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童年:中国神话传说 9787552210927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文明的童年:中国神话传说》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1流动的精神家园——中国神传说的著录及特点
早期与神话传说相关的文献
与历史真实的纠结
演化中的故事
激扬的人文精神
2探索无限的渴望——天地开辟与万物有灵神话
开天辟地神话
天圆地方神话
天文谱系神话
万物有灵神话
3善与美的退想——人类起源和创造发明神话
人本主义与人类起源的神话
天人结合与部族起源的传说
民族向心力与氏族战争的神话
追求文明与创造发明的神话
4困境不能阻止的脚步——英雄和灾难神话
歌颂辛勤奉献的神话
弘扬不懈进取的神话
倡导勇敢抗争的神话
英雄崇拜与少数民族史诗
5民族文化的渊薮——中国神话传说的影响
文化建设的起点
艺术创新的源泉
民族风俗的根基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羿为人们除害,使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人们都十分感念他的功德。但天帝和他的妻子却并不高兴,因为羿射死了他们的九个儿子。天帝怀恨不已,取消了羿的天神身份,拒绝他重返天庭。从此,羿就只好生活在人间了。羿由神降为人,与赫拉克勒斯由人升格为神,结局恰好相反。中国神话突出的是羿的为公为民的圣贤情怀,而古希腊神话强调的是赫拉克勒斯令人崇拜的神勇,体现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牺牲精神的就可被称为英雄,而在西方文化里,英雄的首要因素可能是具有常人没有的超凡能力。尽管如此,有关羿与赫拉克勒斯的神话最终都体现出了主人公英勇无畏的气概。
如果说羿是中国神话中勇于斗争、不怕牺牲的英勇战士,那么刑天就是中国神话中敢于反抗、永不妥协的悲壮英雄。
刑天本为炎帝近臣,自炎帝在阪泉败于黄帝后,刑天一直不甘失败,不愿意屈从于黄帝的统治。终于,他一人手执利斧和盾牌,直杀上黄帝宫门之前,要与黄帝争夺帝位。双方杀得天昏地暗,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砍下了头颅。刑天虽已身首异处,但雄心不死,志气不泯,又再次站了起来。他以两乳为双目,把肚脐当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誓与黄帝再决雌雄。刑天虽然失败,但他的这种虽死不屈,勇敢抗争的精神却一直深受后人的称赞。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写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对这位悲壮的英雄予以由衷的赞美。
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国人之所以颂扬胆敢反抗黄帝的刑天,完全是被刑天的敢于抗争、永不言败的精神所震撼。同时,对刑天的颂扬表明了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善良的品性:同情弱者,同情末路英雄。
ISBN9787552210927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作者方铭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