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永远的长征 7541749788,9787541749780

配送至
$ $ USD 美元

商品编号: 3777229 类别: 图书 政治与军事 军事 军种
编辑推荐

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深入研究和弘扬长征精神,《永远的长征》由军地党史军史知名专家和央视著名记者合作,充分挖掘新史料,并将档案资料与采访口述史相结合,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也注意吸收史学界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历时五载,撰著而成。丛书共五册,分别为:《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艄队:红四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旋风:红二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红色先锋:红二十五军长征珍闻录》《东方神话:国际视野下的长征》。本丛书不仅从党史的视角,而且从军史、战史的视角写长征;不仅关注领袖人物,也关注普通官兵;不仅注重宏观把握,也注重微观描写,多从生动的细节入手,微言大义,写生动感人的长征故事。
本册为《红色近卫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珍闻录》,由刘波著。

目录

第一章秘密进行的长征准备
第二章先遣抗日的红军队伍
第三章巧妙突破前三道封锁线
第四章令人扼腕的湘江之战
第五章战略转折的台前幕后
第六章四渡赤水绝处逢生
第七章为何朱毛没有成为第二个石达开
第八章北上、南下风波
第九章陕甘支队挺进陕北
第十章重建红一方面军
第十一章经营陕北根据地
第十二章东征抗日
第十三章西征打击“二马”
第十四章西北抗日大联合
第十五章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
尾声山城堡战役及新局面

文摘

1934年10月7日,江西瑞金云石山,中革军委驻地,一位来自白区的神秘使者求见周恩来副主席。来人面目狰狞,衣衫褴褛,一副乞丐打扮。很难想象,他便是神秘的中共特科成员项与年。项与年带来的一份绝密情报令周恩来大吃一惊:国民党军即将提前一个月发起对中央苏区的总攻!
原来,在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国军事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制订了一个旨在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然而,就在庐山军事会议结束的当晚,这份“绝密”的“铁桶计划”就落在了共产党人的手中。
据有关史料记载,这个所谓的“铁桶计划”,是国民党准备集结150万大军、270架飞机、200门大炮,对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分进合击”“铁壁合围”,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的包围圈。然后在瑞金四周大修碉堡工事,构建起30道铁丝网和火力封锁线,迫使红军主力在狭小地域内同国民党军决战!同时为防止红军突围,还计划调配1000辆军用卡车快速运送部队实施机动截击,以期一个月内将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歼灭。用蒋介石的话说,就是“剿共大业,毕其功于此役”!
当“铁桶计划”被临时中央“三人团”(博古、李德、周恩来)传阅后,他们立即意识到中央红军面临着极度危险。当时中革军委收到的前方战报显示,此时整个中央苏区仅剩下瑞金、雩都、长汀、宁都、会昌五座县城,红军在各个方向均频频告急,明显敌军正在加速合围。“三人团”深感形势严峻,必须要抢在敌“铁桶”尚未完全合拢前,红军主动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三天之后,即10月10日,中革军委发布由朱德签发的突围出发令,以此为标志,中央红军开始了战略转移,踏上了漫漫的长征征途。
项与年冒着生命危险送来的这份绝密情报,对拯救十万中央红军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不过,仅在三天之内,近十万红军想要有条不紊地紧急出动,却殊非易事。其实在此前的近半年时间,长征的准备工作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长征的准备始于广昌战役结束后。
长征前的最后一场恶战
广昌战役,红军这一方的实际总指挥是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德国人奥托·布劳恩,其中国名字叫李德。李德到中央苏区时,正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之时。
历史这时出现了有趣的巧合,当红军有一个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同时,在国民党军中也有一个以德国将军佛采尔为首的德国军事顾问团。于是,国共双方的军队都在德国顾问的“顾问”下,围绕着对红军的“围剿”和红军的反“围剿”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对中央红军来说,大规模的反“围剿”作战这已是第五次了。此时,已是日本自九一八事变后入侵中国的第三个年头。1933年初,日军又大举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然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仍然坚持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决心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当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50万兵力,围攻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此时的中央红军,经过了前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且队伍不断壮大,从游击兵团过渡到了运动战大兵团。一年前,也就是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兼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刘伯承先后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底又进行整编,全军下辖3个军团又4个军,林彪任第一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任第三军团军团长,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军团长,共约7万人。1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10月,红一方面军组建第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萧劲光;组建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
蒋介石以百万大军发动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其中50万用于对付中央红军,塞克特为国民党军制定了“铁壁合围”的新战术:“战术上要以守为攻,战略上要取攻势即以攻为守。”“军行所至,立建碉堡,逐步推进,稳扎稳打,三里五里一进,十里八里一推。”“进行一步,即守一步,逐渐前进,缩小匪区。”陈诚则对此形象地比喻为“抽干鱼塘的水来抓鱼塘里的鱼”。
强敌压境,如何打败国民党军新一轮的“围剿”?李德要求红军以阵地战、堡垒战,结合“短促突击”顶住敌人,而且经常要求红军对以堡垒作依托的敌人发动进攻。这种打法与中央红军此前四次反“围剿”成功的打法背道而驰,但李德固执己见,认为毛泽东等人坚持的游击战、运动战是“右”倾,说“游击战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李德,住在瑞金郊外一所水田环抱的三居室“独立房子”中,他孤傲的性格,就如同这所不合群的住所一样。他性格固执,听不进中国红军将领的合理意见。时任中共总负责人的博古,年仅27岁,由于他自己不懂军事,便把军事指挥权拱手交给了本只是“军事顾问”的李德。李德,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德国军队同沙皇俄国作战,在战斗中被沙俄的军队俘虏。1919年4月,他在慕尼黑参加过德共的街垒战。因参加革命他曾两次被捕入狱。后来,他逃出监狱参加了苏联红军,不久晋升为骑兵师参谋长,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接受军事训练。1932年春,他毕业后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1933年初,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中央根据地。同年9月,他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身份来到瑞金,成为中央红军的主要指挥者。李德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无疑算得上苏联红军的正规战的专家,尤其对建设一支骑兵有独到的见解,但他对中国工农红军的军情和中国的国情却并不清楚。所以,李德把持下的中革军委错误地判断了形势,误以为中央苏区已经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军已经正规化,同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便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作战、大军与大军之间的较量。
P2-4
ISBN7541749788,9787541749780
出版社未来出版社
作者刘波
尺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