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应用技术(2017)(修订版) 9787565427046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应用技术(2017)(修订版)》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张宜霞,男,1977年生,山东滨州人,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厦门大学博士后,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现任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联合汇华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CTO。主要从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和会计监管领域的研究,曾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公开出版《内部控制国际比较研究》、《企业风险管理——应用技术》、《PCAOB第5号审计准则》、《内部控制政策与程序》等专著、译著10余部,参编、参著15部。先后参与和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财政部、水利部、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多次参与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等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审定工作。先后获得中国会计学会、辽宁省等各级别奖励25项。2006年3月入选首批“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目录

1.导论
2.内部环境
3.目标设定
4.事项识别
5.风险评估
6.风险应对
7.控制活动
8.信息与沟通
9.监控
10.职能与责任
致谢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事项识别技术
主体的事项识别方法可以包含各种技术的组合,以及支持性的工具……事项识别技术既关注过去,也着眼于将来。
管理层可以使用许多技术来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这些技术要用来识别风险和机会,比如在实施一个新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一个现有的流程或评价一个流程时。或者,它们可以用于与战略或业务单元计划的连接,或考虑新的创新或组织变革时。它们可以定期或持续地使用。
下面举例说明通用事项识别技术的应用。
事项目录
管理层使用一个特定行业或职能领域所共有的潜在事项清单。这个清单是由主体内的人员编制的,或来自外部产生的一般清单。例如,这种潜在事项清单可应用于一个具体的项目、过程或活动,并且有助于确保对组织内的类似活动有一致的看法。如果目录是由外部产生的,则需要改进和调整以适应主体的环境,从而更好地承担组织的风险,并与组织通用的企业风险管理语言保持一致。专栏4.2例示了对一个外部产生的、潜在影响一个软件开发项目的事项目录的应用。
ISBN9787565427046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COSO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