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中国科学院机械工程系列规划教材·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规划教材: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可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辅助教材,也可供近机类和非机类学生、考研人员及青年教师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知识结构
1.2基本要求
1.3重点
1_4思考题
第2章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2.1知识结构
2.2基本要求
2.3重点与难点
2.4典型例题
2.5思考题
2.6习题
2.7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知识结构
3.2基本要求
3.3重点与难点
3.4典型例题
3.5思考题
3.6习题
3.7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1知识结构
4.2基本要求
4.3重点与难点
4.4典型例题
4.5思考题
4.6习题
4.7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5.1知识结构
5.2基本要求
5.3重点与难点
5.4典型例题
5.5思考题
5.6习题
5.7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6.1知识结构
6.2基本要求
6.3重点与难点
6.4典型例题
6.5思考题
6.6习题
6.7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7.1知识结构
7.2基本要求
7.3重点与难点
7.4典型例题
7.5思考题
7.6习题
7.7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轮系及其设计
8.1知识结构
8.2基本要求
8.3重点与难点
8.4典型例题
8.5思考题
8.6习题
8.7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其他常用机构
9.1知识结构
9.2基本要求
9.3重点与难点
9.4典型例题
9.5思考题
9.6习题
9.7习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平衡
10.1知识结构
10.2基本要求
10.3重点与难点
10.4典型例题
10.5思考题
10.6习题
10.7习题参考答案
第11章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
11.1知识结构
11.2基本要求
11.3重点与难点
11.4典型例题
11.5思考题
11.6习题
11.7习题参考答案
第12章机城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
12.1知识结构
12.2基本要求
12.3重点与难点
12.4典型例题
12.5思考题
12.6习题
12.7习题参考答案
第13章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3.1知识结构
13.2基本要求
13.3重点与难点
13.4典型例题
13.5思考题
13.6习题
13.7习题参考答案
第14章自测题
自测题1
自测题2
自测题3
自测题4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平衡力是指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知外力以及当该机械按给定规律运动时其各构件的惯性力相平衡的未知外力。机械乎衡力的确定对于设计新的机械及合理地使用现有机械,充分挖掘机械的生产潜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机构在整个运动循环中的不同位置上所求得的平衡力或平衡力偶矩是变化的。因此,为了保持机构能按规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必须提供这样一个原动机,它的驱动力矩能够精确地按我们所要求的平衡力偶矩的变化规律面变化,否则,机构就不能按规定的运动规律而运动。然而,在工程实际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原动机。实际上,各种机器都是不可能严格地按我们所预期的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这就需要对机构的运动进行调节,详见第11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有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能满足一般工程中的要求。不过,图解法过于繁杂,费时较多,精确度也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对机构进行力分析,特别是要对机构的一个运动循环中一系列位置进行力分析时,多采用解析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图解法的求解过程详见教材中第12章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
因为动态静力分析法是把惯性力作为已知力的,所以它是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不受未知外力作用的杆组是静定的,所以首先要从外力已知的杆组开始,依次对各杆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拆出的各杆组上应不作用有未知的外力,直至分析到作用有未知平衡力的构件,把各运动副中约束反力和所需施加于机构上的平衡力全部求出。因为工程上一般情况是已知工艺阻力,所以动态静力分析常是从远离原动件的杆组开始。若驱动力或驱动力矩已知时,要求出作用于某一构件上的平衡力时,则首先利用虚位移原理求出生产阻力,再依次对各杆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直至分析到作用有未知平衡力的构件。教材中建立了各杆组的数学模型,将这些公式编写成子程序,待需要时逐个调用。子程序及调用方法详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王淑仁,2006)。
平衡力也可以用虚位移原理的方法求出,通常把它称为简易求法,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工程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机构所受的已知外力和各构件的惯性力直接求出所需施加于机构上的平衡力。
《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中国科学院机械工程系列规划教材·国家工科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地规划教材: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可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学习机械原理的辅助教材,也可供近机类和非机类学生、考研人员及青年教师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知识结构
1.2基本要求
1.3重点
1_4思考题
第2章机构的组成原理及结构分析
2.1知识结构
2.2基本要求
2.3重点与难点
2.4典型例题
2.5思考题
2.6习题
2.7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3.1知识结构
3.2基本要求
3.3重点与难点
3.4典型例题
3.5思考题
3.6习题
3.7习题参考答案
第4章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4.1知识结构
4.2基本要求
4.3重点与难点
4.4典型例题
4.5思考题
4.6习题
4.7习题参考答案
第5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5.1知识结构
5.2基本要求
5.3重点与难点
5.4典型例题
5.5思考题
5.6习题
5.7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6.1知识结构
6.2基本要求
6.3重点与难点
6.4典型例题
6.5思考题
6.6习题
6.7习题参考答案
第7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7.1知识结构
7.2基本要求
7.3重点与难点
7.4典型例题
7.5思考题
7.6习题
7.7习题参考答案
第8章轮系及其设计
8.1知识结构
8.2基本要求
8.3重点与难点
8.4典型例题
8.5思考题
8.6习题
8.7习题参考答案
第9章其他常用机构
9.1知识结构
9.2基本要求
9.3重点与难点
9.4典型例题
9.5思考题
9.6习题
9.7习题参考答案
第10章平衡
10.1知识结构
10.2基本要求
10.3重点与难点
10.4典型例题
10.5思考题
10.6习题
10.7习题参考答案
第11章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的调节
11.1知识结构
11.2基本要求
11.3重点与难点
11.4典型例题
11.5思考题
11.6习题
11.7习题参考答案
第12章机城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
12.1知识结构
12.2基本要求
12.3重点与难点
12.4典型例题
12.5思考题
12.6习题
12.7习题参考答案
第13章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
13.1知识结构
13.2基本要求
13.3重点与难点
13.4典型例题
13.5思考题
13.6习题
13.7习题参考答案
第14章自测题
自测题1
自测题2
自测题3
自测题4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平衡力是指与作用在机械上的已知外力以及当该机械按给定规律运动时其各构件的惯性力相平衡的未知外力。机械乎衡力的确定对于设计新的机械及合理地使用现有机械,充分挖掘机械的生产潜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机构在整个运动循环中的不同位置上所求得的平衡力或平衡力偶矩是变化的。因此,为了保持机构能按规定的运动规律运动,必须提供这样一个原动机,它的驱动力矩能够精确地按我们所要求的平衡力偶矩的变化规律面变化,否则,机构就不能按规定的运动规律而运动。然而,在工程实际中,很难找到这样的原动机。实际上,各种机器都是不可能严格地按我们所预期的运动规律而运动的。这就需要对机构的运动进行调节,详见第11章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方法有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能满足一般工程中的要求。不过,图解法过于繁杂,费时较多,精确度也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现代对机构进行力分析,特别是要对机构的一个运动循环中一系列位置进行力分析时,多采用解析法在计算机上进行。图解法的求解过程详见教材中第12章机械中的摩擦与机械效率。
因为动态静力分析法是把惯性力作为已知力的,所以它是在运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不受未知外力作用的杆组是静定的,所以首先要从外力已知的杆组开始,依次对各杆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拆出的各杆组上应不作用有未知的外力,直至分析到作用有未知平衡力的构件,把各运动副中约束反力和所需施加于机构上的平衡力全部求出。因为工程上一般情况是已知工艺阻力,所以动态静力分析常是从远离原动件的杆组开始。若驱动力或驱动力矩已知时,要求出作用于某一构件上的平衡力时,则首先利用虚位移原理求出生产阻力,再依次对各杆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直至分析到作用有未知平衡力的构件。教材中建立了各杆组的数学模型,将这些公式编写成子程序,待需要时逐个调用。子程序及调用方法详见《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王淑仁,2006)。
平衡力也可以用虚位移原理的方法求出,通常把它称为简易求法,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工程计算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机构所受的已知外力和各构件的惯性力直接求出所需施加于机构上的平衡力。
ISBN | 9787030246806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王丹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