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上)》《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下)》共两册。《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套装共2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知识界为中心,首次对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具体包括“民族复兴思潮的历史考察”“民主政治与民族复兴”“经济建设与民族复兴”“学术研究与民族复兴”“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等部分。
作者简介
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民国思想文化史。著有《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梁漱溟与胡适:文化保守主义与西化思潮的比较》《张君劢学术思想评传》《梁漱溟学术思想评传》《晚清思想史》《民国思想史论》等。
目录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上)》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章节结构
三几个关键词的说明
第一章民族复兴思潮的历史考察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复兴思想的萌发
(一)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口号
(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想
(三)国粹派的“古学复兴”主张
二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一)李大钊的“青春中华之创造”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
(二)孙中山的“大中华民族”和“要恢复民族地位”必先“恢复民族精神”的思想
(三)“东方文化派”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
三“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
(一)民族危机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
(二)费希特民族复兴思想的系统传入及其影响
(三)蒋介石及国民党人对民族复兴思潮形成的推动
(四)知识界关于民族复兴问题的讨论
四“七七”后:民族复兴思潮的高涨
(一)“抗战建国”与民族复兴
(二)“民族复兴节”的设立和纪念
(三)中国共产党有限度地使用“民族复兴”的话语
第二章民主政治与民族复兴
一为什么要实行民主政治
(一)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救亡图存
(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三)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国家认同
(四)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民族复兴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民主还是独裁
(一)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的价值比较
(二)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的现状分析
(三)中国的政治出路是民主还是专制或独裁
(四)国难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选择
三宪政运动的兴起与宪法的制定
(一)“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
(二)“五五宪草”的制定及其批评
(三)“七七”后的两次宪政运动
(四)战后围绕制定宪法的斗争
第三章发展经济与民族复兴
一民族复兴必须发展经济
(一)中国经济的落后状况
(二)经济落后的原因分析
(三)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四)发展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二发展经济的道路选择
(一)“以农立国”论的由来
(二)批评“以农立国”论
(三)反驳“以工立国”论
(四)其他主张的提出及争论
三发展经济的制度选择
(一)“九一八”后“苏俄热”的兴起
(二)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三)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四)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
……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下)》
文摘
版权页:
国防参议会作为“统一战线初期的一种组织形式”,虽然对于团结在野党派、社会团体和社会名流共同抗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一来由于它的人数太少,无法包容广泛意见,甚至一些重要党派和社会团体(如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都没有其代表,二来它的职权十分有限,仅能听取当局的报告和表达对报告的意见,充其量只是一个咨询机构,而不是民意机关,所以很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因此它成立不久,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在野党派、社会团体和不少社会名流即纷纷要求国民党或重新成立民意机关,或改组国防参议会,扩大其人数和职权,使它真正具有民意机关的性质。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之前,张君劢、梁漱溟、左舜生、黄炎培、沈钧儒、罗文干、马君武、李璜、杨赓陶9人联名向当局呈递四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仅仅设立国防参议会还不够,还应成立有各党各派和各方代表参加的民意机关。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上)》《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下)》共两册。《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套装共2册)》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媒体推荐
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知识界为中心,首次对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具体包括“民族复兴思潮的历史考察”“民主政治与民族复兴”“经济建设与民族复兴”“学术研究与民族复兴”“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等部分。
作者简介
郑大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思想史研究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尤其是民国思想文化史。著有《梁漱溟与现代新儒学》《梁漱溟与胡适:文化保守主义与西化思潮的比较》《张君劢学术思想评传》《梁漱溟学术思想评传》《晚清思想史》《民国思想史论》等。
目录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上)》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章节结构
三几个关键词的说明
第一章民族复兴思潮的历史考察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复兴思想的萌发
(一)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口号
(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想
(三)国粹派的“古学复兴”主张
二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的发展
(一)李大钊的“青春中华之创造”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
(二)孙中山的“大中华民族”和“要恢复民族地位”必先“恢复民族精神”的思想
(三)“东方文化派”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
三“九一八”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
(一)民族危机与民族复兴思潮的形成
(二)费希特民族复兴思想的系统传入及其影响
(三)蒋介石及国民党人对民族复兴思潮形成的推动
(四)知识界关于民族复兴问题的讨论
四“七七”后:民族复兴思潮的高涨
(一)“抗战建国”与民族复兴
(二)“民族复兴节”的设立和纪念
(三)中国共产党有限度地使用“民族复兴”的话语
第二章民主政治与民族复兴
一为什么要实行民主政治
(一)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救亡图存
(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三)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国家认同
(四)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民族复兴
二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民主还是独裁
(一)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的价值比较
(二)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的现状分析
(三)中国的政治出路是民主还是专制或独裁
(四)国难中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选择
三宪政运动的兴起与宪法的制定
(一)“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
(二)“五五宪草”的制定及其批评
(三)“七七”后的两次宪政运动
(四)战后围绕制定宪法的斗争
第三章发展经济与民族复兴
一民族复兴必须发展经济
(一)中国经济的落后状况
(二)经济落后的原因分析
(三)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四)发展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二发展经济的道路选择
(一)“以农立国”论的由来
(二)批评“以农立国”论
(三)反驳“以工立国”论
(四)其他主张的提出及争论
三发展经济的制度选择
(一)“九一八”后“苏俄热”的兴起
(二)知识界的社会主义思潮
(三)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
(四)计划经济还是自由经济
……
《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下)》
文摘
版权页:
国防参议会作为“统一战线初期的一种组织形式”,虽然对于团结在野党派、社会团体和社会名流共同抗日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一来由于它的人数太少,无法包容广泛意见,甚至一些重要党派和社会团体(如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都没有其代表,二来它的职权十分有限,仅能听取当局的报告和表达对报告的意见,充其量只是一个咨询机构,而不是民意机关,所以很不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因此它成立不久,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在野党派、社会团体和不少社会名流即纷纷要求国民党或重新成立民意机关,或改组国防参议会,扩大其人数和职权,使它真正具有民意机关的性质。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之前,张君劢、梁漱溟、左舜生、黄炎培、沈钧儒、罗文干、马君武、李璜、杨赓陶9人联名向当局呈递四点建议,其中之一就是认为仅仅设立国防参议会还不够,还应成立有各党各派和各方代表参加的民意机关。
ISBN | 9787516199251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郑大华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