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第二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薛广波,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正军级),上海市消毒协会会长。
薛教授是著名消毒学家,流行病学家和疾病预防学家,我国消毒学和疾病预防学的奠基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获国家世纪宝鼎奖(1996),1998获得全军预防医学基金。
薛广波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治学严谨,成绩卓著。发表学术论文156篇。获国家、军队和地方各种科技奖18项。主编学术著作十余部,其中主编的《实用消毒学》(1986)是我国消毒学的奠基专著,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现代疾病预防学》(1996),是我国疾病预防学的奠基专著,获全军优秀图书提名奖;《灭菌消毒防腐保藏》(1993)和《现代消毒学》(2002)首先提出现代消毒学的概念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消毒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促进了我国消毒学的发展。主编出版的其他著作有:《病毒性出血热》《军队流行病学》《军队流行病学》(全军统编教材)、《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国家卫生部,2000)、《疾病预防学辞典》《公共场所现代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救灾防疫消毒技术指南》《现代消毒学进展》《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传染病消毒技术规范》《托幼机构消毒方案》《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消毒》《Disinfec—tion Guide for Infectious Disease}等。主审著作4部,作为副主编、编委、编者出版的著作15部。张流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
张流波研究员主要从事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流行病等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先后参与SARS疫情和实验室感染事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负责国家级消毒方案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西藏墨竹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消毒技术指南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曾荣获“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新长征突击手”“卫生部先进工作者_,’“卫生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等称号和湖北省个人三等功。胡必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院內感染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创始人。
胡必杰教授作为卫生部专家参加我国SARS、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参加国内重特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昆山粉尘爆炸伤员的救治工作。2()08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2009年被WHO聘为抗击细菌耐药专家,并代表中国参与起草全球行动计划文件。同年,被授予美国首届SHEA国际感控大使。2011年担任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任务单元“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研究”负责人。2013年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耐药菌流行病学和防治技术研究’’的分课题负责人。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大会副主席(APCC2MI,2012)和第6届亚太感染控制学会大会主席(APSIC,2013)。2013年赴印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卫生政策高官对话会议担任分会场主席。
目录
1总则
1.1引言
1.2适用范围
1.3名词术语
1.4选择消毒方法的基本原则
1.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1.6消毒液的配制方法
1.7使用消毒产品需要注意的问题
1.8检验和监督
1.9消毒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
2医院消毒常用消毒灭菌器械
2.1压力蒸汽灭菌器
2.2干热灭菌器
2.3环氧乙烷灭菌器
2.4等离子体灭菌器
2.5微波消毒/灭菌器
2.6超声波清洗和消毒器
2.7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8紫外线消毒箱
2.9紫外线消毒灯
2.10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2.11床单位消毒器
2.12臭氧消毒器
2.13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2.14甲醛消毒箱
2.15低温蒸汽一甲醛灭菌器
2.16臭氧空气消毒器
2.17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
2.18戊二醛消毒箱
2.19二氧化氯发生器
2.20餐具消毒器
2.21次氯酸水生成器
3医院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
3.1戊二醛消毒剂
3.2甲醛消毒剂
3.3邻苯二甲醛消毒剂
3.4环氧乙烷消毒剂
3.5环氧丙烷消毒剂
3.6乙型丙内酯消毒剂
3.7过氧乙酸消毒剂
3.8过氧化氢消毒剂
3.9复合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
3.10过氧戊二酸消毒剂
3.11臭氧消毒
3.12二氧化氯消毒剂
3.13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剂
3.14二溴海因消毒剂
3.15溴氯海因消毒剂
3.16二氯海因消毒剂
3.17次氯酸钠消毒剂
3.18次氯酸钙消毒剂
3.19次氯酸水消毒剂
3.20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
3.21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
3.22氯胺消毒剂
3.23氯化磷酸三钠消毒剂
3.24碘伏消毒剂
3.25碘西丁消毒剂
3.26复合碘消毒液
3.27洗必泰碘消毒剂
3.28消毒棉签/片
3.29消毒湿巾
3.30乙醇消毒剂
3.31异丙醇消毒剂
3.32氯己啶一醇消毒剂
3.33对氯间二苯酚消毒剂
3.34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剂
3.35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3.36双链季铵盐消毒剂
3.37复合季铵盐消毒剂
3.38氯己啶消毒剂
3.39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
3.40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
3.41植物提取物抗菌消毒剂
4诊疗用品的灭菌
4.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4.2注射用品的灭菌
4.3内镜的灭菌和消毒
5医院环境、人员和用品的消毒
5.1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5.2室内空气的消毒
5.3医务人员、病人和陪护人员手的卫生消毒
5.4皮肤和黏膜消毒
5.5餐具消毒
5.6卫生洁具的清洁与消毒
5.7传染病科室的消毒
5.8检验科的消毒
5.9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
5.10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消毒
5.11口腔科的消毒
5.12治疗室的消毒
5.13血液透析室的消毒
5.14烧伤科的消毒
5.15门诊诊疗室和候诊室的消毒
5.16手术室的消毒
5.17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室的清洁与消毒
5.18手术科室的消毒
5.19非手术科室的消毒
5.20洗衣房的消毒
5.21太平间的消毒和尸体保存
6医院污水的处理
6.1污水消毒前的预处理
6.2污水的消毒
6.3医院污泥的处理
7医院污物的处理
7.1医院污物的分类
7.2医院污物的处置原则
7.3医院污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7.4医疗废物的处置
7.5特殊病原体污物的消毒处置
8灭菌效果的监测
8.1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8.2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8.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
8.4诊疗器械常用灭菌方法及无菌检测
8.5无菌试验
8.6热原检验
9消毒效果的监测
9.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9.2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9.3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
9.4使用中消毒液染茵量的监测
9.5餐具消毒效果监测
9.6内窥镜消毒效果监测
9.7清洁用品消毒效果监测
9.8致病菌的监测
附录1常用稀释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2消毒剂有效含量测定用试剂的配制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过氧戊二酸有固体和液体两种成品。固体为白色粉末状,有轻度刺激性气味,味酸苦。室温下相对稳定,可燃。长期保存应冷藏保存。固体制剂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乙酸等有机溶媒和过氧化氢。有效成分含量为53%~85%。含量与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含量愈高稳定性愈好。含量98%的过氧戊二酸固体在冷藏条件下可稳定保存2年以上。
由于过氧戊二酸固体难溶于水,配制时可先用95%乙醇将其溶解,用3 mL乙醇加1g过氧戊二酸制剂的比例,然后再用水稀释。适当的加温也可加速其溶解,如配制2%浓度的水溶液,可直接取其固体加到水中加温至50℃即可溶解。液体过氧戊二酸为无色透明,pH 2.3~2.4,可溶于水,挥发性小,有轻度刺激性气味。有效成分含量为20%~40%,稳定性较固体稍差。
除了需要现用现配的高浓制剂以外,各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还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配方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所推出的过氧戊二酸即用型配方消毒液也取得良好效果。即用型过氧戊二酸配方消毒液有效期已能做到3个月~6个月,保证其有效成分不低于出厂含量的90%。更有甚者,有效期长达6个月的过氧戊二酸消毒湿巾的推出,因其极大的便利化,必将极大的推动过氧戊二酸消毒剂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过氧戊二酸干巾是最近几年新开发的产品,由于不含水,可以将产品保质期提高到2年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过氧戊二酸的过氧键两端连接的是两个酰基所形成的过氧酸酐。因为酸酐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该过氧化合物的稳定性,同时又不影响该过氧化合物在杀菌消毒中的氧化作用;加上脂肪链的存在使之更容易接触细菌和病毒类的微生物从而表现出更为高效的消毒活性。因此,过氧戊二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更为稳定、更为安全、更为高效的过氧化氢的缓释剂。
《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第二版)》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薛广波,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正军级),上海市消毒协会会长。
薛教授是著名消毒学家,流行病学家和疾病预防学家,我国消毒学和疾病预防学的奠基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92),获国家世纪宝鼎奖(1996),1998获得全军预防医学基金。
薛广波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治学严谨,成绩卓著。发表学术论文156篇。获国家、军队和地方各种科技奖18项。主编学术著作十余部,其中主编的《实用消毒学》(1986)是我国消毒学的奠基专著,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现代疾病预防学》(1996),是我国疾病预防学的奠基专著,获全军优秀图书提名奖;《灭菌消毒防腐保藏》(1993)和《现代消毒学》(2002)首先提出现代消毒学的概念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消毒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促进了我国消毒学的发展。主编出版的其他著作有:《病毒性出血热》《军队流行病学》《军队流行病学》(全军统编教材)、《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国家卫生部,2000)、《疾病预防学辞典》《公共场所现代技术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救灾防疫消毒技术指南》《现代消毒学进展》《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传染病消毒技术规范》《托幼机构消毒方案》《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消毒》《Disinfec—tion Guide for Infectious Disease}等。主审著作4部,作为副主编、编委、编者出版的著作15部。张流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消毒检测中心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卫生监督协会消毒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消毒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职务。
张流波研究员主要从事消毒与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防控、流行病等相关工作和科学研究,并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领域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先后参与SARS疫情和实验室感染事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负责国家级消毒方案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西藏墨竹山体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消毒技术指南的制定和现场指导工作。曾荣获“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个人’’“卫生部新长征突击手”“卫生部先进工作者_,’“卫生部直属机关优秀党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等称号和湖北省个人三等功。胡必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院內感染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国际医院感染控制论坛(SIFIC)创始人。
胡必杰教授作为卫生部专家参加我国SARS、禽流感、甲流、手足口病、埃博拉出血热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参加国内重特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昆山粉尘爆炸伤员的救治工作。2()08年入选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2009年被WHO聘为抗击细菌耐药专家,并代表中国参与起草全球行动计划文件。同年,被授予美国首届SHEA国际感控大使。2011年担任卫生部行业基金项目任务单元“临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研究”负责人。2013年担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超耐药菌流行病学和防治技术研究’’的分课题负责人。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大会副主席(APCC2MI,2012)和第6届亚太感染控制学会大会主席(APSIC,2013)。2013年赴印尼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卫生政策高官对话会议担任分会场主席。
目录
1总则
1.1引言
1.2适用范围
1.3名词术语
1.4选择消毒方法的基本原则
1.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1.6消毒液的配制方法
1.7使用消毒产品需要注意的问题
1.8检验和监督
1.9消毒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
2医院消毒常用消毒灭菌器械
2.1压力蒸汽灭菌器
2.2干热灭菌器
2.3环氧乙烷灭菌器
2.4等离子体灭菌器
2.5微波消毒/灭菌器
2.6超声波清洗和消毒器
2.7紫外线空气消毒器
2.8紫外线消毒箱
2.9紫外线消毒灯
2.10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
2.11床单位消毒器
2.12臭氧消毒器
2.13内镜自动清洗消毒机
2.14甲醛消毒箱
2.15低温蒸汽一甲醛灭菌器
2.16臭氧空气消毒器
2.17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
2.18戊二醛消毒箱
2.19二氧化氯发生器
2.20餐具消毒器
2.21次氯酸水生成器
3医院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
3.1戊二醛消毒剂
3.2甲醛消毒剂
3.3邻苯二甲醛消毒剂
3.4环氧乙烷消毒剂
3.5环氧丙烷消毒剂
3.6乙型丙内酯消毒剂
3.7过氧乙酸消毒剂
3.8过氧化氢消毒剂
3.9复合单过硫酸氢钾消毒剂
3.10过氧戊二酸消毒剂
3.11臭氧消毒
3.12二氧化氯消毒剂
3.13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剂
3.14二溴海因消毒剂
3.15溴氯海因消毒剂
3.16二氯海因消毒剂
3.17次氯酸钠消毒剂
3.18次氯酸钙消毒剂
3.19次氯酸水消毒剂
3.20二氯异氰尿酸钠消毒剂
3.21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
3.22氯胺消毒剂
3.23氯化磷酸三钠消毒剂
3.24碘伏消毒剂
3.25碘西丁消毒剂
3.26复合碘消毒液
3.27洗必泰碘消毒剂
3.28消毒棉签/片
3.29消毒湿巾
3.30乙醇消毒剂
3.31异丙醇消毒剂
3.32氯己啶一醇消毒剂
3.33对氯间二苯酚消毒剂
3.34三氯羟基二苯醚消毒剂
3.35单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3.36双链季铵盐消毒剂
3.37复合季铵盐消毒剂
3.38氯己啶消毒剂
3.39聚六亚甲基胍消毒剂
3.40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消毒剂
3.41植物提取物抗菌消毒剂
4诊疗用品的灭菌
4.1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
4.2注射用品的灭菌
4.3内镜的灭菌和消毒
5医院环境、人员和用品的消毒
5.1一般诊疗用品的消毒
5.2室内空气的消毒
5.3医务人员、病人和陪护人员手的卫生消毒
5.4皮肤和黏膜消毒
5.5餐具消毒
5.6卫生洁具的清洁与消毒
5.7传染病科室的消毒
5.8检验科的消毒
5.9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
5.10消毒供应中心(室)的消毒
5.11口腔科的消毒
5.12治疗室的消毒
5.13血液透析室的消毒
5.14烧伤科的消毒
5.15门诊诊疗室和候诊室的消毒
5.16手术室的消毒
5.17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室的清洁与消毒
5.18手术科室的消毒
5.19非手术科室的消毒
5.20洗衣房的消毒
5.21太平间的消毒和尸体保存
6医院污水的处理
6.1污水消毒前的预处理
6.2污水的消毒
6.3医院污泥的处理
7医院污物的处理
7.1医院污物的分类
7.2医院污物的处置原则
7.3医院污物的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7.4医疗废物的处置
7.5特殊病原体污物的消毒处置
8灭菌效果的监测
8.1热力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8.2环氧乙烷(EO)灭菌效果监测
8.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监测
8.4诊疗器械常用灭菌方法及无菌检测
8.5无菌试验
8.6热原检验
9消毒效果的监测
9.1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9.2物品和环境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9.3手和皮肤消毒效果监测
9.4使用中消毒液染茵量的监测
9.5餐具消毒效果监测
9.6内窥镜消毒效果监测
9.7清洁用品消毒效果监测
9.8致病菌的监测
附录1常用稀释液和培养基的配制
附录2消毒剂有效含量测定用试剂的配制
GB 15982—201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过氧戊二酸有固体和液体两种成品。固体为白色粉末状,有轻度刺激性气味,味酸苦。室温下相对稳定,可燃。长期保存应冷藏保存。固体制剂难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三氯甲烷、乙酸等有机溶媒和过氧化氢。有效成分含量为53%~85%。含量与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含量愈高稳定性愈好。含量98%的过氧戊二酸固体在冷藏条件下可稳定保存2年以上。
由于过氧戊二酸固体难溶于水,配制时可先用95%乙醇将其溶解,用3 mL乙醇加1g过氧戊二酸制剂的比例,然后再用水稀释。适当的加温也可加速其溶解,如配制2%浓度的水溶液,可直接取其固体加到水中加温至50℃即可溶解。液体过氧戊二酸为无色透明,pH 2.3~2.4,可溶于水,挥发性小,有轻度刺激性气味。有效成分含量为20%~40%,稳定性较固体稍差。
除了需要现用现配的高浓制剂以外,各研究机构和企业团体还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配方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所推出的过氧戊二酸即用型配方消毒液也取得良好效果。即用型过氧戊二酸配方消毒液有效期已能做到3个月~6个月,保证其有效成分不低于出厂含量的90%。更有甚者,有效期长达6个月的过氧戊二酸消毒湿巾的推出,因其极大的便利化,必将极大的推动过氧戊二酸消毒剂的进一步推广和使用。过氧戊二酸干巾是最近几年新开发的产品,由于不含水,可以将产品保质期提高到2年以上,极大地提高了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过氧戊二酸的过氧键两端连接的是两个酰基所形成的过氧酸酐。因为酸酐的存在,极大地增加了该过氧化合物的稳定性,同时又不影响该过氧化合物在杀菌消毒中的氧化作用;加上脂肪链的存在使之更容易接触细菌和病毒类的微生物从而表现出更为高效的消毒活性。因此,过氧戊二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更为稳定、更为安全、更为高效的过氧化氢的缓释剂。
ISBN | 9787506685863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作者 | 薛广波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