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来朝(外交篇) 9787554119129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万国来朝(外交篇)》编辑推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论著汗牛充栋,然而目前专门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为着眼点,尤其是系统讲述唐代社会生活的论著并不多,因此此书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史学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史资政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

拜根兴,现为中国唐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朝鲜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理事;韩国中国史学会外籍会员,陕西省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东北亚历史研究所所长,陕西师范大学池田大作香峰子研究中心主任;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副主任。

目录

第一章对外环境的变化和采取的措施
第一节初唐
一唐高祖篇隐忍以行建大唐,韬光养晦启盛世
二唐太宗篇:绝域降附天下平,八表无事悦圣情
三唐高宗、武则天篇: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
第二节盛唐
一军镇体制
二金城公主
第三节中唐
一唐肃宗、代宗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
二唐德宗篇: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第四节晚唐
一北灭回鹃
二光复河西
第二章封贡体系下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涉
第一节民族关系
一渤海篇:岂知塞外苦寒地,亦沐中华教化恩
二黠戛斯篇:料得坚昆受宣后,始知公主已归朝
三南诏篇:上心贵在怀远蛮,引临玉座近天颜
第二节对外关系
一东亚篇:谁得似君将雨露,海东万里洒扶桑
二中亚篇:千邦万国敬依从,四夷率土归王命
三南亚篇:铁骑踏破极乐土,扬鞭异域蔑沙场
第三章万国来朝与大唐帝国
第一节繁荣的经济
一西市篇: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二东市篇: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第二节灿烂的文化
一吸纳篇:海纳百川为己用,有容乃大铸辉煌
二输出篇:礼乐传来启我民,当年最重入唐人
第三节朝会与万国来朝
一万国来朝篇: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二晁衡篇: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第四节陆上与海上丝绸之略
一陆路丝路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二海上丝路篇: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第五节从乾陵六十一宾王像说起
一宾王像篇:六十一宾王立露天,栩栩如生守陵园
二朝贡篇:贞观之德来万邦,浩如沧海吞河江
三客使篇: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
第四章大唐帝国的启示
后记

序言

大唐盛世的辉煌历史
众所周知,唐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大转型的历史时期。被日本学者誉为“世界帝国”的隋唐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还是制度文明方面,均走在了当时世界的前列。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中外学术界十分重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多为学术论著,不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也就是说受众面比较狭窄,不能有效地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资政的作用。
1300年前,唐玄宗即位后,改年号为“开元”,从此拉开了史称“开元盛世”这一大唐最强音的序曲。他先后任用姚崇、宋瑕、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唐王朝走上了盛世之路,这一系列的创举,也对如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反映大唐历史文化以及时代风貌的图书,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元同志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开放的大唐》系列丛书,用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有关大唐时代最美中国的精彩故事。这套丛书共计6册,每册平均10万字左右。各配有精美图片百余幅,努力做到图文并茂,这是此书的第一个特点。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整套丛书努力做到文字简洁,流畅自然,可读性强,这是此书的第二个特点。丛书的编撰者大都来自在陕高校和文博部门的专家学者,根据其学术专长,分别负责一册书的撰写,因此,内容丰富、知识科学、深入浅出,这是此书的第三个特点。
这套丛书围绕“开放的大唐”这一主题,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生活、名城六个角度,分册讲述大唐文化,每册书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如下:
《海晏河清——政治篇》,分为4章23节,对唐朝的主要制度与政治、军事活动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具体内容:政治制度,包括职官、地方行政、羁縻府州、科举、铨选、司法、考课、监察等制度;政治风云,包括贞观之治、武周革命、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宪宗中兴、宦官专权、牛李党争、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军事制度,包括府兵制、募兵制、禁军制度、藩镇军制等;军事活动,包括北平突厥、开拓西域、东征高丽、南抚诸族等。
《仓丰廪实——经济篇》,分为5章20节,内容包括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金融经济、对外贸易等许多方面。其中也包括了许多经济方面的制度,如均田制、租庸调制、两税法、仓廪制度、市场管理制度等,对人口增减、水利兴修、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以及物价等情况,均有简要的介绍。在撰写手工业生产时,还将唐代的著名产品进行了介绍。对于中外经济交流的盛况,也有详细地介绍,不仅论述了唐朝的外贸方式,而且还分析了这种交流对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发展的积极意义。
《万国来朝——外交篇》,共计4章14节,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介绍了有唐一代的外交政策及其变化情况。除了简明地介绍与唐朝交往的外国情况外,还对贡封体制下民族关系的变化以及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客观的评述。尤为可贵的是,作者还以“大唐帝国的启示”为标题,从唐代的夷狄观、包容性、开放性等三个方面评述了唐朝外交政策的特点。
《气象万千——文化篇》,分为6章24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朝所取得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内容包括儒学、教育、史学、诗歌、传奇小说、变文、书法、绘画、乐舞、科技、宗教等方面。不仅介绍了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对其特点、风格的变化,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情况等,都有详尽的评述。对唐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也有客观的评价。
《盛世繁华——名城篇》,共分6章12节,主要介绍了唐代几个最著名的城市,包括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的城市布局、坊市、建筑、景区、名人宅居等方面的情况。除了以上方面外,对每座城市的发展史以及建筑特点也有详尽的介绍。尤为可贵的是,此书还对这些名城对中国城市与世界其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充分的反映了唐代在城市建设与规划方面所达到的高度与水平。
《物阜民丰——生活篇》,共分6章21节,主要内容包括服饰、化妆、织染工艺、食品、城市与乡里、住宅、道路、交通工具、馆驿、行旅风俗、节俗、娱乐等方面,全方位地反映了有唐一代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是这一历史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状况的真实反映。阅读此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见闻,而且可以了解我国古代鼎盛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情况,增强历史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有关中国历史文化的论著汗牛充栋,然而目前专门以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为着眼点,尤其是系统讲述唐代社会生活的论著并不多,因此此书还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对史学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史资政意义重大。
这套丛书的编写与出版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目的就在于为读者提供一套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趣味性的历史通俗读物,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从象牙塔里转移出来,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生活服务,在盛唐的文字气韵中为读者讲好中国故事。当然,如果非专业的普通读者能够直接阅读学术性论著,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但是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学术界产出的成果必须做到雅俗共赏,而这一点不仅国内学术界很难完全做到,即使在国外也是不多见的。在这种情况下,这套丛书的做法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即着眼于“开放的大唐”这一主题,用通俗的写法讲述生活在唐代的文化样貌。这样做的效果到底如何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也就是能够获得广大读者认可,这一点也是这套丛书编撰者所期望的。
杜文玉
(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专家)
2016年11月3日

后记

著名唐史专家杜文玉教授约请我们编写《开放的大唐》丛书中《万国来朝》一册,我们欣然接受,原因有二:一是笔者长期从事古代中外关系史、隋唐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对这一领域颇为熟悉,可以把自己的研究心得及学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写作中去。努力了也就有收获,笔者认为本书最大的特色是:在尊重史料的基础上,将以往研究名家如陈寅恪、唐长孺、牛致功、杜文玉等海内外知名学者,以及我们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深潜其中,张琛申报的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11223)的研究成果亦得到充分体现,并娓娓道来,展现出大唐帝国对外交往的磅礴气势和生动画卷。二是大众史学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历史研究成为高冷的代名词,被锁在象牙塔内,不为大众所知。近年来,大众史学的兴起逐渐改变这一发展面貌,历史研究开始面向大众,通俗历史读物也得到空前发展。不过,仍有一些人出于商业目的,迎合一些受众的低级趣味,歪曲历史真相,哗众取宠。为纠正并杜绝这一现象,作为纯正的历史研究学者,我们责无旁贷。
接到任务后,笔者开始查找资料,梳理思路,动笔撰写,然而撰写过程并不顺利,对于习惯于用学术语言撰写学术论文的笔者来说,骤然转向用通俗语言演绎历史现象着实不太适应。第一章的初稿完成后,笔者的感觉仍然是学术论文,不是通俗读物,到第二章才渐入佳境,以后就适应了通俗读物的语言节拍,第三章、第四章几乎是一气呵成。李学勤先生说:“要想真正做到面向大众,历史著作就必须在语言和结构上力求通俗化。”完成语言转变后,结构通俗化编排也面临着挑战。怎样才能摆脱学术论文写作远离大众的痼疾,步步吸引读者呢?我们设计每篇以历史小故事吸引读者,然后进一步演绎历史现象,在处理历史人物时注重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描述,撰写历史事件时多用平民视角,注重因果联系及细节挖掘和刻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本小书总算可以付梓,也算对我们自己有了一个交代。
杜文玉教授通读了这本书,并提出修改意见,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西安曲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这个机会,感谢为本书的出版付出努力的任晔编辑!
本书涉及隋唐史、民族史、对外关系史等诸多学科门类,头绪繁多,但篇幅有限,难能面面俱到,尽管我们下了很大的气力,可能仍会有不少的纰漏及谬误,祈请方家、读者批评指正!
张琛拜根兴
2016年11月1日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阿罗本得到了唐朝皇帝李世民的接见,他向皇帝进献了圣经和圣像,讲述了上帝创造天地、人类原罪、耶稣降世等故事。李世民没听懂,不过他态度不错,准许阿罗本留在长安翻译经典。3年以后,阿罗本将一部分圣经译成了中文。李世民看过以后,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便下诏正式准许传教,并在义宁坊划出一片地来,兴建了一座教堂——这是中国有记载的第一座教堂,距离耶稣出世已经过去了638年——称为波斯寺,后又改名叫大秦寺,除了阿罗本以外共有信徒21人。景教就这样在大唐立足并迅速流传开来。阿罗本擅长走政府路线,到了唐高宗时,他已经贵为镇国大法主。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帐下就有一位景教徒名叫伊斯,在平乱中立下大功,被赐紫衣袈裟。他得势后,景教有了更大的发展。到了建中二年(781)。伊斯决定在大秦寺的院中立下一块石碑,在碑文里对景教传播事业做一个阶段性总结,命名为“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他在碑文中讲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比如创造天地、伊甸园、亚当夏娃的原罪道成肉身等,以及传入中国的辉煌历程。
ISBN9787554119129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作者拜根兴
尺寸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