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网络控制系统的调度与控制 9787030527318

配送至
$ $ USD 美元

编辑推荐

《复杂网络控制系统的调度与控制》既注重对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准确理解,又注重内容的新颖性和科学价值,同时还注重针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的介绍与分析。《复杂网络控制系统的调度与控制》可作为高等院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及其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系统设计与应用的人员阅读和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一自由度IMC的NCS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内模控制器
1.2.2 IMC
1.2.3 IMC与先进控制结合
1.3 基于IMC的NCS
1.4 IMC的基本性质
1.5 IMC设计
1.5.1 前馈控制器
1.5.2 前馈滤波器
1.5.3 内模控制器
1.6 模型分析
1.7 一自由度IMC的NCS仿真
1.7.1 仿真设计
1.7.2 仿真研究
1.8 一自由度IMC的WNCS仿真
1.8.1 仿真设计
1.8.2 仿真研究
1.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二自由度IMC的NCS
2.1 引言
2.2 系统结构
2.3 内模控制器设计
2.4 二自由度IMC的NCS仿真
2.4.1 仿真设计
2.4.2 仿真研究
2.4.3 滤波器参数选择
2.5 二自由度IMC的WNCS仿真
2.5.1 仿真设计
2.5.2 仿真研究
2.5.3 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IMC的NCS
3.1 引言
3.2 针对不稳定时滞对象的改进IMC
3.2.1 系统结构
3.2.2 系统设计
3.3 被控对象在s右半平面存在极点的仿真
3.3.1 模型匹配
3.3.2 模型失配
3.4 被控对象在原点处存在极点的仿真
3.4.1 模型匹配
3.4.2 模型失配
3.5 二阶不稳定时滞被控对象仿真
3.5.1 模型匹配
3.5.2 模型失配
3.6 非最小相位系统控制器设计
3.7 s右半平面存在零点的仿真
3.7.1 模型匹配
3.7.2 模型失配
3.8 不同滤波器参数仿真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Smith预估补偿与IMC的NCS
4.1 引言
4.2 基于新型Smith预估补偿的NCS
4.3 新型Smith预估补偿与IMC的联系
4.4 新型Smith预估补偿与IMC的区别
4.4.1 相同点
4.4.2 不同点
4.5 仿真设计与研究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新型死区调度的NCS
5.1 引言
5.2 网络调度研究现状
5.2.1 借鉴CPU的调度
5.2.2 基于优先级的调度
5.2.3 基于采样周期的调度
5.2.4 基于网络带宽的调度
5.2.5 基于死区的调度
5.3 控制器节点的新型死区调度
5.3.1 ML—NCS死区调度存在的问题
5.3.2 控制器节点实施方法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控制器节点死区调度仿真
6.1 引言
6.2 仿真设计
6.3 仿真研究
6.3.1 未采用调度策略
6.3.2 根据e的死区调度
6.3.3 根据e与ec的死区调度
6.3.4 网络数据包流量统计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传感器和控制器节点死区调度
7.1 引言
7.2 问题提出
7.3 调度方法1
7.3.1 传感器节点设置死区
7.3.2 控制器节点设置死区
7.4 调度方法2
7.4.1 传感器节点设置死区
7.4.2 控制器节点设置死区
7.5 死区调度流程
7.6 方法特点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调度方法仿真对比研究
8.1 引言
8.2 仿真设计
8.3 仿真研究
8.3.1 未采用调度策略
8.3.2 采用调度方法1
8.3.3 采用调度方法2
8.4 节省率比较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复杂网络环境下死区调度仿真
9.1 引言
9.2 网络数据丢包
9.2.1 采用调度方法1
9.2.2 采用调度方法2
9.3 阶跃干扰
9.3.1 采用调度方法1
9.3.2 采用调度方法2
9.4 结果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TITO—NCS时延补偿方法
10.1 引言
10.2 MIMO—NCS简介
10.3 TITO—NCS结构存在的问题
10.4 方法1
10.5 方法2
10.6 方法特点
10.7 本章小结
第11章 TITO—NDCS结构(1)时延补偿方法
11.1 引言
11.2 MIMO—NDCS结构Ⅰ简介
11.3 TITO—NDCS结构(1)存在的问题
11.4 方法1
11.5 方法2
11.6 方法特点
11.7 本章小结
……
第12章 TITO—NDCS结构(2)时延补偿方法
第13章 TITO —NDCS结构(3)时延补偿方法
第14章 TITO—NDCS结构(4)时延补偿方法
第15章 TITO—NDCS结构(5)时延补偿方法
第16章 TITO—NDCS结构(6)时延补偿方法
第17章 TITO—NDCS结构(7)时延补偿方法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7.6 方法特点
与其他调度方法相比,本章的两种在传感器节点和控制器节点中实现的调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两种死区调度方法的实施与具体网络协议的选择无关,既可以用于有线网络,又可以用于无线网络,还可以用于有线和无线混杂的网络。
(2)两种死区调度方法的实施与系统所采用的控制策略的选择无关,既可以用于采用常规控制策略的NCS中,也可以用于采用智能控制策略的NCS中。
(3)两种死区调度方法是实时、在线和动态的调度方法,无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估计、预测和辨识。
与国内外其他调度方法相比,例如:
①借鉴CPU的网络调度方法:RM调度算法、EDF调度和MEF—TOD调度算法等。
②基于优先级的调度方法:主要是针对具有优先级的网络(CAN总线),它不能反映各个回路公平竞争网络资源的情况(以太网就没有在它的研究范围之内)。
③基于采样周期的调度方法:通常与模糊、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相结合来动态调整采样率,其调度方法还需要考虑变采样率给系统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以及最大允许时延对采样周期的影响等问题。
④基于带宽的调度方法:通常也是与模糊、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相结合来动态地调整网络带宽,算法相对复杂,且一般都需要在线动态估计和辨识网络的运行状况。
⑤基于反馈网络的调度方法:需要设置专用的网络反馈调度器,一方面,需要耗费节点资源,而且与其他节点之间通信时还会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另一方面,还可能由于网络负载波动等原因导致的传输时延或数据丢包直接影响调度算法实施的有效性和实时性。
ISBN978703052731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作者杜锋
尺寸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