本身存在贮存、转运、翻译调控和翻译产物后加工等程序,不能准确反映基因的最终产物——蛋白质的质和量。蛋白质组学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的重要支撑,是研究一个基因组在一定生理状态下所表达的全套蛋白的概貌。
在结构基因组学的基础上,比较基因组学通过分析不同基因组序列可以监测微生物的进化过程,并可深入了解形成微生物多样性的多种过程和因素。基因组数据的分析还可揭示菌株的特异性,是研究传染病爆发的有力工具;另外,病原菌基因组学还为新药物设计提供了靶位。
乳酸细菌的基因组学研究
人们对微生物基因组的关注最早开始于病原菌,而对于乳酸菌这类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细菌基因组的研究始于21世纪。
KIaenhammer等(2002)总结了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常用乳酸菌菌株的基因组结构,包括乳酸乳球菌、嗜热链球菌、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和肉杆菌属的成员。结果表明,这些乳酸菌的基因组属于细菌中的较小基因组的范围。它们的大小在1.8~2.6Mb之间,呈环状结构,只有植物乳杆菌的基因组为3.3Mb,这和它能够代谢多种糖的特性相符。有些乳酸菌类群含有质粒,如乳酸乳球菌中的质粒很普遍(多数菌株含有4~7个质粒),乳杆菌和片球菌的一些菌株中也有质粒。
ISBN978703020564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郭兴华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