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海自述(套装共4册) 978720309649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袁世海自述(套装共4册)》包括:《袁世海自述(一)》、《袁世海自述(二)》、《袁世海自述(三)》、《袁世海自述(四)》共4册。世海同志在回忆录中写到他的不少前辈和同代人,读来也往往能够使我如睹其面,如闻其声。同辈们如何互相帮助,而长辈对晚辈如何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这种风气到今日仍值得提倡。另外,新中国成立已经三十五年了,几十年前的学戏生活,科班制度,各种习俗,包括封建性的陈规陋矩,以及旧时代的社会情状,今天的中青年人多不清楚。书中很注意写生活,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生动具体的资料,颇为珍贵。

名人推荐

在近几年所出版的各种回忆录中,这是一部有特色、很值得一读的作品,文笔生动,富于幽默感。这部书令我拿起来就不愿放下,我相信它也会使广大读者深深地感兴趣,得到益处。
——姚雪垠
面对京剧人才青黄不接、艺术质量下降的状况,老师不顾年事已高果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率领着青年演员奔赴全国各地登台实践,到剧团、艺术院校去做传帮带工作。他不畏南方的酷暑和北方的严寒,积极主动、满腔热忱地进行京剧传承工作,收徒清水一杯,演出不取分文……重温老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杨赤

媒体推荐

面对京剧人才青黄不接、艺术质量下降的状况,老师不顾午事已高果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率领着青年演员奔赴全国各地登台实践,到剧团、艺术院校去做传帮带工作。他不畏南方的酷暑和北方的严寒,积极主动、满腔热忱地进行京剧传承工作,收徒清水一杯,演出不取分文重温老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杨赤
在近几年所出版的各种回忆录中,这是一部有特色、很值得一读的作品,文笔生动,富于幽默感。这部书令我拿起来就不愿放下,我相信它也会使广大读者深深地感兴趣,得到益处。
——姚雪垠

目录

《袁世海自述(一)》目录:

往事历历忆恩师
写在前面的话
童年
壹家清贫入迷梨园
贰结良友志趣相投
叁初拜师决心学艺
肆怀壮志写契入科
坐科
伍学老生罩棚练功
陆除夕近封箱算账
柒新起点改学净行
捌勇上阵一波三折
玖《取金陵》猜拳演戏
拾学看练功不负人
壹拾壹风霜苦苦中思变
壹拾贰绥津行错得诨名
壹拾叁遇良机初露锋芒
壹拾肆演堂会昼夜连转
壹拾伍斗病魔自强不息
壹拾陆偷听戏乐极生悲
壹拾柒三兄弟情真意切
壹拾捌蒙指点巧演伊立
壹拾玖度年假初登师门
贰拾宗郝派“小小桥红”
贰拾壹学侯派博采众长
贰拾贰师患病矛盾四起
贰拾叁富社兴结业出科
觅路
贰拾肆出茅庐顺事连连
贰拾伍心气高首演成功
贰拾陆路难行几度失意
贰拾柒处困境继续发愤
贰拾捌解危难时逢转机
贰拾玖闯新路离开“重庆”
叁拾返北平处境凄凉
叁拾壹铁蹄下横遭欺诈
求师(一)
叁拾贰显身手响名天津
叁拾叁识英才通力合作
叁拾肆应邀请郝老观戏
叁拾伍赴盛会恭听赐教
叁拾陆雕美玉有幸旁听
叁拾柒鬼门关严查受辱
叁拾捌访卧龙各施所长
叁拾玖新春乐三战三捷
肆拾受教诲语重心长
肆拾壹大合作五老二小
求师(二)
肆拾贰一炮红不虞之誉
肆拾叁游上海洁身自爱
肆拾肆探慈母旧居新颜
肆拾伍结良缘新婚之喜
肆拾陆鸡爪宴拜师有望
肆拾柒三结合精改《回书》
肆拾捌度蜜月海滨趣话
肆拾玖演道济群情激昂
伍拾《连环套》久经考验
伍拾壹赞高老观众情深
伍拾贰颂郝师一代名净
伍拾叁偿夙愿喜拜良师
……
《袁世海自述(二)》
《袁世海自述(三)》
《袁世海自述(四)》

序言

姚雪垠
三年以前,在全国政协开会时,袁世海同志将他发表在《文化史料》上的最初一部分回忆录送给我看,题目是《我的舞台生活》。我平日喜读传记文学作品,带有文学笔调的回忆录也属于传记文学。世海同志的回忆录引起我的很大兴趣,一口气读完。一读完就忍不住找他谈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总的意思是希望他赶快写完。政协会议闭幕以后,我就向出版社推荐了这部稿子。书稿排出来了,我以很大的兴趣读完清样,认为这部书在近几年所出版的各种回忆录中是一部有特色、很值得一读的作品,而且文笔生动,富于幽默感。这部书令我拿起来就不愿放下,我相信它也会使广大读者深深地感兴趣,得到益处。
袁世海同志是我国老一代卓有成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盛名。在六十年的艺术活动中,世海同志经过了曲折艰苦的历程,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表演艺术经验,这后一种经验对目前的中青年演员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据我看,他的许多走向成功道路的艺术经验和体会,不仅对中青年演员有用,就是对其他门类的艺术工作者,例如像我这样从事文学创作的,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他自幼便醉心于唱戏,利用各种机会学艺,如饥似渴地吸取别人的长处,将整个生命献给京剧表演艺术,不断追求,不断攀登,这种对艺术事业的执着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刻苦精神.至老不衰。我以为这些可以说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出的最主要和最宝贵的经验。他写的虽然是他个人六十年走过的道路,实际也是一切成功者的道路。道理有共同性,所以对读者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在回忆录中,袁世海同志也写到了一些他的前辈和许多与他同时代的京剧著名演员,写出各个京剧著名演员的艺术成就、不同贡献、对艺术的严肃态度和做人风格,读之令人敬佩。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值得重视。我国有许多曾经在艺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表演艺术家,有的是艺术大师,在生前没有留下亲自写的回忆录,使我们深为惋惜。这一缺陷,已死者无法补救,只能依靠生者通过写回忆作品为他们介绍。我读过果素英、赵荣琛等同志所写的两三篇回忆程砚秋的文章,认为写得很好。通过这些有具体内容的回忆文章,使一代京剧表演大师的艺术成就和做人风貌跃然纸上。世海同志在回忆录中写到他的不少前辈和同代人,读来也往往能够使我如睹其面,如闻其声。同辈们如何互相帮助,而长辈对晚辈如何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这种风气到今日仍值得提倡。另外,新中国成立已经三十五年了,几十年前的学戏生活,科班制度,各种习俗,包括封建性的陈规陋矩,以及旧时代的社会情状,今天的中青年人多不清楚。书中很注意写生活,在这方面提供了不少生动具体的资料,颇为珍贵。我希望此书出版之后,不仅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也希望有很多老一代著名演员、导演以及地方剧种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都趁着精力尚健的时候写出不同形式的回忆录,留下历史,教育后学,丰富我们的精神财富。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四日

后记

袁少海
为纪念家父京剧大师袁世海先生百年诞辰,缅怀其对京剧艺术的贡献,弘扬传承京剧艺术,由文化部、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国家京剧院承办的一系列文化活动相继展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政协京昆室主任,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宣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等人出席了相关活动。
回顾父亲的人生历程,有很多艺术遗产值得珍视,有很多精神财富需要传承。在四月一日举办的座谈会上,与会领导介绍了父亲的艺术生平与重要贡献。盛赞他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建院元勋,也是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奠基人之一”;高度评价他“以身许党、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痴戏如命、千锤百炼的艺术品格,揉碎化用、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功在传承的人格风范;追忆他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自觉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赤子情怀;缅怀他作为一代艺术大师对于戏剧事业传承的责任担当;并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其爱党爱国、以人民艺术家为毕生追求的思想境界,学习他对艺术、对观众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学习他一生践行“德艺双馨”的崇高风范,以使我国的戏曲事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
著名京剧表演艺家谭元寿、杜近芳、刘长瑜、于魁智、杨赤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缅怀了家父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
座谈会前夕我与梅葆玖老师通电话,邀请他参加父亲的纪念活动,梅老师说:“太好了,多忙我都要参加,而且还要发言!我父亲和我都与你父亲合作演出过《霸王别姬》,这在京剧舞台上是绝无仅有的。”座谈会当天梅老师因病未能参加,由学生李胜素代读了他的发言稿。所有发言都是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不已!
座谈会后,山西人民出版社与问鼎坤豪图书有限公司决定联合出版《袁世海自述》一书。
书中记录了父亲从旧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从发奋学艺到推陈出新,从改革开放到跨世纪的传帮带,从将架子花脸推向一个新高度到完成“音配像”和“晚霞工程”等京剧资料抢救、传承任务,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京剧艺术的不平凡的人生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父亲近八十载的舞台生涯,堪称二十世纪中国京剧发展的缩影。
说到此书的撰写和出版,可谓历经艰难。二〇〇二年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在此后的十四年间,姐姐袁菁忍受着透析的病痛,在病床上仍然忘我地整理和修改书稿,肾脏移植后依旧奔走在备大图书馆,一丝不苟地核实书中的资料。此书从构思动笔至全部完成,前后长达三十六年之久。
结稿后我和女儿姗姗奔走于各个出版社之间,当北京问鼎坤豪图书有限公司的黄伯华总经理得知我们要出版《袁世海自述》一书时。立即意识到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瑰宝,为弘扬传统文化,在不讲任何条件的情况下,给我介绍了山西人民出版社。姚军总编认为京剧是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传承、振兴与发展,自己应尽心、尽责、尽全力支持!于是热诚满怀、果断决定,马上着手出版工作,并委派富有工作经验又认真负责的吕绘元、郝文霞来编辑此书,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
在书稿即将付梓之际,我们兄弟姐妹及全体家属谨向大力支持此书出版的国家京剧院、各级有关领导部门和亲朋挚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此书能让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祝愿我们的国粹艺术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局面!祝愿袁派艺术薪火相传、永葆青春!祝愿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二〇一六年八月一日

文摘

版权页:

中饭后,吉时,发轿娶亲。讲究的人家要使“头水轿”,即第一次使用的花轿。这不过是轿房的生意经罢了。平时,轿子保护、收存得极好,用过几次的,看上去有如“头水”一般。除非真正有钱的大户,请人在家中自己绣制,才能称为真正的“头水”。
我租用的三顶轿看着都很新,挺好,说得过去。其中,两顶绿轿分别给娶亲太太、送亲太太乘坐。这次娶亲太太是陈少霖大哥的夫人,送亲太太是富远师兄的夫人。按照北京方言来讲,她们二位都是全口儿人,即老辈、爱人、儿女齐全的人。就这样,三顶花轿,全副执事,全堂乐队,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地去大沟沿迎娶新娘。
此刻,我的主要任务是在凤鸣园内招待亲朋好友。贺喜的客人们络绎而至,不仅有尚小云、马连良等前辈名家,还有众多的师兄弟、同辈的演员、基层演员以及搭过班社的大小管事,远远超过我发请帖请的人数。郝师娘、郝师嫂也来了,这是我前几天持帖子登门拜请的。因有小时候拜访郝老师的交情,加之我演《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德元师兄的赞誉,郝老师看我演曹操的印象和少春拜师会上的幸会,此时郝老师与我虽无师徒之分,已有师徒之情,所以,才能过堂客(女客)。
ISBN9787203096498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袁菁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