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由潘帅所著的《治家勉学存孝义--颜之推与颜氏家风》讲述了家规是家庭或家族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族众的又一重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俭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行于口头、针对性强的具体教诫,是见诸家书、目的明确的谆谆训诲,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的文本规条。
目录
楔子
第一章数先世仁孝流芳
第一节颜姓的渊源
第二节陋巷有颜儒
第三节廉孝双兄弟
第四节孝悌铁胆道靖侯
第五节龙性难驯思经远
第六节义孝两父子
第二章顾平生风雨流离
第一节年少失怙长兄如父
第二节一生三化泪洒亡国
第三章看后人义烈儒?
第一节大儒师古青出于蓝
第二节颜氏有女名真定
第三节驱虎驯鸥颜太守
第四节仕途崎岖我心依旧
第五节持节授首铁骨书圣
结语
参考文献
文摘
颜含的话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王导却沉默了。
颜含提到的是当时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北方士族侨居到了没有任何根基的南方,如何打好经济基础积累财富就成了他们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于是,这些大家族纷纷占山占湖,兼并土地,又打起了流民的主意。
在晋朝,普通的百姓每家每户都是有编户的。政府按照登记在册的编户,每年收取税赋,维持国家的运转。然而战乱迭起,北方的百姓纷纷抛家弃田,大规模地迁移到南方来,而当时的司马睿政府忙于巩固政权,交好士族大家,稳定统治,一切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对北方流民的重新编户也迟迟没有建立起来。于是,权势豪门们便钻起了空子,用各种手段把流民占为私人所有,这样既有足够的劳动力帮他们耕种管理圈占来的湖泽土地,又不用缴纳额外的税赋。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豪门的财富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边高门豪强富得流油,那边朝廷却穷得掉渣。人口增加,税赋却少了,朝廷既要安定内部,又要抵御外患,用钱的地方很多。结果就是国库吃紧,左支右绌。
这种隋形,上到皇帝下到世家子弟都心知肚明,却又都心照不宣地缄口不言。为何?如果要改变,就势必触动士族豪门的利益。东晋是门阀政治,士族掌权,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与门阀争利,谁敢做这出头鸟?所以,王导听了颜含的想法,沉默了。他也很惊诧,颜含竟然有这样的勇气,而且丝毫不知道迂回委婉,在自己面前如此直言不讳。
颜含雄心勃勃、干脆明断,想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然而,很不幸的是,他和王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频率,根本无法同步。
王导辅佐元帝,一直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和拉拢政策,在他看来,“无为而治”就是最好的。国家安定,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轰轰烈烈不利于安定团结啊!
于是,颜含这只“出头鸟”还没起飞,就原地抛锚了。一道旨意下来,他留任侍中,不用去赴任了。
然而,颜含与王导的故事还没完。
前文提到,王导官居要职,深得元帝信任,行丞相之责,权倾朝野。司马睿视他为左膀右臂,如师如父,朝臣们也尊王导为帝师,声望一时无两。于是,大臣们极力攀附奉迎王导,甚至提议:为了显示对王导的敬意,文武百官见了王导应该行降礼(即跪拜礼)。按理,百官应该只对皇帝行跪拜之礼的,这个提议是大大地逾制了。虽然自古以来,有过不少皇帝赐予宠臣或功臣殊荣,允许其殿前骑马、正门出入之类的事例,但赐予百官跪拜之礼,却是非常重了。这一下,太常冯怀没了主意。
太常是专门主管宗庙祭祀、朝会、大典及礼仪的官儿,冯怀既想巴结王导,又怕逾制太过,一时委决不下。朝廷之中,颜含既为天子重臣,才学德行也是众所称道的,冯怀想了想,就来向颜含讨主意了。
颜含一听,当即双眼一瞪,呵斥道:“王公虽然位高权重,也让人尊敬,但是君臣之礼不是儿戏,礼制绝不可废!说什么让百官行跪拜之礼,这都是你们这些人说的。敝人已经老了,不识时务!”说罢大袖一拂,转身便走。
P51-52
由潘帅所著的《治家勉学存孝义--颜之推与颜氏家风》讲述了家规是家庭或家族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族众的又一重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俭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行于口头、针对性强的具体教诫,是见诸家书、目的明确的谆谆训诲,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的文本规条。
目录
楔子
第一章数先世仁孝流芳
第一节颜姓的渊源
第二节陋巷有颜儒
第三节廉孝双兄弟
第四节孝悌铁胆道靖侯
第五节龙性难驯思经远
第六节义孝两父子
第二章顾平生风雨流离
第一节年少失怙长兄如父
第二节一生三化泪洒亡国
第三章看后人义烈儒?
第一节大儒师古青出于蓝
第二节颜氏有女名真定
第三节驱虎驯鸥颜太守
第四节仕途崎岖我心依旧
第五节持节授首铁骨书圣
结语
参考文献
文摘
颜含的话掷地有声、斩钉截铁,王导却沉默了。
颜含提到的是当时的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北方士族侨居到了没有任何根基的南方,如何打好经济基础积累财富就成了他们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于是,这些大家族纷纷占山占湖,兼并土地,又打起了流民的主意。
在晋朝,普通的百姓每家每户都是有编户的。政府按照登记在册的编户,每年收取税赋,维持国家的运转。然而战乱迭起,北方的百姓纷纷抛家弃田,大规模地迁移到南方来,而当时的司马睿政府忙于巩固政权,交好士族大家,稳定统治,一切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对北方流民的重新编户也迟迟没有建立起来。于是,权势豪门们便钻起了空子,用各种手段把流民占为私人所有,这样既有足够的劳动力帮他们耕种管理圈占来的湖泽土地,又不用缴纳额外的税赋。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豪门的财富便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边高门豪强富得流油,那边朝廷却穷得掉渣。人口增加,税赋却少了,朝廷既要安定内部,又要抵御外患,用钱的地方很多。结果就是国库吃紧,左支右绌。
这种隋形,上到皇帝下到世家子弟都心知肚明,却又都心照不宣地缄口不言。为何?如果要改变,就势必触动士族豪门的利益。东晋是门阀政治,士族掌权,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与门阀争利,谁敢做这出头鸟?所以,王导听了颜含的想法,沉默了。他也很惊诧,颜含竟然有这样的勇气,而且丝毫不知道迂回委婉,在自己面前如此直言不讳。
颜含雄心勃勃、干脆明断,想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然而,很不幸的是,他和王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频率,根本无法同步。
王导辅佐元帝,一直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和拉拢政策,在他看来,“无为而治”就是最好的。国家安定,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一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轰轰烈烈不利于安定团结啊!
于是,颜含这只“出头鸟”还没起飞,就原地抛锚了。一道旨意下来,他留任侍中,不用去赴任了。
然而,颜含与王导的故事还没完。
前文提到,王导官居要职,深得元帝信任,行丞相之责,权倾朝野。司马睿视他为左膀右臂,如师如父,朝臣们也尊王导为帝师,声望一时无两。于是,大臣们极力攀附奉迎王导,甚至提议:为了显示对王导的敬意,文武百官见了王导应该行降礼(即跪拜礼)。按理,百官应该只对皇帝行跪拜之礼的,这个提议是大大地逾制了。虽然自古以来,有过不少皇帝赐予宠臣或功臣殊荣,允许其殿前骑马、正门出入之类的事例,但赐予百官跪拜之礼,却是非常重了。这一下,太常冯怀没了主意。
太常是专门主管宗庙祭祀、朝会、大典及礼仪的官儿,冯怀既想巴结王导,又怕逾制太过,一时委决不下。朝廷之中,颜含既为天子重臣,才学德行也是众所称道的,冯怀想了想,就来向颜含讨主意了。
颜含一听,当即双眼一瞪,呵斥道:“王公虽然位高权重,也让人尊敬,但是君臣之礼不是儿戏,礼制绝不可废!说什么让百官行跪拜之礼,这都是你们这些人说的。敝人已经老了,不识时务!”说罢大袖一拂,转身便走。
P51-52
ISBN | 9787534790317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作者 | 潘帅 |
尺寸 |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