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永远的长征 9787541749742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775681 类别: 图书 政治与军事 军事 军种
编辑推荐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永远的长征》由军地党史军史知名专家和央视著名记者合作,充分挖掘新史料,并将档案资料与采访口述史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史学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历时五载,撰著而成。丛书共五册,分别为:《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东方神话:国际视野下的长征》。本丛书不仅从党史的视角,而且从军史、战史的视角写长征;不仅关注领袖人物,也关注普通官兵;不仅注重宏观把握,也注重微观描写,多从生动的细节入手,微言大义,写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
本册为《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由杜福增、汤卫、徐晖著。

目录

第一章揭开长征序幕的先遣队
第二章红军智斗湘桂“追剿军”
第三章红二方面军中的传教士薄复礼
第四章差点被合围的甘溪之战
第五章红军遇到了“山神爷”
第六章红五十团突破重围
第七章被俘后英勇就义的红十八师师长龙云
第八章红三军千里转战
第九章在敌人报纸上的意外发现
第十章红二、六军团的“抗令”之举
第十一章曲折的电波
第十二章最晚出发的长征主力
第十三章贺炳炎瓦屋塘痛失右臂
第十四章打成平手的便水战斗
第十五章打不垮的红十八师
第十六章突破乌江天险
第十七章红旗卷过黔大毕
第十八章开明绅士周素园
第十九章将军山伏击战
第二十章意外的损失
第二十一章乌蒙山回旋战
第二十二章余秋里痛失左臂
第二十三章激战来宾铺
第二十四章盘县决定北上
第二十五章普渡河转兵
第二十六章六甲阻击战
第二十七章佯攻昆明
第二十八章抢渡金沙江
第二十九章翻越哈巴雪山
第三十章失望的得荣城
第三十一章牛圈旁的支委会
第三十二章甘孜会师
第三十三章“只讲团结莫讲分裂”
第三十四章艰苦卓绝的草地行军
第三十五章任弼时做“草地包公”
第三十六章贺龙遇到的最危险的战斗
第三十七章死而复生的师政委
第三十八章红二方面军中的铁娘子
第三十九章红二方面军长征中最小的红军
第四十章红一、二方面军会师将台堡

文摘

训令等于为红六军团的西征吹响了进军的号角,接到西征的训令后,红六军团和湘赣军区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紧张的出征准备工作中。按照中央的要求,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领导红六军团的向西转移行动。将所属的十七师、十八师充实到总共9700多人,步枪3500支,军区部队的5个独立团,每团都充实到两个营以上;红校的500学员组成干部队,随六军团行动;军区医院分成两部,一部留下,一部组成可收容全军团10%人数的野战医院约4个所随军行动。动员苏区青年参加红军,补充兵员;调整干部,充实领导力量;掩藏被服、修械、制弹三厂的笨重器材;部署守备力量;精兵简政,将庞大的分区直属机关编人独立团;对部队进行军事训练和后勤准备;还抽调了250名党政干部,组成地方工作团,准备做新区的地方工作;部署了湘赣根据地的游击战争,以陈洪时(后叛变)、谭余保等人组成湘赣省委临时常委会和新的湘赣军区领导机关,领导5个独立团和游击队,继续坚持湘赣苏区的斗争。为动员广大指战员,还召集十七、十八师政工人员开了政治工作会议,任弼时作了著名的《争取新的决战胜利,消灭湖南敌人,创造新的根据地》的动员报告,分析了当前形势,传达了任务,指出了有利条件和困难条件。军政委员会对这次转移部署作了缜密的研究,决定了突围方向和钳制方向,对留下的地方武装作了坚持根据地的妥善安排。西征部队积极打草鞋,做干粮,并实施了行军、侦察、警戒的教育。在苏区人民的支持下,红六军团的出征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卓有成效,提前完成。
由于敌隋发生变化,红六军团经请示中革军委,决定提前行动。突围前,先派出地方武装独立第五团伪装成红六军团,突然出现在赣水西岸的沙塘一带,他们打着军团旗号,一路上摇旗呐喊,尘土飞扬,声称红六军团要分兵三路东渡赣水,挥师东进。这一招“声东击西”还真灵,围困湘赣苏区的粤、赣敌军各部都慌了手脚,纷纷仓皇出动,前堵后追,一时枪林弹雨,炮火连天。这支号称“红六军团”的队伍,沿着赣江两岸,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地连续游击了好几天,把各路敌军都吸引了过去。看着敌军的部署全部打乱,已经把敌主力“调动”到堵截红军“东进”的封锁线上了,这支队伍忽然间不见了,那些追堵的敌兵,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而此时,真正的红六军团9700多人,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带领下,告别了休戚与共的湘赣苏区人民,开始从西南方向全线突围。1934年8月5日,红六军团经过充分的准备后,以一部兵力攻占遂川县衙前,建立了突围的翼侧掩护阵地。8月7日下午15时,红六军团主力在独立第四团的引导下,由遂川的横石、新江口地区出发,就此踏上了西进的征途。经日夜兼程的行军,通过藻林、左安、高坪等地,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到达了湖南桂东县的寨前圩。寨前圩是一个四面环山、树木茂密的小镇,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从村中流过,风景十分优美。这里群众基础较好,老百姓见红军来了,热情欢迎。1934年8月12日,在寨前圩河滩上,召开了连以上干部的誓师大会,庆祝突围胜利。大会开始之时,任弼时首先讲话,他以党中央代表的身份,传达了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命令与转移任务,申明了行军纪律,进一步做了战斗动员,正式宣布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萧克为军团长兼十七师师长,王震为军团政委兼十七师政委,李达为军团参谋长,张子意为军团政治部主任,龙云为十八师师长,甘泗淇为十八师政委,谭家述为十八师参谋长,方礼明为政治部主任。同时,宣布以任弼时为主席,由任弼时、萧克、王震3人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
在誓师大会上,萧克、王震也先后讲了话,从不同角度说明了红六军团西征的目的、意义、面临的艰巨任务,号召全体指战员发扬不怕困难、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战胜凶恶的敌人和一切艰难险阻,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会合。
红六军团胜利突围的消息,震惊了湘桂两省军阀。湖南军阀、国民党西路军总司令何键发现红六军团突围后,生怕危及其在湖南的反动统治,于是急令刘建绪为第四路军“前敌总指挥”,驻守衡阳,调集重兵对红六军团进行围堵。刘建绪调集两个师一个旅四个团的兵力,采取合围分击的战术,妄图配合北上的粤军,围歼红军于郴县、桂东、汝城之间。他们搬来了对付中央苏区的法宝——碉堡战术,在交通要道大修碉堡群,坚壁清野,妄图封锁交通要道,困住红六军团。刘建绪令第一纵队第十五、十六师由永新地区尾追红军,第十九师主力、第六十三师和湖南保安团沿衡阳、耒阳、郴县以及湘江一带防堵红军西进,湖南保安旅和第十九师一部赶至零陵、祁阳、东安筑堡堵截,湘东、湘南、湘西各县民团控制交通要道,协助其正规军作战。
面对敌人的层层拦截和尾追,红六军团的领导人抛弃了中央苏区“左”倾教条主义的打法,采用运动战,灵活机动地前进。根据当时的敌情,果断决定放弃在桂东一带发展游击战争、求得暂时立足的原定计划,准备乘敌人围堵部署尚未完成之际,湘江布防尚属薄弱之时,火速西进,渡过湘江。
P5-6
ISBN9787541749742
出版社未来出版社
作者杜福增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