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日和手帖·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在这个地球上,有人朝九晚五地上班,有人旅居他乡、四海为家;有人为梦想默默坚持,有人离群索居、自给自足。我们身边,有人结婚生子,有人独自生活。在这说不尽的种种生活方式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即使在不同日子里,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是一种人生。
《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是日和手帖的第六本特集书,我们收集了二十个生活样本,其中有北极圈附近小镇的渔民、日本禅僧、摄影师、厨师、手艺人、极限运动员,有青年旅社的老板、清迈面包房主理人。我们以每个人的「一天」为轴,串联起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活法。
世界上有百万种活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日和手帖,日用即道,探索人与物的关系,全新生活品牌。每个月出版一本特集书,每本书一个主题;定期制造日常用品;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目前已发行:《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生活整理术》、《打包你的人生》、《跟自己说声晚安》、《日用即道》。
新浪微博:@日和手帖微信公众账号:hiyori_techo
作者简介
受访人:
木村宗慎 / 日本茶道家。
枡野俊明 / 日本枯山水和庭院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禅僧大师,日本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主持。
李孟夏 / 资深媒体人、艺术北京品牌总监。
曾焱冰 / VOGUE中国版编辑部主任。
Dick_Ng / 漫画家。
宁远 / 作家,前媒体人。
朱力 / 「作物zowoo」创始人。
任鸿飞 / 独立家具品牌吾舍主理人。
冉翔飞 / 独立设计师。
David Goettler / 德国登山教练,极限运动员。
古屋遥 / 日本映像艺术家、导演、策划及制作人。
Nun / 清迈人,GOOD FOOD GOOD SOUL店主;Farmers’ Market成员。
Paul McDonald / 新墨西哥州建筑师。
Jacob Garcia / 美国电视与广播艺人联合会成员,新闻剪辑师,特技演员。
莲井干生 / 日本摄影师。
Jacques Delorian / 心理学者、营养师、漫画家,私人营养健身指导
张达 / 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没边/boundless」创始人。
陈知音、刘其弈 /深居景德镇,主要以柴烧为媒介,从事艺术和设计创作。
濑尾英男 / 杂志编辑、自由撰稿人。
Ulf Bjoernar Mikalsen / 挪威船匠、渔民,现居挪威Kjerringoey镇。
阮义忠 / 摄影师,曾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撰稿人。
Pierre Sernet /在全球建立了第 一个美术作品网络数据库。
Michael Catalfumo / 布鲁克林的F&C Shoe Rebuilding鞋铺老板,家族手艺第三代传人。
睫毛 / 北平国际青年旅舍、北平咖啡主人。
耀扬 / 北京藏红花餐厅创始人。
黄琦、王甜 / 拙朴工舍主理人。
目录
Feature
【群访】
你每天是如何度过的?
【生活方式】
与勃朗峰为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天一份To Do List
生活之道效率先行
还原食物的自然之道
这个特技演员的生活不一样
旅行是生活的解药
捏泥做陶的拙朴生活
田间劳作与日常生活的转换
深居景德镇的造物夫妻档
诸行无常 草木为师
挪威北部小镇船匠的日常
【人物】
枡野俊明 构筑起整个人生的正是当下
阮义忠 用摄影悟人生
Pierre Sernet 一期一会的人生
Paul McDonald 在新墨西哥州造托斯卡纳
Michael Catalfumo 需要修复的远不只是鞋子
睫毛 有我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鲜花
耀扬 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下去并不容易
莲井干生 在60岁之际给人生按下一次复位键
Regulars
【日用即道】别册
一块餐布 更多用法 不同生活方式
序言
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
在这个地球上,有人朝九晚五地上班,有人旅居他乡、四海为家;有人为梦想默默坚持,有人离群索居、自给自足。我们身边,有人结婚生子,有人独自生活。在这说不尽的种种生活方式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即使在不同日子里,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是一种人生。
在这特集书种,我们收集了二十个生活样本,其中有北极圈附近小镇的渔民、日本禅僧、摄影师、厨师、手艺人、极限运动员,有青年旅社的老板、清迈面包房主理人。我们以每个人的“一天”为轴,串联起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活法。
世界上有百万种活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兴晨
文摘
莲井干生在60岁之际给人生按下一次复位键
“在日本,人们以60岁为一个周期,到了60岁以后,生活便可复位,所以现在我正过着我的新生活。”没错,莲井干生今年60岁了,若以12年为一个循环,这已经是第五个循环。在60岁之际,莲井和年轻时一样,有激情,有梦想。
莲井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学术性的艺术教育,一直也没想过去读艺术学校或者摄影学校。“从根本上讲,应该是我性格驱使的,我很讨厌被人教育这种事情。”莲井在17岁~19岁的时候很想成为一名爵士乐手,可是中途受挫,没有成功。在为了勉强糊口而打工的间隙,莲井和艺术指导M氏结识,于是开始进入摄影这个行业。一开始是以设计师的身份工作,不久之后便作为美术指导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想放弃自己热爱至极的摄影,于是,在30岁的时候我把公司交给朋友打理,开始了自学摄影的生涯。”33岁时,莲井正式开始作为摄影师工作。
莲井在4年前开始为一家名为“BESS”的住宅制造商工作,BESS主要为日本人建造独立木房子,从成立至今已建造了上万栋木质住宅。受当时的社长影响,公司盖了一栋巨蛋型住宅。“我从看到那栋房子起,就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栋。正好4年前,我在长野县茅野市找到了一块很好的土地,就买下来建造了一栋心心念念的巨蛋型住宅。”这栋住宅的硬件几乎可以满足他的每个爱好,而先进的设备更使这栋巨蛋型住宅名扬海外。莲井因为爱好音乐,在家里置办了老式唱片机,拥有一套自己的音响系统。这是他年轻时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可以带着年轻时候的爵士梦想来享受音乐。家里周围没有邻居住户,因此夜里也能把声音放到最大。“一边喝着酒,一边听学生时代的唱片,这算是我现在唯一的乐趣了。”
无论是生活在长野还是东京,莲井休息日的早上通常6点30分起床,“早上的时间非常重要,我可以一边思考新的想法和摄影概念,一边总结方法”。他的另一个爱好是烘烤咖啡,大约每三天烘焙一次豆子,一次200克左右,够喝三天。有时莲井要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发去户外拍摄或是去工作室。若是生活在长野,白天会去山里散步或是开车兜风,在为拍摄取景的同时也放松了身心,“那种状态是因为兴趣而工作”。傍晚时会去附近的有机食材店买食材,回家后做饭,刷碗,之后是听音乐和阅读时间。若是生活在东京,即便是休息日莲井也是照常地整理照片和其他作品,偶尔去代官山走走,买衣服,或是唱片。“因为没有结婚,随意的时间就这样随性地度过。”
赶上忙碌的档期,莲并基本上是周末的后三天住在长野,之后回东京的事务所。然而有时又略显恋家,开车出行的话,从事务所到家也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摄影结束后即使是深夜,他通常也会选择回到长野的家里。“我东京的事务所里到处都是作品,完全不能好好休息。一楼有暗室,三楼有数字制作的工作间一一我的摄影组品大多是我自己修片、润色所以在事务所的时候,基本上是在工作或者睡觉二选一的状态里度过回到长野则会稍微放松
“每天早晨起床没有特别的事情作为开始,会拍拍屋子里墙壁上的光影反射就这样以日复一日的习惯创作出了作品一一《光的样子》,那个时候放在桌子上的东西反射出来的光,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光景。拍摄这些瞬间,似乎成了我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用在了摄影和照片的加工润色处理上,醒着的时间里,差不多有80%的时候被这些事情占据着。
在日本,人们常说60岁为一个周期,到了60岁以后就像重生了,一切将变得不同。莲井在58岁到59岁之间没有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满了60岁后,感觉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果然是感觉到了作为人生的一个周期的复位。”对于12年一个循环来说,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循环了。大概一两年前,莲井想挑战一下新的环境,便索性申请了美国的艺术家签证。在他59岁零8个月的时候签证申请成功。“所以我想这是上天为我60岁开始的人生变化与发展送来的礼物。”2016年5月份他将动身前往纽约。在没有工作保障的情况下,他仍然想试一试。摄影对于他来说是对外沟通的语言,他将不断思考和尝试去摆脱传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方向和生活。
“一年一年,时间确实过得好快,但是我没有强烈地感觉要去珍惜时间,因为对于时间的使用方法,相比我年轻的时候,我一直没有浪费它。确实人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是这是宿命也没有办法。在剩下的时间里享受好时光就够了。”对于人生接下来的阶段,他没有多做打算和计划,“今天的自己要受惠于一直以来充实的工作和个人生活,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也要感谢朋友、父母的理解和包容”。
P134-138
《日和手帖·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在这个地球上,有人朝九晚五地上班,有人旅居他乡、四海为家;有人为梦想默默坚持,有人离群索居、自给自足。我们身边,有人结婚生子,有人独自生活。在这说不尽的种种生活方式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即使在不同日子里,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是一种人生。
《人生有一百万种活法》是日和手帖的第六本特集书,我们收集了二十个生活样本,其中有北极圈附近小镇的渔民、日本禅僧、摄影师、厨师、手艺人、极限运动员,有青年旅社的老板、清迈面包房主理人。我们以每个人的「一天」为轴,串联起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活法。
世界上有百万种活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日和手帖,日用即道,探索人与物的关系,全新生活品牌。每个月出版一本特集书,每本书一个主题;定期制造日常用品;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目前已发行:《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生活整理术》、《打包你的人生》、《跟自己说声晚安》、《日用即道》。
新浪微博:@日和手帖微信公众账号:hiyori_techo
作者简介
受访人:
木村宗慎 / 日本茶道家。
枡野俊明 / 日本枯山水和庭院的主要代表人物,日本禅僧大师,日本古刹建功寺第十八代主持。
李孟夏 / 资深媒体人、艺术北京品牌总监。
曾焱冰 / VOGUE中国版编辑部主任。
Dick_Ng / 漫画家。
宁远 / 作家,前媒体人。
朱力 / 「作物zowoo」创始人。
任鸿飞 / 独立家具品牌吾舍主理人。
冉翔飞 / 独立设计师。
David Goettler / 德国登山教练,极限运动员。
古屋遥 / 日本映像艺术家、导演、策划及制作人。
Nun / 清迈人,GOOD FOOD GOOD SOUL店主;Farmers’ Market成员。
Paul McDonald / 新墨西哥州建筑师。
Jacob Garcia / 美国电视与广播艺人联合会成员,新闻剪辑师,特技演员。
莲井干生 / 日本摄影师。
Jacques Delorian / 心理学者、营养师、漫画家,私人营养健身指导
张达 / 服装设计师,服装品牌「没边/boundless」创始人。
陈知音、刘其弈 /深居景德镇,主要以柴烧为媒介,从事艺术和设计创作。
濑尾英男 / 杂志编辑、自由撰稿人。
Ulf Bjoernar Mikalsen / 挪威船匠、渔民,现居挪威Kjerringoey镇。
阮义忠 / 摄影师,曾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撰稿人。
Pierre Sernet /在全球建立了第 一个美术作品网络数据库。
Michael Catalfumo / 布鲁克林的F&C Shoe Rebuilding鞋铺老板,家族手艺第三代传人。
睫毛 / 北平国际青年旅舍、北平咖啡主人。
耀扬 / 北京藏红花餐厅创始人。
黄琦、王甜 / 拙朴工舍主理人。
目录
Feature
【群访】
你每天是如何度过的?
【生活方式】
与勃朗峰为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每天一份To Do List
生活之道效率先行
还原食物的自然之道
这个特技演员的生活不一样
旅行是生活的解药
捏泥做陶的拙朴生活
田间劳作与日常生活的转换
深居景德镇的造物夫妻档
诸行无常 草木为师
挪威北部小镇船匠的日常
【人物】
枡野俊明 构筑起整个人生的正是当下
阮义忠 用摄影悟人生
Pierre Sernet 一期一会的人生
Paul McDonald 在新墨西哥州造托斯卡纳
Michael Catalfumo 需要修复的远不只是鞋子
睫毛 有我在的地方就一定有鲜花
耀扬 坚定地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下去并不容易
莲井干生 在60岁之际给人生按下一次复位键
Regulars
【日用即道】别册
一块餐布 更多用法 不同生活方式
序言
找到属于自己的活法
在这个地球上,有人朝九晚五地上班,有人旅居他乡、四海为家;有人为梦想默默坚持,有人离群索居、自给自足。我们身边,有人结婚生子,有人独自生活。在这说不尽的种种生活方式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即使在不同日子里,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是一种人生。
在这特集书种,我们收集了二十个生活样本,其中有北极圈附近小镇的渔民、日本禅僧、摄影师、厨师、手艺人、极限运动员,有青年旅社的老板、清迈面包房主理人。我们以每个人的“一天”为轴,串联起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活法。
世界上有百万种活法,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活法就行。
兴晨
文摘
莲井干生在60岁之际给人生按下一次复位键
“在日本,人们以60岁为一个周期,到了60岁以后,生活便可复位,所以现在我正过着我的新生活。”没错,莲井干生今年60岁了,若以12年为一个循环,这已经是第五个循环。在60岁之际,莲井和年轻时一样,有激情,有梦想。
莲井基本上没有接受过学术性的艺术教育,一直也没想过去读艺术学校或者摄影学校。“从根本上讲,应该是我性格驱使的,我很讨厌被人教育这种事情。”莲井在17岁~19岁的时候很想成为一名爵士乐手,可是中途受挫,没有成功。在为了勉强糊口而打工的间隙,莲井和艺术指导M氏结识,于是开始进入摄影这个行业。一开始是以设计师的身份工作,不久之后便作为美术指导独立出来,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想放弃自己热爱至极的摄影,于是,在30岁的时候我把公司交给朋友打理,开始了自学摄影的生涯。”33岁时,莲井正式开始作为摄影师工作。
莲井在4年前开始为一家名为“BESS”的住宅制造商工作,BESS主要为日本人建造独立木房子,从成立至今已建造了上万栋木质住宅。受当时的社长影响,公司盖了一栋巨蛋型住宅。“我从看到那栋房子起,就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栋。正好4年前,我在长野县茅野市找到了一块很好的土地,就买下来建造了一栋心心念念的巨蛋型住宅。”这栋住宅的硬件几乎可以满足他的每个爱好,而先进的设备更使这栋巨蛋型住宅名扬海外。莲井因为爱好音乐,在家里置办了老式唱片机,拥有一套自己的音响系统。这是他年轻时的梦想,现在终于实现,可以带着年轻时候的爵士梦想来享受音乐。家里周围没有邻居住户,因此夜里也能把声音放到最大。“一边喝着酒,一边听学生时代的唱片,这算是我现在唯一的乐趣了。”
无论是生活在长野还是东京,莲井休息日的早上通常6点30分起床,“早上的时间非常重要,我可以一边思考新的想法和摄影概念,一边总结方法”。他的另一个爱好是烘烤咖啡,大约每三天烘焙一次豆子,一次200克左右,够喝三天。有时莲井要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出发去户外拍摄或是去工作室。若是生活在长野,白天会去山里散步或是开车兜风,在为拍摄取景的同时也放松了身心,“那种状态是因为兴趣而工作”。傍晚时会去附近的有机食材店买食材,回家后做饭,刷碗,之后是听音乐和阅读时间。若是生活在东京,即便是休息日莲井也是照常地整理照片和其他作品,偶尔去代官山走走,买衣服,或是唱片。“因为没有结婚,随意的时间就这样随性地度过。”
赶上忙碌的档期,莲并基本上是周末的后三天住在长野,之后回东京的事务所。然而有时又略显恋家,开车出行的话,从事务所到家也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但摄影结束后即使是深夜,他通常也会选择回到长野的家里。“我东京的事务所里到处都是作品,完全不能好好休息。一楼有暗室,三楼有数字制作的工作间一一我的摄影组品大多是我自己修片、润色所以在事务所的时候,基本上是在工作或者睡觉二选一的状态里度过回到长野则会稍微放松
“每天早晨起床没有特别的事情作为开始,会拍拍屋子里墙壁上的光影反射就这样以日复一日的习惯创作出了作品一一《光的样子》,那个时候放在桌子上的东西反射出来的光,每天都有不一样的光景。拍摄这些瞬间,似乎成了我每天早上要做的事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用在了摄影和照片的加工润色处理上,醒着的时间里,差不多有80%的时候被这些事情占据着。
在日本,人们常说60岁为一个周期,到了60岁以后就像重生了,一切将变得不同。莲井在58岁到59岁之间没有察觉发生了什么变化,但是满了60岁后,感觉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果然是感觉到了作为人生的一个周期的复位。”对于12年一个循环来说,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循环了。大概一两年前,莲井想挑战一下新的环境,便索性申请了美国的艺术家签证。在他59岁零8个月的时候签证申请成功。“所以我想这是上天为我60岁开始的人生变化与发展送来的礼物。”2016年5月份他将动身前往纽约。在没有工作保障的情况下,他仍然想试一试。摄影对于他来说是对外沟通的语言,他将不断思考和尝试去摆脱传统,在新的环境中找到新的方向和生活。
“一年一年,时间确实过得好快,但是我没有强烈地感觉要去珍惜时间,因为对于时间的使用方法,相比我年轻的时候,我一直没有浪费它。确实人生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是这是宿命也没有办法。在剩下的时间里享受好时光就够了。”对于人生接下来的阶段,他没有多做打算和计划,“今天的自己要受惠于一直以来充实的工作和个人生活,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也要感谢朋友、父母的理解和包容”。
P134-138
ISBN | 9787508657615,7508657616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 苏静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