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上)》、《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下)》共2册。社会主义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流传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但绝大部分时间的主流社会主义概念都与国有、国营经济为主导紧密联系。如新民主主义论明确地将国营经济定义为社会主义成分,其他经济成分要么是半社会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甚至是封建主义性质。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实践表明,国有经济并不必然意味着效率或公平,过大的国有经济规模和过高的国有经济比例反而损害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在经验研究中被屡次证实,而且在公众对国有垄断企业的大量批评中得到了印证。20世纪末期,中国经济学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公平正义加共同富裕,与国有制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新的社会主义概念是在近百年的痛苦经验中得来的,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名人推荐
一百多年的中国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命题:一是社会主义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往于公平正义加共同富裕,与国有制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新的社会主义概念是在近百年的痛苦经验中得来的,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二是市场经济观念的普及。计划和统制既无法充分调动国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难以利用分散在个人那里的知识,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个国家才可能走向繁荣昌盛。然而遗憾的是,“国退民进”和“反思”市场经济的观念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再次悄然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吴敬琏
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只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福利的拓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内涵。这些变迁当然也能够变成经济学研究的盛宴、新思想的源泉。本书基本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也堪称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百年结晶。
——陈志武
目录
《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上)》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1949年10月1日以前)
原富
外债平议
实业计划
民生主义
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
中国工业化之程度及其影响
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
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及其前途
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
我国币制问题
大同书
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经济建设之路
论联合政府
中国经济原论
官僚资本的类型
农业与中国的工业化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以前(1949年10月1日—1978年12月23日)
论十大关系
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我们对于当前经济科学工作的一些意见
新人口论——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
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
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
关于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笔记
关于社队企业问题
在第四次按劳分配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12月23日以后)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从必须改革“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设备管理制度谈起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提法是科学的吗?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要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
改革取向的最初思考
企业本位论
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兼评单独创立“生产力经济学”的主张
农业社会主义批判
对待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态度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
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多样性
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论我国价格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有关模型方法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索
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控制问题
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带动经济体制的改革
择优分配原理
股份化:进一步改革的一种思路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
《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下)》
文摘
版权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利益刺激起步的,企业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财政减税让利的过程。1979年国营企业留利为96亿元,1980至1985年各年间分别为140多亿元、160多亿元、210多亿元、290多亿元、350多亿元、462亿元。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例在1979年为12.3%,到1985年已提高为39%。1986年和1987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例又有提高。减税让利是为了让企业有自己可支配的财力以增强赢利动机,但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的机制,企业留利使用还是偏于追求职工近期收入和福利最大化,从而形成了减税让利——企业留利增多——奖金福利增多的过程,对工资的宏观管理经过迂回曲折的过程遭到了冲击。
《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套装共2册)》包括:《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上)》、《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下)》共2册。社会主义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流传贯穿了整个20世纪,但绝大部分时间的主流社会主义概念都与国有、国营经济为主导紧密联系。如新民主主义论明确地将国营经济定义为社会主义成分,其他经济成分要么是半社会主义,要么是资本主义,甚至是封建主义性质。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实践表明,国有经济并不必然意味着效率或公平,过大的国有经济规模和过高的国有经济比例反而损害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这不仅在经验研究中被屡次证实,而且在公众对国有垄断企业的大量批评中得到了印证。20世纪末期,中国经济学家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公平正义加共同富裕,与国有制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新的社会主义概念是在近百年的痛苦经验中得来的,并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方向也是一致的。
名人推荐
一百多年的中国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命题:一是社会主义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的本质往于公平正义加共同富裕,与国有制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新的社会主义概念是在近百年的痛苦经验中得来的,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浪潮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二是市场经济观念的普及。计划和统制既无法充分调动国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难以利用分散在个人那里的知识,只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一个国家才可能走向繁荣昌盛。然而遗憾的是,“国退民进”和“反思”市场经济的观念在21世纪的最初10年再次悄然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作遇到了巨大的挑战。
——吴敬琏
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只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民生福利的拓展,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人生内涵。这些变迁当然也能够变成经济学研究的盛宴、新思想的源泉。本书基本呈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方方面面,也堪称中国主流经济学的百年结晶。
——陈志武
目录
《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上)》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1949年10月1日以前)
原富
外债平议
实业计划
民生主义
黑龙江流域的农民与地主
中国工业化之程度及其影响
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
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及其前途
为讨论“改良中式簿记”致徐永祚君书
我国币制问题
大同书
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经济建设之路
论联合政府
中国经济原论
官僚资本的类型
农业与中国的工业化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以前(1949年10月1日—1978年12月23日)
论十大关系
把计划和统计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新问题
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我们对于当前经济科学工作的一些意见
新人口论——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书面发言
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
关于集市贸易等问题的一些意见
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
关于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笔记
关于社队企业问题
在第四次按劳分配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12月23日以后)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
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阶段问题
论社会主义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从必须改革“复制古董、冻结技术进步”的设备管理制度谈起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提法是科学的吗?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要从扩大企业自主权人手
改革取向的最初思考
企业本位论
经济科学要把生产力的研究放在首位——兼评单独创立“生产力经济学”的主张
农业社会主义批判
对待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态度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
论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多样性
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若干设想
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
论我国价格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有关模型方法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商品经济的再探索
中国财政信贷综合平衡和通货物价控制问题
以价格改革为中心带动经济体制的改革
择优分配原理
股份化:进一步改革的一种思路
关于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
《中国经济学经典文选(下)》
文摘
版权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利益刺激起步的,企业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财政减税让利的过程。1979年国营企业留利为96亿元,1980至1985年各年间分别为140多亿元、160多亿元、210多亿元、290多亿元、350多亿元、462亿元。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例在1979年为12.3%,到1985年已提高为39%。1986年和1987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企业留利占实现利润的比例又有提高。减税让利是为了让企业有自己可支配的财力以增强赢利动机,但由于企业内部缺乏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结合起来的机制,企业留利使用还是偏于追求职工近期收入和福利最大化,从而形成了减税让利——企业留利增多——奖金福利增多的过程,对工资的宏观管理经过迂回曲折的过程遭到了冲击。
ISBN | 9787508090894 |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作者 | 新望 |
尺寸 | 16 |