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四版)(精装版)(上下) 9787030483294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原书第四版)(套装共2册)》包括《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上册》、《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下册》共2册。可作为学习遗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重要指导,可供生物学、医药卫生,以及农、林、牧、渔、检验检疫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与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美)M.R.格林等主编;贺福初等

目录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上册》目录:
第1章DNA的分离及定量
导言
方案1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少量制备
方案2SDS碱裂解法制备质粒DNA:大量制备
方案3从革兰氏阴性菌(如E.coli)中分离DNA
方案4乙醇法沉淀DNA
方案5异丙醇法沉淀DNA
方案6用微量浓缩机进行核酸的浓缩和脱盐
方案7丁醇抽提法浓缩核酸
方案8聚乙二醇沉淀法制备M13噬菌体单链DNA
方案9M13噬菌体铺平板
方案10M13噬菌体液体培养
方案11M13噬菌体双链(复制型)DNA的制备
方案12利用有机溶剂分离纯化高分子质量DNA
方案13用蛋白酶K和苯酚从哺乳动物细胞中分离高分子质量DNA
方案14一步法同时提取细胞或组织中的DNA、RNA和蛋白质
方案15从鼠尾或其他小样本中制备基因组DNA
替代方案:不使用有机溶剂从鼠尾分离DNA
替代方案:一管法从鼠尾中分离DNA
方案16快速分离酵母DNA
方案17微型凝胶电泳后使用溴化乙锭(EB)估算条带中DNA数量
方案18利用Hoechst33258通过荧光分析仪估算DNA浓度
方案19用PicoGreen定量溶液中的DNA
信息栏
第2章DNA分析
导言
方案1琼脂糖凝胶电泳
方案2琼脂糖凝胶中DNA的染色检测
方案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方案4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的染色检测
方案5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的放射自显影检测
方案6碱性琼脂糖凝胶电泳
附加方案:碱性琼脂糖凝胶的放射自显影
方案7成像:放射自显影和感光成像
方案8用玻璃珠从琼脂糖凝胶中回收DNA
方案9低熔点琼脂糖凝胶中DNA的回收:有机溶剂抽提法
方案10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片段的回收:压碎与浸泡法
方案11Southern印迹
方案12Southern印迹:DNA从一块琼脂糖凝胶同时向两张膜转移
方案13采用放射性标记探针对固定在膜上的核酸DNA进行Southern杂交
附加方案:从膜上洗脱探针
信息栏
第3章质粒载体克隆与转化
导言
方案1制备和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Hanahan方法:高效转化策略
方案2制各和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的Inoue方法:“超级感受态”细胞
方案3大肠杆菌的简单转化:纳米颗粒介导的转化
替代方案:一步法制备感受态大肠杆菌:在同一溶液中转化和储存细菌细胞
方案4电穿孔法转化大肠杆菌
方案5质粒载体克隆:定向克隆
方案6质粒载体克隆:平末端克隆
方案7质粒DNA的去磷酸化
方案8向平末端DNA添加磷酸化衔接子/接头
方案9克隆PCR产物:向扩增DNA的末端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
方案10克隆PCR产物:平末端克隆
方案11克隆PCR产物:制备T载体
方案12克隆PCR产物:TA克隆
方案13克隆PCR产物:TOPOTA克隆
方案14使用X—Gal和IPTG筛选细菌菌落:α—互补
信息栏
第4章Gateway重组克隆
导言
方案1扩增Gateway载体
方案2制备可读框入门克隆和目的克隆
方案3应用多位点LR克隆反应制备目的克隆
信息栏
第5章细菌人工染色体及其他高容量载体的应用
导言
方案1BACDNA的小量分离和PCR检验
方案2BACDNA的大量制备和线性化
方案3通过脉冲电场凝胶电泳检验BACDNA的质量和数量
方案4两步BAC工程:穿梭载体DNA的制备
方案SA同源臂(A—Box)和B同源臂(B—Box)的制备
方案6克隆A和B同源臂到穿梭载体
方案7重组穿梭载体的制备和检验
方案8通过电穿孔法转化重组穿梭载体到感受态BAC宿主细胞
方案9共合体的检验和重组BAC克隆的筛选
方案10一步BAC修饰:质粒制备
方案11A同源臂(A—Box)的制备
方案12克隆A同源臂到报道穿梭载体
方案13用RecA载体转化BAC宿主
方案14转移报道载体到BAC/RecA细胞以及共合体的筛选
方案15酿酒酵母(S.cerevisiae)的生长和DNA制备
方案16酵母DNA的小量制备
信息栏
第6章真核细胞RNA的提取、纯化和分析
导言
方案1从哺乳动物的细胞和组织中提取总RNA
替代方案从小量样本提取RNA
方案2从斑马鱼胚胎和成体中提取总RNA
方案3从黑腹果蝇提取总RNA
方案4从秀丽隐杆线虫中提取总RNA
方案5从酿酒酵母菌中采用热酸酚提取总RNA
方案6RNA定量和储存
方案7RNA的乙醇沉淀
方案8通过无RNase的DNaseI处理去除RNA样品中的DNA污染
方案9Oligo(dT)磁珠法提取poly(A)+mRNA
方案10按照大小分离RNA:含甲醛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方案11根据分子质量大小分离RNA:RNA的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方案12琼脂糖凝胶中变性RNA的转膜和固定
替代方案下行毛细管转移
方案1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电转移和膜固定
方案14Northern杂交
方案15纯化RNA的点杂交和狭缝杂交
方案16用核酸酶Sl对RNA作图
方案17核糖核酸酶保护分析:用核糖核酸酶和放射性标记的RNA探针对RNA作图
方案18引物延伸法分析RNA
信息栏
第7章聚合酶链反应
导言
方案1基础PCR
方案2热启动PCR
方案3降落PCR
方案4高GC含量模板的PCR扩增
方案5长片段高保真PCR(LAPCR)
方案6反向PCR
方案7巢式PCR
方案8mRNA反转录产物cDNA的扩增:两步法RT—PCR
方案9由mRNA的5’端进行序列的快速扩增:5’—RACE
方案10由mRNA的3’端进行序列的快速扩增:3’—RACE
方案11使用PCR筛选克隆
信息栏
第8章生物信息学
导言
方案1使用UCSC基因组浏览器将基因组注释可视化
方案2使用BLAST和ClustalW进行序列比对和同源性检索
方案3使用Primer3Plus设计PCR引物
方案4使用微阵列和RNA—seq进行表达序列谱分析
方案5将上亿短读段定位至参考基因组上
方案6识别ChIP—seq数据集中富集的区域(寻峰)
方案7发现顺式调控基序
信息栏
第9章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DNA及RNA
导言
方案1实时PCR反应用引物和探针浓度的优化
方案2制作标准曲线
方案3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DNA
方案4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RNA
方案5实时荧光PCR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归一化
信息栏
第10章核酸平台技术
导言
方案1印制微阵列
方案2RoundA/RoundBDNA扩增
方案3核小体DNA和其他小于500bp的DNA的T7线性扩增(TLAD)
方案4RNA的扩增
方案5RNA的Cyanine—dUTP直接标记
方案6RNA的氨基烯丙基—dUTP间接标记
方案7用Klenow酶对DNA进行Cyanine—dCTP标记
方案8DNA的间接标记
方案9封闭自制微阵列上的多聚赖氨酸
方案10自制微阵列的杂交
第11章DNA测序
导言
方案1毛细管测序质粒亚克隆的制备
方案2毛细管测序之PCR产物的制备
方案3循环测序反应
方案4全基因组:手工文库制备
方案5全基因组:自动化的无索引文库制备
附加方案自动化的文库制备
方案6全基因组:自动化的带索引文库制备
方案7用于Illumina测序的3kb末端配对文库的制备
方案8用于Illumina测序的8kb末端配对文库的制备
附加方案AMPure磁珠校准
方案9RNA—Seq:RNA反转录为cDNA及其扩增
附加方案RNACleanXP磁珠纯化(RNA—Seq前)
方案10液相外显子组捕获
附加方案AMPureXP磁珠纯化
附加方案琼脂糖凝胶大小筛选
方案11自动化大小筛选
方案12用SYBRGreen—qPCR进行文库定量
方案13用PicoGreen荧光法进行文库DNA定量
方案14文库定量:用Qubit系统对双链或单链DNA进行荧光定量
方案15为454测序制备小片段文库
方案16单链DNA文库的捕获及emPCR
方案17Roche/454测序:执行一个测序运行
方案18结果有效性确认
方案19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
方案20数据分析
信息栏
……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下册》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引物延伸
引物延伸法主要用于mRNA 5’端作图。制备的poly (A)+RNA先与过量5,端放射性标记的、与靶RNA互补的单链寡核苷酸引物杂交,然后用反转录酶延伸引物。产生的cDNA与RNA模板互补,并与寡核苷酸引物5’端和RNA 5’端之间的距离相等。
以往引物延伸也用于其他目的:测定某个靶mRNA的丰度,确定mRNA的前体和加工中间体(综述见Boorstein and Craig 1989)。然而,由于有更高的灵敏度,现在更优先使用核糖核酸酶保护和核酸酶S1实验。尽管如此,在mRNA 5,端作图时引物延伸法仍为首选方法。一旦引物被起始合成,延伸反应大多会进行到RNA模板的5,端,产物的大小可以被高精度测定。此外,产物的长度不会受到靶基因内含子分部和大小的影响,而这能通过与基因组模板杂交来干扰mRNA的作图。在依赖于杂交体消化的实验中,如核酸酶Sl和核糖核酸酶保护,mRNA 5’端的短外显子很容易被遗漏。
几乎所有的引物延伸反应实验都采用20~30nt的合成寡核苷酸引物(更多细节见第13章)。当用于和靶序列杂交的寡核苷酸引物位于距mRNA 5端150nt以内时,可以获得最佳结果。由于反转录酶会在模板RNA的高度二级结构区域停顿和终止,在更远的距离处杂交会生成不均一的延伸产物。因此,在设计引物时,除实际的序列外,还要考虑到杂交的位置。应尽可能使寡核苷酸引物的GC含量在50%左右,且在3,端为G或C。用两个引物在mRNA相距一段已知距离(如20~50nt)的区域上分别杂交则更为理想。大小差别等于两个引物间距的延伸产物为结果提供了佐证。为了找到一对能产生明确延伸产物的引物,合成多个引物是有必要的。
优化引物延伸反应
在多数情况下,延伸反应会产生两个产物:全长的cDNA分子和短1~2bp的反转录产物。这可能代表着多个转录起始位点导致的mRNA 5’端的不均一性。或者,在邻近靶mRNA加帽位点的甲基化残基处提前终止延伸反应会产生更短的分子。与帽子相关的条带的化学计量在不同的mRNA样品中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对于一份给定的样品通常是不变的。为了区分反转录假象和真正的5’端不均一性,用5’端标记的探针(见方案16)进行核酸酶S1分析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果不需要得到用于发表的结果)。
与未进一步分离的哺乳动物RNA相比,用poly (A)+样品可得到清晰得多的结果,因为前者常会产生多到不可接受的提前终止延伸产物。通过在更高浓度(5mmol/L) dNTP下进行延伸反应,以及采用互补区位于mRNA 5’端50~100nt以内的引物,可以将假象降至最低。
ISBN978703048329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M.R.格林 (Michael R.Green)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