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所阐述的研究内容可为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保障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可供饮用水处理领域科研与设计机构、水质检测部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等相关从业人员使用。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前言
第1章饮用水水质安全概论
1.1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
1.1.1河流水源水质概况
1.1.2湖泊(水库)水源水质概况
1.1.3地下水水源水质概况
1.1.4其他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
1.2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意义
1.2.1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内涵
1.2.2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1.2.3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章饮用水水质标准概论
2.1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概况
2.1.1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历程
2.1.2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发展历程
2.1.3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发展历程
2.2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概况
2.2.1发展历程
2.2.2主要特点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评述
2.3.1化学指标
2.3.2微生物指标
2.3.3毒理学指标
2.3.4放射性指标
2.4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
2.5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章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指标筛选分析
3.1水环境污染物调查
3.2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意义
3.2.1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现实性
3.2.2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必要性
3.2.3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可行性
3.3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3.1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3.2欧盟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3.3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案对比分析
3.4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4.1省级地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4.2市级地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4.3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案对比评价
参考文献
第4章我国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构建方法
4.1初始名单污染物数据收集
4.2备选污染指标的优选原则与方法
4.3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终审
4.4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的构建原则
4.5我国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名录
参考文献
第5章饮用水污染物组群技术
5.1污染物组群技术分析
5.1.1污染物纽群技术概念
5.1.2污染物组群原则
5.1.3污染物纽群技术路线
5.2饮用水中污染物组群名录
5.2.1微生物指标
5.2.2毒理学指标
5.3污染物组群综合浓度限值的确定
参考文献
第6章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分析
6.1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6.1.1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保障供水安全性
6.1.2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效实施
6.1.3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污染事件
6.1.4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节约成本
6.2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
6.2.1国外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发展现状
6.2.2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发展过程
6.3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6.3.1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分布不均匀
6.3.2饮用水水质检测采样点设置不合理
6.3.3新《标准》未考虑地域水源差异
6.3.4缺乏先进检测仪器
6.3.5缺乏高级检测技术人才
6.3.6缺乏应急检测制度
6.3.7缺乏检测信息管理以及公开共享制度
6.3.8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6.3.9缺乏日常管理制度
6.4完善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的建议
6.4.1制定检测中心等级制度
6.4.2分区域优化配置水质检测中心
6.4.3提高水质检测技术水平
6.4.4优化配置水质检测仪器
6.4.5优化分配水质检测人员
6.4.6建立应急检测制度
6.4.7建立信息管理以及公开共享制度
6.4.8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6.4.9建立检测中心日常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第7章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筛选与评估
7.1我国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简介
7.2国外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简介
7.3我国饮用水可行性净化技术数据库建立与评选
7.3.1净水可行技术评估原则
7.3.2净水可行技术评估技术路线
7.3.3净水可行技术评估模型
7.3.4饮用水净水可行技术数据库
参考文献
第8章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现状与分析
8.1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
8.1.1美国饮用水安全法律
8.1.2日本饮用水安全法律
8.1.3其他国家饮用水安全法律
8.1.4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对比分析
8.2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现状
8.2.1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发展过程
8.2.2我国...饮用水法律法规的概述
8.2.3我国地方性饮用水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概述
8.3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8.4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对我国饮用水立法的借鉴
参考文献
第9章我国饮用水安全法的构想
9.1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的重要性
9.2立法依据
9.3饮用水安全法组成部分
9.4饮用水安全法制定内容建议
附录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附录二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2011年)
附录三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附录四欧盟2001年第2455/2001/EC决议确定的水环境政策优先物质
附录五英文缩写符号释义
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安全法(草案建议稿)
编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的基本制度
(1)水源评估和保护制度。水源的保护在饮用水保护中处于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干净充足的水源,我们不可能享有安全的饮用水,并且水源常常离我们饮用水相对较远,影响相对来说是间接性的,容易被忽视。《饮用水安全法》重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详细而具体,既包括水源保护区,也包括地下水源的保护。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饮用水安全法》仍然是坚持各州是具体的实施主体,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辖权属于各州,联邦政府要尊重水源保护区当局的管辖。但是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各州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计划必须经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后才能实施。《饮用水安全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计划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各州制定饮用水保护计划提供了依据(巩莹等,2010)。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修订与实施保障》所阐述的研究内容可为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保障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可供饮用水处理领域科研与设计机构、水质检测部门、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等相关从业人员使用。
目录
《博士后文库》序言
前言
第1章饮用水水质安全概论
1.1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
1.1.1河流水源水质概况
1.1.2湖泊(水库)水源水质概况
1.1.3地下水水源水质概况
1.1.4其他饮用水水源水质概况
1.2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意义
1.2.1饮用水水质安全的内涵
1.2.2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1.2.3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章饮用水水质标准概论
2.1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概况
2.1.1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发展历程
2.1.2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发展历程
2.1.3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发展历程
2.2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概况
2.2.1发展历程
2.2.2主要特点
2.3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指标评述
2.3.1化学指标
2.3.2微生物指标
2.3.3毒理学指标
2.3.4放射性指标
2.4我国饮用水卫生标准存在的问题
2.5国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第3章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指标筛选分析
3.1水环境污染物调查
3.2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意义
3.2.1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现实性
3.2.2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必要性
3.2.3水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可行性
3.3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3.1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3.2欧盟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3.3国外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案对比分析
3.4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4.1省级地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4.2市级地区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现状
3.4.3我国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方案对比评价
参考文献
第4章我国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构建方法
4.1初始名单污染物数据收集
4.2备选污染指标的优选原则与方法
4.3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终审
4.4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的构建原则
4.5我国饮用水备选污染指标清单名录
参考文献
第5章饮用水污染物组群技术
5.1污染物组群技术分析
5.1.1污染物纽群技术概念
5.1.2污染物组群原则
5.1.3污染物纽群技术路线
5.2饮用水中污染物组群名录
5.2.1微生物指标
5.2.2毒理学指标
5.3污染物组群综合浓度限值的确定
参考文献
第6章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分析
6.1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6.1.1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保障供水安全性
6.1.2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有效实施
6.1.3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及时处理突发污染事件
6.1.4加强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有利于节约成本
6.2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
6.2.1国外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发展现状
6.2.2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检验方法发展过程
6.3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6.3.1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分布不均匀
6.3.2饮用水水质检测采样点设置不合理
6.3.3新《标准》未考虑地域水源差异
6.3.4缺乏先进检测仪器
6.3.5缺乏高级检测技术人才
6.3.6缺乏应急检测制度
6.3.7缺乏检测信息管理以及公开共享制度
6.3.8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6.3.9缺乏日常管理制度
6.4完善我国饮用水水质检测体系的建议
6.4.1制定检测中心等级制度
6.4.2分区域优化配置水质检测中心
6.4.3提高水质检测技术水平
6.4.4优化配置水质检测仪器
6.4.5优化分配水质检测人员
6.4.6建立应急检测制度
6.4.7建立信息管理以及公开共享制度
6.4.8建立监督管理制度
6.4.9建立检测中心日常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第7章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筛选与评估
7.1我国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简介
7.2国外饮用水净化可行技术简介
7.3我国饮用水可行性净化技术数据库建立与评选
7.3.1净水可行技术评估原则
7.3.2净水可行技术评估技术路线
7.3.3净水可行技术评估模型
7.3.4饮用水净水可行技术数据库
参考文献
第8章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现状与分析
8.1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
8.1.1美国饮用水安全法律
8.1.2日本饮用水安全法律
8.1.3其他国家饮用水安全法律
8.1.4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对比分析
8.2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现状
8.2.1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发展过程
8.2.2我国...饮用水法律法规的概述
8.2.3我国地方性饮用水法规、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概述
8.3我国饮用水安全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
8.4国外饮用水安全法律对我国饮用水立法的借鉴
参考文献
第9章我国饮用水安全法的构想
9.1我国饮用水安全保障立法的重要性
9.2立法依据
9.3饮用水安全法组成部分
9.4饮用水安全法制定内容建议
附录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附录二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2011年)
附录三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附录四欧盟2001年第2455/2001/EC决议确定的水环境政策优先物质
附录五英文缩写符号释义
附录六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水安全法(草案建议稿)
编后记
文摘
版权页:
插图:
2)饮用水安全法律保障的基本制度
(1)水源评估和保护制度。水源的保护在饮用水保护中处于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干净充足的水源,我们不可能享有安全的饮用水,并且水源常常离我们饮用水相对较远,影响相对来说是间接性的,容易被忽视。《饮用水安全法》重视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详细而具体,既包括水源保护区,也包括地下水源的保护。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饮用水安全法》仍然是坚持各州是具体的实施主体,对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辖权属于各州,联邦政府要尊重水源保护区当局的管辖。但是美国环境保护署的主导地位并未改变,各州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计划必须经美国环境保护署批准后才能实施。《饮用水安全法》对饮用水水源保护计划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为各州制定饮用水保护计划提供了依据(巩莹等,2010)。
ISBN | 9787030528896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郜玉楠 |
尺寸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