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史论丛(2016年第1期·总第4期)》内容包括:跟随实践发展把握经济史研究对象,史料整理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从地缘到业缘:近代天津钱业公会组织结构初探等。
作者简介
魏明孔,男,汉族,1956年9月生,甘肃皋兰人,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1978年3月-1982年1月,于西北师范大学上大学。1982年3月-1985年1月,于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6月,于首都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3月-1992年1月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1992年2月-1994年8月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7年7月-2001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河北大学兼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史、区域经济。
隋福民,男,1972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阜蒙县。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1994年至1997年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北京长城无线电厂工作;1998年至2001年在方正集团等单位工作;200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09年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现代经济史。
目录
跟随实践发展把握经济史研究对象(郑有贵)/1
史料整理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刘文远)/17
从地缘到业缘:近代天津钱业公会组织结构初探(孙睿)/35
王安石青苗法利率考(彭波)/55
同光时期晋商当铺的经营管理与营业制度
——以大名恒裕典信稿的解读为中心(王中良)/8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对大国农业的思考(韩锋隋福民)/120
无锡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历史借鉴研究(无锡民企传承课题组)/142
农村非农就业的历史变迁——以无锡、保定为例(隋福民)/153
文摘
版权页:
农村副业的经营历史悠久,不论是中国南方还是中国北方,农户在生产生活中都依赖副业。为了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民一般经营一些小手工业、小商业,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很多农户都是兼营。这些小手工业和小商业就是副业所包含的内容。除此之外,养殖业一般也归为农村的副业,但养殖业不属于非农就业的范畴。由此可见,副业和非农就业的含义不尽相同。副业实际上还可以细分,有些副业偏向于农业,与农业的关系紧密,比如养殖等,这些称之为“农副业”;有些副业偏向于工业,与农业的距离似乎稍远一些,比如冶炼、锻造等,这些可以称之为“工副业”。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加以区分,总体论述时,我们不做具体的区分。
另外,近代中国农村的副业发展,多以家庭个体经营的形式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副业逐渐转换成集体副业,即主要是社队企业的形式。家庭副业经营仍然存在,但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社队企业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农民一部分人从事个体家庭的副业经营,另一部分人则进入乡镇企业上班,成为集体企业中的员工。学界习惯上把这种非农就业形式称作“不离土不离乡”。
2.本地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型非农就业
这也是兼营型的非农就业,即在从事非农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农业,当然,由于时间资源的限制,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型农民并不一定亲自、全程参与农业的生产,但是该农户一定是保留了自己的土地占有权和收益权。他可以通过雇用劳动力的方式或者由村集体统一耕种自己出钱等方式来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在农忙时适当放弃非农业,从而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然后,农闲时再全力经营非农业。与本地以农业为主的兼业型非农就业形式一样,这种就业形式也是从纯粹农业转向纯粹非农业的过渡形式。这种形式在近代农村中存在,但不是主流。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占比可能高于北方商品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的占比。之所以农村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来维持H己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及各种保障达不到农户的预期,因此,一般农户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当然,不放弃土地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农业经营所束缚,因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经营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已经日渐减少。再加上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脚步也在逐渐加快,农地流转可以达到既保留自己的所有权,又无须自己投入劳动的双重目的。
《中国经济史论丛(2016年第1期·总第4期)》内容包括:跟随实践发展把握经济史研究对象,史料整理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从地缘到业缘:近代天津钱业公会组织结构初探等。
作者简介
魏明孔,男,汉族,1956年9月生,甘肃皋兰人,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1978年3月-1982年1月,于西北师范大学上大学。1982年3月-1985年1月,于西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94年9月-1997年6月,于首都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5年3月-1992年1月先后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助教、讲师。1992年2月-1994年8月任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1997年7月-2001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河北大学兼职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史、区域经济。
隋福民,男,1972年12月出生于辽宁省阜蒙县。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理事。1994年至1997年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北京长城无线电厂工作;1998年至2001年在方正集团等单位工作;200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2009年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现代经济史。
目录
跟随实践发展把握经济史研究对象(郑有贵)/1
史料整理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刘文远)/17
从地缘到业缘:近代天津钱业公会组织结构初探(孙睿)/35
王安石青苗法利率考(彭波)/55
同光时期晋商当铺的经营管理与营业制度
——以大名恒裕典信稿的解读为中心(王中良)/8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对大国农业的思考(韩锋隋福民)/120
无锡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历史借鉴研究(无锡民企传承课题组)/142
农村非农就业的历史变迁——以无锡、保定为例(隋福民)/153
文摘
版权页:
农村副业的经营历史悠久,不论是中国南方还是中国北方,农户在生产生活中都依赖副业。为了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农民一般经营一些小手工业、小商业,但是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很多农户都是兼营。这些小手工业和小商业就是副业所包含的内容。除此之外,养殖业一般也归为农村的副业,但养殖业不属于非农就业的范畴。由此可见,副业和非农就业的含义不尽相同。副业实际上还可以细分,有些副业偏向于农业,与农业的关系紧密,比如养殖等,这些称之为“农副业”;有些副业偏向于工业,与农业的距离似乎稍远一些,比如冶炼、锻造等,这些可以称之为“工副业”。需要的时候,我们会加以区分,总体论述时,我们不做具体的区分。
另外,近代中国农村的副业发展,多以家庭个体经营的形式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副业逐渐转换成集体副业,即主要是社队企业的形式。家庭副业经营仍然存在,但比重很小。改革开放后,社队企业逐步发展为乡镇企业,农民一部分人从事个体家庭的副业经营,另一部分人则进入乡镇企业上班,成为集体企业中的员工。学界习惯上把这种非农就业形式称作“不离土不离乡”。
2.本地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型非农就业
这也是兼营型的非农就业,即在从事非农业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农业,当然,由于时间资源的限制,以非农业为主的兼业型农民并不一定亲自、全程参与农业的生产,但是该农户一定是保留了自己的土地占有权和收益权。他可以通过雇用劳动力的方式或者由村集体统一耕种自己出钱等方式来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在农忙时适当放弃非农业,从而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然后,农闲时再全力经营非农业。与本地以农业为主的兼业型非农就业形式一样,这种就业形式也是从纯粹农业转向纯粹非农业的过渡形式。这种形式在近代农村中存在,但不是主流。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占比可能高于北方商品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的占比。之所以农村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来维持H己的生存和发展,主要是因为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及各种保障达不到农户的预期,因此,一般农户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当然,不放弃土地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被农业经营所束缚,因为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经营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已经日渐减少。再加上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脚步也在逐渐加快,农地流转可以达到既保留自己的所有权,又无须自己投入劳动的双重目的。
| ISBN | 9787520102391 |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作者 | 魏明孔 |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