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摄像基础》适合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影视、新闻、文秘等专业学生使用,同时可以作为电视台、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人员、电教人员,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单光磊,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水利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中国摄影教育教育优 秀教学奖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获得者,第六届中国摄影教育终身成就奖“红烛奖”获得者。现任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
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及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拍摄、编导教学录像片10部,其中2部获山东省优 秀电教教材三等奖。拍摄、编导电视专题片12部,有2部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
目录
模块一摄像基础知识001
单元一摄像概述002
一、摄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002
二、摄像工作特点和要求003
三、摄像技术的应用004
四、摄像师的基本素质004
思考与练习006
单元二电视画面007
第一节电视画面概念007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地位和作用008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特点008
思考与练习012
模块二摄像机的结构和操作013
单元一摄像机的结构和原理014
第一节摄像机的工作原理014
第二节摄像机的结构和功能015
一、镜头015
二、摄像单元018
三、录像单元020
四、寻像器021
五、附件022
六、输入与输出接口022
七、按钮、开关023
第三节摄像机的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023
一、摄像机的分类023
二、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026
思考与练习026
实训项目027
单元二摄像机的基本操作028
第一节摄像机的基本操作028
一、拍摄前的准备028
二、摄像操作程序029
第二节主要功能的运用技巧030
一、白平衡调整030
二、光圈的运用030
三、调整焦距的方法031
四、聚焦032
第三节摄像机的操作要求033
第四节摄像机的维护035
思考与练习036
实训项目036
模块三摄像造型037
单元一摄像构图038
第一节摄像构图的概念038
第二节摄像构图的特性038
第三节摄像构图的结构要素039
一、主体039
二、陪体040
三、环境040
第四节摄像构图的形式要素042
一、光线042
二、色彩042
三、影调044
四、线条046
五、质感和立体感046
第五节摄像构图景别的划分047
一、景别的定义047
二、景别的划分和特点047
第六节拍摄角度对构图的影响052
一、水平角度052
二、垂直角度054
第七节摄像的构图形式055
一、根据构图的内在性质分类055
二、根据构图的外形结构分类057
思考与练习060
实训项目060
单元二摄像用光061
第一节摄像用光的作用061
第二节光的基本知识062
一、光的本质062
二、光的计量单位063
三、色温与显色性065
第三节摄像用光与造型066
一、摄像用光的种类066
二、光质与造型067
三、光位与造型068
四、光型与造型070
五、光色与造型072
六、光比与造型073
第四节摄像用光的方法073
一、自然光的运用073
二、人工光的运用075
三、三点布光法075
四、混合光的运用077
思考与练习078
实训项目078
单元三固定画面080
第一节固定画面的概念080
第二节固定画面的特点和功用081
一、固定画面的特点081
二、固定画面的功用082
第三节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082
第四节固定画面的局限和不足083
思考与练习083
实训项目083
单元四运动画面085
第一节运动画面的概念085
第二节运动摄像的种类和特点086
一、推镜头086
二、拉镜头088
三、摇镜头090
四、移镜头092
五、升降镜头094
六、跟镜头096
第三节运动摄像的综合运用098
一、画面特点和作用098
二、拍摄注意事项099
思考与练习099
实训项目100
模块四摄像场面调度以及画面组接规律101
单元一摄像场面调度102
第一节摄像场面调度的概念102
第二节摄像场面调度的作用和特点103
一、摄像场面调度的作用103
二、摄像场面调度的特点104
第三节轴线以及规律的运用105
一、轴线的概念105
二、轴线的规律105
第四节三角形机位布局方法110
一、三角形原理110
二、机位布局方法110
思考与练习115
实训项目115
单元二电视画面组接规律116
第一节蒙太奇116
一、蒙太奇的概念116
二、蒙太奇的主要功能117
三、蒙太奇的种类117
四、蒙太奇句型119
第二节画面组接的原则120
一、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20
二、位置、方向和运动的匹配性120
三、景别和角度的流畅性121
四、动接动、静接静121
五、影调和色彩的统一性122
第三节画面组接的技巧122
一、无技巧组接122
二、技巧组接127
思考与练习128
实训项目128
模块五专题摄像实训129
项目一日常活动摄像130
一、实训目的130
二、学时130
三、实训条件130
四、实训内容130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130
项目二微电影创作131
一、实训目的131
二、学时131
三、实训条件131
四、实训内容131
五、实训步骤131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132
七、实训考核成绩132
参考文献133
序言
本书是根据摄像教育的实际需要,结合摄像技艺的最新发展,针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编写的一门专业基础教材;是结合多年的影视教学研究和影视制作生产实践,本着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原则,编排内容,其目的是满足新形势下的影视艺术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先进,学以致用
内容传统与现代融合,学以致用。本书的编写以传统摄像理论为基础,注重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将数字设备作为重点,不管是原理部分,还是对各种具体操作技巧的介绍,都是以数字摄像知识为主线,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精神。
2.图文并茂,编排新颖
书中引用了大量典型实用的影视图例,选用了经典影片的片段,做到了图文并茂,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内容编排,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摄像技艺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按照模块化格式编排,也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理论够用,注重实践
本书打破传统教材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必要理论知识阐述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性、技能型知识讲解,并在每个单元后面,设计了实训内容,最后一个模块,安排了综合专题实训环节,通过多个不同层级项目的实践,提升学习者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本书由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获得者、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单光磊副教授进行前期书稿框架设计和最后统稿,并负责模块一、模块二和模块五内容的撰写。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瑞利副教授负责模块三中单元一、单元三、单元四内容的撰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吴小明副教授负责模块四内容的撰写。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影视专业谢金勇教师负责部分图例的编排以及模块三中单元二内容的撰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关玉峰撰写了专题摄像实训部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韩娜撰写了单元实训部分。
本书邀请了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影视艺术方向硕士导师董丛斌副教授以及山东东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牟军,对本书进行了认真审阅,并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编 者
2016年11月于山东·日照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作为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行,大体就可以做到“平”。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
3.清
清,即保证画面的清晰,主要是保证主体物的清晰,不是要求画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清晰。
要获得清晰的图像,首先在拍摄前要检查镜头的清洁度,如果镜头上有污点,应用专业的镜头清洁工具进行清理。其次,要保证聚焦准确。为了获得聚焦准确的画面,可采用长焦聚焦法。长焦聚焦法,即无论主体远近,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
当被摄物体沿纵深运动时,为保证物体始终清晰,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如缩短焦距、加大物距、减小光圈等;三是采用跟摄,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
4.准
准,包含三层意思:构图准;聚焦准;色彩还原准。
构图准:取景构图准是对准的要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聚焦、光圈、白平衡调整都是硬的标准,而构图则不同,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无法代替摄像人员的取景。
构图的准又包含很多内容,具体如下。
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的布局安排。
②形状、线条、色彩、质感、立体感等构图要素的表现(构图要素)。
③正、侧、斜、背、平、仰、俯、顶拍摄角度高度的选择(机位的选择》。
④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的运用。
⑤推、拉、摇、移、跟运动镜头的拍摄,及起幅落幅的确定(运动技巧的运用)。
这些都要做到准确、完美。构图的“准”能使得画面更好地表现内容,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聚焦要准: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对主、陪体变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号,或试验后再拍,做到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这样图像才能在整个过程都保持清晰。
色彩还原准:首先通过选取适当的光圈和控制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使得拍摄的图像符合要求。其次,根据光线的色温情况或拍摄要求,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摄像基础》适合于普通高等院校艺术、影视、新闻、文秘等专业学生使用,同时可以作为电视台、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宣传人员、电教人员,以及广大摄影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单光磊,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副教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高校摄影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水利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中国摄影教育教育优 秀教学奖获得者,第三届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获得者,第六届中国摄影教育终身成就奖“红烛奖”获得者。现任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
长期从事摄影、摄像及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拍摄、编导教学录像片10部,其中2部获山东省优 秀电教教材三等奖。拍摄、编导电视专题片12部,有2部在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
目录
模块一摄像基础知识001
单元一摄像概述002
一、摄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002
二、摄像工作特点和要求003
三、摄像技术的应用004
四、摄像师的基本素质004
思考与练习006
单元二电视画面007
第一节电视画面概念007
第二节电视画面的地位和作用008
第三节电视画面的特点008
思考与练习012
模块二摄像机的结构和操作013
单元一摄像机的结构和原理014
第一节摄像机的工作原理014
第二节摄像机的结构和功能015
一、镜头015
二、摄像单元018
三、录像单元020
四、寻像器021
五、附件022
六、输入与输出接口022
七、按钮、开关023
第三节摄像机的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023
一、摄像机的分类023
二、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026
思考与练习026
实训项目027
单元二摄像机的基本操作028
第一节摄像机的基本操作028
一、拍摄前的准备028
二、摄像操作程序029
第二节主要功能的运用技巧030
一、白平衡调整030
二、光圈的运用030
三、调整焦距的方法031
四、聚焦032
第三节摄像机的操作要求033
第四节摄像机的维护035
思考与练习036
实训项目036
模块三摄像造型037
单元一摄像构图038
第一节摄像构图的概念038
第二节摄像构图的特性038
第三节摄像构图的结构要素039
一、主体039
二、陪体040
三、环境040
第四节摄像构图的形式要素042
一、光线042
二、色彩042
三、影调044
四、线条046
五、质感和立体感046
第五节摄像构图景别的划分047
一、景别的定义047
二、景别的划分和特点047
第六节拍摄角度对构图的影响052
一、水平角度052
二、垂直角度054
第七节摄像的构图形式055
一、根据构图的内在性质分类055
二、根据构图的外形结构分类057
思考与练习060
实训项目060
单元二摄像用光061
第一节摄像用光的作用061
第二节光的基本知识062
一、光的本质062
二、光的计量单位063
三、色温与显色性065
第三节摄像用光与造型066
一、摄像用光的种类066
二、光质与造型067
三、光位与造型068
四、光型与造型070
五、光色与造型072
六、光比与造型073
第四节摄像用光的方法073
一、自然光的运用073
二、人工光的运用075
三、三点布光法075
四、混合光的运用077
思考与练习078
实训项目078
单元三固定画面080
第一节固定画面的概念080
第二节固定画面的特点和功用081
一、固定画面的特点081
二、固定画面的功用082
第三节固定画面的拍摄要求082
第四节固定画面的局限和不足083
思考与练习083
实训项目083
单元四运动画面085
第一节运动画面的概念085
第二节运动摄像的种类和特点086
一、推镜头086
二、拉镜头088
三、摇镜头090
四、移镜头092
五、升降镜头094
六、跟镜头096
第三节运动摄像的综合运用098
一、画面特点和作用098
二、拍摄注意事项099
思考与练习099
实训项目100
模块四摄像场面调度以及画面组接规律101
单元一摄像场面调度102
第一节摄像场面调度的概念102
第二节摄像场面调度的作用和特点103
一、摄像场面调度的作用103
二、摄像场面调度的特点104
第三节轴线以及规律的运用105
一、轴线的概念105
二、轴线的规律105
第四节三角形机位布局方法110
一、三角形原理110
二、机位布局方法110
思考与练习115
实训项目115
单元二电视画面组接规律116
第一节蒙太奇116
一、蒙太奇的概念116
二、蒙太奇的主要功能117
三、蒙太奇的种类117
四、蒙太奇句型119
第二节画面组接的原则120
一、画面内容的逻辑性120
二、位置、方向和运动的匹配性120
三、景别和角度的流畅性121
四、动接动、静接静121
五、影调和色彩的统一性122
第三节画面组接的技巧122
一、无技巧组接122
二、技巧组接127
思考与练习128
实训项目128
模块五专题摄像实训129
项目一日常活动摄像130
一、实训目的130
二、学时130
三、实训条件130
四、实训内容130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130
项目二微电影创作131
一、实训目的131
二、学时131
三、实训条件131
四、实训内容131
五、实训步骤131
六、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132
七、实训考核成绩132
参考文献133
序言
本书是根据摄像教育的实际需要,结合摄像技艺的最新发展,针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编写的一门专业基础教材;是结合多年的影视教学研究和影视制作生产实践,本着先进性、新颖性、实用性的原则,编排内容,其目的是满足新形势下的影视艺术教学发展的需要。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先进,学以致用
内容传统与现代融合,学以致用。本书的编写以传统摄像理论为基础,注重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将数字设备作为重点,不管是原理部分,还是对各种具体操作技巧的介绍,都是以数字摄像知识为主线,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精神。
2.图文并茂,编排新颖
书中引用了大量典型实用的影视图例,选用了经典影片的片段,做到了图文并茂,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内容编排,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摄像技艺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按照模块化格式编排,也会大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3.理论够用,注重实践
本书打破传统教材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必要理论知识阐述基础上,加大了实践性、技能型知识讲解,并在每个单元后面,设计了实训内容,最后一个模块,安排了综合专题实训环节,通过多个不同层级项目的实践,提升学习者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本书由中国摄影教育“红烛奖”获得者、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单光磊副教授进行前期书稿框架设计和最后统稿,并负责模块一、模块二和模块五内容的撰写。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高瑞利副教授负责模块三中单元一、单元三、单元四内容的撰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吴小明副教授负责模块四内容的撰写。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影视专业谢金勇教师负责部分图例的编排以及模块三中单元二内容的撰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关玉峰撰写了专题摄像实训部分,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韩娜撰写了单元实训部分。
本书邀请了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影视艺术方向硕士导师董丛斌副教授以及山东东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牟军,对本书进行了认真审阅,并提出许多修改意见。
编 者
2016年11月于山东·日照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如果是肩扛摄像机操作,应当利用画面中景物的垂直线,站立的人物或水平线条作为参考,校正寻像器边框与这些线条相平行,大体就可以做到“平”。如果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确保画面地平线的关键是摆平三脚架。
3.清
清,即保证画面的清晰,主要是保证主体物的清晰,不是要求画面上的任何物体都清晰。
要获得清晰的图像,首先在拍摄前要检查镜头的清洁度,如果镜头上有污点,应用专业的镜头清洁工具进行清理。其次,要保证聚焦准确。为了获得聚焦准确的画面,可采用长焦聚焦法。长焦聚焦法,即无论主体远近,都要先把镜头推到焦距最长的位置,调整聚焦环使图像清晰,因为这时的景深短,调出的焦点准确,然后再拉到所需的合适的焦距位置进行拍摄。
当被摄物体沿纵深运动时,为保证物体始终清晰,一是随着被摄物体的移动相应地不断调整镜头聚焦;二是按照加大景深的办法做一些调整,如缩短焦距、加大物距、减小光圈等;三是采用跟摄,始终保持摄像机和被摄物之间的距离不变。
4.准
准,包含三层意思:构图准;聚焦准;色彩还原准。
构图准:取景构图准是对准的要求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聚焦、光圈、白平衡调整都是硬的标准,而构图则不同,自动化程度再高也无法代替摄像人员的取景。
构图的准又包含很多内容,具体如下。
①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的布局安排。
②形状、线条、色彩、质感、立体感等构图要素的表现(构图要素)。
③正、侧、斜、背、平、仰、俯、顶拍摄角度高度的选择(机位的选择》。
④远、全、中、近、特各种景别的运用。
⑤推、拉、摇、移、跟运动镜头的拍摄,及起幅落幅的确定(运动技巧的运用)。
这些都要做到准确、完美。构图的“准”能使得画面更好地表现内容,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聚焦要准:拍摄的画面中主体应是清晰的。对主、陪体变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号,或试验后再拍,做到一次到位,聚焦清晰。
对有一定景深要求的画面,可采用小光圈、短焦距或远距离拍摄。在拍摄变焦的推镜头时,也应先在长焦时调好聚焦,再回到广角,从广角开始推,这样图像才能在整个过程都保持清晰。
色彩还原准:首先通过选取适当的光圈和控制被摄景物的亮度范围,使得拍摄的图像符合要求。其次,根据光线的色温情况或拍摄要求,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ISBN | 9787122291455 |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 单光磊 |
尺寸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